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宇宙观天文学与地球科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90652
  • 上传时间:2022-09-22
  • 格式:PPT
  • 页数:85
  • 大小:2.3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宇宙观天文学与地球科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宇宙观 天文学 地球科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八章宇宙觀、天文學與地球科學 8.1人類宇宙觀之進展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而天地則是由盤古開天闢地所產生 古代西方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餘天體如太陽、月亮、星星等均繞地球旋轉 8.1.1 哥白尼與太陽中心學說 哥白尼(Copernicus)70歲時發表鉅著天體運行論,此書中記載日蝕、月蝕、火星衝日、木星衝日、土星衝日等27項實際天文觀測之數據,推論出地球繞太陽公轉之事實8.1.2 克卜勒與行星三大運動定律 德國科學家克卜勒(Kepler)一生觀察了719顆恆星,並記錄了當時已知的太陽系中6大行星之運動狀況,而歸納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橢圓軌道定律 行星運轉之軌道為橢圓,而被繞行之天

    2、體位在橢圓軌道之某一焦點上 等面積定律 在相等的時間內,行星掃過相等的面積 每年冬至時,地球剛好位於橢圓軌道之近日點上,因此公轉速度最快,但是到了夏至時,地球剛好位於橢圓軌道之遠日點上,因此公轉速度最慢 調和定律 繞行相同天體的任何顆行星,其公轉週期(P)的平方與其軌道之半長軸(r)之立方成正比 8.1.3 伽利略與太陽中心理論的確立 伽利略(Galileo)在1609年發明並改良望遠鏡,使得觀察天體更加方便。他用望遠鏡發現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而銀河是由無數恆星所組成等。由於他支持哥白尼的太陽中心之論點,而遭教會迫害,其一生最後9年均在牢獄中度過。因為伽利略等科學家的犧牲,西方人的宇宙觀才逐漸

    3、脫離基督教會的控制,建立正確的看法 8.2天文學與太空科學上的重要成就 中國東漢時代的天文學家張衡,他發明了渾天儀,可以用來解說許多天文現象,如日、月、星辰升起落下時間的變化等 1682年,人類便用望遠鏡觀察到土星的光環,並將其描繪出來,後來人類又用望遠鏡找到太陽系中的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 8.2.1 雙(子)星、星團與銀河系的觀察 雙聯星:兩顆距離很近的星體,彼此繞著它們的共同質量中心旋轉。例如天狼星與其一顆較黑暗的伴星形成一組雙聯星,因此在地球上看天狼星,其亮度會有週期性變化 光學雙星:它是指兩顆星只是從地球上觀察非常接近,但兩者之間真實的距離卻非常遙遠 雙聯星(上)與光學雙星(下)銀河系

    4、與太陽系 銀河系是由2000億顆以上的恆星所構成的巨大扁平螺旋狀星雲,銀河系的中央最厚處約1.6萬光年,而太陽系為其中的一員。宇宙中像銀河系的巨大星雲還有仙女座大星雲、麥哲倫星雲等 太陽系位處在銀河系的一條螺旋臂上,它距離核心約3萬光年遠8.2.2 太陽與恆星之光譜的觀測與分析 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天文臺對50萬顆恆星進行了光譜研究,他們根據恆星不同的光譜線進行了分類,定義藍色為O型、藍白色為B型、白色為A型、黃白色為F型、黃色為G型、橙色為K型、紅色為M型 O型恆星的溫度高於25000K,它的多數原子都呈現游離狀態,例如氮失去兩個電子,矽失去三個電子 B型恆星的溫度則是在11000至25

    5、000K之間,其光譜線顯示B型恆星上的矽失去1或2個電子,氧和鎂原子則各失去1個電子。至於其他型態的光譜也有其不同的意義 星球的亮度 視星等是指星球的目視亮度,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據這個關係,星等被量化,每級之間亮度則相差2.512倍。根據視星等,牛郎星為0.77等,織女星為0.03等,天狼星為1.45等,太陽為26.7等。現在地面上最大的望遠鏡可看到24等星,而哈伯望遠鏡則可以看到30等星 絕對星等是指從距離星球10個秒差距的位置觀察此星球的目視亮度,它代表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根據絕對星等,牛郎星為2.19等,織女星為0.5等,天狼星為1.43等,太陽為4.8等 8.2.3 恆星演

    6、化與大爆炸理論 核融合所造成的熱膨脹與恆星物質彼此間之萬有引力所產生收縮會互相平衡,使得恆星之體積能保持固定 當恆星中的氫完全融合成氨(NH3)的時候,會將三個氮的原子核融合成碳的原子核,此時恆星的體積會變大,變成紅巨星 當恆星內部所有的可形成核融合的物質消耗完畢的時候,這時恆星便不再發熱,因此熱膨脹的動力消失,這時候恆星中的物質彼此間之萬有引力會使得星體開始收縮 ChandrasekharChandrasekhar之極限理論 恆星死亡時的質量小於太陽1.44倍者,最後會收縮變成白矮星 恆星死亡時的質量大於太陽1.44倍而小於太陽3倍者會收縮變成中子星 恆星死亡時的質量大於太陽3倍者,則會收縮

    7、成黑洞 黑洞吸收物質示意圖 黑洞之觀測與確認 第一個經間接觀測所確認的黑洞是天鵝座之X1,其質量約為太陽5.5倍 1990年4月27日哈伯太空望遠鏡正式啟用,在仙女座大星系M31附近的M32發現了一個質量大於太陽300萬倍的黑洞 大爆炸(Big Bang)都卜勒效應(Doppler Effect):當波源與接收點彼此遠離時,量測到的波長會增加(即頻率減小),而當波源與接收點靠近時,量測到的波長會變短(即頻率增加)。而紅位移(Red Shift)則是一種天文上的都卜勒效應,當恆星遠離地球時,在地球上所觀察到的恆星之光波長會越來越長 由於現在所有星球都出現了紅位移現象,因而可推論出宇宙正在逐漸變大

    8、中,這便是大爆炸理論最主要的證據 大爆炸的理論 宇宙大約在100多億年前,由一個極小、溫度極高的不知名的東西所爆炸而成,隨著宇宙爆炸之後所產生的膨脹,宇宙的溫度也逐漸降低 大爆炸之後約4分鐘左右,宇宙溫度已降低到9億度左右,此時可以形成氫與氦的原子核 大爆炸之後約75分鐘左右,原子核間的距離已隨著宇宙膨脹而加大,彼此間便無法碰撞進行核反應,所以元素合成到氦便已終止,這便是目前宇宙所擁有的氫與氦之由來 大爆炸70萬年後,宇宙的溫度已降低到可使得原子核能捕獲到電子而形成穩定的原子。至此,宇宙間自由電子的數量便急劇減少,而使得電磁波輻射因而能夠通行無阻的往外傳播。從此以後,物質與輻射便分道揚鑣,而物

    9、質逐漸形成星系與恆星 大爆炸10億年後,大致已形成目前所見到的宇宙8.2.4 人造衛星、登陸月球、太空站與太空梭 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於1957年由蘇聯發射,隨後引起美蘇之太空競賽 美國於1969年登陸月球成功,並於1981年試飛太空梭成功 蘇聯於1971年發射第一個太空站(太空實驗室)1999年我國自行研發的中華一號低軌道衛星在美國發射升空,開啟了台灣進入太空時代之序幕 人造衛星、太空站與太空梭 1969年7月21日,美國太空船阿波羅號降落在月球表面寧靜海地區,此時太空人阿姆斯壯(Armstrong)踏出人類的第一步,正式登上月球表面,完成登陸月球之壯舉,整個任務圓滿成功。自1969年後至19

    10、72年之間,美國陸續又有12位太空人登陸月球 太空梭是一種太空交通工具,普通的飛機只能在大氣層中飛行,但是太空梭卻可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卡門線);一般的火箭太空船只能使用一次,但是太空梭卻可重複使用太空中的生活 人類其實不宜在無重力之太空船中生活太久,例如在太空中無重力狀態下待太久的人,身高會變長,骨骼之耐力會變差。過去有許多前蘇聯之太空人自太空站回到地球後,往往需用擔架抬往醫院,修養數日後方可活動自如。而美國之太空人在太空梭上,每日需騎腳踏車鍛鍊腿力,並作其他運動 由於在無重力之太空船中,物體會漂浮,因此吃飯、喝水、洗澡、上廁所等方式,都與在地球上不同,所以太空人必須經過

    11、訓練,否則無法適應。其他如訓練太空人在無重力的太空船中睡覺,也是重要之課題,否則太空人無法得到適當的休息 太空中生活的影片第一位上太空的女太空觀光客安薩里講述她的太空見聞 在太空站中會到處漂浮,還因為不斷撞到太空艙,而在身上留下不少瘀青。不過最大的挑戰是洗頭髮,你要讓頭上有水泡,要很輕很小心的揉搓洗髮精,假如你搓得太快,這樣水泡就會到處都是,會弄得一團亂。太空中要上廁所要使用小便蒐集器,否則尿液會到處漂浮。太空站中可進行之工程科技 因為太空為一超真空、超低溫及無菌之環境,因此可在太空站中製造藥品,可避免各種微生物、塵埃等污染。另外,許多生物工程科技也可在太空進行 因為太空為一超真空、微小重力、

    12、無雜質之環境,因此可在太空站中製造大塊的、無缺陷的、高純度之半導體 因為太空為無重力的狀態,可利用熔融金屬之內聚力,使熔融金屬自動形成圓珠,製造高圓度之軸承幾個曾經在太空船中做的有趣幾個曾經在太空船中做的有趣實驗實驗 種子發芽的觀察:在地球上種子發芽時,由於地心引力之故,根會向下而枝葉會向上,但在太空船中無重力的環境之下,是否根仍然向下而枝葉仍然向上,值得觀察 蜘蛛結網的觀察:在地球上蜘蛛可以結出實用的網子以捕捉昆蟲,且不會被自己吐出的網絲給黏住,但在太空船中無重力的環境之下,大多數蜘蛛變得不會結網,或是結得亂七八糟 火焰的觀察:在地球上火焰多呈紅色錐形,但在太空船中無重力、無空氣對流的環境之

    13、下,火焰呈藍色球形 8.2.5 天文觀測與望遠鏡技術之突破 哈伯太空望遠鏡在1990年發射至距離地球表面575公里處的軌道,它可避開地球表面的光害,觀察遙遠的超新星,研究太陽系外的星體 目前世界最大的地面望遠鏡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海拔3190公尺的葛拉罕山上,此望遠鏡具有兩個直徑為8.4公尺的聚光鏡,名為Large Binocular Telescope(LBT),共占地約110平方公尺,用LBT可看到250萬公里外的蠟燭燃燒。自2005年10月16日開始算起,在10到15年內,LBT都將是全球最大的望遠鏡設備 8.3地球科學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具有代表性,而且地球又是我們人類所生存的星

    14、球,所以地球科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 8.3.1 地球的內部結構 地球的內部由外而內分為三層:地殼主要由岩石組成,其密度最小,溫度最低,是三層之中最薄的一層。其平均厚度約為17公里,而陸地部分的平均厚度為33公里,海洋部分的厚度比較薄,約為6公里 地幔又分為上地幔(又名上地函)和下地幔(又名下地函)兩層。地幔的主要成分為矽酸鐵與矽酸鎂的鹽類。上地幔的頂部存在一軟性流體層,它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之一。上地幔的平均範圍從地下5公里到地下70公里,下地幔的平均範圍從地下70公里到地下2900公里,地幔的體積占地球總體積的82%地核又分為內核與外核,地下2900公里至地下5000公里深處為外核,地下500

    15、0公里以下至地心為內核。地核的溫度很高,壓力與密度都很大,其成分據推測為鐵與鎳,並含少量較輕元素。外核的物質應為液體,內核的物質則為固態 8.3.2 岩石的分類與研究 岩石可分為三大類:火成岩為火山噴發之岩漿所凝結之岩石,包括玄武岩、花岡岩等 沉積岩為經過水流沉積所形成之岩石,包括砂岩、頁岩、石灰岩等 變質岩為岩石經自然現象所產生之化學或物理變化,所形成之另一種岩石,例如黏板岩、月麻岩、大理石等,其中大理石即為石灰岩之性質改變所形成的岩石 岩石之合成 而我國的中央研究院劉玲根博士曾在1978年時,於美國實驗室人工合成出新的礦物,經過國際礦物協會正式審核通過,將之命名為玲根石 劉玲根運用雷射加溫

    16、高壓實驗法,透過儀器將常見礦物磨成粉狀,在高溫高壓下觀察其變化。他發現在超過20萬大氣壓力及攝氏1000度下,花岡岩成分之一的鈉長石,就會變成玲根石。而20萬大氣壓力相當於地表下500多公里環境 2000年時,科學家已在2、3種隕石中找到與玲根石相同物質8.3.3 地質年代的分類與測量 地質年代一般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每一代又分若干紀,每一紀又可分若干世。例如侏儸紀為中生代之一紀,而現在為新生代之第四紀的全新世。現今測量地質年代的方法主要是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測量法 地質年代表與地質紀錄的時間推算有關,首先要收集世界各地的沉積層紀錄,並依照重大事件將其連結,例如物種的生存與絕滅、古代地磁倒

    17、轉等,沉積層紀錄可藉此對應到地質年表上的相對位置,接下來則是計算地質紀錄的時間,並對應到地質年表上的絕對位置 鸚鵡螺化石 恐龍化石的發現 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由一個英國醫生的妻子所發現的迅猛龍古代中國人是否曾經發現恐龍化石而不自知?古書說苑中記載著一段春秋末期的故事:吳伐越,隳會稽,得骨專車,使問孔子曰:骨何者為大?孔子曰:禹致群臣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這個故事是說吳王夫差戰勝越王勾踐時,曾在越國首都會稽挖出一塊巨大的骨頭化石,於是吳王夫差便派遣使者去請教當時最有學問的孔子,而孔子認為那是人類(夏朝大禹時代的諸侯防風氏)的一節骨頭。但人類的任何一節骨

    18、頭都不可能大到要用春秋時代的馬車才能載滿(得骨專車),所以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說苑中記載了春秋時代恐龍化石在會稽出土的記錄,但是孔子並不知道恐龍的存在,所以無法給予正確的回答 近代中國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遍及浙江、雲南、四川、山東、內蒙、新疆、黑龍江等地區,而中國最早被科學家命名的恐龍化石是出土在黑龍江省的嘉蔭縣,目前黑龍江嘉蔭神州恐龍博物館展示當地所出土的恐龍化石。嘉蔭縣不僅出土鴨嘴龍的化石,還發現了鳥龍化石等8.3.4 地殼變動的理論與地形地物之改變 地殼變動的原因一般是由於地殼的斷層所造成,如地震、大陸漂移等,不少陸地曾經是海洋,不少海洋曾經是陸地,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才形成今天這個狀態。

    19、比如海拔3000米的四川峨眉山就曾經3次沉入海底,3次隆起成為高山,在峨眉山上發現的眾多水下古生物化石就是很好的證據 由於地殼的變動,加上火山爆發、水的沖刷、風力的侵蝕、地震、降雨量的改變等等,地表之山川、河流、海洋、湖泊等,均會隨時間產生變化,例如:中國的黃河,歷史上便記載其曾經改道7次以上 中國大陸新疆的羅布泊,歷史上記載其有時候有水,有時候則乾涸,而目前自1965年之後即呈現無水狀態,已成為中共核子試爆區 中國古代的雲夢大澤,今日則面積縮小成為洞庭湖與鄱陽湖 台北盆地在古代是一個台北湖,後來因在淡水附近出現缺口,於是乾涸變成盆地羅布泊現況地震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500萬次地震,平均每

    20、分鐘地震約10次,而人能夠感覺到的地震只占1%。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約18次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大地震,而特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一次 8.3.5 遙測技術探測地球 遙測是利用電磁波(紅外線、微波或雷射)探測遙遠目標的信息。例如:在地面上發射電磁波至雲層或電離層,再根據回波特性之改變來推測氣象變化或電離層中之離子分布 在地面上向地底發射電磁波,可根據回波來判斷地底所含礦物如石油、金屬之成分等訊息 自太空中之人造衛星、太空梭(船)或天空中之飛機向地表或地底進行遙測 最早發展遙測科技的原因是為了軍事用途,例如美國巡弋飛彈便是靠遙測科技,當飛彈貼著地面飛行時,裝置在飛彈前端的攝影機會不斷地拍攝地形地物,並與飛

    21、彈內建資料庫裡的影像導航系統比對,以確定飛行方向是正確的;再由飛彈裡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來確認飛彈位置的經緯度。利用這兩種系統檢驗飛行正確度,只要設定目標,命中率就很高 Google Earth曾經把全球的遙測衛星資料都放在其網站上,但是這個做法受到許多國家的抗議,而這些抗議目前暫時達成協議,Google Earth同意不把最新資料放上去,一定要隔一段時日以後才做更新 Google Earth之例 遙測系統是由遙測儀器及訊號或影像處理設備所構成,現在由於遙測儀器的進步,至於遙測方式又可分為:主動遙測:它是指發射電磁波並接收其反射之回波

    22、,以進行遙測,如一般之雷達系統等 被動遙測:它只接收初觀察物體發射之電磁波而進行之遙測,如一般之紅外線遙測系統等。例如在黑夜裡用閃光燈拍照,這時的照相機是主動遙測儀器。如果在白天拍照,因為有日光不需要閃光燈,所以這時候的照相機是被動遙測儀器 航空攝影與衛星遙測 傳統的航空攝影測量能夠拍的多波段數只有藍、綠、紅、近紅外光等4種,而航空攝影測量的影像空間解析度較佳,要做幾何校正時會比較容易 衛星遙測可以分辨更微細的差別,但是衛星遙測的影像要做幾何校正時會比較困難 航空攝影測量與衛星遙測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結合互補 遙測與影像處理 遙測技術的核心是影像處理,而其主要項目是輻射校正與幾何校正。輻射校正是

    23、去除影像資料中的陰霾與陰影,才能得到更清晰的影像 大部分時間太陽都是斜照的,拍攝到的圖像會有陰影,若要看清全貌,須把影像分成許多灰階,再利用影像增揚技術把被陰影遮住,使肉眼看不到的部位在電腦上增顯出來 遙測與幾何校正 由於地表上的物件有高有低,在高空中朝地面拍攝時會產生幾種效應,譬如高空中拍攝的房子看起來像是倒下的,必須把它扶正,這個扶正手法就是幾何校正。不過在扶正前必須先知道房子有多高,因此要從另一個角度再拍一次,如此一來,同一物件就有兩個高差位移影像,然後再以幾何觀察(立體觀察)原理恢復影像高度 利用航空攝影在一個航帶裡以每次重複拍攝60%區域的方式拍攝全台灣地形,再利用幾何觀察原理把地形

    24、恢復,就可得到每40公尺一個高度值的地形資料,一般稱這種地形是40公尺網格數值地形。若把陽明山國家公園的40公尺網格資料與從衛星上拍攝到的三維景觀套疊在一起,經過透視演算,就可在電腦上把陽明山國家公園的3D影像顯現出來 陽明山國家公園及其周邊地區的3D影像 遙測的主要應用變遷偵測 1986年,法國SPOT遙測衛星看到的台中港只有一小部分的建設完成,到了1995年,便可以清楚看到整個設施已全部完工 台灣發生921大地震之後,中部地區出現一個非常典型的崩塌,發現某些崩塌土石把溪水堵住而出現一個大湖(草嶺湖)變遷偵測之例中國大陸地表冬天與夏天積雪與綠色植被的變化 2004年8月艾利颱風來襲,之前已知

    25、有些地方已經崩塌,颱風過後從衛星資料中獲悉土石流崩塌數量又增加不少。防災人員應可依據這些資料發布警訊,並協助居民快速遷離 栽種果樹時,每棵果樹不能靠得太近否則影響發育,在這方面可結合遙測與自動影像處理技術,推算出某一片土地有幾棵果樹,每棵樹冠的涵蓋範圍多大,就可預測水果產量 遙測科技在台灣高等學府之發展 台灣中壢的國立中央大學,設有我國最大規模的太空遙測中心,其所接收之太空衛星遙測資料除了可用在氣象分析、礦藏探勘、海洋科學、電離層研究及水土保持監測等之外,還曾被用來當作起訴違法開發高爾夫球場之證據 台北陽明山上的文化大學,亦成立了數位地球研究中心,積極研究遙測方面在地球科學上的應用 8.4海洋

    26、科學 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因此海洋科學可說是地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人類開發海洋,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例如中國的春秋時代,齊國(現代之山東省)宰相管仲,在其傳說中的著作管子中,就已記載著管仲獎勵齊國人民捕魚、曬鹽,從事海洋資源的開發的事跡 8.4.1 海洋資源的開發 海洋生物資源 海洋礦產資源 海洋替代能源 8.4.1.1海洋生物資源 地球上的生物80%生長在海洋裏,而在1980年代之人類,所食用的動物性蛋白質有15%是來自於海洋,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情況下,海洋一年約可提供30億噸的高蛋白質食品,可供應300億人口食用;但是在1980年代,人類一年只捕獲6300萬噸的海產品,離30億噸還

    27、差得很遠,所以若能大量開發,海洋將是蛋白質食品之一大來源 1976年,台灣之實驗探測船海功號(圖左)前往南極海域探測並捕捉南極磷蝦(圖右),在當時估計,南極磷蝦之蘊藏量即有50億噸以上,但是卻多作為鯨魚之食物,極少為人類所食用,因此我國當時才會嘗試派人前往捕捉 海洋動物所提供之蛋白質食品,如魚肉等,一般稱之為白肉,而陸上哺乳類動物之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稱之為紅肉,白肉與紅肉相比,其致癌率較低、膽固醇較少,對現代人之健康較有益處 海洋中的植物,如海帶等,含有其他營養素,可治療甲狀腺肥大等疾病。而像海藻或某些淡水藻類等植物,其營養價值高,繁殖容易,是未來從事太空旅行極佳的食品 人類至今大多只

    28、食用淺海生物,而許多深海魚類等生物,由於外型恐怖,捕捉不易,有些甚至於含有劇毒,因此人類很少食用 各式各樣的深海魚類 8.4.1.2海洋礦產資源 海洋礦產包括:海底礦產如錳礦、油礦、天然氣等 海濱砂礦有金砂、鋯石、獨居石等 海水本身則含有鈉、鉀、鎂、鈣、氯、溴、碘離子等 由於海上鑽井與興建海上鑽油平台、機具等之技術較陸地上要困難的多,因此直到20世紀,人類才突破技術上的困難,開始大量開採海底礦產 1965年,英國開始開發北海油田,到了1975年開始量產,而在1981年產量已經達到8940萬噸,約值100多億英鎊,由此看來,北海油田之開發,真是大大改善了英國的經濟情況,也幫助英國度過好幾次的能源

    29、危機 目前除了石油外,還有天然氣等產品。至於一般金屬礦產目前則較少從海底直接開採,但是自海水中提煉礦物質之工業及研究,則一直持續在進行。目前工業上所需的鹼金族、鹼土族、鹵素等元素,許多便是自海水中所提煉的 8.4.1.3海洋替代能源 目前台灣省澎湖縣與西部濱海一帶,已有利用海風所運轉之風力發電廠 中國大陸浙江省樂清灣則建有江廈潮汐發電站,可將漲潮時的海水攔截,再利用其與退潮時海水的潮差來發電 上述海風或潮汐為能源之發電廠,符合小型離島或潮差甚大之地區的電力需求。因為如果在小島上興建大型火力發電廠很不經濟,而如果從其他地區電廠將電力傳送過去,須跨海架設電力傳輸線,工程太過浩大,亦不適當8.4.2

    30、 海洋科技的發展 海洋科技是一種綜合性科技,它包含流體力學、生物、化學、環境、電機、機械、土木、水利、礦冶等學科 8.4.2.1人工養殖漁業及人工魚礁 人類早在數世紀之前,即知道可在海濱大陸礁棚上圈養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如養殖魚、蝦、牡蠣、鮑魚、九孔、珍珠貝類等。近年來,又利用特製之人工魚礁、籠子,甚至於廢棄之車輛等,放入海中,供魚類棲息,如此便可大量繁殖魚類、蝦類等生物,成效十分良好 但是在近海大陸礁棚上興建養殖場,容易破壞自然環境、生態與景觀,會形成環保問題 8.4.2.2海洋資源與水文、海流之探測 海洋探測包括使用聲納探測、震波探勘、紅外線偵測、衛星照相等。探測目標除了海底礦藏、海洋漁業

    31、資源外,還包括水文資料如溫度、渦流、洋流速度與方向等 曾任我國教育部長的吳京(19332008)博士,便是世界知名的海洋流體力學專家,他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雙重院士,對於海水環流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成就 海水環流 研究海水環流,人類便可以根據這些資訊,來了解氣象、漁場、魚群與海水環流之關係,可幫助吾人朝向減輕颱風災害,增加漁獲量等方面努力 海水環流 上層海域環流主要是因風吹所引起,深海環流是由於海水密度不同所引起的流動 黑潮(暖流)屬上層環流,它沿著菲律賓東岸向北流,經過呂宋海峽後繼續沿台灣東岸北上,至宜蘭外海分成二支,一支東轉後沿琉球外緣北上,另一支越過宜蘭海脊繼續沿台灣東岸北上

    32、。當黑潮離開台灣後不遠即分成二支,主支沿陸棚邊緣向東流而後再轉往北流,另一支則略轉西北而入侵東海陸棚。主支黑潮因為直接流經日本 黑潮於日本與由極地南流的親潮(寒流)相會,便形成漁場8.4.2.3海水淡化處理 海洋是人類最大的水源供應源,不過鹽分及其他雜質過高,所以需要淡化處理。目前中東的許多阿拉伯國家由於沙漠缺水,所以境內均設有海水淡化之工廠 海水淡化一般採用蒸餾的方法,將海水加熱,收集水蒸氣,待其冷卻後凝結成淡水,即可飲用或灌溉。這種淡化方法最為簡單,而海水蒸餾後所留下的鹽分及雜質,又可作為其他用途。不過上述方法耗費太多能源與金錢,並非任何國家都能做到。其他則有離子交換法等,不過離子交換法目

    33、前還不能處理大量的海水 逆滲透海水淡化機8.4.2.4人造海埔新生地與人工島嶼 許多國家土地面積不夠,如過去荷蘭便以低地國著稱,因為當地許多土地原本低於海平面,後來靠修築海堤、排除海水,才成為現在荷蘭國土的一部分 高污染、高危險性之工業,不適合興建在人口稠密的內陸地區,便可興建在天然或人造之海埔新生地及島嶼上,如台灣台塑公司六輕廠建在雲林縣麥寮海濱之潟湖區,其中有一部分土地就是人造海埔新生地 機場等需要建在平坦、無高山及高大建築物的區域,也可建在上述之地點,例如日本大阪之機場關西國際空港,便是建築在人工島嶼之上 關西國際空港 問題與討論 1比較基督教聖經中的創世紀、中國的盤古開天與天文學中的大

    34、爆炸理論,它們對宇宙起源的解釋有何異同之處?2七夕時牛郎星與織女星相會,此二星是否為雙(子)星?試說明你(妳)的理由。3已知月球之引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自轉一圈約地球時間29天半,如果嫦娥真的曾經住在月球上好幾年,則當她再返回地球上時,其身體或生活上大概會有什麼變化?試討論之。4 如果台灣名模林志玲、白歆惠、隋棠、林嘉綺、蔡淑臻、林若亞等人要在太空梭中拍攝洗髮精廣告,應該如何拍攝?試討論之。5 晉朝葛洪的神仙傳王遠中記載:女神仙麻姑對王遠說,自從她得道成仙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而這句成語滄海桑田是描述地球科學上的何種現象?6 大雄在家開party,招待女友靜香(宜靜)及胖虎(技安)、小夫(阿福)等人吃紅燒海豚、糖醋海豹、清蒸海馬、海龜沙西米等食物,結果遭到警方查獲,移送法辦,而大雄的辯護律師小叮噹(哆啦A夢)則在法院辯稱大雄的行為可以促進政府更加開發海洋蛋白質資源,促進台灣經濟發展。根據本課程所學到的知識,請問律師小叮噹之見解是否適當?7 現在台灣的漁業技術,要前往南極捕捉南極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菜市場並不常見販賣南極蝦,其可能之原因為何?8 台灣高雄地區的自來水質不佳,如果有某高雄市長候選人提出政見,要興建海水淡化廠以解決飲用水問題,那麼應該要有何種準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宇宙观天文学与地球科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9065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