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新课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依靠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依靠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 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 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
2、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 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2.(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 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 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 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
3、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3.(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 是 (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 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 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4、D.道法自然,答案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对任人 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A、B、D三 项均与题意不符。,5.(2015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 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 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
5、已经形成,答案 A 田子方感到骄傲的原因主要是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说明当时各 诸侯国非常重视士人,故A项正确。,6.(2019天津文综,12,1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
6、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 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 的成败。(7分),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 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
7、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孔子称赞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 兴”“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归纳相同点; 据“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孟子尊新王”归纳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 时代背景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 功”“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教师专用题组,1.(2014海南单科,1,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
8、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 D 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国君们所需要的民众,一是要战时能为他们卖命,二是要平时能 为他们效力。这显然与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法家思想相吻合。 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2.(2014山东文综,13,4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 A 在孔子兴办私学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享
9、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招收的学生来自 士农工商各阶层,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春秋时 期教育领域的变化,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3.(2014上海单科,12,2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答案 A 材料中的“仁”“义”“辞让”“礼”“智”均是儒家的主张。庄子与道 德经是道家学派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著作,故选A 项。,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A组 课标卷
10、题组,1.(2019课标,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 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饰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旨在引 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礼义廉耻。佛教造像由早期的衣衫单薄、面部表情生动到后来的 服饰整
11、齐、表情庄严,表明后来的佛教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权力干预不会直接引起佛教造像面部表情和服饰的变化,A、C两项错误;材料中佛教造 像风格的变化与绘画技术进步无关,B项错误。,知识拓展 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3)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2.(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
12、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 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 看法:班固按当时的观念将老子列为第四等,不合理。 说明: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开创了道家学派,提出了顺应自然、万事万物相互依存、 无为而治等思想,影响很大,也可以列入圣人行列。 看法:主流思想影响史书的记录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说明:东汉时,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儒家倡导的仁政等思想理念影响班固对历史人物的记录 和评价。汉书将尧、舜、周文王列为上上等的圣人,这些人均是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 王”的贤明君主,体现儒家“法先王”的理念。奉行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李斯被列为中下等, 昏庸无道、腐败亡国的夏桀和商纣王
13、被列为下中、下下等,这些人的理念与儒家所倡导的 “仁政”思想相违背,汉书通过历史批判弘扬儒家施仁义、行王道的政治主张;陈胜起义 推翻暴政的秦王朝,这与儒家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冲突,被列为中下等,汉书通过历史 批判,弘扬忠君思想,鞭挞“乱臣贼子”。 综上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上升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学深刻地影响 着史书的修撰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解析 本题为典型的论证探讨型非选择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等级的历史人 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可肯定汉书作者班固的划分标准,也可反对其划分标准。然后运用 唯物史观,联系一些重大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见解。论证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史
14、论结合。,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 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 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试题以道家学说和董仲舒新儒学 对其他思想的吸收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 释。 西汉初年,国力贫弱,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 家
15、学说精髓的道家思想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到汉武帝时期,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法家、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了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2.(2019课标,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 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16、。试题以程颢 诗句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 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 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 而治,排除C、D两项。,3.(2019北京文综,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 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考查调动和
17、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所示,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诗书等到汉代时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 志第一大部类,这与当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关,C项正确。,4.(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 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 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18、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 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 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 误。,5.(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 D 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 理学思想将“克己
19、”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 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C项错误。,6.(2016课标,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 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 C “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 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来源于远
20、早于孔子的 久远历史传统,故C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误;汉代 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秦始皇 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7.(2016上海单科,8,2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这属于 程朱理学的认识方法,故应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8.
21、(2019天津文综,12,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 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
22、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 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 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 世产生深远影响。,解析 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角度回 答。,9.(2018江苏单科,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
23、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 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 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 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 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 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 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
24、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 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 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 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