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9032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PPTX
  • 页数:84
  • 大小:339.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新课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十一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一 古代重大改革 A组 课标卷题组 (2015课标,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2、。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五年高考,答案 (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 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8分)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 解决贪腐问题。(7分),解析 第(1)问,从材料可看出清朝前

    3、期存在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官员贪腐现 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等问题,还可以看出雍正帝整顿吏治的决心。 第(2)问,从材料内容可得出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等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不 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规律总结 课标全国卷中涉及选修一中知识的试题,通常和选修教材知识的直接联系不大,解 答此类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词等,联系与材料相关的知识回 答。,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 秦制

    4、,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 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 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 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 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 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

    5、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 思想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 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答案 (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 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二十等爵”制和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五等爵”制,同时考查学生描 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涉及的核心素养为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本题有助于学生从历史 的角

    6、度认识中国,形成正确的国家观。 (1)结合秦朝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并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商鞅变法”“仿照周 礼”进行判断。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面向文武官员的 五等爵制确立”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政治、军事等角度分析其各自的作用。,2.(2019江苏单科,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 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 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

    7、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 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 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 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4分)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 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

    8、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2分),答案 答案要点: (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 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 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 (3)原因: 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 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改革中的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及历史观点、描述 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本题有助于学生从历史的 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1)根据材料一中“指凡公(

    9、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即可得出梁启超 及前人对待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原因可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意气偏激”“谋国 利民福”等分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即可。 (3)主观原因主要从当时学界和政界人士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分析;客观原因主要从当时中国 的国内形势分析。,3.(2018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 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 “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

    10、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 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 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 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答案 (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 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 明做出贡献。,解析

    11、本题考查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特点及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中“将新君即位后的第 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概括汉武帝改革前纪年方 法的特征,根据“创制了元封年号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概括汉武帝改革后纪 年方法的特征。第(2)问,据材料信息,结合西汉初至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统治 和国家统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方面归纳。,知识拓展 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新财经政策 (1)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利于消除割据 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2)推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消除分裂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

    12、(3)颁布算缗、告缗令,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地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 财政收入。,4.(2017课标,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 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 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 “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 “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

    13、,“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 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 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答案 (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 要而不繁琐。 (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 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解析 本题以隋书的记载为切入点,全面考查考生解读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准确描述 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

    14、力。(1)依据“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 死为生”,可概括出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了刑罚;依据“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 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出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依据“删繁就简”“刑网 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出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结合开皇律与前代法律和后世法 制建设的关系、开皇律与隋朝发展强盛之间的关系和对法律文明程度的影响,多角度分 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解题方法 本题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概括答案,实际上是要求完全从材料中提取答案。 基本方法是熟读材料,将材料分句提取含义,进行合并,再用历史语言整理出答案。切忌离开材 料胡乱作

    15、答。,5.(2017江苏单科,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 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 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 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 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

    16、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 所反映的现象。(4 分)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答案 答案要点: (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1)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二小问,“胡乐”“胡舞”等的出现 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结果

    17、,据此可直接作答。 (2)依据材料中“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可得出“汉化为主”,依据材料中“从方式上看, 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 的附带同化”可得出“相互学习”和“方式多样”。 (3)可以从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等方面作答。,6.(2016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 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 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

    18、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 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 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 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 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 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

    19、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答案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 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 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解析 (1)主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归纳时注意改革前后谱牒制度的不同,从不同中概 括出改革的内容。 (2)首先要认识到加强皇室地位的作用。其次要从政权稳定、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等角度简 析作用。,7.(2016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

    20、城,仿中原传 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 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 “祖有功、宗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 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 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 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

    21、革的意义。(7分),答案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 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 权,减少改革阻力。(7分),解析 第(1)问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可从遵循的原则和礼制等方面入 手。第(2)问,庙号改革属于孝文帝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分析其意义时要将其放到孝 文帝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从全面融入中原、减少改革阻力、表明改革决心等方面作答。,8.(2015课标,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

    22、”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 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 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 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 “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 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 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 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23、。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 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答案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 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基础。(9分),解析 (1)提取材料信息“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回 答。 (2)从唐代币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

    24、义角度回答。如新的货币体系确立、不再标识重量 有利于非金属货币的产生、有利于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发展等。,失分警示 注意问题的设问,“根据材料”,一定要根据材料信息,不要仅凭主观臆断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既要立足材料,又要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相关的知识(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5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 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

    25、将相之 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答案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 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 系的变化。,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出社会关系的变化,然后再从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之间的关系 角度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商鞅变法中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措施说清楚。,评析 本题考

    26、查社会关系变化与改革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阐述历史现象、论证历史事件内 在联系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对材料所述的社会关 系的变化产生了影响。,2.(2015福建文综,41A,16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 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 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 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

    27、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 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 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6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 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10分),答案 (1)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 (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

    28、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 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2点 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可知是方田均税法。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2)第一 小问,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作答。第二小问,要结合王安石变法前的社会形势分析。,3.(2014课标,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 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 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

    29、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 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 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 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答案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6分)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

    30、济利益;推动南方开发,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9分),解析 第(1)问首先要归纳材料的要点,抓住有效信息“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 托”,将之转化成白话文即可,然后要结合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总结出其他要点,如北方战 乱、人口南迁等。第(2)问要从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南方开发等角度 归纳其历史作用。,解题方法 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一般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主要原因。 (4)改革力量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

    31、的革新意识主观条件。 (6)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4.(2014课标,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 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 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 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 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 的新律以刑法为主

    32、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 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答案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 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解析 (1)从材料信息看,西汉时期的法令已不适应魏晋时期的需要,因此,魏晋

    33、时期对旧法律 适当删减,并将以往的行政法规编辑为“令”,改定了新的刑法;同时新法律条文突出了上下尊 卑的伦理色彩。据此分析回答。(2)从材料中“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 考”可知,西汉时期儒家经典影响法律实施;从材料中“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 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东汉时期儒家学者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结合魏晋时期新法 律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可知儒学观念已经逐渐法制化。据此回答即可。,解题技法 非选择题的审题非常重要,审题细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得分的高低。就本题 而言,第(2)问要求分三个时期分别说明儒学对法律的影响,如果审题不仔细,就有可能将三个 时期混在一起作答,

    34、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失分。,5.(2013课标,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

    35、在 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 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 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 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答案 (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 (2)简化了税制,扩

    36、大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 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解析 本题以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为命题切入点,重点考查分析材料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第(1)问要抓住材料中的“土地兼并加剧”“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累千金”“身居穷约” 等有效信息概括出相应答案。 第(2)问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语“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联系唐朝的“均田制”与“租庸 调制”,抓住材料中的“民户在现居地登记”“分夏秋两季征收”“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 等来概括答案。,命题评审 从考查内容看,选修一这部分的多数试题集中在中国古代,选取影响较大或特色比 较明显的改革进行考查。从材料出处看,以原

    37、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其中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 史出现较多,这一现象值得注意。,6.(2013江苏单科,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 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 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 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 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

    38、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 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 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 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

    39、“改革之心”坚定的原 因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 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分),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 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 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 革者的信心与勇气。,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从材

    40、料中提炼有效 历史信息的能力,考生答题时紧扣材料,提炼、概括归纳材料作答即可。,7.(2013山东文综,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 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 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 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6分

    41、)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分),答案 (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 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及史学研究方法。第(1)问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 “立新法扰民”“钱既出而差役如故”“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等,联系所学知识归纳总 结即可。第(2)问既要看到话本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又不能过分夸大其价值。话本属于文学 作品,其史料价值需要用其他史料印证。,8.(2013福建文综,41

    42、A,16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 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 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 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 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

    43、人 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 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0分),答案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 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析 (1)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两者对经济活动的不同政策中总结答案。 (2)第一小问实际是

    44、回答商业活动的发展给当时经济和国家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注意从材料 信息中归纳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此后雅典政治发展方向总结答案。,9.(2011课标,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 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 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 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 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

    45、长、副 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 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 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 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答案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 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

    46、的权力,加 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 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关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形成的部落、部落联盟性质、特点,对比 清代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的盟旗制度的构成、职责性质分析比较说明。第(2)问从盟旗制度对 蒙古社会政治、行政管理、社会经济发展、清王朝的统治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等方面 作答。,考点二 近现代重大改革 A组 课标卷题组 1.(2019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 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

    47、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 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 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 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 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答案 (1)作用:前

    48、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 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 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 本题以中下级武士地位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阶级结构的变化,通过中 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中作用的变化和最终结局,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历史信息、说明和证明 历史现象及历史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下级武士对待明

    49、治维新的态度入手概括。第 二小问,前期的原因分析应着眼于中下级武士的地位、收入、思想、对幕府的态度,后期的原 因从改革深入对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冲击、自身适应性等方面归纳。(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从稳定明治政府的统治、推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等方面分析。,2.(2018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 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 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 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9032.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