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Ⅰ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新课标Ⅰ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新课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凭借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凭借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 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 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
2、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 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2.(2016海南单科,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 A 材料中孟子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体现了对个人品德的完善,而非坚持个人独特性格,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突破礼 制无关,排除C项;“涵养浩然之气”无法体现反抗专制暴政,故D项表述错误。,
3、3.(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 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 说明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 古代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是由于误认为称颂“三代”之美
4、就是复古。事实上,儒者批 评现实,希望统治者效法先贤,恰恰是其政治理想的体现。,4.(2019天津文综,12,1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
5、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 的成败。(7分),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 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
6、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孔子称赞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 兴”“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归纳相同点; 据“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孟子尊新王”归纳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 时代背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 治与世宜则有功”“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 可。,5.(2018海南单科,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
7、,齐之以 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 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 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 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答案 (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思想活跃。(2分) (2)主张
8、: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 礼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2分),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 根据材料信息“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 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 止”归纳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教师专用题组,1.(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 近上
9、述思想的是 (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D.,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 的全面发展,故正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错误;斯多亚学派 主张“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错误。因此选A项。,2.(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 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
10、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 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 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3.(2015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 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 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 田子方感到骄傲的原因主要是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说明当时各 诸侯国非常
11、重视士人,故A项正确。,4.(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 是 (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 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 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A组 课标卷题组,1.(2016课标,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 录孔子言
12、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 C “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 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来源于远早于孔子的 久远历史传统,故C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误;汉代 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秦始皇 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2.(2015课标,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
13、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 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 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 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
14、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 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回答“发展”。,名师指导 解答此题,要明确儒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 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 征的主要因素是 (
15、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试题以道家学说和董仲舒新儒学 对其他思想的吸收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 释。 西汉初年,国力贫弱,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 家学说精髓的道家思想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到汉武帝时期,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法家、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了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2.(2019北
16、京文综,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 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所示,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诗书等到汉代时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 志第一大部类,这与当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关,C项正确。,3.(2019课标,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 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
17、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饰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旨在引 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礼义廉耻。佛教造像由早期的衣衫单薄、面部表情生动到后来的 服饰整齐、表情庄严,表明后来的佛教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权力干预不会直接引起佛教造像面部表情和服饰的变
18、化,A、C两项错误;材料中佛教造 像风格的变化与绘画技术进步无关,B项错误。,4.(2019课标,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 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程颢 诗句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 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