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天津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天津 高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一、(2019天津,813,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 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 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 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 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簿 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2、?”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 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 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 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 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 属,整整称治。 夫
3、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 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 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 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 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元元本本 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当上
4、意者 当:符合 D.兵其细也 细:小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 旋以废忘,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 旋以废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 旋以废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 旋以废忘 4.以
5、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3分) ( ) 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 B. C. D.,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 重视耕耘一样。 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 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
6、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 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 学分裂的现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2分)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3分)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3分),一、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着重指导学生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体现 把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素养,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价值观念。 望:同“方”,比较。 2.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
7、虚词的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能在语言情景 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A项,均表示承接关系,可翻译为“就”。B项,前者一般放在形容词后,翻译为“比”;后者引出 叙述对象,可不译。C项,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D项,前者为介词,翻译为“在”; 后者是表目的的连词,翻译为“来”。 3.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着重培养把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素 养,树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意识。 原文标点为: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 所习者,旋以废忘。 “自好者”为“通经缉文”“取科第”的主语,应该与后句相
8、连,不能在其后断开,故排除A、,D两项;“昔之所习者”意思是“以前所学得的知识”,中间不断开,故排除C项。 方法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 尾常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动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 顿;文言文常用动词充当谓语,可利用这个特点在它前面找主语,后面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言连贯的效果,古人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 反复等修辞手法,如果以这个特点为依据,断句准确率会更高。 (4)名词标志法:名词
9、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可以此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 常识,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官职等方面的知识,出现这类词时,中间不能断开。 4.答案 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体现提升批判性、独创性思维品质的学科素 养,树立正确发展观。 是先王之时的状况,作者对此高度赞赏;强调先王时君臣对为学的重视和农人对农田的重 视一样,表达了作者肯定提倡的态度;是作者模仿为政者鄙弃为学之道说的话,是反面事例,暗含批评;是说石鼓书院由来已久,没有表示态度;是客观评价学院的作用,也没有表示赞 赏;提到的做法是作者提倡的。故符合题目要求。 5.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体现养
10、成健康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的学科 素养,培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价值观念。 “文章以驳论为主”理解错误,文章以“立论”为主,阐明先王之时学与政的关系,以三君为例 阐述治学之重要等均为立论。 6.答案 (1)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2)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 (3)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句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 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所以,的原因;明,明了;成,成功。(2)安得,怎么能;夫,代词,那些。(3)不惟,不只;望
11、,愿望; 抑,或许;于是,从这里。 参考译文,先王的时代,把学习作为为政之道,学习是施政的基础,施政是学习的实践,学习无不良习惯,政 令无不良之策。从朝廷到郡国,从郡国到天下,探索源头依据根本,(上下一心,)不会有做事不专 一的。所以读书人不专注于学习,就会有奇异的言行;施政者不专注于学习,就没有准则、法度 可遵守。君臣上下,看待学习,如同农人对待农田,早晚在田间,如果不耕不耘,就无处得来食物, 于是有食物无法维持到岁终的忧患。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统 一,风俗相同,只是这个缘故罢了。 后世的学习,应该超过先王之时。安稳的生活,丰富的饮食,严格的教诲约束,先王之时不一定
12、有这些;但是学者独自学习,政者独自施政,聚集一处虚度岁月,自好者不过是能读通经书连缀 成文,来在科举中取得名次。取得名次后,那么之前的学习所得,很快就废弃忘掉了。一看到簿 书以及限期施行政令等事宜,便说:“我正理政,学习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唉!后代谈到治理 之道时常常不敢与先王之时相比,大概是政与学分开的原因吧! 国家重视学习到极点了,十户人家的小村镇有老师有弟子,州县之吏用学识来评定官员,所有这 些做法难道为的是看起来更完善罢了吗?大概是想恢复先王的旧例,从学习中求得治政之理。 但是最终没有能符合皇上心意,那么这是士大夫和学者的罪过啊。,衡州的学馆叫石鼓书院,它由来已久,中间迁到城南,读书
13、人感觉不方便,于是又迁回到旧址,这 是前任教授施君鼎所为。石鼓书院处于潇水、湘水交汇之处,拥有山岳的胜景。书院迁居时 新屋还不全备。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郑丙、知州事张松,都在乾道乙酉年到官,当时正 有战事,三人任职不同但责任均等,虽然每天没有闲暇时间,但是知道学习是施政的根本,兵事 琐碎,就安排教授苏总龟将学馆修葺完成。过了不久学院建成,战事也停止了,围绕三个人的管 辖之地,整齐严谨可称为安定。 战事停止,治理有成效,不一定就是这座学馆的缘故,而我唯独表彰他们,突出其作为,其实是为 这三个人懂得先王重视学习的本意而高兴,在战乱之中,不敢忘记治学,学院建成后,兵事上有 功,治理上有成效,那么
14、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所有衡 州的读书人,懂得这三个人的心思,就会就学于此院,不只是致力于学习章句,也学习那些日后 用来为政的知识;不只是为了科举取得名次,也想要辅助君王成就惠泽万民的大业。使政令与 学习再次成为一体,不只这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书院建成第二年八月早晨,历阳张某记载。,二、(2018天津,813,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 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 ”, 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
15、年,颜鲁公真卿 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 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 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 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 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 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官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
16、尔见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 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 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 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 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 鞠:皆,尽。荐:连续。尔见缕: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
17、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 B.万象迭入 迭: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 D.成胜概 概:景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B.,C. D.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 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
18、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 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 恍然,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 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 恍然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记叙白 洲五亭
19、的由来,描写白 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 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 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 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3分)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3分)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2分),二、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迭:交替,
20、轮换。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A.连词,于是/介词,通过。B. 都是连词,来。C.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表列举,像/代词,你,你们。 3.答案 A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叙事为主”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 主。 4.答案 A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语句对称的特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画波浪 线的句子中,“汀风春”和“溪月秋”对称,“花繁鸟啼之旦”和“莲开水香之夕”对称,“宾 友集”和“歌吹作”对称,“舟棹徐动”和“觞咏半酣”对称。 5.答案 C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 意”
21、错,文中说“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作者对四人并 没有批评之意。 6.答案 (1)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2)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3)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面:面对。目:看到。列岫:排列的峰峦。(2)牧:治 理。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3)兼而有者:二者都具备的。其:表揣测语气,大概。 参考译文 从湖州城向东南走二百步,就到了霅溪。霅溪和汀洲相连,汀洲也称作白 洲。南朝梁吴兴太 守柳恽在这里写有“汀洲采白
22、 ”的诗句,于是该洲就以白 为名。在柳恽题诗前不知几十万 年,题诗后又有几百年,虽有名字却并没有亭子,皆是荒凉的沼泽。到大历十一年,鲁郡公颜真 卿来做刺史,才铲除杂乱的草木,疏导流水,建造八角亭,来供人游览休息。不久又遇水灾连续 发生,池塘淤塞,亭台倒坍。后来又过了几十年,成为一片荒芜的空地。到开成三年,弘农人杨 汉公来做刺史,才疏通了四条水渠,挖深了两个池塘,营造了三个花园,构筑了五座亭子。花草 树木,荷花竹林,船只桥梁,回廊静室,以及游览、宴饮、休息、住宿的设施,全都具备了。看那 架在大溪之上,横跨长汀两岸的,叫作白 亭。位于两个花园之间,能观赏百花的,叫作集芳亭。 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
23、列的峰峦的,叫作山光亭。能品味晨光熹微的,叫作朝霞亭。能戏弄 清澈流水的,叫作碧波亭。五座亭子参差错落,一切景象纷至迭来,无论前后上下,优美的景色,全都呈现。每到春风吹绿汀洲,秋月映照溪水,鲜花盛开百鸟歌唱的早晨,莲花吐艳流水飘香的 傍晚,宾客朋友聚集,歌声乐声响起,船桨慢慢划动,饮酒咏诗正兴奋时,飘飘忽忽忘记了自己的 存在。游览的人相互顾盼,都说:“这里不知是在天上呢,还是在人间呢?也不知道蓬莱、瀛 洲、昆仑、阆苑又是怎样的呢?” 当时我在洛阳做官,杨君送来书信和图画,请我给五亭作记。我按照图画拿起笔,悬揣构想,它 的细微曲折之处,十成中不能获知二三成。一般说来大地的优美景色,要有人赏识才能
24、显露;人 的智慧巧思,要接触事物才能启发:景物和人心的遇合,本来有待于时机呀!大概白 洲这个景 致,是柳恽太守发现的,颜鲁公创建的,杨君又加修造的:三位贤人从始至终,能做的事全完成 了。杨君以前做舒州刺史,舒州人民安居乐业;现今做湖州刺史,湖州人民得以康乐平安。康乐 平安的原因,在于革除弊政、兴办有利的事业,像更改茶法、变通税收这一类事情就是了。有 利的事业兴办了起来,所以官府有积余的钱财;政治清明,因而平日多闲暇的时间。由此才能用 剩余的力量去培养高尚的情趣,欣赏美丽的风景。三方面相互起作用,哪里是偶然的呢?从前 谢灵运和柳恽治理州郡,喜欢游山玩水,有高尚的情趣,但没有听到有好的政绩。龚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