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写 作.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写 作.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江苏 高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十四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1.(2019江苏,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自选。(70分)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 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重点考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进行沟通的能力,涉及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学科素养,充 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材料由“物各有性”引导考生进入情境,以“水至淡,盐得味”具体说明“物各有性”。“水 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既是说“物”的量的积累不能改变“物性”,也暗
2、含着“味”的 单调,从而引出后文。“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说“五味”共生共存 的意义。“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则是引导考生发散思维,联想到“事”和“人”的方面,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五年高考,开阔考生的写作视野。对于寓意型材料作文,抓住了材料的寓意,也就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 材料引导考生进行“自我内省”,品味与人相融之道,感悟人人共处之美和对世界的“外在观 照”,理解文明、文化、经济的共存和世界的和谐与大同等。若记叙,则应该展现个人生活场 景,细致描摹个体的风采,体验感悟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注重真挚情怀的抒发,写出自己的真情 实感。若议论,则应该观照现实,观照文明、
3、文化、经济,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五味调和、共存 相生、百味纷呈的历史。现实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化的交流证明着世界因共 存而精彩丰富,人类因共鉴而发展进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 梦想”说明了跨越时空的交流能使世界更加和谐、美丽。 例文1 调和人生百味呈 一个人即使在大地上毫无作为,仅凭那自由而高贵的调和改变,也足以与世界同在。 静言思之,调和人生确能给予你我温热濡润,使人即使在孤独和荒凉之中仍能无畏茁长。然而, 今世昏昏逐逐、庸庸醉醉间,抛却调和情致之人,夥矣。那些人仿佛是摆脱了千百年来的枷锁, 踏上了人性的乐土,疯狂地跳着、叫着。于是,他们的脚步在日复一日不
4、断耸起的摩天大楼间 变得机械而迟缓,他们的目光在各色各样的庆典的焰火间变得呆滞而茫然。酸甜苦辣间,丧系,文化声名鹊起,而调和人生像是潮水一般,渐渐回落了。我们的心,就像一枚枚干瘪的果子,失 去了水分和甜香气。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呢? 形而上的背后,要保持的是调和人生百味呈的情怀和气魄,即使岁月以刻薄和荒芜相欺,我们也 要与生活的慷慨和繁华相爱。 调和人生百态,从不曾坠入世界深渊者,高更如是。年轻的他打破如水般平淡的生活,以绘画入 水,思索生命的意义。倾泻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空白的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 所有关于生存问题的答案都能在他的画中寻找到,他调和人生,追索生命的深度。 与此
5、同时,调和人生似乎也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草原散发出一种奇特的气 息,能将庸碌的生活发酵,呈现出人生百态,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 学,无一不洋溢着调和之情致。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 曲、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 正因此,我们对当今社会最大的忧虑,不是小部分人的颓靡不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了调和人生 的情怀和气魄,于是乎人们误以为人世稀松平常,寡淡无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调和人生百味呈。懂得调和,就像是郝思嘉的塔拉庄园,站上去就能获得力量;摒弃了调和情,致,我们都沦为了戴着镣铐的西西弗斯,徒劳无益
6、。 愿你我,懂得调和人生,呈现生活百态,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点评 本文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文章开篇点题,指出“调和”的意义,接着以现代社会人们 抛却调和情致的生存现状引出问题,继而指出背后的原因是缺少调和人生百味呈的情怀和气 魄。然后举例论证,以高更调和人生,俄罗斯森林、草原散发出的奇特气息为例,论证“五味调 和,共存相生”所带来的效果,即五味配合,和谐共存,在调和的作用下相互滋生和促进,生发出 新的“滋味”。文章文脉贯通,内容充实。此外,本文语言美感十足,凝练简洁,抒真情,发真 论。 例文2 共存相生,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世间万物,共存相生,但需和而不
7、同。 共存相生,是物各有性的大环境。对事物的绝对统一,便是被共存相生所世俗化。物各有性,是 多样性的统一,而人亦如此,即“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 人生在世,常常事与愿违,如若事事如愿,则不是人生之常态。共存相生于同一社会,和而不同 于心境。“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纵使“偶失龙头望”也依然孤芳自赏的柳三变成全了,他的和而不同。一纸皇文是他事与愿违的最好证明。他的“和”是当他与那些花天酒地的 达官贵人相遇,共存相生于花街柳巷之时,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清高。他的“和”,是“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他不是和靖,这不是“梅妻鹤子”式的隐居;他也不是潘岳,不会“高情 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
8、是他的不同。物各有性,他共存相生于闾阎,和而不同于世 俗。隐士太多了,被遗忘的也太多了,他不想成为被历史遗忘的人,所以他成了柳三变。是故 “君子之交淡若水”,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成就慢词滥觞,方为“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能成就人,同样,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和而不同。 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认为,在美美与共之时,共存相生之际,首先 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只会催生更多的康瓠,和而不同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春秋时 期百家争鸣,不论是“为政以德”“无为而治”,还是“兼爱非攻”“民贵君轻”,皆彼此共存 相生,但又和而不同。试想如果诸子百家同而不和,那么不会有春秋时期思想大热潮,
9、而只会是 一套死板的政治制度,历史也许只会记住孔子老子,而忘却了墨子孟子。物各有性,人亦如此, 诸子百家共存相生于乱世,和而不同于思想。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蝴蝶,也不是人人都能西出阳 关,和而不同方能天下大同。 今以观之,共存相生乃万物之常态,和而不同却为本质。共存相生是和而不同的前提基础。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如果脱离了 共存相生,那便失去了最终的存在价值。尤其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 使得现今社会几乎处处是共存相生,这时,我们所关注的便是和而不同。这便意味着从个人、 民族再到国家,都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文化是各国之间
10、差异的根源,我们不能一味中化, 也不能全盘西化。和而不同才是文化共存的最好策略。物各有性,如果灭其性,世界上便多了 一汪死水。和而不同,方为正道。 世界因“和而不同”而绚丽多彩。世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花园,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朵奇特 而美丽的花朵,每一种文化都是一枝独有而绚丽的奇葩,世界因为和平而安宁,世界因为不同而 美丽。达尔文因为破除传统制作壁画的限制,研制出新的画法,才令惊世杰作最后的晚餐 如此精致细腻;美国想搞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意图在中东实行其美国式的“民主”,这是对 “物各有性”的扼杀,其计划最终只能走向破产。 物各有性,人亦如此,世界亦然。共存相生,和而不同,方能“和实生物”。 点评
11、 这篇作文,作者从“共存相生”“和而不同”这两个词语切入,可谓审题准确。但作 者并没有平均着力,而是把侧重点放在“和而不同”上,可谓视角独特。文章由物及人、由人 及世界发展,层层递进,辩证分析了“共存相生”“和而不同”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正确的 文化观和发展观,彰显了作者的博大情怀和开阔视野。,2.(2018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写作指导 2018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仍
12、然是新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三个段落,实际上是三 句话。 第一句话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想象,“处处”强调 “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 第二句话意在说明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语言,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种,缩小范围,在“打开”二 字上聚焦发力。 第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的作用,指向三个立意角度。 新材料作文题的审题非常讲究思辨性。首先,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本材料的核心词是“语 言”。“语言”有大自然语言、人类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可以让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文学上的语言鲁迅、李煜、红楼梦平凡的世界 等;艺术上的语言音乐、电影、书法、绘画等;
13、生活中的语言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 投机半句多等。这道作文题有一个“选”的问题,即只能选择一个角度,然后深入发掘;还有一 个“扣”的问题,不能随意地转移中心词语。比如,写花鸟如何丰富这个世界的日常生活,要紧 扣“语”和“鸣”来写;写音乐和雕塑如何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要紧扣独特的艺术语言 来写,这样才符合要求。 其次,要抓住二元关系。如果以第二句话立意,就要紧扣“语言”与其所“打开”的“世界” 这一组关系来写。第三句话有三组二元关系:“语言”与“生活”、“语言”与“生命”、 “语言”与“文明”。我们可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充分挖掘“语言”在某一领域内的意义与 价值。 在具体写作中考生应该避免的误区
14、是:只抓取材料前面的现象而忽略掉了最后面的关键句,导 致文章流于肤浅;仅仅围绕前面的“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来写,而忽略和最后的关键 句的组合,导致文章空泛。 例文,村庄的语言 一考生 一个从村庄走进城市的人,如果要回乡探亲,那么他只要一踩上家乡的土地,他的语言便会自动 从城市模式转化成村庄模式,声音里便自然而然带了土坷垃的味道,很贴切地融合在村子的土 地、庄稼、河流的气息里,没有半点裂隙,好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如果他还是一本正经地撇着城市腔,那么不仅他自己别扭,听他说话的村里人也别扭,一只狗要 是在这时跑过他跟前,一定会扭过头来,汪汪汪地多叫上几声。在它眼里,这是个身份可疑的 人,因为
15、从他身上,闻不到一点熟悉的味道。 有个年轻人,进城半年,回来后,说话就没有村里人惯常的那种土味了,在街上,有个老人遇到他, 问:啥时候回来的啊?他答:昨晚回来的。后来,老人对人说:小三说话真乐人,我问他啥时候回来 的,他说是坐着碗回来的。于是,这便成了村里人的笑谈。因为村里人说“夜来洪上”,从不说 “昨晚”。 村里人说话生硬,不会拐弯,冲冲的。如果在饭点,两人迎面遇到了,就会互问“吃没吃”。但 如果不是在饭点,两人遇到了,一人会问:干吗去?另一人答:干去。好像是站岗放哨的人,在,盘问身份不明的路人一样。要是个城市人,莫名受到这样的盘问,便会生气:我去干什么,关你 什么事? 村里人从不说“谢谢”
16、。你如果浇地时顺便帮着把相邻的他的地一块儿浇了,他也不会对你 说谢谢。但是当你家的庄稼地长了杂草时,他来拔草,顺便也帮你家把草拔了,也不需要你说 “谢谢”。 村里的妇女爱骂街,鸡丢了,墙头的丝瓜、南瓜被人摘了,就会叉着腰,在大街上开骂。骂的话 里,什么话都有。她的心里是有所指的。但是隔不了两天,她就会和她心中的怀疑对象一 般是妇女,相约着,一起提着篮子去赶集了。 村里人不懂外国语,什么英语、俄语啊,什么什么别的语,但村里人比那些说什么什么语的人要 厉害,因为他们能听懂牛语、驴语、鹅语这些牛、驴、鹅也能听懂他们的语言。一个老 农赶牛耕地,皮鞭也只是擎在手上,并不真正打在牛身上。因为只要他吆喝一声
17、,牛就听懂了: “不用扬鞭自奋蹄。” 村里的语言,虽然有些土,甚至有些难听,但那是带着村庄鲜明的印痕,有着村庄深刻的烙印 的。它可以让一个离开村庄的人,在瞬间感受到村庄浓烈的气息,得到村庄亲切的抚慰。,村里一个人,很早就离开了村庄,再也没有回到村庄,在他年老卧床不起,不能再回乡时,他的孩 子给村庄的父老乡亲打来电话,希望村里人能和他的父亲聊一聊,让父亲听听久违的家乡话。 于是,很多村里人都给这位老人打电话。电话里,老人总是先哭后笑,幸福得像个未曾老去的孩 子。 一位诗人曾说,一个离开故乡且深深思念故乡的游子,他在梦呓中用的也是村庄的语言。是的, 因为村庄的语言,已成为他灵魂的语言。 点评 本文
18、审题准确,切入角度新颖。文章以“村庄的语言”切入,让人产生亲切感。每个 人出生时自带的乡音是他的终身伴侣,是抛掷不去的,“乡音无改”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故而, 当你暂别故土,融入新的生活而随之濡染了新的语言时,那也只是一时的变化,总是会受到乡人 的抵触和排斥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诸多图景,从家长里短的闲谈到邻里乡亲的偶有 龃龉,从村人田间劳作时的交谈到村里牲畜的各具特色的语言,都带着浓浓的乡音。只因这一 切的语言都渗透进他的灵魂,流淌在他的血脉里。全文结构完整,语言亦庄亦谐,具有感染力。,3.(2017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19、除外。(70分)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 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的立意要注重对“车”的解读。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 离不开车”,是生活常识,也是材料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车的种类、形态等方面加以提示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第三句话,是材料 的核心所在,也是作文的重心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记忆中的。它 既是本句中几个分句的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车见证时代发展,承载世间真 情,进而提升到车具有的形
20、而上的意义:折射观念变迁,蕴含人生哲理。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一 段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发人思考的“纳米”文章。它提示考生,车中有情,车中有理。车的 背后有观念,有哲理。 从表面来看,“车”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表现。但这样的立意未免肤浅。我 们要具体分析材料:见证发展与承载真情;观念变迁与人生哲理。可以说,如果把车看作实,用性质的工具,那么可以立意为科技的进步;但如果要深入到更深的层面,需要从“观念”的改 变这一哲学思辨的层面思考,可立意为观念变迁可改变世界固有的样子。但综合来看,其实本 质上应当是人类的思维与观念的改变推动世界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人人眼中有车,所以容易上手;个个感
21、受不同,所以精彩纷呈。写法上考生也可各扬己长,既可 以就材料的提示多维度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和“车”有关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进行叙写,写记叙文;还可以写说明文和抒情散文。 参考立意 (1)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时代发展,可以结合核心价值观中“富强”这一角度, 写一曲对国家富强的赞歌;(2)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可以从时下社 会对“共享单车”的思考谈共享理念。 例文1 驱车上路 人世间亘古不变的是岁月的更迭往复,滚动的时间车轮扬起了谁的风尘,又轰隆响彻了谁的行 路?从古代到未来,我唯一确定的是它不会停。,早晨,父亲驾车送我上学,我习惯倚靠在副驾驶上
22、补觉,不短的路程走走停停,不能睡踏实。时 光随着车轮不断流转。 首先要经过的是一个老住宅区。那个街区很可爱,沿街店面卖的豆浆油条送来阵阵诱人的香 味。风吹过,遮住了半条街的法国梧桐会传来温柔的沙沙声。一辆辆自行车轻快地穿行在弄 堂,清脆的车铃叫醒了清晨。听,那辆哐当哐当过去的定是一架老式二八,我猜定是一位老者踩 着效命了大半辈子的老车前往哪个公园遛鸟,他的半导体里传来咿咿呀呀的紫竹调。古朴、 单纯,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属于祖父的年代,那个车马缓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年代。 驶过几条街,再转几个弯,车在酒吧街的红绿灯前停住,正遇上欢腾了一夜、带着些许酒精香气 离开的车辆。发动机低沉浑厚的是越
23、野车;车轮压过地面轻飘飘的是轿车;忽而一阵磨损汽缸 的刺耳声传来,那是属于跑车的尖锐与浮夸听着这样的声响,我不禁在脑海里构想出了几 张醉意迷蒙、叛逆不逊的年轻脸庞,那脸庞缀满了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 酒吧、迪厅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背后蕴藏的是古老国家喷薄而出的渴望 自由与发展的狂飙突进式的呐喊。 最后一次停顿,是车子被堵在了市中心的交通要道。清晨的时间分秒必争,对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来说更是如此。一时间,来自各式车辆的不同声响交杂在一起,不由分说地冲撞进耳膜 并直击心脏:上班族不耐烦的鸣笛声、公交车的放气声、自行车的铃铛声众声鼎沸。这 个热闹却拥堵的十字路口像
24、极了这个时代里的祖国,她早已不再是那个古朴落后的乡土中国 了,她也绝不仅仅是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年轻国度了。她正向着多元化发展,日趋现代化,越来 越富强。同时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知道,正如堵车只是一阵子的事儿,当她走出这个堵 塞的路口,拥有的将是一片坦途。 过了这个十字路口,就是我的学校。走过这一段路,我到了。 但我知道,我的人生行路永不止步,时间的车轮也一定在它应有的车轨上永不停歇。“人生如 逆旅,我亦是行人。”在变迁的世俗风景里驱车上路吧! 车来车往,时代还在前行,下一秒,她又会不同。 点评 品读此文,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文章以父亲驾车送自己上学途中所经过的几个特定 地点为抓手,重点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