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2015—2019年高考作文赏析.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8812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PPTX
  • 页数:251
  • 大小:1,015.7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2015—2019年高考作文赏析.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浙江 高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十四 2015 2019 年高 作文 赏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9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重点考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 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贯彻“

    2、立德树人” 的教育理念,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材料内容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材料中前两句)是两种看法,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其 实是每一位优秀作家写作时都应该考虑的。这一部分是材料的引子。第二部分(材料中第三 句)是材料的核心,也是审题的切入点。由“作家”和“读者”都加了引号可知,这里的“作 家”和“读者”都有特定的含义, “作家”指创造生活的人,“读者”指与“创造生活的人” 有关联的其他人。这部分还有明确的作文指向: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即你对阅读你 “作品”(创造的生活)的“读者”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态度。重点是界定“生活”“读者”这 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关乎写作的内容。你

    3、的“作品”是什么?“作品”的指向是什么?你 的“读者”是谁?这是考生首先要思考的。 关于生活,考生可写的内容很多,但应该主要是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烦恼或快乐。你的“读 者”应该包括你自己和他人。写作时要思考“我”的生活与他人(外部世界、大环境)之间的 关系,或者是思考自己追求理想生活时与他人的生活(外部世界、时代)之间的关系。实际上, 这才是写作的核心。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写作的关键。 可以有以下写作角度: “作家”心里应该装着“读者”,但更要有真实的自己; 笃守自己,莫被“读者”左右; “作家”和“读者”共写一本“书”,共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例文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自儒家以“穷

    4、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旨以来,中华儿女已经为此付出了数千年的汗与 血,才换来了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翻开尘封许久却依旧熠熠生辉的典籍,我们看到的是上古 先贤们以己为书的如一、以身开道的无畏、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而如今,前辈们将身上的 重任交给了我们,作为生活的“作家”,新的一页将由我们书写。 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尽览人间欢愁,以自身为笔,以正义为墨,畅言世间往事。人生而懵 懂,若无教育,便与野兽无异,唯有不断学习,方可逐渐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意愿固然重 要,但更加不可或缺的是睁开双眼,用心对外界进行探索。也正是因此,即使人日渐年长也不应 忘记初心。在生活中,人人都是素材的来源,他

    5、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人的诉求与期盼, 都是我们应该悉心聆听的,就如我们在懵懂之时学习他人的一举一动,即便成长也不忘初衷。 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放下杂念,摆脱迷茫。当人们开始把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的时候,生 活这个词就开始变质。为了追求缥缈无谓的自由,人们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举动。从“世界 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弃工旅游的兴起,我们看见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变异。或许对于当事人 来说此举无可非议,但若这种思想成为了一种常态,那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随波逐流。自由是,生活的基石,但何为自由却是很多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身为生活的“作家”,虽要听取“读者” 的意见,却万万不可见者皆学。更何况,人并非一个单独

    6、的个体,而是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生活 也是如此,虽然掌握在个人手中,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随性而不任性才能为生活之书添 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若为生活的“作家”,愿为人创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创作的终极目的,往大处说,是传 播思想;往小处说,是满足创作者获得荣誉的需求。而以生活为书,更应当如此。创作为人,以 自己的生活照亮他人未来的道路是每个创作者理应担起的责任,用自己的生活为后来者铺平 梦想的道路是每个创作者无上的荣光。在无数的读者眼中,创作者和他的作品是光明的灯塔; 在创作者眼中,读者即力量的源泉。创作可以为古人留存回忆,可以为今人排忧解难,可以为后 人明灯引航。或许不是每部“作品”

    7、都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期望,但必有“读者”在等 待着这样一部“作品”的出世,或许在现在,或许在过去,或许在未来。愿做人类的先驱,在历 史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假如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评 本文紧扣题目,观点明确,立意高远,言之滔滔,体现了很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以古训为引,奠定立论依据,再对“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尽览人间欢愁,以自 身为笔,以正义为墨,畅言世间往事”“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放下杂念,摆脱迷茫”“若 为生活的作家,愿为人创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三个小分论点进行论述,表达作为 生活“作家”的我们,当与“

    8、读者”紧密联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的观点。本文思路开阔,充满了正能量。 例文2 愿为苍生鼓与呼 如果把每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理应心中装着“读者”。 为什么?因为作品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读者。作品好不好,需要围观,也需要争鸣。 世界上,心中装着读者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享誉世界,是文学的丰碑,是文化的经典。水 浒传中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面对无法忍受的压迫,于绝望中奋起,用刀剑棍棒诉说自己的 反抗。聊斋志异里那些鬼怪狐仙,他们或丑陋或美艳,但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生死相许, 都赚足了痴男怨女的眼泪。还有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名家,他们塑造了一个个真实

    9、又独特 的人物形象,发人深思典型事例不胜枚举。,既然我们的生活是“作品”,那就意味着要对得起“读者”。这些“读者”与我们的生活、 命运息息相关。他们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或者是其他与我们有关联的人。对他们,我们应 该尊重、理解、热爱;对自己,我们则应该坚韧、勤奋、努力。唯有行得正走得端,踏实勤勉, 才能创作出一部杰出的“人生作品”。 还是允许我用“作家”的身份来说吧!尽管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在滚滚红尘中极容易被忽 视,我还是愿意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在心上。 清晨树叶上闪烁的一颗露珠,傍晚水面上浮动的一抹夕阳,父母脸上慈祥的微笑,老师眼中赞许 的目光,被他们尽收眼底。我知道他们微不足道的快乐。头

    10、顶烈日,劳作在尘土飞扬的工地;推 推挤挤,穿梭在污水横流的菜市场;卧病在床,担心没钱求医问药;四处奔波,总是难逃生计无 着。我知道他们无法诉说的忧伤。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可是村落和城镇的建设,仍需要有人关注。譬如:家乡 的道路是否通畅?往昔的街巷是否繁华?远处的青山是否依然翠绿?村边的小河是否仍旧碧波 荡漾?而那些古塔、黑瓦、白墙,是否还能承载那浓浓的乡愁? 我为苍生代言,我为他们歌唱。而那些只为自己写作的人,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正如冰心所,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这部“人生作品”的“首席作家”,也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位 读者

    11、”,那么请想一想,你不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其他“作家”的“读者”吗? 我愿意是作家,我愿意为苍生鼓与呼! 点评 本文紧扣题目,由浅入深,富有生活哲理,把写作不能只为自己而要为苍生鼓与呼的观 点表达得富有层次,令人信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作家”心中要装有“读者”的观点,接着 以文学大家及文学作品为例来证明;再结合中学生的生活,论述我们要对得起“读者”的观点; 推而广之,论述我们要为生活而创作,要担当“为苍生代言,为他们歌唱”的责任。行文流畅, 首尾圆合,颇具感人力量。,2.(2018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

    12、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 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 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2018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试题,既紧跟时代步伐,又彰显地方特色。作文基于对 “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 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本题把浙江的人文精神提高到时代和家国的高度,体现了大 格局、大视野、大

    13、胸怀,让人耳目一新。 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认真解读材料,明确立意方向,并按相关 要求来完成写作任务。,材料第一句是对浙江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回望历史,浙江精神有以王阳明心学为代表的 “知行合一”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立足现实,浙江精神又有了“干在实处、走 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内涵。根据第一句,我们可这样立意:对材料中列举的一种或几种浙 江精神进行礼赞或思考;通过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来表现浙江精神;也可挖掘材料中没有列举 到的浙江精神加以阐发。 材料第二句存在着因果关联,强调因“文化滋养”,而成就“浙江故事”和“浙江传奇”。根 据这种解读我们可这样立意:从

    14、各个领域选择浙江人物,可以是文化鸿儒,也可以是平凡工匠, 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现代名人,叙写他们的“故事”或“传奇”,追溯他们的成功和对浙 江的贡献,赞扬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也可扣住“与时俱进”,礼赞浙江精神世代 传承、历久弥新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要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浙江学子”是写作者的身份;“人生新起点”则提醒考生思考自 己的人生规划,思考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如何传承浙江精神,并为浙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告诉考生要立足自我,写出个人的“体验和思考”。 总之,作文可礼赞浙江精神,可歌颂浙江人物,也可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但不管选择何种

    15、立,意,都要做到两点:一是化大为小,选择一个小的切口深入思考;二是化虚为实,以具体人物、具 体故事来表现浙江精神。 例文1 我站在浩瀚的钱塘江边上 记得一个秋日的早晨,我到过一个山顶,见过一个鸟巢似的小小水窝。那洁净的水呀,一如少女 清纯的容颜。人们告诉我说,那就是钱塘江的源头。然后,她犹如少女般害羞含笑,翻越峻峭山 岩,穿越密林野花,叮叮咚咚地流下,汇聚成一条碧玉似的马金溪。在接受了乡亲们的礼赞之 后,她一路吟唱,流出了青山。于是,我领悟了一个真理:稚嫩不可怕,只要你“心有梦想,干在实 处”,夹岸青山与翠绿原野,都是你沿途的风景。 钱江源是占旭刚的故乡。占旭刚年少时开始练习举重,这里的五谷杂

    16、粮滋养了他,山川草木庇 护着他,乡音乡情温暖着他。经过艰苦的磨砺,占旭刚成了中国举重历史上蝉联奥运会冠军的 第一人。这个貌不惊人的苦孩子,终于圆了自己的梦。他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举坛的巅峰,走 向万众瞩目的舞台,骄傲地站在那五星红旗飘扬的赛场上。 我曾经游览过春日的富春江,至今犹记一碧万顷的丽水,荡漾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我也登临,过严子陵钓台,惊叹这里猛浪若奔、千里缥碧的山光水影。我还徜徉于古意盎然的遗迹,耳畔 回荡起爱国名臣范仲淹的声音:“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但是,让我迷惑 的是,严先生呀,为何您的睿智情怀不“知行合一”?为何您满腹经纶不“经世致用”,而只用 来明哲保身,

    17、清江独钓?您真的愿意让大好青春,就这样随汩汩的江水流淌?让一个个金子般的 日子,沦为镜花水月,化作一段黯然无声的富春江之伤? 今年初夏,我有机会到省城。五月的杭州,玫瑰盛开,满城花香。傍晚时分,我来到辽阔的钱塘 江入海口,看我喜爱的钱塘江:一叶叶扁舟出没风波,一艘艘大船扬帆启航,庞然伟岸的万吨巨 轮,呜呜鸣笛,缓缓开动,驶向那海天相连的远方。我对自己说,身为中国学子,有幸生在浙江,站 在人生新起点,应该发扬“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我想如所有被誉为“浙江骄傲”的志士仁人那样,为国为民贡献力量。像屠呦呦,慷慨地向世 界奉献一味神药;像孙杨,在碧波里把自己游成一条“飞鱼”;像李

    18、书福,把汽车开到全世界风 景最美的路上;像鲁冠球,把民营企业经营成一道滔天的“万向钱潮”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我们对于强大中华渴望得太久太久!让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以文化振兴之, 以科技振兴之,以实业振兴之。,夜色渐浓,星光点点。我站在钱塘江入海口高高的堤岸上,心中激情涌动,深深感恩哺育了我们 的钱塘江!我仿佛看到浩浩汤汤的钱塘水,迫不及待地奔涌到海,去拥抱那片无边无际的蔚蓝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点评 此文以描述钱塘江之源、钱塘江中段、钱塘江末端三个片段贯穿全文,借类似游记 散文的文体来表达思想情感。这三个场景从江之源到江之尾,中间写到风光旖旎的富春江,风 景迥异,各具特色,似乎展

    19、开了一幅长长的钱塘江画卷。 值得圈点的是,作者在三幅画中穿插了浙江人物,从举重冠军占旭刚,到隐居不仕的严子陵,到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借此阐释了“浙江精神”。山川地理与杰出人 物融合,让文章有了厚重的思想意义。尤其是对严子陵的几个疑问,让文章有了高度。 文章语言优美,新意迭出,结尾处借用鲁迅先生的名句,完美呈现当代学子一腔热血、渴望报国 的真情实感。可谓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变化,小视角描绘大时代。,例文2 我是浙江,浙江是我 要真正读懂一个地方,不只去看它的山,不只去品它的水,不只混迹于它的街头巷尾,于热腾腾 的人间烟火中,找寻由来已久的习俗。这些都不够,真正让你

    20、懂一个地方的是人,植物自大地上 长出来,它们呈现出大地的情状,人则从一个地方的地理文化里长出来,他们呈现出这个地方的 性情,人才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你听一个人说话,看一个人行事,就能知道他喝的是哪条江里的 水,吃的是哪块土地上长出的稻米。 浙江的水土孕育别样的浙江人。十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藏十万个传奇,浙江头枕江南,面朝 东海,背倚青山;浙江历经千年,世代崇文,一派风雅。因了这样的地理历史形态,就有了令世人 瞩目的浙江性格。浙江性格是什么呢?浙江性格是以青山做骨骼,以秀水为性情,以大海当胸 怀的性格。浙江性格是杭州人的精致温婉,是宁波人的经世致用,是绍兴人的智慧机敏,是温州 人的开拓通达,是台州

    21、人的秉直刚正浙江性格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以十数年时 光而终成大业;浙江性格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千回百折,以身殉情,于无望尘世里破茧成蝶的至死 不渝;浙江性格是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傲然屹立,以鲜血祭奠一个崭新黎明的慷慨豪迈;浙江性格 是竺可桢尽五十年时光探究五千年中国气象的执着不悔。 我写下上面这一切,就是写下先人们过往的履历,也在写下我自己的履历,他们是我精神的上,游。我是浙江的一分子,一个出生于2000年3月浙江大地上的少年,我是浙江,浙江是我。浙江 的鱼米、黄酒、山水、人文、典故、习俗,这一切都注入我的身体,变成我的血脉和魂魄。当 你们还在探究谁能代表一个全新的浙江的时候,其实我,一个十

    22、八岁的少年已昂然立于钱塘江 潮水面前,成了真正的弄潮儿。 请诸位不要太担心,一个地道的浙江少年,我的身上注入了浙江基因,浙江成了我一生的精神背 景,我永不言败。我饮过龙井的新茶,尝过西湖的醋鱼,路过断桥的残雪,看过括苍山的落日,追 逐过东海的涛声,我的身体里有一个最最传统的浙江。我听过小百花的越剧,赏过西泠的篆刻, 背过陆游的词,读过鲁迅的小说。我在郁达夫的文字里感伤过,在徐志摩的诗句浪漫过,我的身 体里有一个最最斯文的浙江。我专注聆听过马云的演讲,一心向往过互联网时代的传奇英 雄。我到访过世界五大港之一的宁波舟山港,感受了最强劲的浙江心跳。我的身体里有一个 最最现代的浙江。我有水银一般理性的

    23、尺度,我有夏天一般热烈的舞步,我有青山一般不折的 傲骨,我有水袖一般流动的柔情,我博学却务实,精明而大气,守旧而鼎新。我的身体里有一个 完完整整的浙江。 浙江是我,我是浙江,我身上深藏着浙江的基因密码。我从悠远而斯文的传统里走来,秉持浙江,惯有的开拓创新精神,向高效而包容的未来走去,为世界书写另一个浙江传奇。在新的时代,我 要成为这样的一个浙江人,我是浙江,浙江是我。 点评 此文很有气势,对浙江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拓展与歌颂。最大特点是能根据试题不作 文体限制的这个特点,以全景式的镜头表现浙江人文风物,概括浙江历史沿革,可谓大视野,大 手笔。另外,此文的文化底蕴也可圈可点,除了第2自然段的历史地理

    24、描述准确生动之外,第4自 然段中的现当代浙江令人骄傲的名胜特产、精神风貌、文化艺术、改革事迹,也进行了鸟瞰 式展示。语言规范而生动,也很有创造性。,3.(2017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 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首先,要审准题目。要清楚“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隐含意 义,知道它们分别指代什么。“有字之书”就是书籍,不光是指教科书、专业书,更多的是指人 类经典的书籍。“无字之书

    25、”就是指生活本身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无疑就是促进心灵 成长、培养良善品德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文章立意应该围绕作家的话,故可立意为“人要 读三本大书”;也可以侧重于某点来写,如写要“读好有字之书”。 其次,在表达上显功夫。表达时要在理性分析上显功力。所谓理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框 定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题目要求“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其实就是让学生直接表达 自己的观点、态度,写一篇议论文。 表达上要具体,必须言之有物;要清晰,必须言之有序;要实在,必须老实讲理。在围绕“人要读,三本大书”这一立意行文时,建议考生以条分缕析的方式展开说理,先写“为什么要读有字 之书”,再写“为什么要读

    26、无字之书”,最后写“为什么要读心灵之书”。 此外,内容表达上,要避免空洞、贫乏,避免课内素材的罗列。有新意的文章,肯定是跳出常规 的。 例文1 坚忍勇毅,一路向西 贞观元年,唐朝一位和尚,跋涉五万里到达天竺,求取“佛法三藏”,普度芸芸众生。他历尽劫 难,终成正果,印证了今天那位作家说的话,“人要读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是佛经,“无字之书”是经历,“心灵之书”是心境。于是,玄奘成了历史上赫赫 有名的“三藏法师”。 时间从唐代走到现代,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这三本书呢? “有字之书”是历代前人的心血结晶,是人类的文化瑰宝,是无数智慧的头脑,在饮食服饰、建 筑医学、礼仪宗教、文学艺术等诸方面有杰出贡

    27、献。身为后人的我们,理当十分珍惜。可是 典籍浩如烟海,即使我们埋首苦读,也未必能读通。怎么办?要想学有所成,应该如玄奘译经书,那样,坚忍不拔,求知若渴。 “无字之书”博大精深,从何处读起?想来无非两种途径:走进“自然”,融入“社会”。自然 是美的,更是智慧的,她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高山仰止,沉静矗立,这是教我们谦虚;流水 汤汤,不疾不徐,这是教我们从容;青松翠柏,凌冬不凋;蜡梅红梅,暗香浮动,这是在教我们:逆境 见节操,风雪显风骨。而世态百相,人世沧桑则都在暗示:人们啊,应热爱真、善、美,远离假、 恶、丑。 大美无声,大爱无形。要读懂“无字之书”,不仅须独具慧眼,更要有勇敢和毅力。“千古游

    28、 侠”徐霞客,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旅行途中,每每与盗匪同行,多次死里逃 生,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竹杖麻鞋,蓑衣斗笠,这位伟大的旅行家终于把锦绣中华 的“大块文章”,化为“有字”的珍贵文献。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赤诚无私,访贫问 苦。她的爱超越国别、民族、阶层,她把一切都给了穷病孤独、无家可归和垂死者;她让无数 被世俗社会抛弃的、卑微到泥土里的人,在生命弥留之际,有了温暖和尊严,从而赢得了全世界 的爱戴。特蕾莎修女低矮瘦小,其貌不扬,浑身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 世上最难读的还数“心灵之书”。它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瞬息万变,翻云覆雨。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

    29、人知面不知心。”可见,“人心”这本书,让人生畏。读他人之心不易, 读自己之心更难。多少优秀人物,在鲜花、掌声、金钱、美色中,轰然倒下。“怒从心头起,恶 向胆边生。”心魔,需要慎独、博爱、节欲、制怒、仁厚、豁达等慑服。读好“心灵之书”, 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还是不由得想起了唐僧,西行的路上,面对着千娇百媚、春心荡漾的女儿国国王,他怎么就能经 受这样的诱惑呢?真英雄,好男儿,他战胜了自己,堪称“大智大勇”! 电视里,唐僧身跨白龙马,在会降妖捉怪、翻筋斗云的齐天大圣等的簇拥下,衣袂飘飞,绝尘而 去。而真正的玄奘和尚,却在荒山野地的无边寂寞中,形单影只,孤独前行。他昂首挺胸,双眸 炯炯,坚定而执着;柔

    30、弱的肩头,淋着春雨,飘着霜花。我敬佩这样的英雄! 人生天地间,所来为何事?读好“三本书”,为理想奋斗,坚忍勇毅,一路向西。 点评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论述类文章。文章由西天取经引出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 灵之书。恰当的比喻,令人耳目一新;贴切的分析,确立了观点的基石。结合现实,归结到人应 该追求真、善、美的主题。论述之间,饱含对人生智慧的解释,正好诠释了读书之用。,例文2 在书本与大地中浇灌心灵 曾有作家言人生不可或缺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窃以为他所言极是。人唯有 让书页蹁跹于指尖,双足扎根于生活,同时不断翻阅,省察,增删,直面截然不同于外界的内心,方 能成器。 杨绛曾说:“现

    31、在的年轻人,读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可见“有字之 书”是奠定个人思想的基础。古人编成古文观止,正是因为白纸黑字间的前人智慧能为 阅历尚浅的少年指清前进的方向。“有字之书”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 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这些字中所传达的思想,描绘的历史,奔涌的情愫为 我们在信息化洪流裹挟下的灵魂提供了一丝以文学对抗“存在的荒芜”的可能。 然而纸上得来总觉浅,皓首穷经迸发不出莫言对高密乡的热情,也无法让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 拥有悲壮的情怀。从有字之书中得到的箴言、体悟,终究要在无字之书中得到验证与升华。 那是独一无二的社会阅历,人生轨迹所淘洗出的精

    32、粹与沉淀。于生活的无字之书中,沉潜于书 页上的人生百态被淋漓演绎,比起做一个旁观者,置身其中的感受更加鲜活也更加残酷,它让人 们避免陷入“群体无意识代替个体无意识”的思维陷阱,让农村妇女范雨素质朴的文字也能,直击人心。无字之书鞭挞虚幻,让阅读它的人们时刻保持着清醒与冷静,同时又保有温热的关 怀和悲悯:站在时代高峰上的关怀与感同身受的悲悯,这或许正是曹文轩所呼吁的儿童文学中 缺乏的“无字之书”! 无论有字无字,眼见耳闻,终归是要落实于心。再多的有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不过是在附 庸风雅地卖弄墨水,再多的无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也只落得“海归”变“海龟”般尴尬的 境地。黑塞的一句话如同黄钟大吕

    33、,“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翻开 心灵之书,是近乎严酷的自省,是修剪不必要的枝叶,增添来自有字和无字之书的营养,是冷静 地直面内心,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不妨说日阅心灵之书。这是一个更需要 勇气与意志的过程:带着剜肉除疮的决绝,携着刮骨疗伤的清醒,将如附骨之疽般的狭隘、嫉 妒、自私悉数斩断,成就“心如明镜台”。在信息与行动严重不对等的时代,科技经济等理性 力量逐渐占领人文关怀的当下,我们更要以书本和大地浇灌心灵。这位作家的话,无疑振聋发 聩。 点评 文章的整体思路是对“三本书”的概念进行阐释,并无特别突出的创意,但这位同学 对这三个概念的解读比大多数同学更深入

    34、,且通篇都具有突出的思辨特点。比如“有字之,书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 这样诠释“有字之书”,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对所讨论的话题的思考。 文章语言规范工整,精练准确又不平淡,名言的引用和比喻的使用恰到好处,为文章锦上添花。 如引用黑塞的话,阐释心灵之书“严酷”“自省”的内涵;用“附骨之疽”来比喻“狭隘、嫉 妒、自私”。作者将思想融入这样的语言表达,使得阐释更清晰,更有说服力。,4.(2016浙江,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

    35、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 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 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 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紧贴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虚拟世界与现 实世界的关系。考题提供了对网络虚拟世界这种新生事物的三种态度,要求考生就这个问题

    36、谈自己的看法。考生作文具有可选择性,但是,又有明确的任务性和文体规定性。这道作文题 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题,不再是就材料中的某一点生发联想,引出文章核心的题目了,而是必 须按照题目指定的任务,完成“规定动作”。题目驱动着考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虚拟,世界的问题。题目一改过去“文体不限”的宽泛要求,而规定写论述类文章,体现了任务驱动 型作文的命题特点,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引导考生 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 题目列出了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考生怎样选择,必须有一个 明确的态度。一旦做出选择,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寻找论据,进行论证。 但是

    37、,千万不要粗心,不要看到有三种选择,便草率决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第一段明确 写着“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认 为,从这里可以看到命题者明确的主导意向,既然已经肯定了“不可或缺”,那么,面对网络虚 拟世界,逃避是枉然的,抗拒是徒劳的,那只能拥抱了,其实不然,因为材料中还有“很多人”一 词,即这三种态度均可作为立意角度,要理性、思辨地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思路举例: 面对任何一种新事物,首先需要接近它、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而不是远离它,张开双臂 拥抱才是最佳选择,但怎么拥抱却有讲究。虚拟世界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于人有利、于世有 补;若不

    38、分青红皂白,不辨利弊得失,不顾人伦情理,则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需要提出拥,抱网络世界的几条原则:提升个人素养,建立必要秩序,完善保障机制,严格禁止犯规。 从现实生活切入,引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虚拟世界的不 可抗拒性,论述其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正面论证)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远离虚拟世界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反面论证)理性论辩我们只要理性对待、科学控制,就能运用虚拟网络为人 类进步服务。 拥抱现实,适度虚拟。现实毕竟是现实,虚拟毕竟是虚拟,虚拟代替不了现实,这是谁都无法 改变的。那么,人们为何沉溺于虚拟世界?是因为逃避?懒惰?空虚?其实,人们战胜现实生活中 种种困

    39、难的办法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沉溺于虚拟。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害怕虚拟甚至拒绝虚 拟,适度利用虚拟为人类服务,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例文 扬其之利,避其之弊 纵览古今,便不难发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加真实:引力波的发现,来自超级细 菌的挑战,新元素的合成人类竭尽全力地去认识身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一切都在要求 我们更加关注现实。可同时,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当今更加虚幻:“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科幻电影的冲击,更加逼真的网络游戏当以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成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我们发现,世界正要求我们用更丰富的想象力去幻想描 绘未来的图景。身处这样的时代,对待

    40、虚幻之梦,保持一定的距离,扬其之利,避其之弊,或为上 计。 活在21世纪的新潮中,虚拟现实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可小觑。VR技术所谓的“沉浸式”体 验,能够让使用者在虚拟现实中获得如在现实中一般的感受。细究其中的道理,便不难发现,虚 拟现实是以补充现实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技术。这一切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失去现实,便谈 不上虚拟。我们可以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的许多方面:有了虚拟现实,医生可以在 手术前对手术过程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了虚拟现实,生物老师可以将3D动物 标本在课堂上展示给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虚拟现实,残疾人可以通过科技设备 获得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体验。

    41、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平等”命题,在虚拟现实中却可以轻 易实现。既然虚拟现实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便没有理由去刻意回避它。新的时代需要我们 用全新的眼界去认识世界,而面对虚拟现实,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正是我们当下最 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当虚拟越来越接近现实,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虚拟现实的意义。有的人把虚拟现实看作是 “世外桃源”,有的人则把虚拟现实看作是“娱乐的天堂”。用林建华先生的一句话来说,虚 拟现实可以让你自由纵横驰骋,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也可以让你忘却现实世界的艰 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事业低迷、没有家庭的人在游戏世界中,通过娱 乐手段能够收获到现实中难以

    42、获得的尊重和成就。但当他们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时,这个苛 刻的世界,又会对他们如何定义呢?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当一群洞 穴里的人将火光的影子当作现实,那么就算他们走出洞穴,面对日光,也只能理解成一片虚无, 只好恐惧地跑回原来的洞穴里去。因此,我们一旦习惯了生活在虚拟现实中,那么离开了它之 后,便只会不可遏制地感到现实的残酷。另一方面,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过著名的“缸 中之脑”的命题: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培养在一个容器中,连接在电脑上,这台电脑向脑传送信 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那么,电脑的虚拟就成了他的现实。如果“虚拟现实”足 够真实,我们是否要在未来的某天,开

    43、始怀疑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呢? 由此看来,面对虚拟世界,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冷静,纵使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我们也仍需要 从历史中去寻求答案。与几年前兴起的“互联网”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政府的,监管和指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对其不能一味地惧怕与抵触。与虚拟保持适度的距 离,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便可不为无尽的虚幻所扰。而巧用虚拟,趋利避害,方可借其之力,为 我们身处的现实增光添彩。 点评 本文从现实与虚拟的矛盾入题,由虚拟现实的利弊谈起,辩证地认识“虚拟现实”,有 力地论证了对待虚拟现实需要“扬其之利,避其之弊”的观点。在论证虚拟现实的弊端时,连 着提出两个疑问引人深思回味,为文章拓

    44、宽了思维的容量。 本文材料涉及前沿的“沉浸式”体验技术,也涉及“洞穴寓言”和“缸中之脑”的哲学命题, 引用了现任北大校长林建华先生对虚拟现实的看法,多方面多层次地论证了本文的论题。敢 于从哲学命题角度论证,可见作者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从中也可见作者对前沿技术的认识和文 学积淀。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很优秀的考场作文。,5.(2015浙江,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 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 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

    45、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 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探究的是文品与人品的辩证关系。前面一则材料侧重于 从审美角度谈人与文的关系,强调的是品味,突出的是人的性格对文风的影响;后面一则材料更 侧重于从道德层面讨论文与人的关系,强调的是品质。但并不是说,谈人文一致要从审美角度 看,谈人文不一致就要从道德层面看,而是这两者都可以从审美要素或道德要素讨论。作文材 料其实把作文的观点都阐明了,或赞成文如其人,或认为文未必如人,或赞成辩证地看。任

    46、何一 种观点,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这里的“文品”,可以理解为一部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美学品,味和道德品质特征,而非字典意义上的文品)的关系,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 这道作文题虽然主要针对人与文展开讨论,但因为材料中提到了“艺术家”这一概念,所以,这 个“文”的外延可以扩大到艺术作品这样的大概念,或者说,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如果考 生谈论绘画、音乐、舞蹈和影视作品,都可将其认定为切题。 例文 殊途同归 青瓷缸中浅浅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 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到土腥气?性情急躁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 品一说,实

    47、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平,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 花,艺术与人品,不过是殊途同归。 法国大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 人民的画作举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期抵触革 命,像个懦夫一样度过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浪漫主义的狮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 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的一致,可性情人品确实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了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 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

    48、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 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不愿南辕北辙。我希望由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 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 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 点评 考生选取第三方视角巧立观点,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见识。他 没有表面地论证“文如其人”或“文异其人”,而是提出“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 生平,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艺术与人品,不过是殊途同归”,“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 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等观点,新颖大胆而启人深思。文章语言非常精练,非 常流畅,显示了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文章素材丰富,说服力强。,6.

    49、(2014浙江,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 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 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 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探究的是门与路的辩证关系。立意可以有如下几点。(1)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路走不好,门是前行的障碍;路走得好,门是攀登的阶梯。(2)走 好中学的路,才能进入大学之门,进入大学之门,并不意味着学习之路的终止,在大学的路上只 有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创造,你才能踏入辉煌的事业之门、美好的人生之门。(3)走好自己人 生的每一步,才能迈入成功的理想之门。当然,也有路到尽头、无门可进的情形,但只要我们尽 力而为,纵然不成功,也无憾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2015—2019年高考作文赏析.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8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