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5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3585532
  • 上传时间:2022-09-21
  • 格式:PPTX
  • 页数:57
  • 大小:9.3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5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5.1 十二 ppt 课件 57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论论语语语文部编版 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共读论语,共读论语,修身立心修身立心 钱穆说:“意谓解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论语饱含着丰富的传统思想文化,这些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习论语,理解并传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促成他们核心价值素养的形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可喜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万万不能丢失了自己民族最淳朴的文化传统。一个人不能只活在物 质世界,那样的人经不住任何打击,也经不住任何诱 惑。浑浑噩噩一辈子,无法尽到一代人的责任,只是白白浪费了粮食。学人文学科的,更应该担当起把民族精神命脉

    2、传承下去的责任,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责任,我们要承前启后,各自负起自己的责任来。不能让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我们这一代损毁、丢失。叶嘉莹文化传承责任文化传承责任寻求自我生命的打开方式寻求自我生命的打开方式 读论语,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自己身心上,这也是论语的特点,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李泽厚 细读论语,我们所要寻求的乃是自我生命如何更好地在当下打开的方式在当下打开的方式。目录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壹肆叁贰学习重点文言文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背诵、朗读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理解孔子的思维模式

    3、。体验经典语录体文章的原创精神,明确其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学会赏析此类文章。感受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会其中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章对自己进行反思,理解并弘扬其文化精髓。壹 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丘丘仲尼仲尼儒儒仁仁礼治礼治 论语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宋儒把论语论语和和合称为合称为“四书四书”。语录语录 弟子弟子 再传弟子再传弟子 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孟子孟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文学常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也可指

    4、“六经”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知知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知知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礼”仁仁-伦理道德范畴伦理道德范畴(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对个人而言对个人而言)孔子的孔子的“仁仁”就是就是“爱人爱人”,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以以“忠忠”“”“恕恕”二字概括二字概括“仁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礼-实现实现“仁仁”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手段(政治秩序政治秩序,对国家而言对国家而言

    5、)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婚、丧、祭、餮titi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等。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知知在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根据,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也注重身教,要求自己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也注重身教,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出实行,孔子提出实行德政德政,反对统治者无节制

    6、地剥,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削人民。在品德方面在品德方面,他主张,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俭、让”等。等。贰论语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v共二十篇。v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v类型 语录体 回顾以前所学的成语并积累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己所不欲,勿施于

    7、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孔子说:“君子(对)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求理想和真理上。求学为道动词,吃饭勤勉 靠近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匡正 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因为人

    8、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萧公权孔子政治学说的现代意义2.2.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论语八八佾佾)1.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意思是“把(对)礼怎么样(怎么办)”。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9、”仁礼关系表假设,如果 怎样/如何对待【拓展】【拓展】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八佾(yi):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忍:忍心,狠心。【翻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礼与仁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礼与仁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礼礼“辨异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乐“统同统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

    10、社会和谐。,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而“仁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里,不可分割。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

    11、上什么礼、乐的问题。礼、乐、仁之间的关系?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注释:1.道:儒家的“仁义之道”。(泛爱众)2.死: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这一句可以说道出夫子一生学道那种坚定的志向。这个道就是仁道,夫子一生所追求的是仁。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求学为道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本章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

    12、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君子修身明白,知晓,这里也可译为“懂得”道义利益 孔子的义利观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急促、仓猝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执鞭之士:古代的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合理求得的话,即使是做手拿鞭子的差役,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还是做自己所爱好的事。”孔子说:“

    13、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说:“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没有才华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君子修身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形作动,看齐检查、反省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论语雍也)君子修身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质朴、朴实 华美、文采 粗野、鄙俗 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此处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道家的“返璞归真”,魏晋人的“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

    15、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余英时儒家“君子”的理想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任:责任。2.道:路途。3.以为:把当作。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难道不是很遥远吗?”这个使命何等伟大,这个任务何等艰巨。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杰出的才能,根本担负不起或不配承担这样的重大使命。求学为道读书人,士人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停止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16、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进:前进,这里指继续堆土。求学为道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前进,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堆积土山盛土的竹筐停下来 填平洼地 即使倾倒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进:前进,这里指继续堆土。这个比喻强调修身进德,要持之以恒,不可须臾停步。另外,“止,吾止也”“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最根本的还是我们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儒家强调“我命在我不由天”,

    17、便关注人的这种自主性。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三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仁之精神境界的不同体现,是君子的基本品质。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君子修身同“智”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18、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仁礼关系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旦称赞,赞许 依靠条目,细则 合乎礼 实践,从事聪慧 请求 虽然说人通过教育而知“礼”,但是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却需要从自我入手。孔子在教育颜回如何克己复礼,从而达到“仁”的境界时,告诉了他一个入门之法,就是要他从眼、耳、口、鼻四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外在来规范自己。但并不是说靠着孔子的四句箴言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我们应该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约束自我,同时注重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到达孔子所说“仁”境界。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19、,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与人交往,最重要的莫过于“忠”“恕”二字。“忠”则能得到朋友的信任,“恕”则能处理好与朋友的矛盾、过失。如何贯彻“忠”“恕”二字,行事之前还需要常常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修身一个字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介词,可以翻译成“给”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是鱼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说:“你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识别很多鸟兽草木的名称。”求学为道激发人的感情观察政治的

    20、得失、风俗的盛衰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讽刺时政 近 诗可以兴。兴,就是通过一种形象的比喻,让人们产生联想,从而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使复杂变得简单,使抽象变得具体,更容易理解。诗经在进行创作时,都是有感而发的,因而每一个字中都饱含感情。读诗经的人,自然也能感受到这种感情,并使自己的感情受到熏陶。因而诗经起到了影响人们心志的作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人重视诗经的兴发作用,很多人都是受诗经的感召,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诗可以观。观是“观风俗之得失”。“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是有感而发的产物,因而必然是对它所诞生的时代的真实反

    21、应。我们对前人的生活状况一无所知,要想有所了解,就得获得当时的文献资料。而学习诗经,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掌握全面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各种各样的风俗民情。这些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以古证今,提高现实观察力,提高洞察人情世态、分辨是非的能力。诗可以群。群是使人们聚积起来,也就是说诗经具有团结民众的作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语句无不说明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诗经中有不少篇章,是号召人们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一定的号召力。例如,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地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与气势,读来让

    22、人热血沸腾。诗可以怨。怨就是不满。不满要表达出来,不能闷在心里,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而诗歌就是其中一种健康而有效的表达方式。有注家说怨是“刺上政”的意思,即是对社会政治以及上级统治者的不满,比如诗经中的硕鼠、伐檀等篇目。但还应该看到,诗经中还有其他的不满情绪,因而“怨”并不局限于“刺上政”。比如采薇表达的是人民遭受战争痛苦后的不满,氓表达的是弃妇的不满诗经的这个社会作用很值得我们借鉴,自身的不满情绪,如果能运用诗歌发泄出来,不仅缓解了自己的积郁,还诞生了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事父、事君”是从人之大伦上说的。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

    23、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确保整个社会安定有序,而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这种精神,在家则孝,在外则忠,忠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其他一切品德的基础,而学习诗经就是培养人们这种品德的最佳方法。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从知识的获取上说的。古代获取知识的渠道并不像现代这么多,信息也没有现在这么集中,获取起来也没有这么方便。而诗经中恰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雅学、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所以孔子特别提倡学诗,以诗教,就是为了让弟子们获取这些知识。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王夫之 “兴”指诗歌的具

    24、体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活动,在感情的涌动中获得审美享受。“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状态。“群”是指诗歌可以使社会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统一认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怨”是强调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兴”、“观”、“群”、“怨”这四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其中“兴”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对诗的整体作用的概括,所以“观”、“群”、“怨”离不开“兴”。而且将“兴”置于首位,充分注意到了艺术的感发作用。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只能通过美感的心理活动来实现。叁论语十二章内容主要观点论证方法第一章安贫乐道,就有

    25、道而正理证第二章礼、乐以仁为基础理证第三章执着追求“道”理证第四章君子重义轻利对比第五章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对比第六章文质兼备,方为君子理证第七章意志坚强理证第八章持之以恒比喻第九章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例证第十章克己复礼为仁理证第十一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证第十二章学诗有益处例证肆克已复礼,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自我约束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之心君子之德修身养性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情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谨言慎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表里如一外求内修朝闻道,夕死可矣追求真理止,吾止也;进,吾往也锲而不舍学诗 兴、观、群、怨养德增智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重视仁德

    2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我反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勇于担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仁、勇修身仁礼乐学恕弘毅义思齐克己坚持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正义诚意致知格物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仁义礼智(方法)总体原则:总体原则:计日程功:应对畏难“怕难,不肯啃骨头,一遇到困难就搁下”(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日进一卒不二读书:应对浅尝辄止。(曾国藩)集中一段时间精力,瞄准一本书。情境还原:应对文言的枯燥、时代隔阂。(程颐)知行合一:应对“读后无用论”(王阳明)知行一体,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情境还原情境还原“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

    27、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北宋大儒程颐一句话,读论语要能做“情境还原,也就是要有想象力,切忌死记硬背,熟视无睹,心不在焉。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归纳总结 1、孔 子 在 论 语 雍 也 中 探 讨 文 与 质 的 关 系 的 句 子 是:“,。”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检测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3.朝闻道 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6.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土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5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5532.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