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84170
  • 上传时间:2022-09-21
  • 格式:PPT
  • 页数:43
  • 大小:520.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实施 岗位 设置 管理 推进 人事制度 改革 课件
    资源描述:

    1、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 汇 报 内 容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三专业技术人员四管理人员(职员)五工勤人员六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七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八应考虑的几个方面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 35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20074号)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1、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2、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高等学校的岗位设置管理,提出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2、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必须体现自身特点。改革的核心在于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新工资制度与岗位结合在一起,是体现高校特点的制度设计。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3、岗位设置管理是高校人事制度

    3、改革实践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聘用制的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有利于高校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要体现在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的基础和依据。推行聘用改革,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实施范围 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建制成人高等学校的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以及在岗人员都属于实施范围。高校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企业举办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不列入此范围。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二)结

    4、构比例1、各类岗位比例要求: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学校岗位总量的20%。对工勤技能岗位比例只做出原则性规定,要“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层次高级中级初级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比例1:3:62:4:43:4:35:52、专业技术岗位: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2、管理岗位(职员):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行政级别正部副部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科员办事员层次技术工普通工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技术等级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

    5、工初级工控制比例520753、工勤岗位: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二)基本条件1、通用条件:采用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提法。2、管理岗位:参照党章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3、专业技术岗位: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4、工勤技能岗位:参考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办法制定。三、专业技术人员(一)以聘任制为中心的设岗原则1、按需设岗与优化高效。2、保证发展重点,兼顾一般教学科研。3、稳定控制高级职务,适当偏重发展重点。4、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目标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稳妥过渡,逐步到位。同时留有余地,保证学科发展和优秀人才引进的需要。三

    6、、专业技术人员(二)武汉大学设岗原则和主要内容1、设岗原则(1)岗位设置与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相适应(2)岗位设置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相衔接(3)岗位设置向重点学科、传统优势学科以及前沿交叉学科倾斜(4)学校实行总量及结构比例控制,学院实行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5)岗位设置将立足于各类人员现状,同时着眼于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三、专业技术人员2、三类人员结构比例:专技人员岗位70,其中,教师岗位50,其它专技岗位20管理人员岗位18工勤人员岗位10机动岗位2三、专业技术人员3、岗位调节(1)学历调节)学历调节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大于30%的,高级职务岗位可增加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大于50%

    7、的,高级职务岗位可增加10%(2)学科调节)学科调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文科科研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根据学科队伍情况增加高级职务岗位1-2个(3)项目调节)项目调节设立少量研究项目浮动岗位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理工医科纵向500万元或横向100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学科纵向50万元或横向100万元以上的课题组可申请设立自筹经费浮动岗位,可聘任项目教授(研究员)1-2个,副教授(副研究员)1-3个,项目启动后,上岗人员工资待遇在项目经费中兑现,项目结题后,聘任自动终止,相应待遇自动取消三、专业技术人员4、首次岗位聘任条件举例:任职年限学术业绩岗位类别比例任职年限基本聘

    8、任条件选项条件一级教授一级按国家文件执行二级教授二级1012年以上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具有公认的学术成就和声望,为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近5年(聘期)考核合格一项812年二项三级教授三级3012年以上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公认的学术成果,为本学科某一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近5年(聘期)考核合格812年一项48年二项四级教授四级60具有教授的水平和能力,圆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历年考核合格五级副教授一级2012年以上有系统的学术成果,为校内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近5年(聘期)考核合格。六级副教授二级40612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

    9、识,圆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近5年(聘期)考核合格。七级副教授三级40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完成了教学科研任务,近5年(聘期)考核合格。序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国家“三大奖”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一等奖个人排名前2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一等奖个人排名前2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2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 3973首席科学家(包含国防类同层次)4863重大、重点(包含国防类同层次)项目第一负责人 5973专家顾问组成员6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的杰出人才,或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或为国家重大决策做出重要贡献,为学校赢得极大声誉者

    10、 首次专业技术职务二级岗位申报条件之一 类别类别 项项目目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教学类教学类1国家级教学名师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3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4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前2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5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6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科研类科研类1国家“三大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3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2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3名,二等奖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个人排名前2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名;三等奖个人

    11、排名第1 2教育部科技三大奖特等、一等奖的前2名,二等奖的第1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前2名、二等奖的第名、二等奖的第1名名 3省级及其他部级科技三大奖特等、一等奖的第1名 省级及其他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第省级及其他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第1名名 4国家自科基金委重点及以上项目首席负责人 社科基金委重大攻关、重大、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负责社科基金委重大攻关、重大、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负责 5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负责人 6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

    12、文 7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 8863目标导向类项目或科技部支撑项目课题负责人(国防类同层次)9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0国家级突贡专家 11教育部长江学者 12中科院“百人计划”1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社会服社会服务务1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2国际学术协会正、副负责人 3863领域专家 4教育部社科、自科委学科召集人 首次专业技术职务二级岗位申报选项条件之二/三级岗位申报条件之一 类类别别 项项目目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教教学学类类 1 1省级教学名师 2 2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3 3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4 4国家教学成果一

    13、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第3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2名 5 5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6 6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个人排名第2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7 7教育部优秀教材奖一等奖负责人 8 8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 科科研研类类 1 1国家“三大奖”:一等奖个人排名4-6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3-4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2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4-6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3-4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2名名 2 2教育部科技三大特等、一等奖个人排名第3名;二等奖个

    14、人排名第2名 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3名;二等奖个人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排名第2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名 3 3省级及其他部级“三大奖”:一等及以上个人排名第2-3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2名;三等奖的第1名 省级及其他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省级及其他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2-32-3名;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2 2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 1名名4 4其他省部级第一完成单位一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前2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 5 5国家社其他省部级第一完成单位一等奖及以上个人

    15、排名前2名,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科基金重点项目首席负责人 6 6“973”一级子项目负责人(以科技部合同为准)7 7高校青年教师奖、部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社社会会服服务务 1 1教育部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 2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 3 3国际学术协会常务理事 首次专业技术职务三级教授岗位申报选项条件之二 三、专业技术人员5、聘任权限与操作程序1、学校设立总岗位数,并将指标分解到二级单位2、聘任条件由学校制定,学院可以制定细则(不得低于学校条件)3、正高岗位经学院组织学术评审后由学校行政聘任,副高及以下由各二级单位聘任6、聘任组织 学校和学

    16、院分别成立岗位设置聘任委员会,具体组织形式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四、管理人员(职员)(一)基本定位1、核心精神:职员职务与职员职级相结合,职员职务体现岗位,职员职级体现年资业绩。2、目标:建设一支符合高校管理特点的优化、精干、高效的职业化管理队伍。3、岗位控制:高校职员职数一般控制在学校基本编制总数的15-20%。四、管理人员(职员)(二)基本条件1、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

    17、上工作三年以上;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3、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四、管理人员(职员)(三)教育职员制试点情况1、基本情况 教育职员职级分为三个职等和十个职级,其中一、二、三、四、五、六级为高级职员,七、八级为中级职员,九、十级为初级职员。职员岗位总数控制在学校基本事业编制数的15,高级职员岗位不超过职员岗位总数的35,五级及以上职员岗位不超过高级职员总数的35,七级职员岗位数控制在职员总数的45左右。四、管理人员(职员)2、几个主要环节(1)设岗 在核定的岗位数之下,设计管理岗位,实行按岗聘任。(2)聘任条件 管理岗位应由业务管理部门按

    18、照组织制度、任务目标、工作流程、技术要求等为每个岗位建立客观的岗位说明书,并按照要求和条件聘任,做到“人岗”相符。四、管理人员(职员)(3)聘任组织 成立职员聘任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职员的聘任和合同管理的日常工作由人事部门负责。(4)聘任程序 岗位设置制定条件 公布岗位 个人申请分类聘任网上公示发文聘用四、管理人员(职员)(5)考核和培训 职员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职员培训分为新聘职员的岗前培训、工作需要的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6)待遇 试点过程中,五、六级职员的工资水平基本与教授、副教授持平,七级职员略高于讲师水平,总的来说,实行职员制后,职员工资水平比原来的六

    19、级职员工资高一些。四、管理人员(职员)(7)晋升 中初级职员任下一级职员满三年可聘任高一级职员职级,任六级职员四年以上可聘任五级职员,任五级职员五年以上可聘任四级职员,任四级职员六年以上可聘任三级职员,任三级职员八年以上可聘任二级职员。(8)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过渡岗问题;双肩挑问题;原行政级别、技术职务问题;学生专职干部问题;附属单位的比照问题;首次聘任的条件问题。四、管理人员(职员)(四)职员制的评价1、职员制是一种制度创新。从体制上解决了管理队伍身份复杂问题;从机制上使管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建立了管理队伍自身的职级制度,不再与专业技术人员争抢专技岗位,有了自身的晋级渠道,得到各方

    20、面的赞成。2、理顺了人员关系,优化了队伍结构。高校真正建立起三支队伍的管理模式。3、增强了岗位意识,提高了整体素质。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研究能力、管理水平都得到很大改善。4、完善了薪酬制度,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建立了与专业技术岗位类似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制度,体现了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的特点与规律,得到了管理人员的拥护与支持,稳定了管理队伍。五、工勤人员(一)设岗(二)聘任条件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等级考评。3、学徒(培训生)

    21、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三)聘用管理六、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一)结构 教职工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二)岗位工资专技一至十三级,管理一至十级,工勤六级(三)薪级工资专技65个薪级,管理65个薪级,工勤40个薪级。六、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岗位岗位工资标准工资标准正高一级一级2800二级二级1900三级三级1630四级四级1420副高五级五级1180六级六级1040七级七级930中级八级八级780九级九级730十级十级680初级十一级十一级620十二级十二级590十三级十三级550管理岗位工资管理岗

    22、位工资岗位岗位工资标准工资标准正部一级一级2750副部二级二级2130正厅三级三级1640副厅四级四级1305正处五级五级1045副处六级六级850正科七级七级720副科八级八级640科员九级九级590办事员十级十级550工人岗位工资工人岗位工资岗位岗位工资标准工资标准技术工一级技术工一级830技术工二级技术工二级690技术工三级技术工三级615技术工四级技术工四级575技术工五级技术工五级545普通工普通工540六、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四)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设想 绩效工资总量地区附加津贴地区附加津贴校内岗位津贴校内岗位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年终一次性奖金 绩效工资构成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

    23、奖励性绩效工资I/奖励性绩效工资II)基础性绩效工资:以所聘岗位为依据,主要是地区附加津贴等,可计基础性绩效工资:以所聘岗位为依据,主要是地区附加津贴等,可计入退休工资入退休工资 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工作业绩为依据,分为两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工作业绩为依据,分为两部分 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I:综合考虑所聘岗位,属定性部分:综合考虑所聘岗位,属定性部分 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II:综合考虑综合考虑 业绩贡献,属定量部分业绩贡献,属定量部分七、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一)国家有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法规滞后,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

    24、位聘用条例事业单位职员条例等法规没有出台;事业单位人员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教师职务条例尚未出台;缺乏新的高校编制标准 七、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二)符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制度尚未真正建立。.人员岗位职责很难落实,导致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受到制约和影响;有的岗位工作难以量化,考核指标难以做到科学和易于操作;各类人员考核要求不统一,考核结论使用上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以业绩点为中心的考核激励机制的一些弊端:方法上过于简单化,指标上过于量化,程序上流于形式,目标上急功近利。最后导致科学研究的短期行为,不利于深层次创新,不利于团队和交叉,不利于产出高水平成果。七、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

    25、的矛盾和主要问题(三)相关配套改革滞后,进一步深化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迟缓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高校用人自主权在一些地方尚未完全落实 七、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四)管理者的保守观念、意识依然不容忽视。担心改革如果不成功难以承担相应责任;进取精神不强,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效益好的单位“不愿改”,效益差的单位“不敢改”。急于求成,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估计不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广大教职工对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职工普遍担心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会触动自身的利益,缺乏竞争意识,宁可坚持平均主义,也不愿意参与各项校内竞聘活动 八、应考虑的几个方

    26、面(一)认识到位。一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把握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树立改革意识,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岗位设置管理使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三是要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岗位设置管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促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八、应考虑的几个方面(二)政策到位。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好岗位设置管理的几个重要文件,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国家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精神。要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学校教职工队伍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走向,要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八、应考虑的几个方面(三)组织到位。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目标清晰,方案严密,计划周详,措施得当,

    27、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党政要密切配合,人事部门和组织部门是学校岗位设置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要全面掌握教职工队伍的基本情况,共同做好学校岗位设置方案的研究制订以及审核备案工作。要加强对学校各院系、各部门、各附属单位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掌握岗位设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和动态,做好信息沟通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沟通交流,深入调研,参考有益做法,借鉴有效经验。八、应考虑的几个方面(四)服务到位。要在学校内部加强政策解释和宣传,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深刻认识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听取专家教授和干部职工的意见,使学校的岗位设置更趋科学化,更具可操作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方利益,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广大教职员工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改革之中,在改革中参与意见,在改革中贡献智慧,在改革中谋求发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41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