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583647
  • 上传时间:2022-09-2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55.7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名著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综合以上四则,请概括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民?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

    2、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论语中孔子将比喻修辞贯穿于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使要谈论的话题形象生动,令听者茅塞顿开。请结合上面两则论语,对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手法加以赏析。3论语。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3、,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请说明理由。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

    4、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5论语中孔子将比喻修辞贯穿于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使要谈论的话题形象生动,令听者茅塞顿开。请结合下面两则论语,对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手法加以赏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5、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6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理解孔子的“欲与之言”这一行为?并联系实际,谈谈孔子这种态度的现实意义。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注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6、;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注】廋:隐藏,藏匿。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孔子对“察人”的看法。8论语记载了弟子樊迟三次问“仁”于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回答都不一样。请你试着为这三次回答安排一下先后顺序,并阐述理由。樊迟问仁,子曰:1.“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爱人。”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9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7、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10请解释“弘毅”和“斯文”的含义。11请说说以上材料中包含了古代士人怎样的使命感。12孔子以道德来判别君子小人。请阅读下面三则内容,概述君子的特点。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

    8、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注释:说,悦也。1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适卫,冉有仆子曰:“矣战!”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曰:“教之。”(论语子路)注释:仆:车。庶:人口众多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公冶长)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14请解释“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15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与曾子思想的相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16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17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君子无所争,必

    10、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18人们对“君子无所争”的“争”字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争夺”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以力相争”的意思。请分别以“争”的这两种不同解释为前提,翻译划线句子: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19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是怎样的。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1、(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注释:几:轻微,婉转。道:引导。20“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21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2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请解释两则章句中的“和”的含义,再谈谈你对“和”的认识。2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12、,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传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子张)注释:言游,即子游。意思是,君子之道,哪一样应该先传,哪一样应该后传。对于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子游与子夏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现实,谈谈你更认同谁的观点。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

    13、!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子路)24请解释“斗筲之人”与“兄弟怡怡”。2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心目中“士”必备的品格。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故,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6请解释“见贤思齐”与“见得思义”。27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条简述“思”对于提升个人修养的意义。参考答案:1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

    14、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思想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其养民也惠”养护百姓有恩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概括出: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使民以时”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择可劳而劳之”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概括出: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临之以庄”意思是,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概括出: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孝慈,则忠”意思是,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

    15、幼小,他们就会忠诚。概括出: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举善而教不能”意思是,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概括出: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参考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学而)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为政)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

    16、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负责认真,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公冶长)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尧曰)2答案:“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以“风”“草”两个喻体,形象地说明了统治者的德行对普通百姓的影响。统治者德行善美,普通百姓就会修德向善;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不修德向善,社会风气就会败坏。孔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比喻治国理政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浅易而又生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一生动的生活场景,比喻冉

    17、有、季路没有像盲人的领路人一样尽心尽力地匡正季氏过失,阻止季氏讨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批评冉有、季路,没有像管理员一样忠于职守。任虎兕窜出笼子,让龟玉毁在匣子里。虎兕比喻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龟玉比喻颛臾。这两处比喻,准确到位地表现了孔子对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否定态度,也形象地表达了其对弟子冉有、季路的批评,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中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此句把“君子之德”比作“风”,把

    18、“小人之德”比作“草”,风吹草,草就倒伏。形象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对人的教化作用。这是季康子问政,运用比喻修辞,用生活中常见的“风吹草伏”的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为政以德,用道德来感化人民,这是真正为政的道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意思是,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把“不尽力匡正过失的行为”比作“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使为政需要扶持,辅助者要尽心尽力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把“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季氏

    19、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参考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20、。”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3两者没有矛盾。两则材料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21、。解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观点,两者没有矛盾,然后再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孔子提出了“先富后教”的政治思想,认识到经济富裕是德教的基础。孔子重视教化,但并不凭空言道,而是明白教化是在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成效的。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提出了“取信于民”的观点,即从政者要获取人民的信任,这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信”就是信任,可以理解为出于相信而敢于托付。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愿意把统治的权力赋予你,统治才能长久,政权才能稳定,决策才能顺利推行。“信”是施行治国以“礼”的基础。两则材料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22、,所以两者不矛盾。翻译:13.9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12.7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4“贫而乐”,通俗地说就是安贫乐道、甘贫如饴。虽身处贫困但不会

    23、为了摆脱贫困而无所不用其极。衣食住行不求奢华,吃饱穿暖即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在于诗和远方,人生最高的境界不是物质的优渥,而是精神的丰足,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愉悦和满足,坚守信仰,修养德行,乐在其中。三个字充分表达了孔子教育弟子抑制物质欲望,追求真理精神的基本主张。人要抑制自己物质欲望求,重视精神世界的追求,满足于现有的位置,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可知,我们要通过正当渠道去追求快乐;从“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24、,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我们要学会安贫乐道。总而言之,贫而乐,就是一个人在经济贫乏的时候,也能达观安然快乐的生活,这样社会上无论贫和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安定了。贫而乐,即“人穷志不穷”,这应当是穷人的行为准则,经济上的贫困虽然不利,但是,不要忘了“古来忠烈士,多出贫贱门”的历史事实。穷人有权利思富,有理由变富,可是由穷变富也要运用正当手段。贫富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悲观快乐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努力与否决定今后的生活,豁达与否决定人的心境。一个人也许很贫穷,但可以活得快乐,活得精彩,活得充实。贫而乐,告诉我们无论

    25、什么环境,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应该保有人的尊严和气节,坚守自己的平常心。不为贫苦而自卑轻视自己,能安于贫困享受快乐。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论语学而)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去摆脱它们的。”(论语里仁)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论语述而)5参考答案“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26、上之风必偃。”以“风”“草”两个喻体,形象地说明了统治者的德行对普通百姓的影响。统治者德行善美,普通百姓就会修德向善;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不修德向善,社会风气就会败坏。孔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比喻治国理政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浅易而又生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一生动的生活场景,比喻冉有、季路没有像盲人的领路人一样尽心尽力地匡正季氏过失,阻止季氏讨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批评冉有、季路,没有像管理员一样忠于职守。任虎兕窜出笼子,让龟玉毁在匣子里。虎兕比喻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龟玉比喻颛

    27、臾。这两处比喻,准确到位地表现了孔子对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否定态度,也形象地表达了其对弟子冉有、季路的批评,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中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此句把“君子之德”比作“风”,把“小人之德”比作“草”,风吹草,草就倒伏。形象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对人的教化作用。这是季康子问政,运用比喻修辞,用生活中常见的“风吹草伏”的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为政以德,用道德来感化人民,这是真正为政的道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意思是,遇到危险,

    28、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把“不尽力匡正过失的行为”比作“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使为政需要扶持,辅助者要尽心尽力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把“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参考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

    29、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6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

    30、努力,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狗”而执着不易,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治国主张。表现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当下,依然能激励人们投身新时代,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一种比“佛系”更为无欲无求的“躺平”心态一定要抛弃。【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这段话出自论语大意是: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

    31、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接舆的意思“现在已经不是凤凰能够出现的盛世,那些从政者无德天能,以后难免走向灭亡。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政治黑暗已是定局,天法改变,只有寄希望于未来出现圣人君子,实行仁政,造福苍生。” 抱着对这个时世已经失望了的态度,劝贤者归隐。“欲与之言”意思是:想同他谈谈,谈什么,可以想象无外乎人生观、价值观,儒家的入世思想,“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消极避世不是孔子所能接受的,在“礼崩乐坏”的

    32、时代,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治国主张。表现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孔子这种态度的现实意义,要从孔子行为本身的价值“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精神。习主席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当今在年轻人中间,有一种比“佛系”更为无欲无求的“躺平”心态产生,这与“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相左。7孔子主张通过观察来识人(或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孔子识人注重行动,认为应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经历、习惯等来识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 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

    33、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在这里,孔子教给我们一套了解他人、认识他人的科学方法。孔子的这套方法,可以概括为“视”“观”“察”识人三部曲,具体说来,就是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先看的他的言行,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经此三步,就能对一个人做出较为彻底的认识和全面了解,使他在你面前无处遁形。“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孔子在这里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意思是:大家都讨厌

    34、这个人,必须自己加以考察判断;大家都公认为好的,我也一定要仔细观察他。孔子主张要仔细考察,不论众好、众恶都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认真考察而后得出自己的见解。综上所述,可知孔子主张通过观察来识人,要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经历、习惯等来识人。8顺序是:321理由:孔子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对仁的基本内涵的阐释;孔子答“爱人”,是对仁的根本精神的说明;孔子答“仁者先难而后获”,是对“执事敬”的丰富和充实,讲得是对事的基本态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第一个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意思是:平常在家要谦恭而端庄,出外做事要谨慎而敬业,

    35、对待他人要忠实而诚信。这几种品德,即使去了尚未开化的夷狄之邦,也不能丢弃呀。是对仁的基本内涵的阐释。仁道,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虽广大而高远,归纳起来,不外乎对己、对事、对人三项。对己突出一个“恭”字,对事突出一个“敬”字,对人突出一个“忠”字,做到这三条,便可算是实践了仁的精神。这是人类普遍通行的法则,故而孔子强调,人的这些宝贵品质,“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第二个是“爱人”,意思是:对人慈爱,是对仁的根本精神的说明。“爱人”其内涵跟孔子所说的“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致的,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要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第三个

    36、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意思是:作为仁者对难做的事情,都是做在别人的前面,有收获结果的时候,他却是在别人后。这里是讲仁的用,作人处世的仁,是对“执事敬”的丰富和充实,讲得是对事的基本态度。9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无守。“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带来伤害。“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伤人。“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乱。“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答出

    37、其中的两个即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观点的理解把握能力。第一问,根据原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可知,只有品德而不爱好学习,就会有六种弊病;而如果爱好学习,也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实践道德。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其弊,它的弊病;知,智慧;荡,放荡;信,诚信;贼,危害亲人;绞,说话尖刻;乱,犯上作乱;狂,狂妄自大。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句进行解释即可。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

    38、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10弘:弘大、宽宏、强大;毅:刚毅、坚毅、坚定。斯文:(古代的)礼乐教化、典章制度,或(古代的)文明文化。11能认识到传承文化的艰巨性,并对自身品格素质有较高要求;把仁作为自己的重任,并终身奉行;自信天赋使命,主动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在遭遇困厄时,仍然坚信自己肩负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使命。【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是“士人不可

    39、以不弘大刚毅”,所以“弘毅”的意思是“弘大刚毅”,弘:弘大、宽宏、强大;毅:刚毅、坚毅、坚定。“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所以“斯文”的意思是“(古代的)礼乐教化、典章制度,或(古代的)文明文化”。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归纳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相关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以得出曾子认识到传承文化的艰巨性。为传承文化任务,曾子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也就是说士人为了完成传承文化这个艰巨的任务

    40、,要提高自己的品格素质;根据“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以得出“把仁作为自己的重任,并终身奉行”;“士不可以不弘毅”意思是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是说士人要主动让自己变得弘大刚毅,以便去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也就是古代的士人自信天赋使命,主动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还有子罕中“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当孔子师徒一行人走到匡地时,被误认为是曾经攻打过匡地的阳货,故将他们围困达五天之久。不过,在横祸当头之际,孔子却不为所动,而且还很自信地对弟子们说,自己肩负着上天的使命,是向世人传播历史文化的,匡地的人不敢把我怎么

    41、样。这番话字里行间,流露出孔子对于上天赋予自己传承文明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同时也可以看出孔子在遭遇困厄时,仍然坚信自己肩负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使命。参考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泰伯)孔子在匡地被拘围,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子罕)12(1)君子更看重仁道的追求。(2)君子在困境中依然能坚守理想和操守。(3)君子易于相处

    42、却难以取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孔子主张的“道”,指的是立身行事、治国安邦之道。在孔子看来,人生在世,应该追求的是道。只有追求仁道,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可见与衣食等物质享受相比,君子更看重仁道的追求。这是孔子告诉人们怎样渡过困难的一段名言。人生总难免有窘困的时候,面对困窘的境遇,孔子认为重要的是要坚持理想和操守。子路的愤怒并非没有道理,自己一心秉持德行和操守,却陷入窘困的境地,无所通达,而作恶多端的人反而过着锦衣玉食的优裕生活,故开始质疑自己一直所坚守的信念。孔子回答他说,君子固然也有困窘的时候,但还是能以道自处,不同于小人一到窘困之时就乱

    43、了心性,胡作非为。可见孔子认为的君子在困境中依然能坚守理想和操守。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很容易相处的,他平易近人,但是你很难取悦于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反而会惹得他不高兴。君子在用人的时候会量才受职,而不是任人唯亲。小人的特点在于你取悦于他很容易,但是相处很难。比如说你给他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不在乎。表面上大家都高兴了,但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共事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君子和小人的个人修养。君子一般都有着良好的个人修养,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比较高,对他人则比较宽容,这是他们容易相处的原因。小人就不同了,他们根本谈

    44、不上什么个人修养,人品上不免有缺陷,喜怒无常,见利忘义,所以难以共事却容易取悦。可见君子易于相处却难以取悦。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要想讨好他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在用人的

    45、时候,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论语子路)13思想:要在老百姓富裕的基础上实施教化。认识:物质决定精神。人们只有物质富裕了,才会精神上的追求。【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1)第一问:结合句子的意思概括即可。画线句的意思是“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要在老百姓富裕的基础上实施教化”。(2)第二问:孔子的主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富民,就是要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教民,就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百姓的思想道德素质。物质是基础,是前提,经济基础决

    46、定上层建筑,现实生活中,生存、温饱问题总是第一位的,所谓“饥寒生盗心”、“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物质生活没有满足,生存问题没有解决,那教育人民懂得道理,是无法做到的。孔子先富后教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对现实也有借鉴、指导意义。【点睛】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14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的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15相同点:都主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启示:即使是

    47、孔子与曾子这样的圣人尚且主张不耻下问,我们在学习上更应该谦虚,面对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询问他人。【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有:有学问。无:没有学问。实:充满,指满腹知识。虚:空虚,指没有知识。犯:被冒犯。校:指计较。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孔子说的话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与曾子话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意思都是一样的,即“不耻下问”。孔子是圣人,曾子是亚圣,他们的学识和道德水平都远超当时的其他人,然而他们却始终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愿意向远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习,即使自己有知识,面对自己不曾接触过的领域,也诚恳询问。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上要保持谦虚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36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