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名著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综合以上四则,请概括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民?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
2、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论语中孔子将比喻修辞贯穿于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使要谈论的话题形象生动,令听者茅塞顿开。请结合上面两则论语,对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手法加以赏析。3论语。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3、,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请说明理由。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
4、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5论语中孔子将比喻修辞贯穿于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使要谈论的话题形象生动,令听者茅塞顿开。请结合下面两则论语,对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手法加以赏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5、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6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理解孔子的“欲与之言”这一行为?并联系实际,谈谈孔子这种态度的现实意义。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注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6、;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注】廋:隐藏,藏匿。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孔子对“察人”的看法。8论语记载了弟子樊迟三次问“仁”于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回答都不一样。请你试着为这三次回答安排一下先后顺序,并阐述理由。樊迟问仁,子曰:1.“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爱人。”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9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7、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10请解释“弘毅”和“斯文”的含义。11请说说以上材料中包含了古代士人怎样的使命感。12孔子以道德来判别君子小人。请阅读下面三则内容,概述君子的特点。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
8、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注释:说,悦也。1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适卫,冉有仆子曰:“矣战!”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曰:“教之。”(论语子路)注释:仆:车。庶:人口众多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公冶长)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14请解释“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15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与曾子思想的相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16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17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君子无所争,必
10、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18人们对“君子无所争”的“争”字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争夺”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以力相争”的意思。请分别以“争”的这两种不同解释为前提,翻译划线句子: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19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是怎样的。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1、(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注释:几:轻微,婉转。道:引导。20“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21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2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请解释两则章句中的“和”的含义,再谈谈你对“和”的认识。2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12、,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传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子张)注释:言游,即子游。意思是,君子之道,哪一样应该先传,哪一样应该后传。对于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子游与子夏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现实,谈谈你更认同谁的观点。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
13、!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子路)24请解释“斗筲之人”与“兄弟怡怡”。2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心目中“士”必备的品格。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故,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6请解释“见贤思齐”与“见得思义”。27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条简述“思”对于提升个人修养的意义。参考答案:1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
14、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思想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其养民也惠”养护百姓有恩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概括出: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使民以时”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择可劳而劳之”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概括出: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临之以庄”意思是,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概括出: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孝慈,则忠”意思是,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
15、幼小,他们就会忠诚。概括出: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举善而教不能”意思是,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概括出: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参考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学而)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为政)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
16、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负责认真,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公冶长)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尧曰)2答案:“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以“风”“草”两个喻体,形象地说明了统治者的德行对普通百姓的影响。统治者德行善美,普通百姓就会修德向善;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不修德向善,社会风气就会败坏。孔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比喻治国理政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浅易而又生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一生动的生活场景,比喻冉
17、有、季路没有像盲人的领路人一样尽心尽力地匡正季氏过失,阻止季氏讨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批评冉有、季路,没有像管理员一样忠于职守。任虎兕窜出笼子,让龟玉毁在匣子里。虎兕比喻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龟玉比喻颛臾。这两处比喻,准确到位地表现了孔子对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否定态度,也形象地表达了其对弟子冉有、季路的批评,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中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此句把“君子之德”比作“风”,把
18、“小人之德”比作“草”,风吹草,草就倒伏。形象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对人的教化作用。这是季康子问政,运用比喻修辞,用生活中常见的“风吹草伏”的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为政以德,用道德来感化人民,这是真正为政的道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意思是,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把“不尽力匡正过失的行为”比作“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使为政需要扶持,辅助者要尽心尽力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把“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季氏
19、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参考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20、。”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3两者没有矛盾。两则材料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21、。解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观点,两者没有矛盾,然后再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孔子提出了“先富后教”的政治思想,认识到经济富裕是德教的基础。孔子重视教化,但并不凭空言道,而是明白教化是在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成效的。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提出了“取信于民”的观点,即从政者要获取人民的信任,这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信”就是信任,可以理解为出于相信而敢于托付。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愿意把统治的权力赋予你,统治才能长久,政权才能稳定,决策才能顺利推行。“信”是施行治国以“礼”的基础。两则材料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22、,所以两者不矛盾。翻译:13.9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12.7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4“贫而乐”,通俗地说就是安贫乐道、甘贫如饴。虽身处贫困但不会
23、为了摆脱贫困而无所不用其极。衣食住行不求奢华,吃饱穿暖即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在于诗和远方,人生最高的境界不是物质的优渥,而是精神的丰足,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愉悦和满足,坚守信仰,修养德行,乐在其中。三个字充分表达了孔子教育弟子抑制物质欲望,追求真理精神的基本主张。人要抑制自己物质欲望求,重视精神世界的追求,满足于现有的位置,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可知,我们要通过正当渠道去追求快乐;从“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