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5.2《大学之道》ppt课件4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3580853
  • 上传时间:2022-09-20
  • 格式:PPTX
  • 页数:44
  • 大小:3.5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2《大学之道》ppt课件4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学之道 5.2 大学 ppt 课件 44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大学之道大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的智慧。1 1、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2 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言词语和特殊句式。3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 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

    2、意义。、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学习学习目标目标写作写作背景背景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熹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熹力作大学章句,使大

    3、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列为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列为“四书四书”之首,之首,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经”和和“传传”两两写作写作背景背景个部分。个部分。其中其中“经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录;“传传”十章,是曾子对十章,是曾子对“经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

    4、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作者介绍介绍戴圣戴圣(生卒年不详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5、),出生于梁国,出生于梁国睢阳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后世称其为“小戴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大小戴”。汉宣帝时,。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作者作者介绍介绍著作有礼记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年(80(

    6、80年年)。咸淳三年咸淳三年(1267(1267年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封戴圣为“考城伯考城伯”。作品作品介绍介绍礼记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教育制

    7、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作品作品介绍介绍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而多变,是“三礼三礼”之一、之一、“五经五经”之一,之一,“十三经十三经”之之一。自东汉郑玄作一。自东汉郑玄作“注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被尊为时被尊为“经经”。其记载的

    8、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其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题目题目解说解说“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的。“大学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博学”的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

    9、学,学习伦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学问。第二种含义同样也有理、政治、哲学等学问。第二种含义同样也有“博学博学”的意思。的意思。层次层次结构结构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第一部分(第1 1段):段):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三纲三纲”,交代达到,交代达到“至善至善”的途径。的途径。第二部分(第第二部分(第2 2段):段):点明大学的点明大学的“八目八目”是格物、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研读

    10、第一段研读第一段原文:原文:大学之道,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在,在亲民亲民,在,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知止而后有定,定定而后能静,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安,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虑,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而后能得得。物有。物有本末本末,事有终始,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明德明明德:彰明美德。前一个彰明美德。前一个“明明”是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性是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性。亲民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亲”当作当作“新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向善。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

    11、高境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知道要达到的“至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定、静、安、虑、得:定、静、安、虑、得:这讲了心里的认识、完善过程,是儒家心性修养的重要途径,这讲了心里的认识、完善过程,是儒家心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后人对此讨论很多。后人对此讨论很多。本末:本末:本是根,末是梢,即根本与枝末。这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是根,末是梢,即根本与枝末。这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原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12、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后,则近道矣。释义:释义:。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三纲”:明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下文引出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下文引出“八目八目”做准做准备。备。“三纲三纲”具体如何解释?具体如何解释?“明明德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13、“亲民亲民”即即“新民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础。“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过程。分析第一段的论证层次。分析第一段的论证层次。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

    14、纲三纲”,第二、,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研读第二段研读第二段原文: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其家。欲齐其家者,。欲齐其家者,先先修其身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致其知知。致知在。致知在格物格物。物格而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15、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壹是壹是皆以修皆以修身为身为本本。齐其家: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修其身: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修养自身的品性。致其知:致其知:获得知识。获得知识。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庶人:庶人:指平民百姓。指平民百姓。壹是:壹是:一律,一概。一律,一概。本:本:根本。根本。原文: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16、,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释义:释义: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17、,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

    18、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提出提出“八目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

    19、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三纲三纲”指出了具指出了具体的方法。体的方法。“八目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诚意、正心、修身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是修己,“齐有、治国、平齐有、治国、平天下天下”是安人。是安人。“三纲三纲”“”“八目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三纲

    20、”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八目”是实现是实现“三纲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整体。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的?的?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

    21、治、平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

    22、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中心中心思想思想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洽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洽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娃修己以安百娃”,并以三纲领并以三纲领

    23、“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为主题。为主题。写作写作特点特点1.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三纲”,然后提出实现,然后提出实现“三纲三纲”的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2.2.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3.3.句式

    24、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力量。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诚诚知至而后意诚知至而后意诚(形容词形容词,真诚真诚)诚如是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则霸业可成(连词连词,如果如果)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副词副词,确实确实,的确的确)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修修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动词动词,修养修养,修行修行)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形容词,长长,高高)乃重修岳阳楼乃重修岳阳楼(动词动词,修建修建,修造修造)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善善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名词,美好的品德

    25、、行为名词,美好的品德、行为)京中有善口技者京中有善口技者(动词动词,擅长擅长,善于善于)善刀而藏之善刀而藏之(动词动词,揩拭揩拭)素善留侯张良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动词,友好友好,亲善亲善)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安安静而后能安静而后能安(形容词形容词,性情安和性情安和)风雨不动安如山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形容词,安稳安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表示反问表示反问,相当相当于于“哪里哪里”怎么怎么”)”)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形容词形容词,安逸安逸)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于于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介词介词,在在)古之欲明明德

    26、于天下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介词介词,在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介词介词,与与“至至”连用,表示所连用,表示所述对象讫止范围述对象讫止范围)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以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连词连词,表示范围表示范围)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介词介词,把把)文言文言知识知识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大学大学之道之道,在明明德在明明德(古义古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今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今义:高等高等学府。学府。)自天子以自天子以至于至于庶人庶人(古义古义:到。今义到。今义:介词介词,表示另提一事。表示另提一事。)文言文言知识知识词类活用

    27、词类活用(1 1)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在在明明明德明德(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彰明)欲欲齐齐其家者其家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整齐有序)欲欲正正其心者其心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使端正端正”)”)欲欲诚诚其意者其意者(形容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词的使动用法,“使使真诚真诚”)”)文言文言知识知识词类活用词类活用(2)(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知知止止而后有定而后有定(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停止的地方,文中指停止的地方,文中指“至善至善”的境界的境界)文言文言知识知识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倒装句倒装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之欲明明德

    28、于天下者(状语后状语后 置句置句,应为应为“古之于天下欲明明德者古之于天下欲明明德者”)”)当堂当堂检测检测1 1下列选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下列选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美好的明:美好的 虑而后能得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合宜得:处事合宜B.B.安而后能虑安而后能虑 虑:思虑精详虑:思虑精详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阻止止:阻止C.C.静而后能安静而后能安 安:平安安:平安 定而后能静定而后能静 静:心不妄动静:心不妄动D.D.物格而后知至物格而后知至 知:知道知:知道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

    29、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概,一律壹是:一概,一律A A当堂当堂检测检测解析:解析:B.B.止:达到。止:达到。C.C.安:性情安和。安:性情安和。D.D.知:对外物之理的认识。知:对外物之理的认识。当堂当堂检测检测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大学之道大学之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B.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师说以贻之作师说以贻之D.D.欲治其国者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B B当堂当堂检测检测解析:解析:A

    30、 A项,结构助词,相当于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的”;助词,;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 B项,项,均为介词,在。均为介词,在。C C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D 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当堂当堂检测检测3.3.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A.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31、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至善”。B.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至善”。C.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至善”。D.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在

    32、于到达善良之地。B B当堂当堂检测检测解析:解析:“明明德明明德”第一个第一个“明明”是动词,引申为弘扬是动词,引申为弘扬;第二第二个个“明明”形容词,光明正大的。形容词,光明正大的。“德德”在这里是品德在这里是品德,故排故排除除C C项。项。“在亲民在亲民”中的中的“亲亲”通通“新新”,是使动用法,是使动用法,“使民新使民新”引申为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引申为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止在止于至善于至善”的意思是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的意思是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至善善”。当堂当堂检测检测4.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大学之道中用大学之道中用“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高境界。(2)(2)大学之道中,大学之道中,“_“_,_”_”两句两句从从“三纲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国家。(3)(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修,修身的前提条件是身的前提条件是“_”“_”。当堂当堂检测检测答案答案:(1)(1)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2)(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3)(3)先修其身;先正其心先修其身;先正其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2《大学之道》ppt课件4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0853.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