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5.2《大学之道》ppt课件3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3580844
  • 上传时间:2022-09-20
  • 格式:PPTX
  • 页数:34
  • 大小:10.8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2《大学之道》ppt课件3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学之道 5.2 大学 ppt 课件 34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一帧礼记誉千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校训都出自礼记,都出自礼记,你知道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你知道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育才大学育才大学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3.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素养目标作品简介作品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编者: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相传是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内容: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中国古代

    2、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意义:礼记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六经六经”之一,后称仪礼。之一,后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但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记: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并且礼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需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所以弟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礼礼与与礼记礼记礼记: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

    3、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又有董仲舒、孔颖达、程颐、程颢等大儒的推崇,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大学大学原本是原本是小戴小戴礼记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此篇为孔子的学生中的一篇,相传此篇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子所作。所作。到了到了唐代唐代,韩愈、李翱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把它和论语论语、孟子孟子相提并论。相提并论。到了到了宋代宋代,程颢、程颐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

    4、篇文章。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朱熹把收在礼记中的大学重新进行了编排,把它与把它与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中庸中庸合称为合称为“四书四书”,宋元以后,宋元以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书之首。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文章。文章全面总全面总结了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5、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小学“与“大学”“小学小学”主要教授学生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等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大学大学”二字在古代指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即,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大学大学/之道,在之道,在/明明德,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亲民,在/止于止于/至善。知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而后有定,定定/而后能静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

    6、安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虑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得。而后能得。物有物有/本末,本末,事有事有/终始终始,知所知所/先后,则先后,则/近道矣近道矣。古之古之/欲明欲明/明德明德/于天下者于天下者,先,先/治其国。欲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其家。欲欲/齐其家者,先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欲/正其心者,正其心者,先先/诚其意。欲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在格物。物格/而后而后/知至,知至,知至知至/而后而后/意诚,意诚意诚,意诚/而后而后/心正,心正心正,心正/而后而后/

    7、身修,身修身修,身修/而后而后/家齐,家齐,家齐家齐/而后而后/国治,国治国治,国治/而后而后/天下平。自天子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以至于/庶人,壹是庶人,壹是/皆皆以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文本探究大学之大学之道道,在在明明 明德明德,在,在亲民亲民,在,在止止于至善。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好的德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道:宗旨、原则;明:作动词,彰明;明德:形容词,美好。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新”;止:达到。明明德发扬

    8、自己固有的德行(仁义礼智信),激发人们发扬自己固有的德行(仁义礼智信),激发人们完善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自己的自觉性。亲民止于至善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养作用于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养作用于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伟业奠定精神基础精神基础。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善,从而使从而使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步。1.1.“三纲领三纲领”具体指什么?具体指什么?亲民:l 亲,当作新。程颐l 新者,革其旧之谓也。

    9、言既自明字“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朱熹l 亲民,亲近民众。王阳明自己明明德了,就推己及人,帮助他人也明明德,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使其成为新民。2.2.“三纲三纲”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对己修身)亲民推己及人,德化万民(对外治平)止于至善人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国家治理达到最完美的地步。教化手段明明德是实践过程,亲民是核心,止于至善是根本目的,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它既是大学的纲领,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此三者上下一贯

    10、,可以说是构成大学之道的三个要则。知知止止而后有而后有定定,定而后能,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虑而后能得得。物有。物有本末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近道道矣。矣。定: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祥。得:处事合宜。本末:事物的根本与细节。近:形作动,接近。道:事物的发展规律。知道要知道要达到达到“至善至善”的的境界境界,则,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

    11、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规律了。承接上文如何达到大学之道,引出下文:“八条目”。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文本探究古之欲古之欲明明德明明德于于天下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12、先齐齐其家;其家;欲齐其家者,先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欲修其身者,先正正其心;欲正其心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者,先诚其意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欲诚其意者,先致致其知其知。致知在致知在格物格物。于:介词,在。状语后置句齐:使动,使整齐有序。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正:使动,端正。诚其意:使意念真诚。致:求得,获得。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美好品德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美好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自己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自己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

    13、自己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自己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要想修养自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要想修养自身的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身的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物格物格而后而后知至知至;知至知至而后而后意诚意诚;意诚意诚而后而后心正心正;心正心正而后而后身修身修;身修身修而后而后家齐家齐;家齐家齐而后而后国治国治;国治国治而后而后天下平天下平。自天子自

    14、天子以至于以至于庶人,庶人,壹是壹是皆以修身为皆以修身为本本。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之后才才能能对外物之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之后意念才能真诚,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后才能修养品德品德,修养修养品德品德后后才能管理好家庭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国家后国家才能治理得好,才能治理得好,国家治理国家治理好后天下好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律才能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律都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都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

    15、充分。国治:治理得好。以至于:连词,表示范围的延申,直到。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一律,一概。本:根本。致 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达;表示。表达;表示。说;回答。说;回答。达到。达到。获得;得到。获得;得到。招请;招集。招请;招集。致使;使得。致使;使得。送还;交还。送还;交还。情致

    16、;情趣。情致;情趣。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格物使天下归于太平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诚实,不自欺端正内心,不偏不倚,不动摇修养自身,完善自身处理好家庭、家族内部关系治理国家1.1.何为何为“八目八目”?其具体所指?其具体所指?大学八目2.2.思考思考“八目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修 身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目的的u根根本本(内修)(外治)独善独善其身其身兼善兼善天下天下方方法法“修身”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而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所以它处在“八目”

    17、的中枢地位。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二者紧密联系,层层递进。“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平天下”是“齐家”的延伸。“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外用之道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道德主体修为的最高境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格物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内容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意义:朱熹如此推崇大学正是看到了它对对调适人们的心态、稳定社会关系、保持思想上的连贯性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潜力。“三纲三纲”、“八目八目”的关系的关系

    18、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平天下内修内修(修己修己)外治外治(安人安人)穷则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达则兼济天下大学之道提出大学之道提出“三纲三纲”“”“八目八目”,强调修身是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人修养的一致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

    19、、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拓展拓展延伸延伸“所谓诚其意者,毋(w)自欺也,如恶(w)恶()臭(xi),如好(ho)好(ho)色,此之谓自谦(qi)。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n)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n),故君子必诚其意。

    20、拓展拓展延伸延伸1.如何做到诚意?慎独。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严格且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欺人。所谓诚其意者,毋(w)自欺也。内心所想与外在表现一致,表里如一。“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的。曾子曰: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片,它虽然不能装进口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片,它虽然不能装进口袋里,却能够展现

    21、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现在行袋里,却能够展现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现在行动中。你的举手投足动中。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你深厚的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境界。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境界。拓展拓展延伸延伸“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n)懥(zh),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o)乐(y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拓展拓展延伸延伸2.如何做到正心?在大学看来,恐惧、忧患等不良情绪深深影响着“心”发挥其正常的认识功能,因此,所谓“正心”就是摈弃外界干扰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心”能正常发挥其辨知事物的功能,一句话,就是要做到专心致志、精力集中。这种引导人们克服私欲,削除不合理、不健康的欲望和情绪才能修身的提法表明道德主体主观努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主观内心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修养的熏陶才能产生具体的行为动力。拓展拓展延伸延伸3.说说“诚意”和“正心”带给你的启示?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谨慎,我们不要像文中的“小人”那样,在独处的时候无恶不作,还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做到,让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外在表现一致,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面对生活中多种情绪,不因喜爱而偏好,不因愤怒而憎恨,保持自己内心的端正,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2《大学之道》ppt课件3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0844.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