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5.2《大学之道》ppt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02).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3580794
  • 上传时间:2022-09-20
  • 格式:PPTX
  • 页数:23
  • 大小:943.3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2《大学之道》ppt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02).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学之道 5.2 大学 ppt 课件 23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002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校训:明德格物。校训:明德格物。1 1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背诵相关内容。背诵相关内容。2 2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知识;3 3把握文中的把握文中的“三纲三纲”“”“八目八目”,传承,传承“修、齐、修、齐、治、平治、平”的精神追求。的精神追求。写作背景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

    2、述了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熹力作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熹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后来,四书章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

    3、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甚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响。作者介绍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睢阳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创者。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题目解说“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四书”之一。之一。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在明明德明明德,在亲,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民,在止于至善。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到最

    5、完善的境界。明明德:明明德:前一个前一个“明明”作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使彰明”,也就是发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明”作形容词,明德也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品德。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大学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种含义:一是“博博 学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而言的“大人之学大人之学”。亲民:亲民:根据后面的根据后面的“传传”文,文,“亲亲”应为应为“新新”,即革新、弃旧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

    6、图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新、去恶从善。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虑而后能得得。物有本末,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矣。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

    7、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知止:知止:知道目标所在。知道目标所在。静: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安:安:性情安和。性情安和。虑:虑: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得:得:处事合宜处事合宜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三纲三纲”,交代达到交代达到“至善至善”的途径。的途径。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三纲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亲民亲民”即即“新民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

    8、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这侧重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这侧重于于“外王外王”。明明德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这侧重于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这侧重于“内圣内圣”。“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

    9、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三纲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其身;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己的国家;要

    10、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齐其家: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修其身修其身:修养自身:修养自身的品性。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者,先致其知致其知;致知在;致知在格物格物。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要想要想 修养自身的修养自身的品

    11、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致其知:致其知:使自己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格物:格物:认识、研究万认识、研究万事万物。事万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平。

    12、译文: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后天下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壹是皆皆以修身为以修身为本本。其本乱而。其本乱而未未治治者者 否矣。其所否矣。其所厚者薄厚者薄,而其,而其所所薄者厚薄者厚,未之有

    13、也未之有也!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能的!壹是:壹是:都是。都是。本:本:根本。根本。薄者厚:薄者厚:不该重视不该重视 的的却加以重视。却加以重视。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做 法等)。法等)。厚

    14、者薄: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该重视的不重视。末:末:相对于本相对于本 而言,而言,指枝末、枝节。指枝末、枝节。点明大学的点明大学的“八目八目”是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知的功夫;的功夫;“诚诚意、正心、修身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修的功夫;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用的功的功夫。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格物、致知

    15、、诚意、正心、修身”是是修己修己(内(内圣),圣),“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是安人安人(外王)。(外王)。“三纲三纲”是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八目”是是实现实现“三纲三纲”的的具体步骤,具体步骤,是为实现是为实现“三纲三纲”而必须而必须经历的八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阶段。它们是一个经历的八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阶段。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可分割的整体。点明大学的点明大学的“八目八目”是格物、致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开篇

    16、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三纲三纲”,交代达到交代达到“至善至善”的途径。的途径。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并以三纲领“明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和八条目“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为主题。为主题。大学之道提出大学之道提出“三纲三纲”“”“八目

    17、八目”,强调修身是治人的,强调修身是治人的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个人修养的一致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主导地位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密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不歧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1.拓展阅读礼记部分章节,拓展阅读礼记部分章节,积累名句。积累名句。2.思考: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借思考: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借鉴学习鉴学习“八目八目”的内容。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2《大学之道》ppt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02).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0794.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