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02).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3580774
  • 上传时间:2022-09-20
  • 格式:PPTX
  • 页数:28
  • 大小:1.6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02).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5.1 十二 ppt 课件 28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002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道冠古今,徳配天地,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统承羲皇,源启洙泗,报徳报功,百王崇祀。陈凤梧圣贤赞孔子赞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知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后来乐亡佚了,便成为五经。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它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是论语的思想核心。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

    3、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前六章自主探究 学而学而学学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

    4、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理想追求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记儒行篇中说: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礼即礼制,是中国古代以“三礼”为蓝本,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礼仪制度,也是当代礼仪礼貌的根本。乐即乐律,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乐构成中国古代维系社会制度的一种手段。在孔子看来,礼乐之所以能够维系社会秩序,

    5、其根本是因为礼乐的存在是人类内心道德情感的要求。即内心的仁德是礼乐的根本,礼乐是人们内心仁德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八佾八佾学学内在的本质精神是一切制度形式的根本 里仁里仁学学3、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和践行自己理想的制高点即“仁”。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价值观。生命的意义 里仁里仁学学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

    6、而按有利无利、利多利少。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泰而不骄”“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这些差别都源于标准不同:义利之辨。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价值取向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终身学习。里仁里仁学学学习方法 雍也雍也学学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朱子集注里面讲到,“文质不可以相胜。然

    7、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如果是质之胜文,这个人是一个老实憨厚的人,但是没有什么文采,这种人还可以造就。可见,质地很重要,做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质地。文质不可以相胜,就是指它们要均衡,哪个都不能够过多。但是两者比较起来哪个更重要?但是两者比较起来哪个更重要?过犹不及(中庸)肆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饱,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懂得仁义之道,当晚为它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朝闻道

    8、 夕死可矣情境默写情境默写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后六章(一)自主探究 泰伯泰伯学学7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弘毅”指的是远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因此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责任担当 子罕子罕学学8 8、子曰:、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

    10、;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持之以恒坚定信念 子罕子罕学学9 9、子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品格修缮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11、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后六章(二)自主探究 颜渊颜渊学学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12、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仁”的解读 卫灵公卫灵公学学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有一言言而可以终身行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也是“修己”。行为准则 阳货阳货学学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

    13、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对诗的评价,也是诗的价值提现中最精炼简洁且全面的观点。孔子认为诗中包含一切为人的准则,是人类感知的最直观,最真诚且最全面的集合。在孔子看来,诗是人性的启蒙、道德的领导、开阔见识的窗口。诗的社会功能1.学习诗经的七点好处:“”2.写文章要文采和质朴相得益彰的两句话:“,”。3.一个人如果失去仁爱之心,再怎么学习礼乐也没用“,。,”。4.做到四点才能称得上好学之人,这四点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食无求饱

    14、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君子之德修身养性一、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仁道四、义利观: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八、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君子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同理心的重要性十二、诗的社会功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

    15、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以忽乎哉?”(战国策秦策)1.为什么苏秦认为不能忽视“势位富贵”?2.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的富贵观与苏秦的富贵观。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二: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

    16、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1.材料一中,“足食”和“去食”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为政思想?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孔子和孟子对待战争的异同。1.苏秦认为世态炎凉,一个人贫穷时连父母都会看不起,而富贵时连亲戚都感到畏惧,所以不能忽视“势位富贵”。2.(1)孔子的富贵观:以仁义为重,安贫乐道;追求富贵要合乎道义。(2)苏秦的富贵观:以富贵为重,通过个人奋斗以求富贵。1.“足食”体现了孔子的富民政策,“去食”体现了得到百姓信任的重要性。(点睛:要结合上下文和所学孔子为政主张分析)同: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取舍都是以“民本”(或“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异:孔子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足食”“民信之”远比用兵重要,先“去兵”表明对战争的否定。孟子认为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使百姓远“避水火”,就可以使用战争的手段。感谢观看!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02).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80774.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