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一轮 复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u单元解读单元解读1.1.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本单元主要包括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本单元主要包括中中华文化华文化和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两个主要内容,中华文化主要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中华文化主要包括两个特两个特点、包容性的原因点、包容性的原因;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地位、作基本内容、地位、作用、弘扬措施用、弘扬措施等。等。2.2.近年来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多以近年来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多以选择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形式出现,考查中中华文化两个特征的表现华文化两个特征的表现
2、;结合;结合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分析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分析,分析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常常结合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常常结合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具体材料考查青年学生肩负的文化使命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合具体材料考查青年学生肩负的文化使命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3.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
3、精神的内涵、重要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性,全面掌握全面掌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中华民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中华民族精神与各时期具体民族精神的关系精神与各时期具体民族精神的关系。要联系实际,在具体背景下挖掘民族精神在新要联系实际,在具体背景下挖掘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的具体表现。的历史时代的具体表现。工匠精神、抗战精神、工匠精神、抗战精神、劳模精神、英雄精神、双创精神、改革精神等。劳模精神、英雄精神、双创精神、改革精神等。以基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线,以基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线,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
4、文化的特点、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的作用以及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u知识主线知识主线第第6课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
5、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考纲呈现考纲呈现灿烂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1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原因:包容性原因:包容性考点诠释:考点诠释:1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 1)源远流长:)源远流长:见证:见证:A A、汉字、汉字B B、史书典籍、史书典籍2022-9-18(20152015福建文综福建文综)下图是汉字下图是汉字“文文”的书写变化过程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从中我们
6、可以解读出以解读出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A.B.B.C.C.D.D.a a、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特点特点作用地位作用地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反映我们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反映我们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A、独树一帜,独
7、领风骚、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独特性(2 2)博大精深)博大精深b b、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特点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地位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作用作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了巨大贡献。成因:成因: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具体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
8、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区域性C、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民族性D、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9、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他们都是中华,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文化宝库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
10、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A.包容广纳包容广纳 B.B.推陈出新推陈出新 C.C.博大博大精深精深 D.D.源远流长源远流长 易错点易错点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源远流长是从时间时间上来讲的,要从上来讲的,要从纵向纵向上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博大精深是从内涵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横向上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
11、富。2022-9-18(20152015福建文综福建文综)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长城饮马城饮马,河梁携手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江南草长,洞庭始波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彰显了中华五千年
12、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化的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与题意无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与题意无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息的品格,排除。答案:答案:E、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即,即求同求同存异存异和和兼收并蓄兼收并蓄。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2 2)
13、1.1.含义: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 1)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2 2)兼收并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2.意义: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14、凝聚力之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022-9-18(20152015广东文综广东文综)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北
15、方天气多寒凉干燥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北方话多称之为多称之为“洗澡洗澡”,盆浴、池浴盛行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可见。这说明A.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解析:解析:说法不妥,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项中中华文说法不妥,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项中中华文化内部虽有差异,但材料中没有化内部虽有差异,但材料中没有“冲突冲突”之说,故
16、舍弃。之说,故舍弃。项项应舍弃,因为材料中未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应舍弃,因为材料中未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答案:C C2022-9-18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吸收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的所有成分A.A.B.B.C.C.D.D.易错点易错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族文化【提醒提
17、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扬其“包容性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的特点,扬弃、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2014(2014天津高考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的中国化佛教,形
18、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A.B.B.C.C.D.D.知识整合: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知识整合:全面理
19、解中华文化(1 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中
20、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21、转化为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不竭力量之源。(6 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
22、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易错警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易错警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1)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错误。错误。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融合融合”说法错误。说法错误。(2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整
23、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错误。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 3)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错误。错误。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2022-9-18(20152015山东文综山东文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数字出
24、版物日益增加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2014年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A.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解
25、析:解析: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史书典籍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错误。题干是错误。题干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内涵的改变,指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内涵的改变,故故 与题干无关。与题干无关。答案:答案:2022-9-184 4.(2014.(2014广东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问题。材料材料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