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电气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74229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格式:PPT
  • 页数:208
  • 大小:1.7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气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电气控制 技术 课件
    资源描述:

    1、5.1 工业控制网络和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工业控制网络和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5.1.1 现场总线现场总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领域的深刻革命,逐步形成了网络化的、全开放的自动控制体系结构,而现场总线就是这场深刻变革中的最核心的技术。什么是现场总线?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58标准定义,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被称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也有人把它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技术,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流程工业、

    2、楼宇、交通等处的自动化系统中。5.1.1.1 现场总线的产生现场总线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过程控制的体系结构是基于420mA的模拟标准信号,出现了模拟式电子仪表与电动单元组合的自动控制系统。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了数字计算机,从而产生了集中式数字控制(又称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DDC),简称集中控制。集中控制以一台控制器为中心,通过扩展I/O接口实现各个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通信。扩展的I/O接口模板按不同的适用总线分成不同的系列,从最初的S-100总线,PC总线到后来被广泛采用的STD总线和Multibus等。集中控

    3、制在控制器内部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因此克服了模拟仪表控制系统中模拟信号精度低、易受干扰的缺陷,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它的主要缺点是对控制器要求很高,并且一旦控制器瘫痪,会导致整个系统不能工作。现场总线技术的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得到迅速发展,信息沟通联络的范围不断扩大,而处于企业生产过程基层的测控自动化系统,只能采用某种自封闭式的集散系统,难以实现设备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使自动化系统成为“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其本身的发展。要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要实施综合自动化,就必须设计出一种能在工业现场环境运行的、可靠性高、实时性强、造价低廉的通信系统,构成现场

    4、自动化设备之间的多点数字通信的底层网络,实现低层现场设备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现场总线就是在这种实际需求的驱动下应运而生的。目前,本应是唯一的一个标准统一、开放互连的控制通信网络,由于行业、地域、经济利益等多种原因,国际标准化组织、北美、欧洲等许多国家陆续制定了在不同领域的多个颇具影响力的总线标准。这不是最终要求,人们正期待着统一的国际标准形成。现场总线是综合运用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产物。它把微处理器置入现场自控设备,使设备具有数字计算机和数字通信能力,这一方面提高了信号的测量、控制和传输精度,同时为丰富控制信息的内容、实现其远程传送创造了条件。现场总线设备与传统自控设

    5、备相比,拓宽了提供的现场信息内容,便于操作管理人员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生产现场和自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图5-1所示,对比集中控制、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由于现场总线强调遵循公开统一的技术标准,因而有条件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和互换性。图图5-1 集中控制、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结构示意集中控制、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结构示意图图(a)集中控制集中控制(b)集散控制集散控制(c)现场总线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现场总线可采用多种途径传输数字信号,如用普通电缆、双绞线、光导纤维、红外线,甚至电力传输线等。一般在由两根普通导线制成的双绞线上,可挂接几十台自控设备。另外,现场总线还支持总线供电

    6、,即两根导线在为多台自控设备传送数字信号的同时,还为这些设备传送工作电源。可以看到,采用现场总线具有节省硬件投资节省安装费用节省维护开销的好处。现场总线作为控制通信网络,所传输的是通断电源、开关阀门的指令与数据,直接关系到处于运行操作过程之中的设备、人身的安全,要求信号在有粉尘、噪声、电磁干扰等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准确、及时地发送和接收,同时还具有节点分散、报文简短等特征。以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构造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系统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显著特征是通过网络信号的传送联络,可由单个节点或多个网络节点共同完成所要求的自动化功能。5.1.1.2 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现场

    7、总线国际标准与1984年IEC开始制订现场总线标准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IEC的最初想法是制定单一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现场总线的发展将呈以下趋势:1.多种总线共存。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中采用的8种类型,以及其它一些现场总线,如FF、Profibus、CAN、LonWorks、ControlNet、DeviceNet、WorldFIP等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共同发展,并相互竞争取长补短。2.每种总线都力图拓展其应用领域,以扩张其势力范围。如Profibus在出台了适用于分散设备间通过I/O通信的DP型的基础上又开发出PA型,以适用于流程工业和过程自动化系统。3.

    8、大多数总线都成立了相应的国际组织,力图在制造商和用户中扩大影响,以取得更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也想显示出其技术是开放的。4.每种总线都以一个或几个大型跨国公司为背景,公司的利益与总线的发展息息相关,如Profibus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主要支持,ControNet以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为主要背景,WorldFIP以法国Alstom公司为主要后台。5.大多数设备制造商都积极参加不止一个总线组织,有些公司甚至参加24个总线组织。6.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现了协调共存的前景。7.以太网的引入成为新的热点。以太网在没有任何标准化组织支持的情况下,正在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市场上迅速增长,几乎所有远程I/O接口技术

    9、的供货商均提供一个支持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的以太网接口,如西门子、罗克韦尔自动化、Echelon等公司都有各自的PLC产品,但同时提供与远程I/O和基于PC的控制系统相联结的接口。5.1.1.3 现场总线的特点现场总线的特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既是一个开放的网络通信系统,又是一个全分布的自动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是以智能传感器、控制、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技术。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总线式结构。一对传输线(总线)挂接多台现场设备,双向传输多个数字信号。2.开放性、互操作性与

    10、互换性。现场总线采用统一的协议标准,是开放式的互联网,对用户是透明的。3.完全的分散控制。现场总线将控制功能下放到作为网络节点的现场智能仪表和设备中,做到彻底的分散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自治性和安全可靠性。4.信息综合、组态灵活。通过数字化传输现场数据,FCS能获取现场仪表的各种状态、诊断信息,实现实时的系统监控和管理以及故障诊断。5.多种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FCS由于采用数字通信方式,因此可用多种传输介质进行通信。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全开放控制系统(FCS)标志着过程控制的新纪元,是对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根本性变革。5.1.2 工业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工业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

    11、速发展,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是当今世界各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关注的热点课题。(一)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问题在控制系统的通信中,往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一个系统的各种设备怎样互连在一起?2.怎样保证系统中不同产品间要有可靠的互操作性,怎样保证不同供货商的同类产品具有可互换性?3.设备之间将要交换什么样类型的数据?是控制数据(如I/O等),还是信息数据(如图文、声音等)。4.系统需要什么样的容量?5.系统怎样被组态?6.系统能否在将来可以进一步扩充?(二)工业控制网络的网络问题实际情况是,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网络。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数据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这

    12、方面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具体问题:1.对数据量要求的不同。网络上要求传送的数据量可能以兆字节、字节或位来计算。那么应根据数据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网络,也就是主要要考虑网络的带宽问题。2.对数据类型要求的不同。针对某一具体应用,可能要求支持I/O报文或状态突变的报文,也可能要求支持显式报文,诸如程序的上载/下载、诊断信息等,那么应根据要求的数据类型的不同,考虑所选网络是否满足要求。3.对网络性能要求的不同。可能要求网络主要处理高速离散量或者模拟量,对工业控制网络又特别要求确定性和可重复性,所以必须考虑所选网络是否满足实时性、可扩展性等性能要求。(三)工业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实例现场总线把分散的测量控制

    13、设备变成网络节点,以现场总线为纽带,把它们联结成可以互相沟通的信息,并可共同完成自控任务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如一种三层网络结构的工业控制网络体系,即设备层、控制层和信息层的体系,如图5-2所示。在这个体系中,数据可以双向流通,层与层之间可以交换数据,对于某一具体应用可以选择其中某层或者某几层。图5-2三层网络体系的工业控制网络1.信息层信息层一般使用以太网技术,它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公认的用于信息层互连的标准。这一层网络关注的焦点是高速的报文传送和高容量的数据共享。以太网(Ethernet)联结数据高速公路、远程I/O和厂区通信网络,执行TCP/IP。信息层利用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和数据库实现系统

    14、信息的集成。在信息层可以通过以太网TCP/IP连通可编程序控制器、网关、人机接口和软件至信息系统。2.控制层控制层对网络的要求除了开放性以外,还包括如下几点:支持I/O报文、显式报文的传输和诊断功能;能够设置信息的优先级;支持多主机、广播式和点对点的通信方式。此层网络关注的焦点是高速I/O报文和显式报文的传送、有效地数据共享、确定性和可重复性。控制层使用高速确定性网络现场总线技术,用于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它可联结串并行设备、PC、人机界面等,传输速率可达到几Mbit/s十几Mbit/s,用于对时间有苛刻要求的应用场合的信息传输。它为对等通信提供实时控制和报文传送服务,对在同一链路上的

    15、I/O、实时互锁、对等通信、报文传送和编程操作,均具有相同的带宽。对于离散和连续过程控制应用场合,均具有确定性和可重复性功能。3.设备层设备层有类似于控制层的要求,对网络的要求是开放的技术,支持I/O报文、显式报文的传输等。设备层由于面向更底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所以强调降低安装费用、减小系统调试时间,对传输速率的要求就不像控制层那样高。设备层使用开放的网络现场总线技术,是用于PLC与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它可联结开关、变频器、固态过载保护装置、条形码阅读器、I/O和人机界面等,传输速率为达到几十kbit/s几百kbit/s,可挂接几十个节点。通过一个开放的网络,将底层的设备直接和车间级控制

    16、器相连。它允许用一根电缆去联结几百米以内的设备包括用户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无需用导线把每一个设备和一个I/O机架联结起来。5.2 工业以太网络和工业以太网络和EtherNet/IP 在工业应用中,使用以太网和TCP/IP的结果是多种工业以太网的开发成功,其中之一就是EtherNet/IP。EtherNet/IP名称中的“IP”是工业协议(Industrial Protocol)的缩写,它是一应用层使用CIP的工业以太网。5.2.1 工业以太网工业以太网 所谓工业以太网,就是在以太网技术和TCP/IP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工业网络,它符合IEEE802.3标准。目前,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已经遍布全

    17、世界,覆盖各种不同的工业应用,无论需要多高的质量或完成多复杂的工业过程,工业以太网提供强有力的单元层网络。目前,有影响的工业以太网有基金会现场总线高速以太网(Foundation Fieldbus High-Speed EthernetFFHSE)、EtherNet/IP、PROFInet、Modbus/TCP、分布式自动化接口(Interface for Distributed AutomationIDA)、Interbus&Ethernet等。在工业应用中,以太网在工业控制网络体系的各个结构层次都有了应用。在一个应用中,各个结构层次到底选用哪一种网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18、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在工业应用中,信息层网络大量用的是以太网。在控制层,工业以太网也已经有许多应用,并且增长很迅速。5.2.2 EtherNet/IP一、一、EtherNet/IP网络模型网络模型 EtherNet/IP作为一种工业以太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以太网,它在如何适应工业环境方面作了很多技术上的改进。EtherNet/IP是以太网、TCP/IP以及CIP的集成,其中应用层使用CIP是EtherNet/IP和其他工业以太网的主要区别所在。图5-3是EtherNet/IP的网络模型和ISO/OSI参考模型对比图。由于在应用层使用了CIP,EtherNet/IP也具备CIP网络所共有的

    19、一些特点。另外,EtherNet/IP规范规定仅可选择l0Mbit/s或100Mbit/s以太网。为了能够在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EtherNet/IP设备选用的物理部件要能够经受得起考验,根据具体应用场合的不同,它们可能要忍受高温或低温、高湿度、强振动、强电磁干扰等。图5-3 EtherNet/IP的网络模型和ISO/OSI参考模型对比二、二、CIP的封装的封装 EtherNet/IP的应用层采用了CIP,并且用对象模型来描述CIP。另外,为了保证互操作性和互换性,EtherNet/IP也提供设备描述。下面介绍CIP的封装。封装协议所定义的实际上是应用层和传输层的接口,也就是CIP和TCP

    20、/UDP的接口。封装协议预留了TCP端口0 xAFl2和UDP端口0 xAFl2,用于CIP通信。封装协议规定了CIP数据包是如何被组装成TCP包或UDP包的。另外,由于TCP是面向联结的协议,封装协议还需要进行会话管理。一个会话管理需要经历3个阶段:建立会话、维持会话、结束会话,因此,封装协议还规定了多种用于会话管理的报文。封装数据包包头的格式如图5-4所示,包头长度为24B,其有效数据段的长度为065511B。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封装好后,作为TCP或UDP报文中的数据段传输。封装数据包包头的格式如图5-4所示,包头长度为24B,其有效数据段的长度为065511B。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封装好后

    21、,作为TCP或UDP报文中的数据段传输。2B2B2B2B2B2B命令 长度 会话名柄 状态 发送者背景 选项图5-4封装数据包包头格式在命令域,可能的命令有:(1)NOP:空操作命令,无论是会话发起者还是目标都可能发送。接受者应该忽略该报文中包含的任何数据,并且不回复(2)ListIdentity:会话的发起者用该命令来确定可能的目标。发送命令域为该命令的封装报文,无需事先建立会话。(3)ListInterfaces:会话的发起者用该命令来发现目标可能有的非CIP通信接口。发送命令域为该命令的封装报文,无需事先建立会话。(4)RegisterSession:请求建立会话。(5)UnRegist

    22、erSession:请求结束会话。(6)ListServices:会话的发起者用该命令来确定目标设备支持哪个封装服务类型。(7)SendRRData:用于传输封装好的请求数据包或答复数据包。(8)SendUnitData:用于传输封装好的联结报文。其中,命令域为ListIdentity、listInterfaces、ListServices或SendUnitData的封装报文传输用TCP或UDP都可以,其他封装报文只能用TCP传输。长度域给出的是封装报文的有效数据段的长度。会话句柄实际上就是所建立的会话的编码,它由目标节点产生,并发给发起节点,作为对RegisterSession请求的响应。状

    23、态域指示接收者是否能够执行所接收到的封装报文中的命令。如果接收者成功地执行了命令,回复报文中该域应该为0。如果接收者接收到的报文中该域不为0,接收者将忽略该报文。(3)ListInterfaces:会话的发起者用该命令来发现目标可能有的非CIP通信接口。发送命令域为该命令的封装报文,无需事先建立会话。(4)RegisterSession:请求建立会话。(5)UnRegisterSession:请求结束会话。(6)ListServices:会话的发起者用该命令来确定目标设备支持哪个封装服务类型。(7)SendRRData:用于传输封装好的请求数据包或答复数据包。(8)SendUnitData:用

    24、于传输封装好的联结报文。其中,命令域为ListIdentity、listInterfaces、ListServices或SendUnitData的封装报文传输用TCP或UDP都可以,其他封装报文只能用TCP传输。长度域给出的是封装报文的有效数据段的长度。会话句柄实际上就是所建立的会话的编码,它由目标节点产生,并发给发起节点,作为对RegisterSession请求的响应。状态域指示接收者是否能够执行所接收到的封装报文中的命令。如果接收者成功地执行了命令,回复报文中该域应该为0。如果接收者接收到的报文中该域不为0,接收者将忽略该报文。发送者背景域用于请求报文和回复报文的配对,它是由发送者任意给定

    25、的。接收者发出的回复报文中的发送者背景域应该与他所接收到的请求报文相一致。选项域用于给命令提供参数。在EtherNet/IP规范的第1版中,该域没有任何作用。不同类型的CIP报文采用不同的协议传输。CIP报文分为联结报文和未联结报文,其中未联结报文是在命令域为SendRRData的封装报文中,通过TCP传输的;而联结报文是在命令域为SendUnitData的封装报文中传输的,至于到底是用TCP还是UDP,则取决于联结报文的传输类(Transport Class)。CIP联结报文有七种传输类:传输类为0类的CIP报文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报文;传输类为1类的CIP报文是重复检测的报文;传输类为2类的

    26、CIP报文是确认的报文;传输类为3类的CIP报文是校核的报文;传输类为4类的CIP报文是无阻塞报文,传输类为5类的CIP报文是无阻塞且破分的报文,传输类为6类的CIP报文是多播且破分的报文。其中,传输类为4类、5类和6类的CIP报文都不常用。传输类为0类或1类的CIP报文都是通过UDP传输的。以太网本身并非为确定性网络,有可能出现因为某种原因而使发送包丢失的情况。而且根据定义,0类和l类传输类并不保证每个包都不丢失。生产者节点只是以固定的速率不停地发送数据,如果某一个包丢失了,消费者就接收到下一个包。所以,如果应用不容许包丢失,就不能采用0类或1类传输类。对传输类为1类的CIP报文,接受者可以

    27、通过检查各个包的序号知道有没有丢失包。而0类CIP报文没有序号,接受者就无法通过检查包的序号知道包丢失的情况。不过,如果包丢失了很多,联结超时机制可以给应用提供反馈。所谓联结超时机制,就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接受者没有接受到新的数据包,就会中止联结。传输类为0类或1类的CIP多播报文的传输要用到IP多播技术。实现多播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确定IP传输的范围;另一个是进行IP多播地址分配。目前,IP多播范围的确定用的都是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法。TTL法就是用IP报文头的TTL字段来限制多播范围。当发送多播信息时,主机把TTL字段设定为某一个合适的值。数据包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

    28、,TTL的值不断减少。设置路由器使之只传输TTL值在一定值之上的数据包。如果TTL的初值设置为1,多播就被限定在一个子网里面。目前,由于有关的因特网标准还没有确定,所以安全的做法就是把多播限制在一个子网里,不在同一个子网中的两个节点通信则采用点对点方式。IP多播地址分配是给应用分配用于发送和接受多播报文的IP多播地址。IP多播地址空间是由IANA管理的,虽然IANA并没有给EtherNet/IP所用到的应用分配地址,但是它划出一个地址段作为多播地址。目前,由于有关的标准正在制定中,用户只能是在IANA划出的多播地址段中任意选择一个。传输类为2类或3类的CIP报文应该通过TCP联结传输。一个TC

    29、P联结可以传输多个CIP联结。由于TCP是全双工的,从发起者到目标的CIP联结和从目标到发起者的CIP联结应该使用同一个TCP联结。不过,如果目标随后发起一个CIP联结,它就应该被认为是发起者,应该使用一个新的TCP联结。传输类为4类、5类或6类的CIP报文不使用本节给出的封装协议,EtherNet/IP第1版也没有指出应该用什么封装协议。由于封装和具体的网络底层协议无关,所以用类似的方法,可以使得CIP在其他支持TCP/IP的网络上运行,如ATM、FDDI等。四、四、EtherNet/IP底层底层 EtherNet/IP规范的第1版支持两种类型的EtherNet/IP设备,一种是商用的,另一

    30、种是工业用的。前者是在商用以太网设备上实现CIP而成的,通常用作信息层网络,或在一些对确定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中用作控制层网络;后者用于对确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EtherNet/IP规范以后还可能增加设备类型或者进一步细分,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工业用EtherNet/IP设备首先要能够在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其要满足的最低要求见表5-1。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实际工作环境可能比表5-1给出的更为恶劣。为满足工业应用对确定性的要求,建议EtherNet/IP所选用的以太网有一些特殊之处。第一,建议采用交换机,而非普通的集线器。由于交换机用的是专用带宽,而集线器用的是共享带宽,使用交换机可以消

    31、除不必要的网络通信。第二,建议提供对全双工的支持。这样,在网络上只有两个节点的情况下,以太网就不使用CSMA/CD协议,从而消除了冲突的可能性。第三,建议满足IEEE802.1p规范。正在制定中的IEEE802.1p规范使得人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赋予不同的优先级。第四,建议使用100Mbit/s的快速以太网和一定的冗余。五、五、EtherNet/IP组网组网 1系统规划规划一个基于EtherNet/IP的系统,首先要确定应用需求,然后给出系统方案,并预测系统性能。系统性能预测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预测应有对带宽的需求,看系统的带宽是否能满足应用的需求;二是预测在隐式联结中,I/O数据输入/输出

    32、的最大时间间隔能否满足应用需求。无论是应用对带宽的需求,还是I/O数据输入/输出的最大时间间隔,都主要取决于各个I/O数据的请求的数据包时间间隔(RPI),即数据对发送频率的要求。系统带宽瓶颈通常是在选用的EtherNet/IP设备的扫描器模块上,扫描器模块带宽要在与该模块有关的显式和隐式联结中进行分配。由于每个隐式联结每次至少要传输两帧数据,因此每个隐式联结的带宽消化是其RPI倒数的两倍。因为需要保留10%的带宽用于显式通信,如果所有隐式联结占用的带宽总和是扫描器模块带宽的90%以上,则系统带宽就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最大时间间隔除了与RPI有关,还和I/O数据类型有关。如果是离散I/O数据,

    33、最大时间间隔等于RPI;如果是隔离的模拟数据,就等于RPI加上实时采样时间;如果是非隔离的模拟数据,就等于加上2倍的实时采样时间;如果是标签数据,就等于2倍的RPI。2网络部件选择(1)扫描器模块的选择。要确保扫描器带宽能够满足应用带宽要求。(2)网卡的选择。要保证网卡速率能够满足应用通信速率要求。通常选用10100Mbps。(3)网线的选择。要确保网线能够在现场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通常选用双绞线。(4)联结器的选择。联结器通常选用RJ45联结器。(5)集线器的选择。控制网络一般要求使用交换机,并保证端口数目足够。(6)其它设备的选择。可能还需要中继器、路由器、网关、服务器等网络设备。3设备

    34、配置(1)利用设备提供的跳线、插针、拨码开关、人机界面等,直接在设备上进行配置。(2)在相连的计算机上进行远程配置。用提供的用于EtherNet/IP设备配置的工具软件,根据用户的选择设置每个参数,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远程配置。在EtherNet/IP设备配置中,比较特殊的是扫描器的配置。要进行隐式通信,需要事先编辑扫描器的扫描列表,把要传输的I/O数据加入EtherNet/IP扫描器扫描列表中。5.3 几种流行的现场总线几种流行的现场总线 目前现场总线的种类有40多种。综合每种总线的支持厂商情况、推广情况、国内应用业绩、是否为我国标准等因数,本节介绍几种在国内流行的现场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基金

    35、会现场总线(FF)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 Bus FF)是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支持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技术。FF的前身是ISP和WorldFIP标准。ISP是可互操作系统协议的简称,它基于德国的Profibus标准。ISP制订于1992年,有80多家公司参加,包括Smar、西门子、Foxboro、横河、ABB等公司,成员以仪表制造商为多。WorldFIP则是世界工厂仪表协议(World Factory Instrumentation Protocol)的简称,是基于法国的工厂仪表协议(FIP)标准。WorldFIP制订于1993年,其成员也有150多家,不少是

    36、PLC制造商。自此以后,这两大派别极力维护自身利益,现场总线长期得不到统一。迫于用户压力和市场需求,1994年9月,ISP和World-FIP北美部分终于达成共识,一起成立了现场总线基金会(Fieldbus Foundation),致力于开发国际上统一的现场总线协议。该基金会汇集了世界著名仪表、自动化设备、DCS制造商、科研机构和最终用户。目前,国内一些著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如浙大中控、北京华控、清华大学等也是FF的重要成员。基金会现场总线(FF)是为了适应自动化系统,特别是过程自动化系统,在功能、适应条件与技术上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它的协议标准是由现场总线基金会组织开发的。它得到了世界上主要自动

    37、控制设备制造商(如西门子、ABB、AB等公司)的广泛支持,在北美、亚太与欧洲等地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一、一、FF的技术特点的技术特点1.适用于过程自动化的低速部分FF-H1FF的低速部分FF-H1是参考了ISO/OSI参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过程自动化系统的特点进行演变而得到的。除了实现现场总线信号的数字通信外,FF-H1具有适用于过程自动化的以下特点:(1)支持总线供电。FF-H1采用了基于IECll58-2的双线信号传输技术,并为现场设备提供两种供电方式:非总线供电和总线供电。(2)支持本质安全。FF-H1的现场设备按照设备是否为总线供电,是否可用于易燃、易爆环境以及功耗类别而区分的。(

    38、3)令牌总线访问机制。FF-H1采用了令牌传递的总线控制方式,确保了控制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及时性。(4)内容广泛的用户层。FF-H1在应用层之上增加了一个内容广泛的用户层,它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即功能块和设备描述语言,从而使得设备与系统的集成以及互操作更加易于实现。2.基于以太网的高速部分HSE现场总线基金会放弃了其原来规划的H2高速总线标准,并于2000年3月29日公布了基于Ethernet的高速总线技术规范,即HSEFSl.0版,它迎合了控制和仪器仪表最终用户对可互操作的、节约成本的、高速的现场总线解决方案的要求。HSE充分利用低成本和商业可用的以太网技术,并以l00Mbit/s到1Gbi

    39、t/s或更高的速度运行。HSE还支持所有的FF低速部分31.25kbit/s的功能,并支持H1设备与基于以太网的设备通过链接设备接口。HSE现场总线技术的另一个关键特点是,HSE现场设备支持标准的基本功能模块,例如模拟输入(AI)、模拟输出(AO)和比例积分微分(PD),也包括新的、具体应用于离散控制和I/O子系统集成的“柔性功能模块”(Flexible Function BlockFFB)。二、二、FF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FF包括FF通信协议;ISO/OSI参考模型中的第27层通信协议的通信栈,用于描述设备特性及操作接口的设备描述语言(De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D

    40、DL)、设备描述字典,用于实现测量、控制、工程量转换的应用功能块,实现系统组态管理功能的系统软件技术以及构筑集成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的系统集成技术。及构筑集成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的系统集成技术。基金会现场总线采用了两个功能互补的现场总线:一个是兼顾现场设备的较长距离通信和传送本质安全电源等需求的H1-现场总线,运行在31.25kbit/s;另一个是用于网络高速通信、运行柔性功能块的主干道高速现场总线高速以太网,运行在100Mbit/s。这种互补的结构为设备高性能控制、子系统集成、高密度数据生成和对数据服务器提供广泛支持。高速以太网(HSE)和柔性功能模块,将功能扩展到断续控制、批量和离散控制中

    41、,使基金会现场总线成为全能的控制和数字通信技术,如图5-5所示。三、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三、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目前,FF由10个部分构成,即功能块应用进程(FBAP)、设备描述语言(DDL)、系统体系结构、网络管理(NM)、系统管理(SM)、现场总线报文规范(Fieldbus Message SpecificationFMS)子层、现场总线访问子层(Fieldbus Access SublayerFAS)、现场总线数据链路层协议规范、现场总线数据链路层服务子集和31.25kbit/s物理概要。FF系统体系结构如图5-6所示。(一)单网段拓扑结构图5-7显示了只包含一个网段的现

    42、场总线网络。它包含一台组态设备,例如一台主设备和用来被组态的设备。在基金会现场总线中所有的链路上,都要求有一个且仅有一个链路活动调度器(LAS)。该LAS在数据链路层被用作总线仲裁器。四、基金会现场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四、基金会现场总线网络拓扑结构LAS的功能如下:1.能认知新设备,并将新设备加入到链路中去。2.能从链路中除去没有响应的设备。3.能在链路上发布数据链路时间和调度时间。数据链路时间是由DLL同步的网络范围时间决定的。链路调度时间是使用对数据链路时间的偏移来描述的链路特殊时间。系统管理使用它来同步功能块执行和LAS调度的数据传输。4.在调度时间内,轮询(Poll)那些以缓冲区存储数据的

    43、设备。5.在调度时间之间,发送优先级驱动的令牌给某设备。链路上的任何设备,只要有这个能力,它就有可能成为LAS。在基金会现场总线中,凡能够成为LAS的设备称为链路主设备(Link Master Device),其他所有设备被称为基本设备(Basic Device)。(二)桥式网络拓扑结构对于具有不同速度和介质类型的链路,可以用桥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形成多链路网络或桥式网络,在这些网络中使用DLL桥来联结链路。对于所有的FF桥式网络,任何两台设备间只有一条数据通路。为确保这点,桥中互相协调的路线表形成一个扩展树。扩展树可以用来描述桥的组态,例如数据流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到根节点;另一个是离开根节点

    44、。在这里没有环路,也没有平行线路。也就是说,在每一个链路上有且只有一个活跃的桥来管理链路。扩展树中的每个桥有一个根端口和多个下游端口,每一个端口说明与一条链路的联结。根端口指向树根,而下游端口是离开树根。下游端口在含有桥规范的DDL附录中也可以参考为指定端口。当根端口收到指定给远程链路的消息时,桥就会按照线路表中定义的情况,选择正确的下游端口,并把消息传递给它。当在下游端口上收到消息时,桥把它传到根端口,且(或)从根端口再传到一个或多个其他的下游端口。图5-8显示了桥式网络拓扑结构。桥设备负责执行基金会现场总线网络中的四个功能:1.发送(Forwarding)。2.重新发布(Republish

    45、ing)。3.数据链路时间的再分布(Data link time redistribution)。4.应用时钟时间的再分布(Application clock time redistribution)。前三个是DLL功能,第4个是系统管理功能。为了支持后两个功能,桥端口必须是下游链路的LAS。图5-8中,根网桥中含有调度链路#1和链路#2的LAS。五、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模型五、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模型FF模型结构如图5-9所示。它采用了ISO/OSI参考模型中的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隐去了第36层。其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采用IEC/ISA标准。应用层有两个子层:现场总线访问子层(FA

    46、S)和现场总线报文规范(FMS)子层,并将从数据链路到FAS、FMS的全部功能集成为通信栈(Communication Stack)。FAS的基本功能是确定数据访问的关系模型和规范,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数据访问工作模式。FMS的基本功能是面向应用服务,生成规范的应用协议数据。总而言之,物理层规定了信号如何发送;数据链路层规定了如何在设备间共享网络和调度通信;应用层则规定了在设备之间交换数据、命令、事件信息以及请求应答中的信息格式。用户层规定标准的功能模块、对象字典和设备描述,供用户组成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并实现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在网络管理中,为了提供一个集成网络各层通信协议的机制,实现设备

    47、操作状态的监控与管理,设置一个网络管理代理和一个网络管理信息库,提供组态管理、性能管理和差错管理的功能。在系统管理中,设置系统管理内核、系统管理内核协议和系统管理信息库,实现设备管理、功能管理、时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一)物理层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物理层遵循IECll58-2与ISA-S50.02中有关物理层的标准。现场总线基金会为低速总线颁布了31.25kbit/s的FF-816物理层规范,也称为H1标准。高速总线HSE采用快速以太网协议,即IEE802.3协议,通信速率为100Mbit/s。物理层用于实现现场物理设备与总线之间的联结,除了为现场设备与通信传输介质的联结提供机械和电气接口,还

    48、为现场设备对总线的发送或接收提供合乎规范的物理接口。基金会现场总线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电缆、光缆和射频。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前两种。低速基金会现场总线Hi采用的电缆类型可以分为无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屏敝多对双绞线、多心屏蔽电缆四种类型。直流电压供电范围为DC 932V。具体的电缆型号、最大传输距离见表5-2。图5-10 基于FF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1.FF网络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HSE子网和(或)1个或多个互连的Hl链路。2.几个HSE子网之间可以通过标准路程由器进行互连。3.1个HSE子网包含1台或多台通过Ethernet交换机进行互连。4.HSE设备可以为HSE现场设备,HSE链接

    49、设备和(或)I/O网关设备等。5.HSE链接设备用于将1个或几个Hl链路联结到HSE子网上。6.1条HI链路可联结1台或几台Hl设备。7.2台或多台Hl设备之间可通过Hl网桥实现互连。8.Hl网桥可以包含在HSE链接设备中。9.不包含Hl网桥的链接设备也可以实现Hl报文的重发功能。10.可根据需要,对HSE子网本身以及HSE设备进行冗余配置。(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DLL)在基金会现场总线中处于第2层,它在物理层上传输“位”信息的基础上,在相邻节点间传送被称为帧的数据信息,DLL也可能在传输中出现差错,也需进行检错,纠错而向上层提供无错的透明传送。在数据链路层

    50、上生成的协议控制信息可以对总线上的各类链路传输活动进行控制。总线通信中的链路活动调试,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活动状态的检测、响应,总线上各台设备间的链路时间同步,都是通过数据链路层来完成的。DLL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组装信息帧。基金会现场总线共定义了24种帧,分别用于各种服务。DLL的帧结构如图5-11所示。图图5-11 DLL的帧格式的帧格式帧控制符目的地址源地址1源地址2参数用户数据帧校验这里帧控制用来区分各种帧的类型及作用。源地址2一般不使用,只有在一种建立联结的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中才会出现,参数进一步说明帧的性质,最后是帧校验。基金会现场总线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是循环冗余校验。用户数据是从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气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7422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