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及激励理论合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激励及激励理论合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激励 理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激励理论n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n激励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一、经典激励理论回顾一、经典激励理论回顾n1、需要理论n需要是激励的出发点,也是激励过程的最终目的,因此关于需要的理论成为了早期激励研究的中心。需要理论研究了个体的需要与激励间的内在联系,为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提供了激励内容。它的代表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尔德弗的三重需要理论。这些理论在内容和方法上各有特色,但也有很大的共性,如,都把人的纷繁复杂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层次;都强调高层次需要的激励作用。需
2、要理论流传甚广,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局限性,甚至没有更多的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尽管这样,人们仍然应用它们对许多激励实践进行解释。n2、过程型激励理论n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动机水平不仅取决于他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还取决于行为过程中是否设置了能满足其需要的目标、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如何看待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等。过程型激励理论就试图解释人们如何由需要引起动机,由动机引发行为,由目标导引行为,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其代表有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n3、公平理论n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研究薪资报酬方面的不公平感对员工n工作态度的影响。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动机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
3、、作出判断,并以此指导行为的过程。人们在组织中判断公平与否不是他所获得的报酬的绝对值,而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相对值。后续的公平理论研究从工资报酬制度中拓展开来,提出程序公平观点。80 年代布德克关于员工参与工资制度的研究表明,当员工参与工资制定时,他们更能明确各种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到更大程度的公平感。分配公平比程序公平更能使员工满意,而程序公平更容易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对上司的信任和流动意图n4、强化理论n前面三类激励理论多以认识心理学理论去研究人的需要、态度和对工作的认识,而强化理论则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着重研究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斯金纳在巴普洛夫、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强化
4、学说,认为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行为结果的肯定会使这种行为重复频率增加。管理中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工作行为,强化理论常被应用于在激励过程中对工作行为的培养、矫正、改造等方面n5、激励理论的综合n激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导致了人们综合、简化这些理论的倾向,试图找到一个能体现各个理论的有效性和互补性的综合模型。较早做这种尝试的是波特和劳勒,他们提出的包括努n力、绩效、奖酬、满足等变量的整合模型为人们普遍接受,随后又有多种综合方法和模型出现。n(1)聚合模型。聚合模型是把两个看似不同的理论加以整合,较有代表性的是洛克用“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与期望理论的聚合:在工作难度相同时
5、,对成功的期望与工作绩效之间为正相关;当工作难度水平不同时,工作难度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目标-自我效能-绩效”是激励过程的n最主要的成分,人们对于目标的选择受到两个独立因素的影响,一是期望与自我效能感;二是绩效结果的吸引力。另外,在激励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依赖人的认识和理性,人们的自决意志或者目标承诺影响着激励的全过程。如下图。n需要诱因/动机目标/意向绩效报酬满意nn 自我效能/期望n自我意志(目标承诺)n(2)混合模型。混合模型把各种理论结合起来,以获得比单(3)整合模型。n罗宾斯从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出发,以期望理论为基础把关于激励的知识整合起来,得到下面的模型。n这个模型最大限度地整合
6、了各种激励理论,在模型中包括了各种影响个人努力程度的因素。n一理论更大的对工作行为的预测效度。卡茨和汤普森在1990年提出的“态度、激励和绩效的综合模型”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模型表明:在提高绩效的过程中,至少有3 个环路,一是从个人需要出发;二是从个人资源分配及期望出发;三是从工作情况及规范出发,来达到目标。同时这几个环路也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一模型除了包含前面所介绍的需要理论、认知理论和控制理论外,也包含了一些在激励理论中不太被注意的因素。n高成就需要公平性比较产出/投入a:产出/投入b个人目标组织奖励个人绩效个人努力绩效评估标准机会能力客观的绩效评估系统强化主导需要目标引导行为当代激励理论的整
7、合当代激励理论的整合现代激励理论研究趋势现代激励理论研究趋势n经典激励理论更多的是从心理角度去分析个人及群体行为,因此都是定性的描述,且个体激励理论较为成熟。随着经济学理论、博奕论等向管理理论渗透,现代激励理论出现以下趋势:n(1)其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拓展了激励理论和实践。现代理论与实践多以多种学科理论为基石,相互交叉渗透结合。激励理论与实践也不例外地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料,形成创新。n如:专门投资理论等为员工持股等激励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学习型组织理论支持了共同愿景激励方式。n(2)用数量分析等方法量化地分析解释激励效果。经典激励理论对激励效果分析一般只停留在描述性的分析,对因多种因素影响的
8、实践结果解释不力。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数量分析、博奕论等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管理理论与实践,更深入精确地解释激励方法与效率的关系。如通过收入分享、目标激励,锦标竞赛,加强监督四种不同激励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经数量分析发现,锦标式竞赛方法是较好的一种激励方法。n用博奕论分析团队工作就有力证明了“搭便车”现象,用最优效用分析方法探讨支薪制与现代代理制激励哪种好,应采用怎样激励方法使代理人各方面都尽最大努力n(3)组织资本理论为追求卓越与和谐的统一开拓了新思路。追求卓越为目的往往破坏和谐,如何使卓越与和谐有机统一?组织资本理论从全新角度透视了组织激励与协调机制,组织资本采用分享型、参与型、文化型
9、的投资方式投资,寻求提高效率的组织激励与协调途经n(4)长期激励计划特别是股票期权成为热点问题。委托一代理理论揭示了所有者与经理人间的关系及经理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可能存在的不利企业的行为。如何消除短期行为,激励经理人主动精神?如何改善劳资关系提高员工凝聚力?n长期激励计划应运而生,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蓬勃发展。人力资本理论承认人力资本的产权价值,人与资本共同创造企业利润,于是劳动力应有剩余价值索取权,即对企业所创造利润应有分配权。属长期激励计划之一的股票期权成了目前发展迅n速的一种激励制度安排。止今,推行全部或部分职工持股的企业,在全美已近800 家,约1000 万美国职工参与了这种计划,但多属
10、小型企业,职工人数5-500 人,它将职工的收益与企业的效益、管理和职工自身努力等因素联系起来,其结果是积极的。n全球排名前500 家的大工业企业中89%的企业对经营者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这种可成功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的西方管理模式,已来到中国并迅速为中国企业界所重视。n(5)道德论理成为激励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职工特别是经理人的道德伦理影响激励的操作和效果的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经理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与所有者签合同,若其实际管理能力达不到合同要求,在具体工作中,他就会表现出风险厌恶,以保住自己声誉为重,而非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如何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
11、与创造性,成了激励理论关注的难点问题。n(6)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虚拟化,组织边界模糊,群体激励、跨文化激励成为激励理论的热点问题激励实践回顾与展望激励实践回顾与展望n在经典激励理论指导下,激励方法手段丰富多彩,以需要理论为主要基础的有物质奖、授予荣誉、自主权与决策风险激励、金色降落伞、社会地位激励。n以公平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有民主管理。n以强化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有奖惩制度、领导激励、政治思想工作等n经典激励方法手段是在长期企业管理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对成功管理企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理论动态中所分析,激励方法手段有了新发展趋势,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12、。n在继续综合运用经典激励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激励方式趋于激励个性化,福利超市、职业生涯设计、柔性管理正被广泛地实践。n团队管理、学习型组织建立等作为较适应现代企业组织,能较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新力而受到日益重视和推广。n股权激励(或称产权激励)在西方激励实践中蕴涵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必将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目前股权激励的方式主要有:n1、员工持股计划(ESOP)。它是近20 年在美国企业中广泛推行的一种企业产权形式,它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收购公司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的一种新型股权形式。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改善股权结构,调
13、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也可以使员工承担自己出资范围内的风险并分享收益,使员工和股东成为利益共同体,减少代理费用。n2、管理层持股。管理层持股是基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所有权激励,使管理层和股东身份重叠,从而达到激励的目标,它有管理干股、管理层直接持股、期股、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绩效股、限制肌股票、延期支付计划、管理层收购等方式。n3、股票期权。股票期权(ESO)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矛盾、报酬和风险相称的长期激励计划。它比管理层持股更具有显著的激励和约束效果,成为80 年代以来西方企业最富有成
14、效的激励制度之一。它n一般只针对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因此常被称作“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它有激励股票期权(incentivestock op2ntion)、非法定股票期权(non-qualified stock option)。n但事无尽善尽美,尽管股权激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存在一些缺陷。我们对此应有个冷思考。n(1)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面临着就业与资产的双重风险,n在公司效益滑坡、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将难以避免失业及资产损失的双重风险。因此此计划适宜于在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实行。n(2)股权激励存在着引发员工群体对立的因素。股东员工和非股东员工享
15、有的权利、收益存在差异。股东员工尤其是经营层能借用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使公司在重大决策上作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出现企业决策被迫向非市场化方向扭n曲,从而引起非股东员工心理上的不平衡,形成二者的对立,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n(3)股票期权只把经营者的利益同股价的上涨相联系,很可能刺激经营者即使在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悖情况下,也片面追求股价上升而产生短期行为。n(4)经营者的期权收益与企业业绩单一化联系,有欠公平。n因为股价变动可能是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有关,也可能是市场或行业整体发展变化的结果。股价因后者原因下跌,就会造成对经营者的不公平。n(5)企业若采用借款回购股票办法,会增加原企业债权人的
16、风险。激励理论与当代公共行政n激励原本是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即在一定的企业制度下,根据不同人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满足各自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目标;另一个是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经济学的激励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n研究解决委托代理关系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激励机制。本文所说的激励理论特指后一种研究视角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n激励理论的演进新古典经济学中没有激励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在标准的竞争均衡范式中,企业被置换成一个生
17、产函数,成了一个“黑匣子”,因此也就不存在对企业组织成员的激励问题的研究。正如让雅克拉丰所指出的那样,竞争性市场所带来的压力和外生给定的价格使“研究充分竞争的定价理论并不需要考虑激励问题”。n然而,当经济学家希望进一步了解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n了解企业的所有者如何把各种员工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就势必要进入“黑匣子”,这样激励问题也就产生了。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分工的需要,企业的所有者需要把各种性质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来完成,这样信息就分散在不同的人中,形成了委托代理的关系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n首先,传统的厂商理论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唯一目n标,但事实是,现代经营者)包括企业的员工
18、*追求的目标与企业利润最大化并不一致,也就是说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这是有“经济人”假设所决定的,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导致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当然,如若委托人可以控制代理人的一切活动,代理人没有私人信息,委托人可以通过完全契约,使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和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一致。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使委托人控制代理人的行为成本过高,甚至是不可能。如阿罗约所言:“按企业的定义,委托人选择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代理人形成一个团队,但他不可能期望完全地观察到代理人的种种表现。”n所以,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就成为导致激励问题的两个基本的因素
19、,由此形成了激励问题中的两个基本现象:道德风险)委托人无法观察代理人的行为,又称隐匿行动*和逆向选择)委托人无法获知代理人所拥有的关于成本或价值的私人信息,又称隐匿信息。激励问题激励理论的发展n机制设计随着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激励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不少机制设计的模型。这些激励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显性激励机制和隐性激励机制。n1982年,霍姆斯特姆等利用委托代理的标准模型证明,n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必须根据所观测到的代理人的n行动结果来奖惩代理人,这样的激励行为被称为显性激励机n制。这一理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应用主要就是剩余索取权在n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
20、分配,以剩余索取权来激励代理人,使n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趋向一致。这也是目前的企业经营n中对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激励手段,所不同的是剩余索取权的n分配比例。而早在1972年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文章中,也有n类似的表述。阿尔钦等提出的“团队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n是一种团队生产,团队生产使队员的绩效不容易精确地测度,n从而导致队员的“搭便车”行为,影响团队的绩效,这就需要n有一名监督人员来监督团队成员的生产。而对这一监督人员的n激励,就采取剩余索取权的共享。3 公共行政中的委托代理n经过30年来的飞速发展,激励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被认为是“近&%年来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发展”。n同时,激
21、励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与研究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的理论框架,包括对于公共行政的研究。事实上委托代理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是存在受托责任,就形成了委托代理的关系。众所周知,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行政官僚都是执行民意,行使由民众委托的公共权利。从洛克、卢梭到孟德斯鸠,主权在民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也成为现代民主理论的核心。正如我国宪法所规定的那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法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物,管理社会事物”。公众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将自己的部分权利让渡给政府,由政府来提供特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抵御外敌,制定法律维护公共秩序,遏
22、制犯罪,保护产权,提供公共设施等,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而政府也通过履行契约,使政治家和行政官僚获得工资、地位、荣誉及其他报酬。这就形成了公共权利在公众和政治家、行政官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n和企业一样,公共权利在公众和政治家、行政官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也将引起“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比如腐败。腐败是当今社会的顽疾之一,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腐败都干扰了政治经济的正常发展。而腐败问题的形成就可以看作是公共权利在委托代理中运行的失灵,代理人政府官员(利用委托人公众(赋予的权利,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了自身机构的利益而做出有损于公众利益的行为,甚至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类似
23、的现象还有政府官员滥用公权、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等等。n而引起上述现象的基本因素仍然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n数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并不会因为在政治市场而改变在经济市场上的“经济人”本性,其追求的仍然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追求自身的名誉和地位。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政府机构和官僚的目标和公众的目标不一致就不容回避,很可能政府机构和官僚指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的结果偏离公共目标,所设置的公共机构不能够代表公众利益,不能发挥应有的公共职能。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尼斯坎南在官僚与代议政府中,就曾提出了官僚机构谋求预算最大化、双边垄断、官僚自主性和预算
24、约束均衡等观点,得出了行政机构最大拨款大于成本开支和官僚生产产品的产量多于社会需求等结论。因此,政府机构和官员并非就能天然地追求公共目标、维护公共利益,要使政府机构和官员根据公众的利益行事,就必须设置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n公众委托人(和政府机构和官员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一致。n当然,如若信息是完全的,公众可以不花成本或者说比较容易得到关于政府运作和官员的信息,不存在隐匿信息,公众就可以通过完全合约来约束代理人,控制代理人的行为,使代理人只能通过促进公众利益的最大化来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现实是,在公众和政府机构、官员委托代理的双边关系中,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一方面是由于行政管理中专业分
25、工不断的细化和深化,高度的分工和专业知识使一般人很难了解。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结果,在团队生产中,每个人的生产的绩效并不能很好地被区分,更何况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比较模糊,并不能精确地计量。再加上政府在资源控制上的垄断性、政策过程本身的封闭性,使公众很难知晓政府机构政策行为的真正目的、过程和原则。这就为政府机构和官员的机会主义的行为提供了便利.公共部门组织激励存在的特殊问题公共部门组织激励存在的特殊问题n。从总体上看,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组织激励的区别可归结为:一方面,业绩评n价方法不同;另一方面,组织治理结构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公共部门组织激励存在的特殊问题有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