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闫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校本课程开发闫龙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课程 开发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闫闫 龙龙 博士博士l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在这次研讨会上,菲吕马克(Furumark,A.M.)和麦克米伦(McMullen,I.)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意义作了最早的界定。l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权力转移的角度提出并界定了校本课程,认为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主开发,促使学校、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力责任再分配的民主化课程。l学校的课程权力“校本课程开发”国际背景 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学校,受制于于本国、本地区的教育行政体制,拥有不同程度的课程权力。在英国,根据1944年教育
2、法,有关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和教材选择都由校长与教师决定。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通过设立开设全国课程等条款,削弱学校的课程权力,但由于担心过分统一破坏多样化原则,仍然为学校保留了相当大的自主性。尽管如此,这次改革仍遇到了学校的抵制,甚至引起“罢教罢考”风潮,迫使政府减少对有限的课程统一性的要求。英国学校明显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不仅不同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差别,即使在同一所学校不同能力的学生也学习不同的课程,学校性质、规模、教师的专业结构都会对课程设置产生影响。l美国的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以及在教育实践中都认为教育是州政府的责任。各州普遍制定课程标准,一些州制定最低标准,另一些制定
3、了推荐标准,甚至有22个州控制着课本的选择权。州设立学区,管理那些为特定社区服务的学校。在一个大的学区(5万名或更多的学生),专门设有课程部,负责开发课程材料和指南,教师和校长的作用降到最低限度,课程研制集中了起来,学校通常是例行公事。然而,在小的学区,许多教师和校长把课程研制看作是日常事务。l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中央集权制”,由中央政府颁布指令性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但早在20世纪初,就赋予学校自主选择教学用书的权力。关于学校自主选择教学用书,如果被理解为学校自由选择这套或那套、这本或那本教科书,其意义相当有限。它实际上不仅指按照课程标准自由选编教学用书,更把课程标准作为衡量
4、教学的尺度。即教师就课程标准所列课题组织教学,而不一定按照这本或那本教科书的顺序,讲授一本教科书中的知识。依照徐特立于19191923年间在法国所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使用一本教材,而同时采用多本教材,学生所用课本可同教师教学用书不一样,把机械的书本知识讲授变成课题讨论或课题研习。1999 1999年年6 6月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程和学校课程。”
5、2001 2001年年6 6月,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2001 2001年
6、年7 7月教育部印发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指出:“改革课程管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及学生的适应性。”并提出:并提出:“学校在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选用适合本校的
7、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l最早的菲吕马克(最早的菲吕马克(19731973):):“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教育的品质,所计划、主导的各种学校生,为改善学校教育的品质,所计划、主导的各种学校活动活动”。l麦克米伦(麦克米伦(19731973)“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课
8、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发展工作。该课程发展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课程发展工作。该课程发展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l斯基尔贝克(斯基尔贝克(M.SkilbekM.Skilbek,1976,1976):):“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施与评价”。l马什等人(马什等人(Marsh et al.,1990Marsh et al.,1990):“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强调是一种强调参与参与、草根式民主草根式民主的课程发展口号,的课程发展口号,是一
9、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教育哲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也是一项需要课程领导与组织变革的技巧学,也是一项需要课程领导与组织变革的技巧”。l我国台湾学者黄政杰(1985):“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育人员权责。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价”。l我国学者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scho
10、ol-based curriculum)(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等人编制、实施和评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等人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
11、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家课程的概念框架内,课程权力是集中于国家的,即中央政府拥有课程决策权。在开发课程时,由政府召集一批专家学者进行课程研制工作,研制出的课程作为一种产品推向学校,由学校教师实施课程。这样,国家课程剥夺了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责任和权力,学校教师也只能作为既定课程产品的“消费者”而被排除在课程开发过程之外。只有在课程权力不再集中在中央、而是下放到学校后,校本课程才有发展的空间。国家课程由学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发,但校本课程则必须由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开发,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声音而不是专家学者的意愿。国家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分离;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则“三位一体”,都由
12、教师担当。因此,在校本课程中,学校教师是课程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当然,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开发技能,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也不能独立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因而专家学者的参与也成为必要。国家课程的开发由政府组建专门机构或委员会,在学校之外的场所进行。国家课程开发是远离学校的,这就出现了一种悖论: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场所,但学校不能开发教育学生的课程而只能使用别人开发出来的课程。这样就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别人开发的课程不能很好地适应具体学校的具体教育情境,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开发者的意图,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开发者的最初理想。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
13、”,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实施的课程。学校教师一般在此类课程的编制中自主权比较少,他们主要只负责课程的实施。概念区别:概念区别: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指从学校层面对是指从学校层面对课程进行管理、开发和实施,它既包括对国家课程进行管理、开发和实施,它既包括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管理、开发和实施,也包括对和地方课程的管理、开发和实施,也包括对学学校自主开发课程校自主开发课程的管理与实施。的管理与实施。项目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目标以开发全国共同的,统一的课程方案为目标以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方等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参与人员专家,学者的职权,只有专家,学者有权参与。所有与课程有关联的
14、人士都可以参与。课程观课程是书本的课程文件,是计划好的课程方案。课程即教育情景与教师互动的过程。学生观学生无个别差异,是被动学习个体。学生不但有个体的差异,也有主动建构的能力,课程因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教师观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职责是依照设计者的方案忠实的呈现。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校本课程的概念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课程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在课程开发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开发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这样,对于校本课程的本质,我们就好理解了:校本课程就是一种学校拥有课程权力、主要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在具体
15、的学校情境下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现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或或“以生为本以生为本”这一现代教育基这一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本理念。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发展。(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促进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促进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发展。提高;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发展。(三)促进学
16、校特色的形成(三)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开发能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明确和教育哲校本课程开发能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明确和教育哲学思想的成熟。学校获得了自主发展时空。校本课程开学思想的成熟。学校获得了自主发展时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争来学校自主发展的时空。发就是争来学校自主发展的时空。(四)(四)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彰显校长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彰显校长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目标模式也称“顺序模式”、“逻辑模式”、“手段目的模式”。这是课程开发领域中最常见的模式。目标模式提出了四个问题,要求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必须回答:学校希望达到什么教育目的?提供什么经验(内容)才可达到这些目的
17、?如何有效地组织(编排)这些经验?如何确定是否正在达到这些目的(评价)?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objectives model)(泰勒模式)(泰勒模式)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上述4个问题可简略为8个字: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通俗地说,就是:为什么教(期望实现什么目标)?为什么教(期望实现什么目标)?教什么(选择什么内容)?教什么(选择什么内容)?如何教(如何组织教材、采用什如何教(如何组织教材、采用什么方法)?么方法)?教得怎样教得怎样(检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检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这四个问题的先后排列体现了课程开发的逻辑顺序。这样,课程开发过程就可分解为4
18、4个个主要阶段主要阶段:确定目标 选择经验 组织经验 评 价 三个来源:学生三个来源:学生 社会社会 学科学科 暂时的、一般性的课程目标暂时的、一般性的课程目标 两把筛子:两把筛子:教育哲学教育哲学 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 四个要素:四个要素:精确的、具体的课程目标精确的、具体的课程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 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学习结果l课程开发为直线式。一个阶段接一个阶课程开发为直线式。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的模式过于讲究顺序,忽视课程开发过段的模式过于讲究顺序,忽视课程开发过程中非预期性因素程中非预期性因素;l目的和手段易割裂开来目的和手段易割裂开来;l过于强调目标的
19、作用,易影响教师主导过于强调目标的作用,易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作用的发挥。l1976年,斯基尔贝克(M.Skilbek,1976)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模式,即在分析学校情境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情境模式比较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规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受校本课程倡导者的推崇。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大的步骤(如下图)。l第一步:学校首先必须进行情境分析。就是要充分对学校内外的因素进行科学调研和分析。要分析的情境要素很多,譬如:学校规模的优势与劣势;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能力与需求;教师的经验、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与态度;教育行政人员的态度
20、;学校课程的现状与优缺点以及校舍、教学设备等校内相关资源的配合;学校所在的社区的价值观、家长的期望;社区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社会文化变迁、教育政策的变革;社会资源的情况分析;等等。l第二步:根据情境分析的结果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包含预期的结果,即要认真全面地考虑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地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从而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达成什么样的课程目标。l第三步:编制课程方案。课程目标为课程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方向。所编制的课程方案应说明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所需要的教材教具、人员的安排和分工,等等,这样才能利于课程方案的推行。l第四步:课程的解释与实施。这一步是把课程推向学生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