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势力的崛起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欧洲势力的崛起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欧洲 势力 崛起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歐洲勢力的崛起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一、近代民族國家的發展(一)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背景 1.定義:認同情感的培養絕大多數的人民有一致的國家認同感 國家主權的鞏固共同生活在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組織之下,分享 共同的利益和希望 2.形成時問:1116世紀 3.背景:中產階級興起反對地方事權不一與貴族專政 羅馬法的復興 主要精神是尊君 認為君王有打破習俗和傳統而立法的權力 專制學說的流行 英國人霍布斯著巨靈,從社會契約的觀點來鼓吹專制 荷蘭人格勞秀士主張專制政府 十字軍東征 將東方君主專制的觀念和行政技術引介到西方 封建貴族柬征,使歐洲割據勢力減弱 步兵成為戰場主力平民為主的步兵取代
2、貴族為主的騎兵 14世紀火藥西傳摧毀封建領主的堡壘 文藝復興後民族文學興起反對拉丁主流文化 16世紀宗教改革教會國家化,不再受制於羅馬教廷 1617世紀宗教戰爭演變為民族與民族對抗 3.結果:有助民族認同情感的培養與民族國家主權鞏固(二)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 1.出現時問:中古末期以後(1516世紀)2.新興國家:英格蘭、蘇格蘭、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丹麥、瑞典 3.代表意義:破除傳統一統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格局與一統教會(羅馬教廷)的控制 4.發展過程:特色 漸進緩慢,手段大致平和 有王權伸張的狀況,和19世紀以來民族國家(德、義、美)追求民主化制 度情形不同又被稱為民族王國 代表 西班牙
3、 A.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亞拉岡王子斐迪南聯姻,並決定合併 為一國 B.I5世紀末,將南端的伊斯蘭教勢力驅除 英國 A.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戰敗後 a.戰爭過程中促進民族認同咸 b.放棄向歐陸發展 c.著重國家發展與海外擴張 B.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代表王權統治下民族國家力量展現 法國 A.百年戰爭雖獲勝,但國內貴族所受打擊極重 B.王室藉此機會強化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二、宗教改革與歐洲的改造(一)宗教改革運動 1.爆發原因 不滿教士行為的腐化 不滿羅馬教廷對教義解釋的僵化 2.導火線教會販售大赦(即贖罪券)3.諸侯貴族響應 欲藉此機會擺脫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教
4、廷的控制 企圖鞏固自己地位,謀取政治獨立 4.先驅者布拉格神學教授胡斯 時間:1415年 主張:反對教會的腐化,並引發 波希米亞(今捷克)的民族 意識 結果:被宣判為異端,施以火刑 5.發難者日耳曼人馬丁路德 時問:1517年起 訴求:在威登堡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證激發信徒重新檢討基督教義與 教會作為 主要信念:聖經至上:聖經才是教義的根源而非教廷 人人皆是教士 A.所有信徒都是解經者與傳道者 B.信仰要靠自己體會和實踐 C.神職人員無特權、法力 因信稱義(因信得救)A.個人能否獲得上帝拯救不是因為其所作所為(善功)B.信徒只能憑信仰與信念,堅持真理而行 實際作為:反對中古以來教會長久提倡的作為
5、(朝聖、苦修、獨身)反對教規禮儀和神學理論 翻譯日耳曼文聖經,鼓勵信徒自行讀經,不要依附教會 結果:使基督宗教世界一分為三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舊教)希臘正教(東歐地區)宗教改革後各教派分佈圖 5.新教支系 茲文利教派:與路德教派因對聖餐禮的解釋不同而決裂 路德主張聖餐禮時主親自降臨 茲文利主張聖餐禮只是一種象徵儀式 喀爾文教派:主張:上帝預選說 A.上帝在人出生時已決定誰可上天堂 B.每個人要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並榮耀上帝 經商致富也是一種證明自我的方式 基地:瑞士日內瓦 分布:西歐地區(荷蘭、瑞士、法國部分地區、蘇格蘭)英國國教派(又譯為聖公會):創立者:英王亨利八世
6、 藉口:藉由教宗不同意其離婚的理由脫教 目的:強化英國的獨立地位和他個人領導權清教徒(Puritans)的由來 亨利八世過世後,瑪麗在位期間迫害英國國教徒,使其流亡歐洲大陸。流亡期間這些教徒受到喀爾文教義的影響,即成為所謂的清教徒。瑪麗過世後由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她恢復了英國國教的地位,所以清教徒紛紛回國。這些清教徒相當重視信仰本質,禁止奢侈浮華的享樂,然而他們大都經營工商業,晉身為社會中產階級。6.舊教一羅馬教廷的改革 背景:新教徒出走後,為了救亡圖存 重點:針對教會內部腐化改革如教皇保祿三世 A.整頓教會財政 B.派遣高潔之士擔任主教 C.恢復異端裁判法庭,頒布禁書目錄 教義上卻重申舊論,並
7、無革新 代表:西班牙貴族羅耀拉創立的耶穌會 貢獻:重振教會形象與聲譽 遠渡重洋至美洲和東方傳教明末清初至中國的傳教士,多屬耶穌會(二)宗教改革促成歐洲改造 1.協助君權伸張:打破中古教會至尊,信仰至上的時代 延續中古後期的政教之爭神聖羅馬、西歐國家均對羅馬教廷不滿 ,14世紀初法王為展現權威,甚至迫使教宗遷居法國南部亞維農 在稅收、司法權、人民效忠的問題上,教廷對各國形成相當程度侵犯 各國君主選擇與宗教領袖合作推動改革 宗教改革家鼓吹教會應受國家管制的觀點,為君王所歡迎 2.有利民族國家形成:瓦解一統教會的權威與歐洲一統帝國的格局 3.促成歐洲現代化:造成新觀念、新階級(中產階級)、新制度的發
8、展 引發政治社會的改造風潮中下階層紛紛效法 推動歐洲經濟發展 助長資本主義與中產階級的價值 A.喀爾文教派肯定勤勞節儉與放款取息 B.路德教派強調職業的神聖 將投注於宗教信仰的資產與心力轉移到現實生計 引發對社會平等的省思否定教會與教士的權威性 提升人民教育水準強調人人需讀經,因此致力於提升人民識字率 有助於推翻君主專制或愚民政策啟蒙民智並教導人民反抗權威 4.促成歐洲列國的出現 原因:聖經被譯為各國文字信徒以母語讀經,增進民族國家的認同意識 宗教戰爭導致政治變動 一國一教原則的確立 A.英國國教的建立 B.奧古斯堡和約的訂立 a.時問:1555年 b.結果:確立各地諸侯有權規定其領地內通行的
9、合法宗教 新教徒以反宗教迫害為由,進行獨立建國的政治運動16世紀後期荷蘭 反抗西班牙 羅馬教廷對天主教國家控制力也大不如前 參與國家:歐洲主要國家 A.神聖羅馬同盟多為舊教國家,如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 B.反神聖羅馬同盟多為新教國家,如波希米亞、丹麥、瑞典、荷蘭 、英國、法國(唯一舊教國家,為了對付西班牙,選擇與新教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結果:戰爭結束後,各國簽訂西發里亞和約 A.政治方面 a.神聖羅馬帝國境內三百多邦均享對外宣戰、購和之權,皇帝未經 帝國議會許可,不可立法、宣戰、締盟、徵稅等使未來德意志 統一的過程困難重重 b.法國擊敗西班牙後成為歐陸霸主 c.瑞典得到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兩主教區
10、鞏固在波羅的海的地位 ,並且因商業、造船業、漁業發達而國力漸強 d.荷蘭、瑞士的獨立地位獲得承認 B.宗教方面 a.喀爾文派與路德派和羅馬教會享有平等地位 b.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新、舊教各邦在帝國事務上權利平等 影響:A.進一步促進新教合法化和歐洲列國獨立性 B.促成國際社會逐漸成形 a.列國制度、外交制度形成 b.國際法出現格勞秀士的戰爭與和平法 國際法是各國相互協議而成,內容包括各國公認的各種規範 國際法的目的是維持正常國際秩序 主張在戰爭中遵守人道原則,保護婦女兒童,寬待戰俘 C.歐洲由統一轉為分裂 a.1648年後歐洲政治界線與宗教分布狀況大致相當吻合 b.使歐洲由一統的基督教世界變成列
11、國分立的國際社會 D.西方最後一次的宗教大戰宗教寬容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一、近代早期歐洲經濟的變化(一)西方商業資本主義的形成 1.時間:16世紀 2.資本主義的涵義 私有財產:由資本家提供資本,組織企業以從事各項商業活動 自由經濟: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透過商品買賣,追求最大利潤 將利潤再投資於商業活動中 3.資本累積的途徑 交易 放貸 早期教會認為是重利盤剝 中世紀後期銀行業出現 A.義大利:麥地奇家族發跡於佛羅倫斯 a.利用其財富跨入政界與宗教界(有三位家族成員成為教宗)b.熱中贊助文藝與科學研究如長期支持伽利略的天文研究 B.日耳曼:富格爾家族以經營紡織起家,後來也投資礦業及金
12、融業 a.採礦除生利之外,可作為鑄幣原料 b.美洲流入的金銀 c.支持查理五世當選神聖羅馬皇帝因而擁有特許狀 d.運用新式商業經營技術會計制度 4.商業擴張的情形 銀行業功能不斷擴增除調度資本外,開始發行銀行券(類似匯兌)商人積極經營與投機 海路大通,遠程商業大為擴張 大城市商業活動熱絡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設有交易所,提供300多種 商品交易)、西班牙的塞維亞,吸引了商人與資本家的投資意願(二)資本主義經濟下的變化 1.股份公司出現 性質:商人合股,從事鉅額投資並具有高風險的遠距貿易 股東依比例分享紅利,也分擔債務 實例:17世紀初英、荷、法各自組成東印度公司 2.市場需求和商人左右手工製造業
13、打破中古以來行會制度 3.農業發生變化 15世紀末農民開始以貨幣繳納地租,或抵償封建勞務英國、荷蘭 英國的圈地運動 緣由:毛紡織在英國逐漸發達,使養羊有利可圖 作法:莊園領主將佃農耕地、公有地、荒地圈圍起來,闢為牧場養羊 結果:A.利潤豐厚 B.農民流入城市,尋求其他工作機會二、近代早期(明清時期)中國商業的蓬勃發展(一)西人積極東來中國貿易 1.白銀流入:解決中國貨幣供應不足問題 2.美洲作物(蕃薯、玉米、花生)引進:紓解糧食問題(二)專業化商品生產的出現(三)江南地區專業市鎮的勃興 1.地點:長江下游和大運河沿岸 2.性質:棉布、絲織(四)商幫的出現 1.緣由:商人以同鄉和宗族關係結合,形
14、成工商團體 2.著名代表:山西商人經營金融事業 徽州商人掌握農村、鄉鎮的貿易網(無徽不成鎮)(五)商人於各城鎮設立會館(六)商人地位提高三、地理大發現與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一)形成背景 1.海上交通網的建立:以西歐為中心,聯絡美洲、非洲和亞洲 2.西歐政府鼓勵向海外發展:重商主義 3.西歐主導遠洋貿易(二)發展 1.西歐與美、非兩洲的關係 西、葡以奴隸貿易為基礎,發展出歐洲非洲(黑奴)美洲 (咖啡、可可蔗糖)的三角貿易 美洲成為非洲以外,黑人數量最多的區域 中南美洲金銀大量流入歐洲、中國 2.西歐與亞洲的閱係 西歐加強與亞洲的往來 荷蘭與英國在葡萄牙建立的往來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歐洲 與印度、東
15、南亞中國沿海、日本等地的聯繫 西班牙建立美洲與中國沿海的貿易網絡 西歐人對亞洲展開多元經營 荷蘭:A.在印尼種植香料作物和咖啡 B.在台灣進行貿易活動作為與中國、日本貿易及商品轉運 C.將中國移民引進台灣與印尼 英國:A.殖民印度(17571947)B.在印度種植中國茶與鴉片解決對中國貿易的嚴重逆差(三)影響 1.西歐獲利大: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源,獲得大部分利潤 2.中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邊陲 西歐改變這些地區社會文化面貌 開啟這些地區諸民族悲慘新頁 3.唯有少數地區可保持獨立發展 中國:明清時代江南絲織品、瓷器、茶葉熱銷歐洲,造成中國對外貿 易出超 日本:鎖國政策切
16、斷與西歐的往來,僅開放長崎供荷蘭與中國商人 通商四、近代早期歐洲社會的變動(一)市民階級(或稱資產階級、布爾喬亞)興起 1.時間:1415世紀 2.成員:城市裡的商人、銀行家、工匠 3.作為:資助君主,削弱貴族 原因:為了使商業活動與產品流動更加方便 結果:有助於各國君主推動中央集權(二)家庭結構改變 1.由大家庭轉為核心家庭 2.大家族對社會影響力降低(三)婦女地位提高 1.現象:寡婦改嫁較中古容易 女性獲得離婚自由 新教主張女性在家庭、工作中都是男性平等的夥伴 16世紀中期的新教城市,女性獲得離婚自由 避孕和節制生育得到新教社會認可 2.限制:女性無法進入學校接受菁英教育包含拉丁語學校及大
17、部分大學 被控為女巫而遭受迫害 原因:A.傳統人民對女巫相當依賴特別因為黑死病的浩劫 B.女巫和巫術的盛行不利於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聖性 結果:A.宗教改革後宗教和政府採取嚴厲手段打擊女巫 B.數十萬婦女因而喪生 3.減緩:17世紀中葉之後才慢慢消退五、近代早期歐洲社會的危機(一)宗教戰爭的衝擊 1.原因:宗教改革之後,各邦國君主無法寬容對待不同宗教 2.規模最大的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 時問:16181648 影響:日耳曼地區人口減少中約造成四、五百萬人喪生 義大利北部,日耳曼經濟受創深 各國開始對宗教抱持寬容態度(二)對君主集權的挑戰 1.法國15621598年問的內戰 原因:不同勢力的貴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