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训诂的方法-优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章训诂的方法-优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训诂 方法 优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 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释词的方法,是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释词的方法,是指一个陌生的词摆在面前,采用什麽样的手段,指一个陌生的词摆在面前,采用什麽样的手段,能使它由未知变为已知。能使它由未知变为已知。概括言之,约有如下概括言之,约有如下数端:数端:一曰一曰据古训据古训,二曰,二曰破假借破假借,三曰,三曰辨字形辨字形,四曰四曰考异文考异文,五曰,五曰通语法通语法,六曰,六曰审文例审文例,七曰,七曰因声求义因声求义,八曰,八曰探求语源探求语源。兹分别举例说明之。兹分别举例说明之。2一、据古训一、据
2、古训 所谓据古训,是指当碰到一个有疑所谓据古训,是指当碰到一个有疑难的词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辞书以难的词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辞书以及古书的注释,以找出对於这个词的确及古书的注释,以找出对於这个词的确切解释。但在无字典、辞书或古注可依切解释。但在无字典、辞书或古注可依据时,又该怎麽办呢据时,又该怎麽办呢?这时,便必须通这时,便必须通过搜集、归纳、排比语言材料的办法,过搜集、归纳、排比语言材料的办法,以求得确解。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以求得确解。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便是用这种方法解释了大王引之父子,便是用这种方法解释了大量的古书中的疑难词语。例如:量的古书中的疑难词语。例如:
3、3 史记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列传:“因而数让之。因而数让之。”司马司马贞贞史记索隐史记索隐曰:曰:“谓数设词而让之。让亦责谓数设词而让之。让亦责也。数音朔。也。数音朔。”王念孙则认为王念孙则认为“小司马读数为频小司马读数为频数之数,非也。秦初不见仪,至是始一见,即责数之数,非也。秦初不见仪,至是始一见,即责以数语而谢去之,未尝数数责之也。数读如以数语而谢去之,未尝数数责之也。数读如数数之以王命之以王命之数,高注之数,高注秦策秦策曰:曰:数,让数,让也。也。广雅广雅曰:曰:数、让,责也。数、让,责也。数让连数让连文,犹诛让连文,古人自有复语耳。文,犹诛让连文,古人自有复语耳。”(读书杂读书杂志志史记
4、第四史记第四“数让之数让之”条条)按:王念孙根据按:王念孙根据广广雅雅和和战国策战国策秦策秦策高诱注,指出数有责的意高诱注,指出数有责的意思,数让是同义复词,司马贞解数为频数之数,思,数让是同义复词,司马贞解数为频数之数,非是。这便是据古训以释词的一个例证。非是。这便是据古训以释词的一个例证。4 汉书汉书贾谊传贾谊传:“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而不自造事。”师古曰:师古曰:“欲发言,则问其欲发言,则问其臣。臣。”王引之谓王引之谓“师古以言为发言,非也。师古以言为发言,非也。言亦问也,连言言问者,古人自有复语耳言亦问也,连言言问者,古人自有复语耳”。王引之怎麽知道言有问义
5、呢王引之怎麽知道言有问义呢?他的根据是他的根据是尔尔雅雅郭璞注、郭璞注、广雅广雅、聘礼聘礼郑注、郑注、曲礼曲礼郑注、郑注、曾子问曾子问正义、正义、左传左传昭昭公二十五年公二十五年、周官周官冢人冢人注引郑司农说、注引郑司农说、大祝大祝注引郑司农说、注引郑司农说、小雅小雅出车出车郑笺郑笺等等等等(读书杂志读书杂志汉书第九汉书第九“言问其臣言问其臣”条条)。以上辞书和古注都指出言有问义,因此王引以上辞书和古注都指出言有问义,因此王引之的说法是颠扑不破的,这也是据古训以释之的说法是颠扑不破的,这也是据古训以释词的例证。词的例证。5 枚乘枚乘七发七发:“犹将销铄而挺解也。犹将销铄而挺解也。”李善注引高诱
6、李善注引高诱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注曰:注曰:“挺,挺,犹动也。犹动也。”王念孙指出:王念孙指出:“李训挺为动,李训挺为动,则分挺与解为二义矣。今按铄亦销也,挺则分挺与解为二义矣。今按铄亦销也,挺亦解也。亦解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仲夏纪仲夏纪:挺众囚,挺众囚,益其食。益其食。高注曰:高注曰:挺,缓也。挺,缓也。後汉书後汉书臧宫传臧宫传宜小挺缓宜小挺缓,傅燮传傅燮传贼得宽挺贼得宽挺,李贤注并云,李贤注并云:挺,解挺,解也。也。”(读书杂志读书杂志馀编下馀编下)按:王念按:王念孙之所以知道挺有缓解之义,是根据孙之所以知道挺有缓解之义,是根据吕吕氏春秋氏春秋高诱注和高诱注和後汉书後汉书李贤注这两李贤注这两条
7、古注。条古注。6 史记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列传:“因自皮面因自皮面决眼。决眼。”索隐索隐曰:曰:“皮面,谓刀皮面,谓刀割其面皮,欲令人不识。割其面皮,欲令人不识。”王念孙曰:王念孙曰:“如小司马说,则当云割如小司马说,则当云割面皮,不当面皮,不当云皮面矣。云皮面矣。广雅广雅曰:曰:皮,离皮,离也。也。又曰:又曰:皮,剥也。皮,剥也。然则皮然则皮面者,谓以刀自割其面也。面者,谓以刀自割其面也。”(读读书杂志书杂志史记第五史记第五“皮面皮面”条条)按:王按:王念孙之所以知道皮有剥、离之义,是念孙之所以知道皮有剥、离之义,是据古书据古书广雅广雅。7 有时,不依靠辞书和古注,而通过排有时,不依靠辞书和古注
8、,而通过排比、归纳语言材料的办法,也可以得到比、归纳语言材料的办法,也可以得到某些疑难词语的确解。例如:某些疑难词语的确解。例如:诗诗邶邶终终风风“终风且暴终风且暴”,毛传毛传曰:曰:“终日终日风为终风。风为终风。”韩诗曰:韩诗曰:“终风,西风终风,西风也。也。”王念孙则认为:王念孙则认为:“此皆缘词生训,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也。”(经义述闻经义述闻五五“终风且暴终风且暴”)按:按:王念孙怎麽得出王念孙怎麽得出“终犹既也终犹既也”的结论呢的结论呢?他是在归纳、排比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他是在归纳、排比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这个结论的:出这
9、个结论的:8诗经诗经邶风邶风燕燕燕燕:“终温且惠。终温且惠。”诗经诗经邶风邶风北门北门:“终窶且贫。终窶且贫。”诗经诗经小雅小雅伐木伐木:“终和且平。终和且平。”诗经诗经小雅小雅甫田甫田:“终善且有。终善且有。”诗经诗经小雅小雅正月正月:“既其永怀,又窘阴雨。既其永怀,又窘阴雨。”前四个同例句,均以终与且相呼应,且字在此前四个同例句,均以终与且相呼应,且字在此是列连词,犹又也。则终字也应当是一个表示是列连词,犹又也。则终字也应当是一个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连词,它的意思只能是既。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连词,它的意思只能是既。再跟再跟“既其永怀,又窘阴雨既其永怀,又窘阴雨”相比照,且犹又相比照,且犹
10、又也,则终亦犹既也。就这样,王氏通过排比语也,则终亦犹既也。就这样,王氏通过排比语言材料的方法,考出了终有既义,而这是任何言材料的方法,考出了终有既义,而这是任何字典、辞书所不载的。字典、辞书所不载的。9 论衡论衡宣汉宣汉:“非以身生汉世,非以身生汉世,可褒增颂叹,以求媚称也。可褒增颂叹,以求媚称也。”有的本有的本子注释道:子注释道:“媚,喜爱,宠幸。称,媚,喜爱,宠幸。称,称赞。称赞。”(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论衡注注释小组释小组论衡注释论衡注释,中华书局版,中华书局版)按:按:此注以称字为称赞之义,非是。称也此注以称字为称赞之义,非是。称也是媚的意思,媚称乃同义复词是媚的意思,媚
11、称乃同义复词(即王念即王念孙所说的孙所说的“古人自有复语古人自有复语”)。怎麽知。怎麽知道称有媚义呢道称有媚义呢?试看以下语言材料试看以下语言材料:10 论衡论衡逢遇逢遇:“偶以形佳偶以形佳骨娴,骨娴,皮媚色称皮媚色称。”这里佳与这里佳与娴、媚与称各为对文,均是形娴、媚与称各为对文,均是形容词,娴亦佳也,称亦媚也。容词,娴亦佳也,称亦媚也。同篇又云:同篇又云:“或以丑面恶色称或以丑面恶色称媚於上。媚於上。”这称媚即是媚称,这称媚即是媚称,因为称、媚二字同义,故词序因为称、媚二字同义,故词序可以颠倒,意思不变。可以颠倒,意思不变。11 论衡论衡定贤定贤:“或骨体娴丽,面色称或骨体娴丽,面色称媚。
12、媚。”娴丽、称媚为对文,娴丽是同义复词,娴丽、称媚为对文,娴丽是同义复词,则称媚也应是同义复词,称亦媚也。则称媚也应是同义复词,称亦媚也。论论衡衡幸遇幸遇:“无德薄才,以色称媚。无德薄才,以色称媚。”以色以色称媚即是以色取悦於主上之意,称、媚乃同称媚即是以色取悦於主上之意,称、媚乃同义复词,称决不作称赞解。义复词,称决不作称赞解。荀子荀子礼论礼论:“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也。式也,儒者是也。”称、好对文,是称亦好称、好对文,是称亦好也,好、媚义近,则称、媚亦义近。根据以也,好、媚义近,则称、媚亦义近。根据以上语言材料,并加以类比推勘
13、,得出了上语言材料,并加以类比推勘,得出了“称称有媚义有媚义”的结论,应该说这个结论是可靠的。的结论,应该说这个结论是可靠的。12 九章九章惜诵惜诵:“壹心而不豫兮。壹心而不豫兮。”孙诒让排比归纳了如下一些语言材料,孙诒让排比归纳了如下一些语言材料,证明证明豫有诈义豫有诈义:晏子春秋晏子春秋问上问上:“公市不豫。公市不豫。”盐铁论盐铁论力耕力耕:“古者商通物而古者商通物而不豫。不豫。”盐铁论盐铁论禁耕禁耕:“教之以礼,教之以礼,(则则)工商不相豫。工商不相豫。”周礼周礼司市司市郑注:郑注:“定物贾,防定物贾,防诳豫。诳豫。”13 有时,也可把两种办法有时,也可把两种办法(据古训和排比语言材料据
14、古训和排比语言材料)结合起来,以确定词义,例如:结合起来,以确定词义,例如:九章九章怀沙怀沙:“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孙诒让排比语言材孙诒让排比语言材料并据古注证明了拨有曲义:料并据古注证明了拨有曲义:管子管子宙合宙合:“夫绳扶拨以为正。夫绳扶拨以为正。”(语言材料语言材料)淮南子淮南子本经本经“扶拨以为正扶拨以为正”,高诱注:,高诱注:“拨,枉也。拨,枉也。”(语言材料加古注语言材料加古注)淮南子淮南子修务修务“琴或拨剌枉挠琴或拨剌枉挠”,高诱注:,高诱注:“拨剌,不正也。拨剌,不正也。”(语言材料加古注语言材料加古注)荀子荀子正论正论:“不能以拨弓曲矢中。不能以拨
15、弓曲矢中。”(语言语言材料材料)战国策战国策西周策西周策:“弓拨矢钩。弓拨矢钩。”(语言材语言材料。见料。见札迻札迻卷一二卷一二)14二、破假借二、破假借 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引之于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引之于经义经义述闻述闻说说过:过:“许氏许氏说文说文论六书假论六书假借曰:借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也。盖无本字而後假借他字,此谓造盖无本字而後假借他字,此谓造作文字之始也。至於经典古字声近而通,作文字之始也。至於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於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则有不限於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
16、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之,则以文害辞。”15 这是说:有两种假借,一种是造字时的这是说:有两种假借,一种是造字时的假借,即本无其字的假借。另一种则是用字假借,即本无其字的假借。另一种则是用字时的假借,即本有其字的假借,意思是说:时的假借,即本有其字的假借,意思是说:本来有表示某个意义的专用字,但由於种种本来有表示某个意义的专用字,但由於种种原因,古人不用它,而用另一个声音相同或原因,古人不用它,而用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遇到这种本有其字的假借相近的字来代替。遇到这种本有其字的假借时,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被这个假借字所时,
17、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被这个假借字所迷惑,要想方设法找到它所代表的那个本字,迷惑,要想方设法找到它所代表的那个本字,用本字的意思去解释,才能讲得通,这个,用本字的意思去解释,才能讲得通,这个,便是所谓破假借便是所谓破假借(破是破除的意思破是破除的意思),也就是,也就是王引之所说的王引之所说的“改本字读之改本字读之”。举例来看:。举例来看:16 鶡鶡(h)冠冠子子学问学问:“中流失船,一壶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千金。”什麽是什麽是“一壶千金一壶千金”呢呢?是不是说,是不是说,一壶老酒值得千金的价钱呢一壶老酒值得千金的价钱呢?不是。壶字在此不是。壶字在此乃是瓠的假借,古者以瓠济渡,乃是瓠的假借,古者以
18、瓠济渡,庄子庄子逍遥逍遥游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浮乎江湖”是也。是也。“中流失船,一壶中流失船,一壶(瓠瓠)千千金金”,是说人在江河中心掉进湍急的水流里,是说人在江河中心掉进湍急的水流里,这时为了救命,一只大瓠便值得千金的价钱。这时为了救命,一只大瓠便值得千金的价钱。崔豹崔豹古今注古今注音乐音乐云:云:“有一白首狂夫,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壶,乱流而渡。披髮提壶,乱流而渡。”这个壶也是瓠的假这个壶也是瓠的假借,提壶谓提着渡水的用具,非谓提着一壶借,提壶谓提着渡水的用具,非谓提着一壶老酒。老酒。17 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勉学勉学:“吾在益州,与
19、数人吾在益州,与数人同坐,初晴日晃,见地上小光,问左右:同坐,初晴日晃,见地上小光,问左右:此是何物此是何物?有一蜀竖就视,答云有一蜀竖就视,答云:是豆是豆逼耳。逼耳。相顾愕然,不知所谓。命取将来,相顾愕然,不知所谓。命取将来,乃小豆也。穷访蜀士,呼粒为逼,时莫之解。乃小豆也。穷访蜀士,呼粒为逼,时莫之解。吾云:吾云:三苍三苍、说文说文,此字白下为,此字白下为匕,皆训粒,匕,皆训粒,通俗文通俗文音方力反。音方力反。众皆众皆欢悟。欢悟。”按:豆逼的逼字是假借字,致令文按:豆逼的逼字是假借字,致令文人雅士们人雅士们“相顾愕然相顾愕然”,颜之推根据,颜之推根据三三苍苍、说文说文找出了逼的本字是皀找出
20、了逼的本字是皀,於是,於是“众皆欢悟众皆欢悟”。(按:按:说文说文五篇下皀部:五篇下皀部:“皀,谷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皀,谷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或说:皀,一粒也。或说:皀,一粒也。”)这也是破假借的一个这也是破假借的一个好例。好例。18 庄子庄子至乐至乐:“支离叔支离叔与滑介叔观於冥伯之丘,昆与滑介叔观於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之。”柳怎麽会生於肘上呢柳怎麽会生於肘上呢?孙诒让指出:柳当为瘤之借孙诒让指出:柳当为瘤之借字。左肘上生瘤子,便不奇字。左肘上生瘤子,便不奇怪了。怪了。(参看参看札迻札迻
21、卷五卷五)19 荀子荀子劝学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束。”杨倞注:杨倞注:“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其自取也。柔则见束而约急,皆其自取也。”按:杨按:杨释柱字实属牵强附会。王引之曰:释柱字实属牵强附会。王引之曰:“柱与柱与束相对成文,则柱非屋柱之柱也。柱当读束相对成文,则柱非屋柱之柱也。柱当读为祝,为祝,哀十四年公羊传哀十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天祝予,十三年谷梁传十三年谷梁传祝髮文身祝髮文身,何、范注,何、范注曰曰:祝,断也。祝,断也。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太刚则折也。所谓太刚则折也。大戴礼大戴礼作强自取折,作强自取折,
22、是其明证矣。是其明证矣。”(读书杂志读书杂志十十荀子第荀子第一一“强自取柱强自取柱”条条)按:王引之考出柱乃祝按:王引之考出柱乃祝之借,祝有断折义,之借,祝有断折义,荀子荀子这句话便讲这句话便讲通了。通了。20 汉书汉书郊祀志郊祀志:“然则怪迂阿谀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苟合之徒自此兴。”师古曰:师古曰:“迂,谓迂,谓回远也。回远也。”王念孙曰:王念孙曰:“按迂读为訏,按迂读为訏,说文说文:訏,诡訛也。訏,诡訛也。字又作字又作謣謣(音音y义:浮夸义:浮夸)。说文说文:謣,謣,妄言也。妄言也。怪迂犹诡怪怪迂犹诡怪也。也。”(读书杂志读书杂志汉书第五汉书第五“怪迂怪迂”条条)按:颜师古不知道迂
23、是訏之借字,按:颜师古不知道迂是訏之借字,训为回远,然回远义与怪义连不起来,训为回远,然回远义与怪义连不起来,王念孙破除假借的迷瘴,读迂为訏,訏王念孙破除假借的迷瘴,读迂为訏,訏有诡怪义,这样便讲通了。有诡怪义,这样便讲通了。21三、辨字形三、辨字形 汉汉字是表意文字,音义寓於形中,形而差之字是表意文字,音义寓於形中,形而差之毫釐,其音义亦将谬以千里,因此字形的审辨,对毫釐,其音义亦将谬以千里,因此字形的审辨,对於训诂来说远不是无关紧要的。优秀的训诂学家,於训诂来说远不是无关紧要的。优秀的训诂学家,往往能於字形的细微差别之中,得到训诂上的重大往往能於字形的细微差别之中,得到训诂上的重大发现。比
24、如发现。比如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下说林下:“弱子扞弓,慈弱子扞弓,慈母入室闭户。母入室闭户。”王引之就发现扞乃扞御之义,放在王引之就发现扞乃扞御之义,放在这里讲不通,扞这里讲不通,扞当为当为扜扜y之误,扜有引义,扜弓谓之误,扜有引义,扜弓谓引弓也。弱子引弓,则矢必妄发,故慈母入室闭户引弓也。弱子引弓,则矢必妄发,故慈母入室闭户矣。矣。按:王说实为一大发明,而其根据,则在於扞、按:王说实为一大发明,而其根据,则在於扞、扜二字在形体上的细微差别。扜二字在形体上的细微差别。22 说文说文目部:目部:“盼,白黑分也。盼,白黑分也。”“”“盻盻(x),恨视也。,恨视也。”“”“眄,目偏合也;一曰邪视眄,目偏
25、合也;一曰邪视也。也。”段玉裁在盼字下注云段玉裁在盼字下注云:“盼、眄、盻盼、眄、盻三字形近多互訛,不可不正。三字形近多互訛,不可不正。”邵瑛邵瑛说文群说文群经正字经正字云云:“说文说文盼下引盼下引诗诗曰曰美目盼兮美目盼兮,今,今诗诗硕人硕人、论语论语八佾八佾作盻,诸本皆同,此大谬也。作盻,诸本皆同,此大谬也。”吾邱衍吾邱衍闲居闲居录录云云:“宋儒不识顾眄字,皆读为宋儒不识顾眄字,皆读为美目美目盼兮盼兮之盼;又不识此盼字,写作之盼;又不识此盼字,写作使民盻盻使民盻盻然然之盻;又不识此盻字,而读为盼。之盻;又不识此盻字,而读为盼。”(转转引自俞樾引自俞樾茶香室丛钞茶香室丛钞四钞四钞卷一四卷一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