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完整版)人文地理学第四章农业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72482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格式:PPT
  • 页数:97
  • 大小:7.6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人文地理学第四章农业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完整版 人文地理学 第四 农业 课件
    资源描述:

    1、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第四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农业的起源农业的类型和发展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第四章第四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农业的起源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1.人口压力说人口压力说 代表人物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提出。认为:由于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环境扩大),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动植物的过度捕猎(杀)导致其数量下降,出现了食物的短缺。出现了食物的短缺。人类人类就不得不转向新的食物来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就不得不转向新的食物来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在新食物来源中就有

    2、一部分植物的种子。于是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气候变暖人口增长天然食物不足农业发展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2.宴享说宴享说 海登(B.Hayden)提出。认为在农业的起源阶段,由于其生产量不大,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早期人类驯化植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早期人类驯化植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的种类。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的种类。正因正因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比如驯化一些植物可以用做香料、调味品;一些谷物可以用于酿酒;葫芦科植物可用做宴饮的器皿等。完全是为了增加食物的品种。人 文 地 理 (四)农

    3、业3.其他理论其他理论(1)“气候气候”说说,认为由于古气候变迁,造成大片森林毁灭,原始人无法再依靠采集、狩猎为生,不得不转而依靠农业。(2)“宗教宗教”说说,认为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刚刚捕获的,因为祭天活动和捕猎常常不在同一时间举行,于是就需要饲养,这样就有了畜牧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相应地产生了种植业。(3)“垃圾堆垃圾堆”说说,认为原始人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是逐渐地从单纯采集转向有意识的栽培。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农业起源研究必须要解决的六大问题:(1)农业产生的原因;(2)农业产生的地点;(3)农业产生的时间;(

    4、4)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5)农业产生的方式;(6)农业的对象。因此,探讨农业起源的地点,也要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一)(一)C.O.索尔的推论索尔的推论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中对农业驯化最早的地区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作了推测:(1)不可能在食物不足的地区。(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3)驯化地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4)耕种最早的地方可能出现在林地中。(5)最早的农民是具有倾向于耕种技能的人,即林居者。(6)驯化者应该是定居者。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根据这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索尔认为,索尔认为,植物驯化最初的

    5、中心植物驯化最初的中心在在东南亚,从事驯化的人群应当是居住在溪水旁的捕渔为东南亚,从事驯化的人群应当是居住在溪水旁的捕渔为主的人。主的人。原因原因:(1)在这一地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的食物供应比较稳定,他们就会定居下来;(2)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供选择和杂交;(3)本区是热带地区,植物可以常年生长,驯化的可能性和驯化成功的机会也最大。索尔的推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尚需考古学证据。索尔的推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尚需考古学证据。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二)考古学的证据(二)考古学的证据 考古证据认为西亚的两河流域(中东地区)西亚的两河流域(中东地区)

    6、是动植物的一个驯化地点。考古证据有:使用的工具、固定的居住地及最早驯化使用的工具、固定的居住地及最早驯化动植物的一些物证。动植物的一些物证。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距今12000年遗址中,有储藏坑、石制镰刀;叙利亚、两河上游、伊朗西部发现的公元前10000-8000年之间的农业出现以前进行割谷、烤谷物、储存谷物等一些证据。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中东地区出现了许多种类的动、植物驯化的最早迹象,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一些物种驯化的最早痕迹。世界主要驯化动植物的可能起源地区和时间。(参考教材P123-127,自学)人 文

    7、地 理 (四)农 业1.东亚:稻、茶、梅、白菜萝卜荔枝龙眼奇异果 2.热带南亚:香蕉榴莲甘蔗、柚椰子、芋头 3.西南亚:小麦石榴、樱桃西洋梨甘蓝 4.地中海:葡萄、花椰菜卷心菜甜菜橄榄茴香 5.非洲:咖啡芝麻椰枣西瓜高粱薯蓣 6.中美洲:玉米甘薯菜豆龙舌兰、酪梨 7.南美洲安地斯:马铃薯花生西红柿可可菠萝 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农业形成的意义农业形成的意义:农业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农业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攫取性攫取性经济经济(依靠自然界的食物资源为生)到(依靠自然界的食物资源为生)到生产性经济生产性经

    8、济(利(利用生物资源来创造自身需要的食物资源)的质的飞跃。用生物资源来创造自身需要的食物资源)的质的飞跃。使人类的食物种类多样化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越来越丰富营养越来越丰富,按自身需按自身需求进行生产求进行生产,非常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其他方面事物的发展。1.农业对社会的影响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为了发展农业,创造和发明了许多生产和生活工创造和发明了许多生产和生活工具具,对改善自身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农业发展为发展衣着提供了条件农业发展为发展衣着提供了条件。由于农业的形成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了剩余的粮食可供储存,使人类可以过稳定食物的供应生活使人类可

    9、以过稳定食物的供应生活。农业生产中把粮食进行加工、煮熟食用粮食进行加工、煮熟食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寿命的延长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寿命的延长、婴儿的成长与发育。正因为这样,正因为这样,农业的出现大大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农业的出现大大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因此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新,因此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2.农业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与采集及狩猎活动相比较,有三点差异:使人类定居下来使人类定居下来。使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

    10、人数减少使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减少。农业活动群体大,并且聚居于一处农业活动群体大,并且聚居于一处。定居和聚居促进了村落的发展。定居和聚居促进了村落的发展。因此,因此,农业生产要求定居、聚居,由此带来了村落农业生产要求定居、聚居,由此带来了村落的出现,并且在此基础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文的出现,并且在此基础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3.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文明的出现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业产量出现了剩余,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或工作,

    11、出现了三次社会分工(畜牧业分离、手工业分离、商人出现等),出现了私有财产。劳动的分工也出现了商品交换。社会上也出现了阶级、法律、宗教、文社会上也出现了阶级、法律、宗教、文字、城市与国家。出现了文明。字、城市与国家。出现了文明。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及其地理环境特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墨西哥、玛雅(中美)和印加(南美)(参照教材(参照教材140143页自学)页自学)埃及文明埃及文明:埃及文明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尼罗河流域及古埃及示意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巴比伦文明出现时间公元前巴比伦文明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年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考古考古伊

    12、斯兰堡伊斯兰堡艾哈迈达巴德艾哈迈达巴德德里德里古古印印度度文文明明始于公元前2500年马哈拉施特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哈拉巴穆罕耶達羅旧石器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瑪雅文明(瑪雅文明(Maya)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印加文明印加文明(Inca)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农业及其特点一、农业及其特点 1.1.农业概念农业概念 农业是人们通过劳动管理和技术措施,调节干预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获得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经济活动。农业的特点:农业的特点:(1 1)二重性。)二重性。农业生产过程既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又是社会劳动价值实

    13、现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业地理学的研究既要研究自然因素的作用和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2 2)季节性。)季节性。无论是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还是人们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和一定的季节相一致。(3 3)周期性。)周期性。农业生产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上下周期以动植物的世代周期为基础,延续影响强烈,农业地理学研究必须既考虑近期效益,同事考虑长远效益。(4 4)地域性。)地域性。不同动植物种类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要求,生态环境差异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明显。揭示地域分异规律,比较区域差异,探讨区域组合,划分农业区,就成为农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5 5)综合性。)综合性。农业是一

    14、个综合性的产业,提供多种用途的产品。农业生产活动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产品的合理消费,是提高农业生产总体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二、农业的发展阶段二、农业的发展阶段 通常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1)原始农业阶段)原始农业阶段奴隶社会以前;(2)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奴隶社会到产业革命以前;(3)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20世纪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重叠的发展关系,今天现代化农业虽然占主导地位,不少地方还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极少数地方还有原始农业残余。三、农业类型三、农业类型(一)原

    15、始农业(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迁移农业(Primitive agriculture)1.1.产生背景产生背景 在新石器时代即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开始驯养繁殖动物和种植谷物,人类进入了原始农业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的初期,采集及渔猎活动仍占较大比重,但随着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2.2.特点特点(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2)多种作物杂处;(3)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生产水平低下;(4)只能依靠休耕的方法去自然恢复地力。3.主要生产方式主要生产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火种 先用刀斧砍倒树木,晒干焚烧后做肥料,然后挖出坑穴下种,种23年农作物,需休闲1020

    16、年才能恢复地力。4.分布分布热带地区热带地区 主要分布:南美洲亚马逊地区,非洲中部刚果地区,亚洲新几内亚、东南亚的一些雨林地区。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亚马逊地区亚马逊地区刚果地区刚果地区新几内亚新几内亚东南亚一些雨林区东南亚一些雨林区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5.评价 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一般认为:由于人口压力,导致“刀耕火种”面积增大,轮种速度加快,不能满足自然恢复时间,引起环境恶化、地力下降,出现恶性循环,使其生产方式无法维持。刀耕火种的优点刀耕火种的优点:可以节省劳动力;可解决土壤中的养分问题。在环境可承载的

    17、范围内,对保护环境有积极作用。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与原始农业相比有两个进步与原始农业相比有两个进步:(1)生产工具的进步在炼铁技术和畜力使用基础上出现的犁犁耕耕,与锄耕相比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传统农业(二)传统农业(Traditional agriculture)随着炼铁技术及铁制工具制作技术的成熟,并且随着铁制农具使用的普及,世界农业发展就进入了传统农业阶段。(2)改变了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土地不需要休闲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2)是一

    18、种生计农业生计农业,农业生产是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劳动的劳动。(3)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4)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生产方式较为稳定产方式较为稳定;(5)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条严重受环境条件影响件影响。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不多,土地是重要财产。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在世界历史上,封建农业以中国发展得最充分、最典型。精耕细

    19、作,“种田如绣花”,就是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封建农业的美誉。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农业就开始由休闲轮种制向连年种植制发展;秦汉时期,铁器、耕牛和灌溉等技术得到推广;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更是达到完美的地步。集约经营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旨集约经营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旨,即在有限的一小块地里,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有限的土地尽量多提供一些产品。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措施:复种、间作、套作;精耕细作。如深耕、多锄等;施肥;水利;选种。在劳动力多、土地资源不足的

    20、情况下,我国农业走在劳动力多、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农业走上了集约式的精耕细作与大量劳动力的投入。上了集约式的精耕细作与大量劳动力的投入。间作套作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中世纪时期,较长时期实行的是短期休闲的农业短期休闲的农业,在生产上实行敞田制敞田制。敞田制敞田制,即庄园中的农户,在各耕作区获得耕种的份地,在作物收获后,各户废除沟渠和篱栅,敞开庄园,共同放牧牲畜,并且份地每年都要重新划分,防止好地被人独占。欧洲短期休闲农业的特点:采取土地定期休闲的办采取土地定期休闲的办法维持地力法维持地力,而不是作物轮种。而不是作物轮种。牲畜在休闲地上放牧

    21、,以增加土地肥力,维持地力。典型的有:两圃制,即每年有一半地块种植,一半地块休闲。三圃制,即每年有1/3的土地休闲以恢复地力。第一块地用于冬种小麦和黑麦;第二块地用于春种大麦和燕麦;第三块地就休闲做牧场以发展养殖业。Barley-大麦、Wheat-小麦 、Fallow-休耕、rye-黑麦、pulses-豆类、oat 燕麦 16、17世纪,由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农业市场发展提供的机会,进行农业创新,发展了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混合农业农业。多养牲畜可以为土地提供需要的肥力,而苜蓿和根茎作多养牲畜可以为土地提供需要的肥力,而苜蓿和根茎作物的种植、榨油后的菜籽增加了牲畜饲养的饲料来源。物的种植、

    22、榨油后的菜籽增加了牲畜饲养的饲料来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结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结构分布分布:西南部和东南部的草原地区,普遍采用同时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特点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墨累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3)美国的殖民农业)美国的殖民农业 殖民者进入美洲后,农业生产状况是:土地辽阔,劳动稀缺,粗放的耕作。他们先向印第安人学习农业技术(如玉米种植技术);后来他们设想重显欧洲的农业生产方式:即敞田制

    23、;面对的问题是面对的问题是:耕地面积过大,地块过于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无法解决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实行集约生产。而且产量还很低。而印第安人的粗放生产方式,投入少获得的产量要高一些。因此,殖民者又否定敞田制,开始占有更多的土地,实行粗放耕作,实行轮种休闲。形成了粗放的耕作方式灌木灌木休闲制。休闲制。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三种农业模式:上述三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说明了人、地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特点:中国:较早时期的农业休闲-由于人口压力,较早消除休闲-走上靠劳动力集约化的道路;西欧:休闲农业-饲料与饲养业发展-混合农业;美洲:农民来自发达的地方-因土地多而劳力少-退回到灌丛休闲农业。人

    24、 文 地 理 (四)农 业3.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的类型 传统农业的类型主要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类型。旱作农业旱作农业(dry farming )特点特点:作物的生产主要作物的生产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依靠自然降水。故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的不稳定,会影响到农业的产量,甚至造成自然灾害。在旱作农业区解决降水不足、降水不及时(降水的在旱作农业区解决降水不足、降水不及时(降水的保证程度)问题,对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起着重要作用。保证程度)问题,对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起着重要作用。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分布分布: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

    25、地和高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冷干。包括中国北方、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的泰加林南缘一带。中国北方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一些地区。埃塞俄比亚高原巴西高原北美非洲其它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作物及畜种结构作物及畜种结构:粮食作物粮食作物:小麦占主要地位,谷子,高粱,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棉花,花生,烟草,大麻,亚麻,甜菜,杂豆等;家畜家畜:牛,马,驴,骡(役畜),猪,羊(肉食);家禽家禽:鸡。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水稻农业(

    26、水稻农业(Rice agriculture)生产特点:水稻要求有充分的水分和高温;要求土地完全水平,以利于灌水(平地、山区梯田);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水稻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单产很水稻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单产很高高。一年可种植1-3次。:热带副热带地区,喜高温潮湿。也可分布于暖温热带副热带地区,喜高温潮湿。也可分布于暖温带和温带(干旱区的旱作稻)。带和温带(干旱区的旱作稻)。集中于: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平原和沿海地区。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平原和沿海地区。零星分布于地中海地中海,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瑞内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巴,委瑞

    27、内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以亚洲季风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最集中。亚洲占世界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的910以上,且多数国家的单产水平较高,尤以日本、中国为最。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平原和沿海地区 其它地方:零星分布于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瑞内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经济作物及畜种结构经济作物及畜种结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茶、甘蔗、桑蚕、黄麻;家畜家畜:水牛(役畜)、猪等;家禽家禽:鸡、鸭、鹅等。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农业(Mediterranean agriculture)特点特点:地中海气候位于温带大陆的西岸,是夏干

    28、热,冬季暖湿。主要分布:地中海周围地区地中海周围地区,此外有美国西海岸美国西海岸,智利中部,南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智利中部,南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主要农作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葡萄(酿酒原料,产量多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油橄榄(榨食用植物油等);家畜:山羊,绵羊,猪。一般是夏季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冬季种植麦一般是夏季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冬季种植麦类、蔬菜等。类、蔬菜等。另外,该地区的果品业、花卉业和旅游业非常发达。果品业、花卉业和旅游业非常发达。如美国柑橘,花卉,新西兰的猕猴桃等。(由于夏季阳光充足,是水果和花卉生长的好地方,一些国家海岸气候条件优越,成为旅游渡假

    29、的胜地)。地中海周围地区南非智利中部美国西海岸澳大利亚南部沿海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游牧业(游牧业(Nomadic herding)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的一种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农业类型。的农业类型。特点特点: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居,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生产力低下。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现大部分定居或半定居现大部分定居或半定居。他们的产品牲畜的肉和奶以家庭消费为主以家庭消费为主,只有少数产品和部分牲畜用于和农区交换所需的粮食及消费品和生产用品。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分布分布:副热带和温带极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如蒙

    30、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放牧的主要牲畜有:羊,牛,马,骆驼为主。各地不同,如东非以牛为主;西非、北非、阿拉伯半岛等以羊和骆驼为主;亚洲中部以羊和马为主。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澳大利亚中西部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北非西非北美南美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4.传统农业的主要成就与不足传统农业的主要成就与不足传统农业对农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传统农业对农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1)农业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广泛交流。(2)形成了完备的耕作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选种育种技术、施肥技术、土壤耕作技术、农田灌溉技术和轮作制等。(3)形成了农牧

    31、结合的生产体系。(4)形成了农业管理思想和体系。传统农业的主要不足:传统农业的主要不足:从能量循环的角度分析,是一种低水平循环状态。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试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美洲殖民农业、欧洲试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美洲殖民农业、欧洲传统农业发展形成的背景。传统农业发展形成的背景。2.列表总结传统农业的四个地域类型基本特点。列表总结传统农业的四个地域类型基本特点。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三)现代农业(三)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指其产品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并获得利润现代农业指其产品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并获得利润为目的的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故又称其为商业农业

    32、。1.现代农业的分布现代农业的分布 现代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主要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分布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欧洲的一些国家(西欧、北欧,如法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一些地区。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商业化生产。商业化生产。现代农业是为非农业人口提供农产品。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依靠现代化机械和现代科技进行生产。依靠现代化机械和现代科技进行生产。现代化机械如收割机、播种机、农药化肥等。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无土栽培、信息管理技术等。规模化生产,效益高规模化生产,效益高。社会化程

    33、度高社会化程度高。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如生产的标准化,管理的企业化(全程监测)。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3.现代农业的类型现代农业的类型(1)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 专门生产某一种经济作物的商业农业专门生产某一种经济作物的商业农业。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这种热带种植园农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特点:生产品种的专门化;生产品种的专门化;商品化生产;商品化生产;生产地域的专门化;生产地域的专门化;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集约式生产。集约式生产。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经济作物种类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可可、香蕉、

    34、菠萝、芒果、荔枝、橡胶、油棕、剑麻、烟草、茶、剑麻、甘蔗、椰子等。分布区域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加勒比海诸岛、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北部、中美、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布局特点其发展与自然条件如气候(适宜)、土地(面积大)等密切相关,同时需大量劳动力和便捷的交通(沿海地区)。另与市场距离的远近对种植园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2)谷物农业 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专业化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专业化生产谷物的农业生产谷物的农业。主要生产的谷物有:小麦(春小麦、冬小麦)、玉米、水稻等。玉米多用于饲料。谷物农业生产面向市场,尽谷物农业生产面向市场,尽量采用

    35、大型农业机械量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但有的相同农场共同采用一套农业机械和操作人员,以减低农业机械的使用费,提高生产效率。谷物农业分布广泛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欧洲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3)牲畜育肥农业牲畜育肥农业 牲畜育肥农业是一种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农业。即以种植的谷物为饲料,以饲养所养的牲畜为最终产品以种植的谷物为饲料,以饲养所养的牲畜为最终产品投放市场的农业类型投放市场的农业类型。分布分布:美国大湖以南的大片地区美国大湖以南的大片地区,欧洲欧洲(从西班牙经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波罗地海沿岸相东延伸的地区)

    36、,巴西东南部地区巴西东南部地区。经济动力经济动力: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在食物结构中的比例增大,促进了对牛肉和主肉的需求量。而肉食产品的增加,又增加了对饲料的需求,使饲料生产和肉类生产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这是这种农业兴起的经济动力。生畜育肥农业饲料作物饲料作物玉米、大豆。在欧洲也有饲草、马铃薯、甜菜、燕麦等。牲畜种类牲畜种类小牛、生猪等。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4)乳品业乳品业 乳品业是指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乳制品的农业乳品业是指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乳制品的农业。因其生产新鲜乳品及时供应城市居民的需要,需要需要短时间送达短时间送达,生产中也需要大量新鲜的青饲料和富含蛋白

    37、质的精饲料,所以,乳品业农场区位选择因素乳品业农场区位选择因素:距离市场较近(也受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的影响);适宜于青饲料种植的地理环境。分布北美北美(五大湖及圣劳伦斯河南岸)、欧洲欧洲(瑞士、从法国相东的大西洋沿岸和波罗的海南岸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大城市的郊区大城市的郊区。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5)市场园艺业市场园艺业 市场园艺业是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市场园艺业是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农业。的农业。布局条件布局条件:靠近市场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中需要保鲜。蔬菜蔬菜:各地都有蔬菜基地,如中国的山东、四川、广东、海南;美国的佛罗里达、加里福尼亚等地。水果水果:一些

    38、有名的水果产地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如美国柑橘、新西兰猕猴桃等。花卉花卉:云南是中国国内花卉生产基地。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6)大牧场业)大牧场业 规模较大规模较大 的牧场放牧业的牧场放牧业。与游牧业的区别与游牧业的区别:规模大,放牧的牲畜多规模大,放牧的牲畜多;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放牧,而是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而是将牲畜全部投向市场。牲畜全部投向市场。分布分布:分布于干旱少雨,有大面积草原与半荒漠地区,适合于放牧牲畜,经营大牧场。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干旱区牧场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新

    39、西兰、阿根廷、南非的干旱地区。主要畜种:牛、羊(不同地方有所差异)。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自学,参考教材(自学,参考教材151154页)页)一、农业景观一、农业景观 1.农业景观是环境的镜子 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2.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观光农业。二、农业区位论二、农业区位论 1826年杜能提出农业区位论。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杜能(杜能(1783-18501783-1850)于)于1826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简称孤立国孤立国

    40、),奠),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1 1)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2 2)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2.杜能农业区位论(1)(1)理论前提理论前提 杜能关于杜能关于“孤立国孤立国”的假定条件的假定条件: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土质条件一样(包括气候),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腹地各农业经营者的能力

    41、和技术条件相同;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农业经营类型;运费与距离成正比,由生产者承担。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3 3)形成机制 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

    42、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地租曲线及农业圈 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各圈层生产的特点如下:)(各圈层生产的特点如下:)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

    43、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由于运输工具为马车,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术,因此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产品(如鲜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处生产,形成自由式农业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的消费量大小而决定。第二圈林业圈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需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

    44、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轮作,第一区为马铃薯,第二区为大麦,第三区为苜蓿,第四区为黑麦,第五区为碗豆,第六区为黑麦。其中耕地的50种植谷物。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区、五区、六区为牧草,而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

    45、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本农业圈内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第六圈畜牧业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km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2.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1)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2)(2)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

    46、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3)(3)纳瓦佛等人的研究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1.住宅区住宅区 2.2.香蕉地香蕉地3.3.内侧耕地内侧耕地 4.4.咖啡种植地咖啡种植地 5.5.外侧耕地外侧耕地 6.6.河谷耕地河谷耕地 A.A.雨季耕地雨季耕地 B.B.旱季耕地旱季耕地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

    47、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对于所有地域而言不存在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1 1)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2 2)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4.理论与现实理论与现实(1 1)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48、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2 2)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 复习思考与作业题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1.名词解释:人口压力说、宴享说、迁移农业、旱作农业、地中海农业、游牧

    49、业、种植园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园、信息农业。2.农业的产生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社会带来的变化。3.传统农业的特点及现代农业的特点。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其它的农业概念(补充自学资料)(补充自学资料)1.石油农业石油农业 石油农业或能源农业,即投入大量化肥,农药、机械装备等高投入、高耗能的农业。一方面,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产品 的商品率;另一方面破坏 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土地退化、农产品污染、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2.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面对日益增多的生态问题,有人提出了“生态农业”(如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

    50、壤,水体,大气等,最终影响农产品品质、产量和危害人类健康;过量使用化肥容易使N、P素从土壤中流失等)。人 文 地 理 (四)农 业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和组织农业生产,以保持并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指导思想,模拟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转化再生规律,以便尽可能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集约型农业。一方面,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科学化。另一方面,以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并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要做到要做到: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完整版)人文地理学第四章农业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724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