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简介-精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二十四史简介-精选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十四史 简介 精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整理人整理人 夏燕梅夏燕梅 主要版本主要版本 1明南京国子监刻明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二十一史”(“南监本南监本”)2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二十一史”(“北监本北监本”)3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十七史”4 清乾隆武英殿刻清乾隆武英殿刻“二十四史二十四史”5 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二十四史”6 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辑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辑 百衲本二十四史(善本)百衲本二十四史(善本)7 中华书局点校本中华书局点校本 张元济先生与百衲本二十四史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
2、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 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后陆续主持编校、辑印了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在1926年退休之后完成的,是他晚年的全部心血。张元济就是这样亲历亲为地对每一册古书,做着初修、精修、复校、总校的工作。他终日伏案,每天的工作量是100页,每一页都校勘到准确无误为止。直到今天,看过张元济校勘影印件的人,都叹为观止。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版本,都是最早
3、最好的本子,而且多数是精心选取几个不同版本配补而成的。如僧人的百衲衣,所以称百衲本。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王绍曾先生评价:“是宋元以来全史善本的一次大集结,是宋元以后全史最佳的汇印本。搜罗旧本之广,影印之精,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赵翼廿二史札记清 赵翼(17271814)撰。清代史学考据重要著作。计三十六卷,补遗一卷。其以笔记条列方式,考据包括史记至明史等二十二史(旧唐书及旧五代史除外)内容主要就史书的编撰(编撰过程、时间,史料来源、真伪)、体例(异同优劣)加以考据,兼论政事、制度、人物之优劣臧否。学者对二十四史的研究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清,钱大昕(17281804)撰。共一百卷,所考“廿二史”,从
4、史记至元史(除去旧五代史和明史)廿二史考异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辨,补充遗漏,订正讹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该书援引广博,考辨严谨,对近代史家有深远的影响。钱大昕年少时即专心读史,“偶有所得,写于别纸”,四十岁开始撰写廿二史考异,“岁有增益,卷帙滋多”,至五十五岁编定为一百卷。此后陆续修改并刊刻,至嘉庆二年(1797年)全书方告刻成,时年钱大昕已经七十岁。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清王鸣盛(17221797)撰。对中国古代史籍一次全面清理。他指出:十七史者,上起史记,下讫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
5、文、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舛驳,以成是书,故名曰商榷也。十七史商榷和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相比,成就突出表现在史书文字的考订、历史事迹的考订和地理、职官等典章制度的考订方面,为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作出了贡献。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及其撰者及其撰者 1 史记 汉 司马迁 2 汉书 汉 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4 三国志 晋陈寿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8 梁书 唐姚思廉 9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北齐魏收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13 隋书 唐魏征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
6、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史记(众所周知,故从略)汉书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
7、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后汉书 范晔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元嘉九年,范晔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被人告发,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在范晔之前,有关东汉史书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后来居上。到了唐代,范晔
8、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除袁宏后汉纪外,诸家相继散亡。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依据。三国志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
9、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可惜的就是内容太少。宋书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著,59卷。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
10、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梁书 唐姚思廉著,56卷。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
11、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陈书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魏书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他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
12、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北齐书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岁。北齐政权中,皇族内部叔侄、兄弟相互残杀,使这个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换了六个皇帝。北齐书对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权势争夺有较多的叙述。北齐书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严重,现
13、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后人用。北史等著作增补,这使北齐书的价值大大降低。周书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晋书 晋书一百三十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唐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