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世纪欧洲文明解析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70378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格式:PPTX
  • 页数:55
  • 大小:699.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世纪欧洲文明解析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世纪 欧洲 文明 解析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九讲 中世纪欧洲文明第1页,共55页。一、对“中世纪”一词的认识 “中世纪”实际上是一个西方的用词。它在拉丁语中是Medium aevum,意即“中间时代”,英国人译为Middle ages,法国人写作Moyen age,德国人称为Mittelalter,也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1、历史阶段。西方史学家一般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占,1492年发现美洲,1517年宗教改革开始)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而将文艺复兴纳入近代史的范畴。国内学者通常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

    2、革命的爆发称为“中世纪”。而我们在文明史的分期上,还是以15世纪为界。第2页,共55页。2、关于“黑暗时代”的讨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来的,他们把希腊罗马时期称为“古典”时代,也即古代,而将他们生活的时代称为“现代”(Modern,该词现在历史学上应译为近代)。由于他们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因此,他们把“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他们看到的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对于所谓“黑暗时代”的否定和对于古典文明的继承。第3页,共55页。史学家们的订正史学家们的订正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在西欧以外地区,文明还是在发展着的。拜占庭帝国继续创造着自己的独特的文明;伊斯兰

    3、教兴起和扩张,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文明;中国在经过一段动乱岁月后,进入隋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其次,就是从西欧本身来说,中世纪文明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中世纪在欧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今日所谓的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西班牙文化等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不过,中世纪也有其局限性。与近代相比,中世纪时人们在思想上所受到的神学的束缚比较严重。就西欧来说,经济一度倒退,与东方交流减少。第4页,共55页。二、拜占庭文化的突出成就 1、拜占庭概况、拜占庭概况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也有人称为东罗马帝国。起源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公元3世纪末戴克里先皇

    4、帝时期(Diocletian,284-305)将罗马帝国分东西两部分。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306337)定都拜占庭(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狄奥多西一世将国家分给两个儿子治理)。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第5页,共55页。起点存在争议:君士坦丁说。395年说。查士丁尼(Justinian I 527565)说。如果从文化的角度讲,倾向于把查士丁尼皇帝统治(527-565年)作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如果从6世纪算起,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这一拜占庭帝国的都城止,拜占庭的历史约延续近千年。第6页,共5

    5、5页。2、拜占庭文明的特点、拜占庭文明的特点 大致历史分期:大致历史分期:(1)初期:到7世纪初为止。以查士丁尼统治为重点,自视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努力恢复罗马帝国的疆域。讲拉丁语。(2)7世纪至13世纪中叶,经历5个王朝:希拉克略王朝(610711年,开始讲希腊语)、伊苏里亚王朝(717802年)、阿摩里亚王朝(820867年)、马其顿王朝(8671056年)、科穆宁王朝(10811185)。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西欧人曾建立为时半个世纪的“拉丁帝国”。(3)13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叶,走向衰落,主要处在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下(12611453)。第7页,共55页。特点:特点: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

    6、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属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具有以下的特点:(1)处在东西方的夹缝之中,在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破灭后,一直与东西方民族处于长期的冲突之中。最初是与日耳曼人和波斯的冲突。不久又遭遇到阿拉伯人的进攻。后来还和东欧和北欧一些民族发生冲突(保加尔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和诺曼人等)。还曾经被西欧基督教徒统治半个世纪(13世纪)。最后被塞尔柱土耳其人所粉碎(1453年)。第8页,共55页。(2)政治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并且拥有完善的官僚体制。它基本承袭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机器,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并且是世袭的。不过到

    7、后期,权力却越来越落入少数富有而野心勃勃的世家手中。由于拜占庭的统治者承继了罗马帝国诸皇帝的做法,宣称自己是神授的绝对君主,因而,除非使用阴谋手段与暴力,否则无法与他们对抗。正因为此,拜占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宫廷叛乱。拜占庭也因其不可胜数的幕后交易而声名狼藉,所以后人常常使用“拜占庭”一词表示极其复杂和曲折的密谋。对拜占庭帝国而言,幸运的是不时有一些聪明能干的皇帝脱颖而出;同时,在宫廷出现动乱期间,帝国官僚机构仍能发挥作用。第9页,共55页。(3)浓厚的宗教氛围。拜占庭对深奥的宗教问题具有强烈的兴趣,其程度毫不逊色于我们今日对政治和体育的热衷实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拜占庭往往会为某一教义中的个

    8、别词而挥戈相向,甚而去死。在8世纪到9世纪,拜占庭发生了反对崇拜偶像运动(破坏圣像运动)。这一运动兴起的原因,是(A)基督教在拜占庭受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冲击,一种文明冲撞的产物。(B)同时,下层群众对基督教的不满也通过这种形式表示出来。(C)此外,还有皇帝与教会政治经济利益上的冲突。第10页,共55页。(4)影响东欧。拜占庭将基督教传播到东欧地区,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拜占庭文化圈的一部分。在向东欧传教活动中,最重要的贡献属于两兄弟,他们就是后来被东正教奉为圣徒的西里尔(Cyril)和美多迪乌斯(Methodius)。作为传教士,他们俩主要在中欧、巴尔干地区和南俄地区的斯拉夫人中传播基督教。西里尔为

    9、了传教方便,他以希腊字母蓝本为斯拉夫人创立了西里尔字母(Cyrillic alphabet)。这些字母成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俄罗斯人所用语言的字母(或从这些字母派生出来的字母)。他们兄弟俩的传教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在9世纪开始皈依基督教,俄罗斯人在10世纪也进入这一过程。这些地区现在大部分人还受到东正教的影响。第11页,共55页。3、拜占庭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拜占庭对人类文化的贡献(1)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珍品。(2)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文化的代表作。这座教堂溶入了古代希腊、罗马、基督教和东方的特征,它不是献给一个名叫索菲亚的圣人,而是献给“Hag

    10、ia Sophia”上帝本身。此外,还有圣马可教堂(内景),圣维塔尔(St.Vitale)教堂(内部、查士丁尼、蒂奥多拉Theodora)(3)法律。查士丁尼法典。第12页,共55页。公元528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法律专家组成委员会,整理自罗马共和国以来颁行的法令和元老院的决议,编纂一部新的法典。529年,新法典以宪政法典(Codex Constitutionum)的名称颁行。之后又编成了法理汇要、法学总纲。在此同时,查士丁尼还不时颁布一些新的法令。554年,特里波尼安和他的四个助手将这些法令也收入法典的修订版里,并以法令新编(Novellae)的名义颁布。上述法律文集统称民法纲要(Corp

    11、us Juris Civilis),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查士丁尼法典。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律有重大影响。第13页,共55页。供人进一步思索的问题:供人进一步思索的问题:1、作为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拜占庭文明为什么没有发展成典型的西方文明?它保留了希腊的文化和罗马的政治技巧,它像希腊时代那样鼓励文学、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它像罗马时期那样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同时保留了罗马的法律体系,拥有训练有素的官僚和外交官,也仍然保留罗马帝国那样的职业军队。国家以城市为中心,商业活动活跃。2、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更早受到日耳曼人的侵扰,但却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又延续了

    12、千年左右,原因何在?第14页,共55页。三、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封建制度和教会制度 1、西欧中世纪的开端、西欧中世纪的开端。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公元476年,罗马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皇帝罗慕洛,从而西罗马宣告灭亡。在公元6世纪前半纪,西欧和北非分布着下列几个主要的日耳曼国家:东东哥特王国哥特王国(493554年,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后被东罗马帝国所灭),西哥特王西哥特王国国(419711年,在西班牙和高卢南部,后被阿拉伯帝国所灭),汪达尔王国汪达尔王国(439534年,在北非西部沿地中海一带,也包括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后被东罗马帝国所灭),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481年987,最初在

    13、高卢地区)。这些国家中以五世纪出现的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并在查理曼时形成了一个封建帝国。第15页,共55页。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法兰克王国建立于5世纪晚期,它的第一任国王是克洛维(Clovis,481511年在位),建立墨洛温墨洛温王朝王朝(据说王朝因克洛维斯的祖父名为Meroveus而得名)。克洛维去世后二百年间,克洛维的儿子们为了占得墨洛温王朝更大的一块遗产而争战不已。8世纪上半期,掌握墨洛温王朝实权的宫相、加洛林家族的查理马特(“锤子”查理)实行采邑制(即封建领主制)。751年他的儿子矮子丕平在教皇支持下,推翻了墨洛温王朝,从此法兰克开始了加洛林王朝

    14、加洛林王朝的统治。第16页,共55页。在丕平的继承人查理当政时期(768814年),法兰克王国国势达到全盛时期。公元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皇帝加冕礼,历史上称查理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第17页,共55页。查理曼的文化功绩查理曼的文化功绩。在政治上,他进一步完善郡县制,全国划分为250个伯爵区(Comte),由伯爵管理,边境地区设军事总督(公爵或侯爵),并派出巡按使(Missi dominici)到各地视察,监督法律的执行。在法律上,他希望用全国统一法律替代法兰克各部落的习俗。有人统计,查理曼制定的敕令共有65个,包括1151个条款。使原来的部落民族进入了国家生活。在文化上,推崇基督

    15、教文明,宏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举办免费学校,招揽当时西欧各地的著名文人学者到宫廷学校中教学,查理曼本人带头学拉丁语与希腊语等。历史上被称为“加洛林的文艺复兴”。第18页,共55页。查理曼死后,其子虔诚者路易继位,虔诚者路易死后(840年),843年,他的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秃头查理得到西法兰克,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领土,留给长子罗退尔的是从北海至意大利中间的狭长地带,大致形成了以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的疆域。第19页,共55页。2、西欧中世早期的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中世早期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及其特征 封建制度的原义。Feudalism一词是16世纪的

    16、欧洲律师发明的,用来描述他们以前政治非集中性的社会,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该词来自古日耳曼语的“vieh”或“feoh”,即“牛”的意思,是古代日耳曼人衡量财富的单位。这一词发展到中世纪就成了“fief”,原意是“值钱的东西”,这时候的财富象征是土地,该词就成了“采邑”的意思。封建制度就是建立在采邑的基础上的。第20页,共55页。封建制度封建制度(feudalism)的起因的起因:(1)日耳曼遗风与古罗马私有财产观念的结合。据塔西佗记载,日耳曼人初以部落土地为共有,分配给民众使用,死后归还给部落。但是进入罗马地域以后,受罗马社会私有观念的影响,日耳曼人开始自行占有土地,出现私有化倾向。日耳曼人遗

    17、风中有平分战利品的习惯,进入罗马帝国后,定居下来,土地也成了战利品,最初并没有权利义务的约束。也许是罗马人以前的一些做法给了他们启示,比如在罗马经济中,有所谓恩惠一说,即一些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赋予他人,自己则收其利益。日耳曼人依样画葫芦,但以军事义务替代一般的租税。到查理马特时普遍实行了采邑制。第21页,共55页。(2)军事行动的需要。根据日耳曼古制,自由民出兵打仗,费用自己负担。但在征服罗马帝国以后,国土广大,交通又不便,长期从军远地,经济上实不可能。重装骑兵的出现也增加了军事开支。在反对阿拉伯人入侵的战斗中,以及在征服其他部族的战斗中,查理马特将以前有人实行的采邑的做法,全面推广,他以

    18、王室与教会的领地作为恩惠赐给随从,作为交换条件,得地者有义务养马出兵。下面的贵族也依此行事。第22页,共55页。(3)此外还有两件事情,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特殊发展。第一,查理曼死后,地方诸侯日渐跋扈;地方官转化为封建君主;第二,当地百姓在土匪横行,外族入侵(北欧海盗,马扎尔人等)的情况下,为保障生计,老百姓常将土地交由大领主,以换取他的保护。第23页,共55页。封建制度的特征:封建制度的特征:(1)西方城市、贸易和文化的衰落(2)国王弱小,封建贵族强(3)社会契约关系(领主与附庸:附庸得到封地采邑,领主将提供保护。附庸义务:军事义务;封建捐税;法庭服务)(4)独特的领主生活方式(武夫;领主城堡;

    19、消遣比武、狩猎和宴乐等;册封骑士;骑士规范)(5)农奴制(生活方式:依附于土地;婚姻受限制;必须使用领主的生产资料;为领主提供食品;为领主劳动)(6)领地庄园上的耕作(A、自给自足。B、条田。C、休耕制度。D、合作劳动。E、原始的耕作方式。)(7)封建司法:判决的三种方式:决斗、誓证、神裁。第24页,共55页。3、基督教会、基督教会 基督教会制度的方方面面基督教会制度的方方面面:首先,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其次,基督教会取代原罗马帝国的行政统治,利用精神统治成为王中之王,当然免不了与世俗国王争权夺利;第三,教会本身也是封建主,拥有土地和资产,掌握一定的司法权;第四,教会控制教育。第25页,共

    20、55页。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原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原因:因:第一,蛮族入侵后,造成的政治的真空;教会组织没有遭到大的破坏,第一,蛮族入侵后,造成的政治的真空;教会组织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他们成了原西罗马居民可以认同的思想统治者。他们成了原西罗马居民可以认同的思想统治者。第二,基督教在西欧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封建主最初的支持是分不第二,基督教在西欧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封建主最初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最初的日耳曼人曾采取反基督教的立场,但不久也放开的。最初的日耳曼人曾采取反基督教的立场,但不久也放弃了这种立场,接受了基督教。公元弃了这种立场,接受了基督教。公元496年(?)年(?

    21、),法兰克兰国法兰克兰国的缔造者的缔造者克洛维斯克洛维斯(465一一511)正式皈依基督教,带领他的)正式皈依基督教,带领他的部众受洗入教。矮子丕平和教皇关系密切(部众受洗入教。矮子丕平和教皇关系密切(“丕平献土丕平献土”)。)。查理曼受封查理曼受封于教皇。于教皇。第三,基督教会自身的组织完善(教阶制度、修道制度和布道活动)。第三,基督教会自身的组织完善(教阶制度、修道制度和布道活动)。教士的隐修制度对强化基督教体制起了突出的作用。圣教士的隐修制度对强化基督教体制起了突出的作用。圣本笃本笃(本尼狄克(本尼狄克St.Benedict480543)529年前往卡西诺山年前往卡西诺山(Monte C

    22、assino),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修道院,成为中世),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修道院,成为中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中心之一。纪最重要的基督教中心之一。第四,和平使者的形象。第四,和平使者的形象。“上帝的和平上帝的和平”和和“上帝的休战上帝的休战”。第26页,共55页。隐修准则的基本点是要求修士们放弃财产,祈祷虔修,努力工作。服从长老,不许结婚。它的精神集中体现为既注意圣事时间的安排,又从事生产劳动,强调劳动和祈祷对自身的虔修具有重要作用。祈祷称为“圣课”,并以此划分每天的时间。圣课之间是阅读学习和体力劳动。修道院长被称为“阿巴”(abbot)。修士们主要劳动是农业劳动,其他劳动还包括制造家具和制衣,厨房劳动

    23、和抄写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等。修道制度后来又经历了克吕尼派、西斯妥西安派、法兰西斯派(圣方济各派 St.Francis)和多米尼克派(又译多明我会)等变迁。第27页,共55页。东西教会的分裂东西教会的分裂:当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时,基督教也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大支。东部有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和耶路撒冷四个大主教区。罗马大主教从5世纪起自称教皇。公元6世纪中期,查士丁尼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他又自封为东部教会的元首。9世纪后半期,“佛提乌分裂”(坚持希腊教会独立于罗马教廷)。1054年,双方在崇拜方式问题上又一次闹翻,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色路拉里乌和罗马教

    24、皇利奥九世都将对方开除了教籍,东西方教会因此而正式分裂。自此以后,西部教会自称为公教,即天主教,也叫罗马公教;东部教会自称正教,因其宗教仪式中主要使用希腊语,所以也称希腊正教。第28页,共55页。教会作用的两重性教会作用的两重性:一方面它严厉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扼制了自由思考;另一方面,(1)它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却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尤其表现在拉丁文学的保存方面。当时许多修士都从事拉丁文学的搜集和传抄、写作。在十二世纪,有不少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的著作被译成了拉丁文,教士们是最先读到这些译本的人,并经由他们的保存而使之流传至今。同时,由于教会是中世纪文化交流、传播的中心之一,大部分“文化人”都生活在

    25、教堂、修道院里,他们对文化的研究、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欧洲的凝聚力;“欧洲”概念是从“基督教世界”演变而来;(3)基督教本身有超越自然的意义,这为最终否定宗教留下伏笔。同时也含有理性的隐藏潜质。(4)西方文明中的一些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也蕴含在基督教之中。第29页,共55页。四、中世纪的鼎盛时期 从十一世纪下半叶起,西欧文明开始苏醒,中世纪进入它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特征表现为:十字军东征、城市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第30页,共55页。1、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一次贵族和教士的聚会挑起战争。延续了将近200年(10961291),共

    26、达8次。原因:外部的:东罗马的求救;内部的(1)教皇的动机(夺回圣地;提高自己的威望;转移社会矛盾;统一基督教会);(2)封建主积极参战的理由(夺取土地和财富;争取光荣的机会;宗教信仰);(3)商人和农民的动机(商人想发战争财;农民想摆脱贫困,获得土地、自由和幸福)第31页,共55页。十字军东征的过程和意义十字军东征的过程和意义:十字军东征历时200年,共八次,其中还不包括一次少年童子军的东征。其中重要的是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是非正义的,它是西欧封建主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给东方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使拜占廷文明走向衰落,使地中海东岸文明遭受野蛮践踏。此外,它也使成千上万的西欧农民当

    27、了烟灰,并且还有数十万东欧巴尔干人遭杀戮。但对西欧来说,十字军东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贵族势力削弱,国王权力加强,东西教会的分裂不可挽回;(2)刺激了西欧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市场。(3)促进了文化交流,接受了比西方要高级的一些东方文明成就,有利于西欧文明的复苏。第32页,共55页。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苏、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苏西欧中世纪的复苏是人类文明史发展上的重要世界,它预示了人类生活的重大变化。三大原因:长距离贸易的活跃;主教驻地的凝聚作用;农业发展,有了足够的食品供应城市居民。其他原因?西欧城市概况:有一万多个,但规模较小。城市发展没有规划。街道狭窄,有不同的功能区。还保持农业气息。第

    28、33页,共55页。西欧城市的特征西欧城市的特征 其一,城市的概念有所不同。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同时,西欧城市还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组成一个市民阶级。西欧城市中最主要的社会组织是行会(师傅、帮工、学徒)。其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中也有教会的影响,还有城市的自治政府,城市布局上往往有多个中心。其三,在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经济上是城市剥削农村。其四,在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享有许多特权(自由、免除封建义务,城市司法权,商业权,部分政治自治权)。这种自治权是市民斗争的结果。第34页,共55页。3、君主制民族国家的形成、

    29、君主制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兰西法兰西 自987年法兰西公爵休加佩被推举为王,以加佩王朝取代加洛林王朝以后,法兰西开始了一个近两百年加强王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腓力二世(奥古斯特11801223)成功地打击了英王约翰,从约翰手中夺得了大部分法国领土。在路易九世(12261270)及其继承者的统治下,法国王权继续增长,国王通过战争和婚姻以扩大疆域。腓力四世(美男子,12851314)加强政府管理机构建设,原来的王室管理人员分成三部分:分掌政治、财政和司法。法国通过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确定了大致国家疆界,15世纪末最终形成统一的君主制民族国家。第35页,共55页。英格兰英格兰 公元5世纪盎

    30、格鲁一撒克逊人入主英格兰。公元9世纪时,北欧丹麦人占领大部分地区。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的领导下统一。后被并入丹麦王国。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侵建立诺曼王朝。1154年,法国安茹伯爵亨利继承英国王位,建立金雀花王朝,推行“普通法”。然后是著名的“自由大宪章”的诞生(失地者约翰,1215年)。13世纪,出现议会,后分上议院(由主教和贵族组成)和下议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14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成为一个永久性的王国机构,国王与议会共同行使统治权力。1339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其间1399年,建立兰开斯特王朝;红(兰开斯特家族)白(约克家族)玫瑰战争(14551485)削

    31、弱了贵族。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由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都铎家族建立)标志君主制民族国家的形成。第36页,共55页。德意志德意志 自从查理曼帝国瓦解后,帝国东部德意志领土分为许多大公国。10世纪萨克森公爵们一度占据东部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其中最著名的为奥托一世(936973)。962年,教皇把罗马帝国的皇冠戴在了奥托的头上,德意志王国由此变成“神圣罗马帝国”,并统辖意大利。1138年开始了日耳曼历史上最强大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红胡子”腓特烈(11521190年在位)正式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红胡子的孙子腓特烈二世是霍亨斯陶芬王朝最重要的君主(1198年西西里王,1212年德意志王,1220年加

    32、冕皇帝)。1250霍亨斯陶芬王朝结束。其后20年无主恐慌时代。1273年定都于维也纳的哈布斯堡王朝继承皇位,其后皇位基本上在哈布斯堡家族、捷克的卢森堡家族和巴伐利亚的魏特尔斯巴赫家族之间倒手。1356年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当选皇帝,颁布黄金诏书,正式确立皇帝由七个选帝侯选举,皇帝不干涉诸侯领地的内部事务,德意志和意大利始终不能形成统一的中央国家。第37页,共55页。五、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1、哲学、哲学 经院哲学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是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体系,它是在天主教的学院里讲授和研究的,因此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形成于 8至 10世纪,11世纪时广泛发展,1

    33、3世纪时达到全盛。经院哲学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经院哲学所用的论证方法是理性的抽象推论方法,论证的问题主要是教理和神学问题,有时非常烦琐,因此又称为烦琐哲学。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是神学大全。第38页,共55页。2、教育、教育 西方中世纪的文化教育呈现出一系列较为鲜明的特征。首先是落后性。西欧社会的知识领域已经严重地荒漠化。杂乱无章,缺乏系统。其次是等级性。不同等级的人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受教育的权利亦相差悬殊。第三是宗教性。但是,与其他一切社会、政治及经济领域一样,文化教育的发展在偌大的西欧地区亦不可能绝对均衡,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

    34、西欧的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多样地的发展趋势。第39页,共55页。教会学校教会学校 中世纪前期,西欧文化教育事业主要由教会负责,查理大帝及其子孙经常以各种方式支持并督促教会扩大教育范围、责成教士提高自身素养以利施教。教会管辖下的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种: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又称僧院学校,大约兴起于公元6世纪。修道院学校的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僧侣。主教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大约首先出现于7世纪的英格兰,主要有歌咏学校和文法学校。教区学校,出现时间比较晚,校址通常设在村庄小教堂内或牧师自己的家中。讲授包括识字、写字、读祈祷文和唱赞美诗等基本知识。第40页,共55页。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中世

    35、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留给人类的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中世纪最早的大学可能是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萨莱诺大学。它原本是一所医学专门学校,1137年发展为教授医学的萨莱诺大学,至1231年得到政府的正式承认。其它著名院校: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1158年);法国的巴黎大学(1174年);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法国的蒙彼利埃大学(1181年)、图卢兹大学(1230年),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那不勒斯大学(1212年),西班牙的帕伦西大学(1212年)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大学(1219年)等。第41页,共55页。中世纪大学的形式中世纪大学的形式“大学”一词

    36、源自拉丁语(universitas),本义是指会社、社团、协会或行会。至14世纪中叶以后,该词才成为特指高等学府即大学的专有名词。中世纪大学的内部管理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以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为代表。在博洛尼亚大学,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南方各国如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均以博洛尼亚大学为范例。巴黎大学则刚好相反,它的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以教师为主体。北方各国如英国、德国、丹麦和瑞典等都以巴黎大学为管理模式。第42页,共55页。巴黎大学是欧洲的学术中心。有阿贝拉尔、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等大牌教授。当时的大学一般有四个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文学院。条件比较简陋。课程有讲授

    37、和辩论两种。当时的大学在入学年龄、入学时间和学习期限上没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但有初步的学位设置,经四到七年学习可获学士学位,再经四到七年学习可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但有些学位不容易得,如神学博士,在四十岁之前获得者极少。学生学习生活艰苦。第43页,共55页。书籍的制作和传播。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到十三世纪,书籍制作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定式。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文化的载体。书籍制作:动物皮处理;裁剪修正;抄写;插图;版面安排(1)(2)。第44页,共55页。3、文学、文学 英雄史诗英雄史诗 史诗是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封建国家后留传下来的最早文学作品。在这些史诗中有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德国的尼伯龙根之

    38、歌、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以及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第45页,共55页。罗兰之歌内容简介 罗兰之歌流传于11世纪晚期,12世纪时罗曼语写成。全诗约4000行,共分三个部分,主要内容是:8世纪后期,查理大帝在西班牙对阿拉伯人作战,加纳隆却叛变投敌。查理大帝班师回国时,阿拉伯人依计袭击其后卫部队。查理大帝12重臣之一的罗兰是后卫部队的主将,他与属下英勇战斗壮烈牺牲。最后,查理大帝为之报仇,消灭全部敌人,并将加纳隆以四马分尸的酷刑处死。第46页,共55页。骑士文学骑士文学 12、13世纪,骑士文学代替英雄史诗成为西欧文学主流。骑士抒情诗骑士抒情诗是以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它的主

    39、要内容是歌颂骑士的英勇事迹和爱情。其中最著名的是破晓歌。将贵族妇女和爱情理想化。骑士传奇骑士传奇起源于法国北方,主题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冒险游侠的故事。骑士传奇中,以描写“亚瑟王故事”的作品数量最多(郎斯洛)。第47页,共55页。市民文学(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城市文学)从11世纪开始,城市的文化生活也日趋活跃。市民文学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市民阶级生活、情趣和世界观的文学。最早的市民文学是一种叫“韵文故事”的文学作品,它是用民间语言写的、有一定韵律的短小故事(布吕南、驴的遗嘱)。最重要的作品是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传奇、列那狐加冕新列那狐和冒充的列那狐等四部)。第48页,共55页。马可马

    40、可波罗及其游记波罗及其游记。马可波罗(约12541324)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富商大贾,先于马可波罗来过中国,1271年,年仅 17岁的马可波罗随其父、途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越帕米尔高原于1275年到达中国。以客卿身份在元朝供职17年之久,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他除在大都(北京)任职外,还多次奉命出巡各省或出使邻国,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到过缅甸。1295年返回威尼斯。1298年由于参加与热那亚的战争,兵败被俘。在狱中由他口授,同狱的难友笔录,记下了旅行见闻,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亦称东方见闻录)。第49页,共55页。4、建筑和艺术、建筑和艺术 中世纪西

    41、欧的封建艺术有两个特点:一是宗教性,为基督教服务的,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几乎不存在独立于宗教的艺术,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二是过渡性。中世纪艺术是古代艺术向近代艺术的过渡,整个中世纪是个发展过程,在中世纪的后期我们已经看到了古典艺术复兴的前兆。第50页,共55页。中世纪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堂建筑教堂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分为两种不同的风格:912世纪为罗马式建筑,主要特征是坚实、庄严和肃穆,其基本形象是坚厚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的拱门、灰暗的厅室、粗矮的柱子和圆矮的屋顶(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的图卢兹城圣塞尔南教堂(内殿,平面图),德国的沃姆斯教堂、美因茨大教堂和意大利

    42、的圣安布罗索教堂、比萨大教堂及周围建筑群(教堂内景)。雕塑变形(1)(2)。1215世纪为哥特式建筑,最突出的风格是高直细尖,有尖拱门、尖高塔、飞扶壁,内部大殿采用交叉肋拱。高大的窗户上镶着彩色玻璃(1),阳光透射到教堂内,与祭坛上的金银器皿、鲜花、十字架和烛光交相辉映,使教堂更显得富丽、威严。代表性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侧面,俯瞰,内殿)、夏特尔教堂(正面)、兰斯大教堂(内侧殿)和亚眠教堂,德国的科伦大教堂,英国的林肯大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雕塑已显古典痕迹(1)(2)(3)(4)。第51页,共55页。绘画绘画。当时的绘画大都是为宗教服务,是作为教堂的装饰品出现的,尤

    43、其是镶嵌艺术和玻璃画因教堂的兴建而获得广泛发展。查理曼帝国时期曾出现不同的绘画流派,参见圣马太像(1)(2)但昙花一现。由于禁欲主义对人的思想的束缚,缺乏人体解剖和素描的知识,这时期的绘画技法低劣,人物形象粗陋,但求形似。以能大体上反映宗教故事为满足,以缤纷的色彩来弥补心灵的空虚和技巧的笨拙,缺乏对人体内在结构和精神世界的刻划。一直到哥特式晚期,才出现一些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来表达宗教故事,因此在人物刻划上较为生动、细致,不过此时已站在一个新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的边缘了。代表画家是乔托,代表作哀悼基督(同类作品对比)、受胎告知(同类对比)、圣母子(同类对比)等。第52页,共55页。5、自然科学与技术、

    44、自然科学与技术 中古欧洲自然科学的衰落和缓慢进步中古欧洲自然科学的衰落和缓慢进步。5至 11世纪,欧洲自然科学不但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就是与希腊、罗马相比七大大倒退了。从10世纪开始,这种状况有了某些变化。在阿拉伯先进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滋养下,欧洲才重新起步,走上了发展科学技术的征途。第53页,共55页。东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东方先进技术的传入。指南针在12世纪末传入欧洲,13世纪时经改进后应用于航海,对航海业的兴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欧洲最初使用的是羊皮纸,羊皮纸价格昂贵,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大约12世纪时,中国的造纸术经过阿拉伯传入西班牙,以后又流传到欧洲各地,欧洲人用破亚麻布作原料造出价廉质高的纸张。印刷术是由波斯传入欧洲的,13世纪末欧洲有了自己的印刷品,最初是木版雕印的圣像、圣经等。约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制成铅合金活字,他是欧洲第一个使用活字印刷的人,活字印刷的使用对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火药是13世纪时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大约在14世纪时,欧洲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炮的技术。第54页,共55页。参考书目:(1)(英)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2)(意)卢多维科加托:中世纪,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3)易杰雄主编,李秋零、田薇著: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共5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世纪欧洲文明解析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7037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