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2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个人所得税-2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人所得税 _2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第一节 概论概论第1页,共94页。一、个人所得税及其特点一、个人所得税及其特点 1 1、实行分类征收、实行分类征收 2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3 3、定额定率扣除、定额定率扣除 4 4、按月按次计算、按月按次计算 5 5、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第2页,共94页。二、个人所得税制的演变二、个人所得税制的演变(一)(一)5050年代设置个人所得税税种年代设置个人所得税税种(二)(二)8080年代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年代建立个人所得税制(三)(三)9090年代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完善年代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完善(四)个人所得税的
2、发展趋势(四)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趋势第3页,共94页。第二节基本制度第二节基本制度第4页,共94页。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第5页,共94页。1 1、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然无住所,但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然无住所,但在在1 1个纳税年度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个纳税年度在我国境内居住满1 1年的个年的个人。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和人。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全面纳税义境外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全面纳税义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第6页,共94页。2 2、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
3、义务 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而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1 1年的个人,属于我年的个人,属于我国的非居民纳税人,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国的非居民纳税人,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内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第7页,共94页。二、所得来源地的确定二、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我国境内,均为来源于我国境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我国境内,均为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内的所得:1 1、在我国境内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对工资、在我国境内任
4、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对工资、薪金这类非独立个人劳动所得的征税,以劳务活动所在地为工薪金这类非独立个人劳动所得的征税,以劳务活动所在地为工资、薪金所得的发生地,由劳务活动所在地政府对该项所得行资、薪金所得的发生地,由劳务活动所在地政府对该项所得行使征税权。使征税权。2 2、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3 3、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我国境内提供各种劳务、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我国境内提供各种劳务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第8页,共94页。4 4、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我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将
5、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我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5 5、转让我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以及在我国、转让我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以及在我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6 6、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在我国境内使用的所得。他特许权在我国境内使用的所得。7 7、因持有我国的各种债券、股票、股权而从我国境内的、因持有我国的各种债券、股票、股权而从我国境内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红利所得 第9页,
6、共94页。三、税率三、税率 第10页,共94页。1 1、工资、工资 、薪金所得、薪金所得 适用适用545%545%的的9 9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第11页,共94页。2 2、个体工商业户、独资和合伙、个体工商业户、独资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535%535%的的5 5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 第12页,共94页。3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经营所得 适用适用535%535%的的5 5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 和和545%545%的的9 9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第13页,共94页。4 4、其他所得、其他所得 稿酬
7、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得。适用适用20%20%的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第14页,共94页。第三节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第15页,共94页。一、应税收入一、应税收入 类收入类收入第16页,共94页。二、费用扣除二、费用扣除 1.1.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 2.2.附加费用扣除附加费用扣除 3.3.每次收入确定每次收入确定第17页,共94页。4.4.减征和加成征税规定减征和加成征税规定
8、减征规定。对稿酬所得,规定在适用减征规定。对稿酬所得,规定在适用20%20%税率征税时,按税率征税时,按应纳税额减征应纳税额减征30%30%,即只征收,即只征收70%70%的税额。的税额。加成征税规定。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规定在加成征税规定。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规定在适用适用20%20%税率征税的基础上,实行加成征税办法。对应纳税税率征税的基础上,实行加成征税办法。对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20,00020,000元至元至50,000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5 5成;超过成;超
9、过50,00050,000元的元的部分,加征部分,加征1010成。成。第18页,共94页。项目项目 税率税率 费用扣除费用扣除工资薪金工资薪金5 54545 月月20002000或或48004800个体经营个体经营5 53535 成本、费用成本、费用 承包承租承包承租5 53535 月月800800 劳务报酬劳务报酬2020 次次800800或或2020稿酬稿酬2020次次800800或或2020特许权使用费特许权使用费2020次次800800或或2020财产租赁财产租赁2020次次800800或或2020财产转让财产转让2020财产原值和费用财产原值和费用利息股息红利利息股息红利2020 0
10、 0偶然偶然2020 0 0其他其他第19页,共94页。第四节第四节 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 第20页,共94页。1.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减除工资、薪金所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减除20002000元或元或480048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20002000元或元或48004800元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算扣除数 第21页,共94页。(1)(1)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应纳税个人一次取得
11、数月奖金应纳税额的计算额的计算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就以一次取得的奖金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就以一次取得的奖金总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总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奖金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如果纳税人取得奖金当月的工用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如果纳税人取得奖金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不足资、薪金所得不足20002000元
12、的,可将奖金收入减除当月工资与元的,可将奖金收入减除当月工资与200020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应元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款。纳税款。第22页,共94页。例例 某职工个人某职工个人1212月份取得工资所得月份取得工资所得32003200元,元,同期取得全年年终奖同期取得全年年终奖60006000元,计算该职工元,计算该职工个人个人121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所得税(工资所得税(3200320020002000)10%10%25259595元元 年终奖所得税年终奖所得税6000600020%20%375375825825
13、元元 第23页,共94页。(2)(2)不满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不满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均按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为依据计算实际应纳税额。其计算均按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为依据计算实际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当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税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当月实际在我国境内的天数(当月实际在我国境内的天数 /当月天数)当月天数)如果属于上述情况的个人取得的是日工资、薪金,应以如果属于上述情况的个人取得的是日工资、薪金,应以日工资、薪金乘以当月天数换成月工资、薪金后,再按日工资、薪金乘以当月天数换
14、成月工资、薪金后,再按上述公式计算应纳税额。上述公式计算应纳税额。第24页,共94页。(3)(3)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分付工资、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分付工资、薪金应纳税额的计算薪金应纳税额的计算 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凡是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凡是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支付单位应扣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别支付的,支付单位应扣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每月全部工资、薪金收入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每月全部工资、薪金收入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5、为了有利于征管,采取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所得额。为了有利于征管,采取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税款;派遣单位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税款;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全额直接确定适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全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税。用税率,计算扣税。第25页,共94页。例例 某居民个人某居民个人年年月取得以下所得月取得以下所得:从原派出从原派出A A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取得月工资所得取得月工资所得20002000元;从派往任职元;从派往任职B B合资企业取得工资合资企业取得工资所得所得42004200元元,奖金所得奖金所
16、得10001000元,计算该个人应纳个人所得元,计算该个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解:解:A A单位代扣代缴所得税单位代扣代缴所得税2000200010%10%2525175175元元B B单位代扣代缴所得税(单位代扣代缴所得税(420042001000100020002000)15%15%125125355355元元个人申报缴纳所得税(个人申报缴纳所得税(20002000420042001000100020002000)20%20%375375175175355355135135元元第26页,共94页。(4)(4)雇佣单位将部分工资、薪金上雇佣单位将部分工资、薪金上交派遣单位应纳税额的计算交派遣
17、单位应纳税额的计算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发放给中方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所机构发放给中方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全额计税。但对于可以提供有效合得,应全额计税。但对于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关凭证,能够证明其工资、薪金所同或有关凭证,能够证明其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有关规定上交派遣(介绍)得的一部分按有关规定上交派遣(介绍)单位的,可以扣除其实际上交的部分,按单位的,可以扣除其实际上交的部分,按其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其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第27页,共94页。(5)(5)对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应对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应纳纳4242的计算的
18、计算可以实行按年计税、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即企业经营者按月可以实行按年计税、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即企业经营者按月领取的基本收入,应在减除领取的基本收入,应在减除20002000元的费用之后,按适用税率元的费用之后,按适用税率计税应纳税款并预缴,年度终了领取效益收入后,合计其全计税应纳税款并预缴,年度终了领取效益收入后,合计其全年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再按年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再按1212个月平均计算实际应纳的个月平均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计算公式为:税款。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全得基本上收和效益收入(全得基本上收和效益收入 /12/12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
19、速算扣除数 12 12 第28页,共94页。年薪制和月薪制纳税区别年薪制和月薪制纳税区别 假定假定2 2个员工,年工资总额个员工,年工资总额 均为均为7200072000元,其中元,其中A A每月每月60006000元,而元,而B B有有6 6个月每月个月每月40004000元,另外元,另外6 6个月每月个月每月80008000元。元。(费用扣除为(费用扣除为2000 2000 元)元)A A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20006000-2000)15%-125 15%-125 12=570012=5700元元B B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4000-20004
20、000-2000)10%-25 10%-25 6+6+(8000-20008000-2000)20%-375 20%-375 6=60006=6000元元第29页,共94页。(6)(6)退职费收入退职费收入 符合规定的免税;不符合规定的应缴税,符合规定的免税;不符合规定的应缴税,但可按不超过个月平均划分计算但可按不超过个月平均划分计算第30页,共94页。(7)(7)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不超过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不计入当期工不超过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不计入当期工薪所得,超过部分应计入当期工薪所得计薪所得,超过部分应计入当期工薪所得计征所得税征所得税第31页,共94页。(8)(8)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
21、一次性补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偿收入 年平均工资年内免税,超过年部分征年平均工资年内免税,超过年部分征税。税。第32页,共94页。(9)(9)内退人员内退人员 法定退税期内收入为工薪所得征税;一次法定退税期内收入为工薪所得征税;一次性收入可除以内退至法定退休期月份,加性收入可除以内退至法定退休期月份,加上当月所得计算所得税上当月所得计算所得税第33页,共94页。境内、境外分别取得工资、薪金境内、境外分别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计算。所得应纳税额计算。纳税人在境内、境外同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首先判断其纳税人在境内、境外同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首先判断其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是否来
22、源于一国的所得,如果因任职、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是否来源于一国的所得,如果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所得,无论支付地点受雇、履约等而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所得,无论支付地点是否在我国境内,均为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人能够提是否在我国境内,均为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人能够提供在境内、境外同时任职或者受雇及其工资、薪金标准的有效供在境内、境外同时任职或者受雇及其工资、薪金标准的有效证明文件,可判定其所得是分别来自境内和境外的,应分别减证明文件,可判定其所得是分别来自境内和境外的,应分别减除费用后计税。除费用后计税。第34页,共94页。(10)(10)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工
23、资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薪金所得应纳税额计算。第35页,共94页。工资薪金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工资薪金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属于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实际在我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工指个人实际在我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无论是由我国境内还是境外企业资薪金,无论是由我国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均属来源于我国境内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均属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个人实际在我国境外工作期间取的所得;个人实际在我国境外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由我国境内还是境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由我国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个人支付的,均属于来
24、源于我国外企业或个人支付的,均属于来源于我国境外的所得。境外的所得。第36页,共94页。无住所非居民纳税人取得的工资无住所非居民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对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在对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在1 1个纳税年度在我国境内居个纳税年度在我国境内居住又不满住又不满1 1年的个人为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我国境内所年的个人为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我国境内所得征税。得征税。在在1 1个纳税年度中在我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个纳税年度中在我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90日或在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中在我国境内连续或累计不超过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中在我国境内连续或累计不
25、超过183183日的日的个人,由我国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该雇主的我国境内个人,由我国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该雇主的我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可免于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可免于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仅就其实际在我国境内工作期间由我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就其实际在我国境内工作期间由我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或者由我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支付或者由我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第37页,共94页。无住所居民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无住所居民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金所得的计税方法对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在对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在1 1个纳税年度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