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学基础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69017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格式:PPTX
  • 页数:17
  • 大小:5.9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学基础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学 基础 第一章 阴阳五行 学说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起源和形成一、阴阳学说的起源和形成 国语周语记载伯阳父用阴阳来解释周幽王三年公元国语周语记载伯阳父用阴阳来解释周幽王三年公元前前779年陕西发生的大地震年陕西发生的大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蒸,于是有地震。”管子管子“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也。”国语周语国语周语“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而匡。”老子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2、为和。”周易周易“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天之道,曰阴曰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第1页,共17页。二、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和现象,又可以用以说明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互关联、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和现象,又可以用以说明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个方面。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相关性 (2)普遍性)普遍性 (3)相对性)相对性 (4)属性的规定性:不可反称,相对对立统一法有其局限性)属性的规定性:不可

    3、反称,相对对立统一法有其局限性 一是指事物阴阳属性的不可反称性一是指事物阴阳属性的不可反称性 二是中医学根据自身的需要规定阴阳二是中医学根据自身的需要规定阴阳可分性可分性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第2页,共17页。三、阴阳学说的相互关系三、阴阳学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阴阳的相互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交流,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 (1)属性相对)属性相对 (2)相互制约)相互制约 (3)相互排斥)相互排斥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藏)

    4、阴阳互藏 (2)阴阳互根)阴阳互根 (3)阴阳互用)阴阳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 (1)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2)皆消、皆长皆消、皆长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1)渐变)渐变 (2)突变)突变第3页,共17页。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1)阳盛)阳盛 则热(则热(2)阴盛则寒)阴盛则寒 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1)阴虚)阴虚 则热(则热(2)阳虚

    5、则寒)阳虚则寒 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第4页,共17页。(五)指导疾病的防治(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 2、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者泻之实者泻之”、“损其有余损其有余”阳盛则热阳盛则热-“热者寒之热者寒之”阴盛则寒阴盛则寒-“寒者热之寒者热之”(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者补之虚者补之”、“补其不足补其不足”阴虚则热阴虚则热-“阳病治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治阳光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阳虚则寒阳虚则寒-“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阳中求阴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阴中求阳”(六)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六)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第5页,共17页。周易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四象生八卦。”第6页,共17页。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五行基本概念一、五行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起源和形成二、五行学说的起源和形成 殷商时期殷商时期-“五方五方”

    7、说说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五材五材”说说 左传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缺一不可。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缺一不可。”尚书大传尚书大传“水火者,百姓是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是所兴作也,土者,万物是水火者,百姓是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是所兴作也,土者,万物是所资生,是为人用。所资生,是为人用。”尚书尚书 洪范始明确提出洪范始明确提出“五行五行”一词,一词,“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 从革,土爰稼穑。从革,土爰稼穑。”标志五行学说初步形标志五行学说初步形成。成。战国后

    8、期,出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学说,标志者五行学说的建立。并和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相战国后期,出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学说,标志者五行学说的建立。并和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结合,成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第7页,共17页。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一)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土爰稼穑 金曰金曰 从革从革 水曰润下水曰润下 第8页,共17页。第9页,共17页。第10页,共17页。引申引申 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第11页,共17页。引申引申 沉降、肃杀

    9、、收敛沉降、肃杀、收敛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第12页,共17页。引申引申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第13页,共17页。(二)事物的五行分类(二)事物的五行分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五行中某一行对另一行的促进和助长、相生:五行中某一行对另一行的促进和助长作用。作用。2、相克:五行中某一行对另一行的抑制和制约、相克:五行中某一行对另一行的抑制和制约关系。关系。3、制化:相生和相克的结合。、制化:相生和相克的结合。4、相乘:相克太过。、相乘:相克太过。5、相侮:有反克。、相侮:有反克。直接分类法直接

    10、分类法间接分类法间接分类法第14页,共17页。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取象比类法,五脏功能和五行特性相类比取象比类法,五脏功能和五行特性相类比 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相克解释五脏之间相互协同、互相制约的关系相生相克解释五脏之间相互协同、互相制约的关系 4、说明人、说明人 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第15页,共17页。(二)解释

    11、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1、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肝肾精血不足肝肾精血不足”、“水不涵木水不涵木”子病累母:子病累母:“心肝火旺心肝火旺”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 相乘:相乘:“木旺乘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土虚木乘”相侮:相侮:“木火刑金木火刑金”、“金虚木侮金虚木侮”(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第16页,共17页。(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2、情志相胜疗法、情志相胜疗法 3、确立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确立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立)根据相生规律确立 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培土生金法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培土生金法 实则泻其子:心肝火旺,或肝火独胜,清心火泻肝火实则泻其子:心肝火旺,或肝火独胜,清心火泻肝火 (2)根据相克规律确立)根据相克规律确立 抑强:抑木扶土、佐金平木抑强:抑木扶土、佐金平木 扶弱:培土制水、壮水制火扶弱:培土制水、壮水制火 4、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第17页,共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学基础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690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