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68784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格式:PPTX
  • 页数:87
  • 大小:11.5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药 基础理论 社区 中医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兴臣王兴臣 第1页,共87页。1 1 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的概念 2 2 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 3 3 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4 4 中药治病中药治病第2页,共87页。第3页,共87页。什么是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中中 医医 学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在中国产生的,是在中国产生的,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丰富的养生、治疗手段的丰富的养生、治疗手段的 一门一门传统医

    2、学传统医学。第4页,共87页。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气、阴阳、五行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脏腑经络脏腑经络 诊疗特点诊疗特点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第5页,共87页。对阴阳的三种认识:对阴阳的三种认识:古人认识世界方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古人认识世界方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原义原义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引申引申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延展延展阴阳是一种客观规律:古人对自

    3、然阴阳是一种客观规律: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中普遍存在既相互界和人体中普遍存在既相互对立对立又相互又相互统一统一的一种规律的认识。的一种规律的认识。第6页,共87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阴阳阴阳对对立立互根互根消消长长转转化化 互藏互藏第7页,共87页。日日月月第8页,共87页。昼昼夜夜第9页,共87页。热热寒寒第10页,共87页。火水第11页,共87页。动动静静第12页,共87页。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阳阳 外外 上上 后后 左左 体体表表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阴阴 内内 下下 前前 右右体体内内内内侧侧胸胸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第13页,共87页。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第14页,共87页。(一)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阳盛阴弱阳盛阴弱阴盛阳弱阴盛阳弱颜色颜色红、紫红、紫白、青白、青声音声音高亢宏亮高亢宏亮低微无力低微无力 症状症状体热、失眠体热、失眠 体寒、嗜睡体寒、嗜睡 情绪情绪烦燥,易怒烦燥,易怒 抑郁,懒言抑郁,懒言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表、外、上表、外、上 里、内、下里、内、下 其它其它第15页,共87页。失眠症的阴阳思考第16页,共87页。意识,属阳 身体,属阴第17页,共87页。醒,阳出于阴 睡,阳入于阴第18页,共87页。失眠,阳不入阴 多梦,阳不完全入阴第19页,共87页。嗜睡,阳不出阴 困倦,阳不完全出阴第20页

    5、,共87页。(二)阴阳在调理上的应用第21页,共87页。1、发病方面:疾病发生的基本环节就是“阴阳失调”即体内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例如,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阴盛之病症(如寒痰阻肺)常常引起阳衰,而出现怕冷、手足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弱等阳气不足之症状;阴虚的病症(如心阴不足)往往引起阳亢,而可出现烦躁、失眠、口干、舌红、脉细数等阳亢的病状。第22页,共87页。2、辨证方面:首先要辨别“阴阳”,这是辨证根本。内经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例如:发热口渴、喜饮冷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属於阳证;怕冷、口淡、喜热饮、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

    6、迟等属於阴证。外科疮疡局部发红、灼热、肿胀、发展迅速、易溃易愈、溃後脓稠者为阳证;反之,不红不热、平塌陷下,发展缓慢,脓液清稀者为阴证。第23页,共87页。3、治疗和用药方面:根据阴阳偏盛或偏衰情况确立治疗原则。如阴不足要滋阴,阳不足要温阳。又如中医认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实之,实者虚之”;故阳偏盛要清热,阴偏盛要祛寒,以此来调整阴阳的相互关系,恢复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第24页,共87页。五行第25页,共87页。五行中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五行中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金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

    7、固的意思;木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五行中,中国字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五行中,中国字“生生”就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木的解释。是一个很好的对木的解释。“生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是一个“土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叶;水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火火代表热能;代表热能;土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基本内容 第26页,共87页。木曰木曰曲直曲直 所谓所谓“曲直曲直”,是形容树木的生长形态特征,是形容树木的生长形态特

    8、征,主干挺直向上生发,树枝曲折向外舒展,故引申为木主干挺直向上生发,树枝曲折向外舒展,故引申为木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曲直刚柔于一身等特性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曲直刚柔于一身等特性第27页,共87页。第28页,共87页。火曰火曰炎上炎上 所谓所谓“炎上炎上”,是说火在燃烧时,能发光放,是说火在燃烧时,能发光放热,火焰蒸腾上升,光热四散于外,故火有发热,火焰蒸腾上升,光热四散于外,故火有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作用的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事物和现象,均可归

    9、属于火第29页,共87页。第30页,共87页。土爰土爰稼穑稼穑 所谓所谓“稼穑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即,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即所谓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土第31页,共87页。第32页,共87页。金曰金曰从革从革 所谓所谓“从革从革”,顺从和变革。,顺从和变革。引申为凡具有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属于金第33页,共87页。第34页,共87页。水曰水曰润下润下 所谓所谓“润下润下

    10、”,是指水有滋润寒凉、柔顺、,是指水有滋润寒凉、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属于水第35页,共87页。第36页,共87页。五行之气在自然界对应着生长化收藏五行之气在自然界对应着生长化收藏第37页,共87页。五行之气在人体对应着生长壮老已五行之气在人体对应着生长壮老已第38页,共87页。第39页,共87页。五行归类表五行归类表五五行行自自 然然 界界 五色五色 五音五音 五味五味 五化五化 五气五气 五方五方 五季五季木木青青角角酸酸生生风风东东春春火火

    11、赤赤徵徵苦苦长长暑暑南南夏夏土土黄黄宫宫甘甘化化湿湿中中长夏长夏金金白白商商辛辛收收燥燥西西秋秋水水黑黑羽羽咸咸藏藏寒寒北北冬冬第40页,共87页。五行归类表五行归类表五行五行人人 体体 五脏五脏 五腑五腑 五官五官 五体五体 五志五志 五声五声 五液五液 木木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 泪泪 火火心心 小肠小肠 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 汗汗 土土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歌歌 涎涎 金金肺肺 大肠大肠 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 涕涕水水肾肾 膀胱膀胱 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 唾唾 第41页,共87页。五行归类表五行归类表自然界自然界五五行行人体人体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音音五五化化五

    12、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六六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七七情情五五声声五五华华酸酸青青角角生生风风东东春春木木肝肝胆胆目目筋筋怒怒呼呼爪爪苦苦赤赤徵徵长长暑暑南南夏夏火火心心小小肠肠舌舌脉脉喜喜笑笑面面甘甘黄黄宫宫化化湿湿中中长长夏夏土土脾脾胃胃口口肉肉思思歌歌唇唇辛辛白白商商收收燥燥西西秋秋金金肺肺大大肠肠鼻鼻皮皮悲悲忧忧哭哭毛毛咸咸黑黑羽羽藏藏寒寒北北冬冬水水肾肾膀膀胱胱耳耳骨骨惊惊恐恐呻呻发发第42页,共87页。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中味苦,为心病 面见黄色,口中粘腻,为脾虚 第43页,共87页。核心内容-脏腑学说第44页,共87页。脏腑脏腑第45页,共87页。“藏藏”

    13、与脏器的区别与脏器的区别 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 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 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 分析而获得。分析而获得。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藏”的结构的结构 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 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藏藏脏

    14、器脏器第46页,共87页。(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五 脏脏心心肝肝脾脾肺肺肾肾(心包)(心包)六六 腑腑小肠小肠胆胆胃胃大肠大肠膀胱膀胱三焦三焦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骨骨髓髓胆胆脉脉脑脑女子胞女子胞第47页,共87页。(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脏脏 腑腑形形 态态 结结 构构功功 能能 特特 点点五五 脏脏实体性脏器实体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满而不能实六六 腑腑中空有腔性脏器中空有腔性脏器传化物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奇恒之腑中空有腔性脏器中空有腔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藏精气而不泻第48页,共87

    15、页。第49页,共87页。心包(心包络)心包(心包络)围护于心脏外的包膜围护于心脏外的包膜 其经脉络三焦,与三其经脉络三焦,与三焦表里相合,属火。焦表里相合,属火。为何称五脏六腑?为何称五脏六腑?因为心包附属于心。因为心包附属于心。心包的生理功能心包的生理功能对心脏起保护作用对心脏起保护作用第50页,共87页。第51页,共87页。第52页,共87页。第53页,共87页。作强作强封藏之本封藏之本 第54页,共87页。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戊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子时 23:001:00 胆经 丑时 1:003:00 肝经 寅时 3:005:00 肺

    16、经 卯时 5:007:00 大肠经 辰时 7:009:00 胃经 巳时 9:0011:00 脾经 午时11:0013:00心经未时 13:0015:00 小肠 申时 15:0017:00 膀胱经 酉时 17:0019:00 肾经 戌时 19:0021:00 心包经 亥时 21:0023:00 三焦经第55页,共87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第56页,共87页。(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1.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第57页,共87页。组织结构上组织结构上五脏五脏经经络络六腑六腑五体五体五官五官九窍九窍四肢四肢胆胆,小肠小

    17、肠,胃胃,大肠大肠,膀胱膀胱,三焦三焦肝心脾肺肾肝心脾肺肾目舌口鼻耳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筋脉肉皮骨双眼双眼,双耳双耳,鼻孔鼻孔,口口,前后二前后二阴阴第58页,共87页。肝肝 心心 脾脾 肺肺 肾肾胆胆 小肠小肠 胃胃 大肠大肠 膀胱膀胱目目 舌舌 口口 鼻鼻 耳耳筋筋 脉脉 肉肉 皮皮 骨骨脏脏腑腑五官五官五体五体第59页,共87页。在生理方面在生理方面 人体人体血液血液正常运行正常运行心心主血脉主血脉肺肺朝百朝百脉脉脾脾主统血主统血肝肝主藏血主藏血第60页,共87页。病理状态下病理状态下内脏病变内脏病变五官五官形体形体色脉色脉肝火上炎肝火上炎见面红目赤见面红目赤 肝血不足肝血不足见视力减退

    18、见视力减退心火亢盛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见口舌生疮 肾气亏虚肾气亏虚见耳鸣耳聋见耳鸣耳聋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第61页,共87页。诊治疾病时诊治疾病时外在病变外在病变内在脏腑内在脏腑暴发火眼暴发火眼 雀雀 目目口舌生疮口舌生疮耳鸣耳聋耳鸣耳聋清泻肝火清泻肝火补肝养血补肝养血清泻心火清泻心火补益肾气补益肾气传染性结膜炎传染性结膜炎夜盲症夜盲症第62页,共87页。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2.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第63页,共87页。季节气候季节气候春夏温热春夏温热,阳气升发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脉多浮大脉多浮大秋

    19、冬寒凉秋冬寒凉,阳气收藏阳气收藏,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多沉小脉多沉小 昼夜晨昏昼夜晨昏“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南方多湿热南方多湿热 人体腠理多疏松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北方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人体腠理多致密2.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第64页,共87页。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特征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经济 社会安全社会安全人的精神较好,生活有规律,抗病力较强人的精神较好,生活有规律,抗病力较强 社会动乱社会动乱人的精

    20、神较差,生活无规律,抗病力下降人的精神较差,生活无规律,抗病力下降人群特征人群特征年龄、性别、婚姻、年龄、性别、婚姻、风俗、宗教、信仰风俗、宗教、信仰生活行为方式生活行为方式第65页,共87页。(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第66页,共87页。病病疾病,疾病,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其变化全过程全过程的规律的规律。症症症状,症状,是单一的临床表现,它表现于是单一的临床表现,它表现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是辨病辨证的基本依据。疾病的任何阶段,是辨病辨证的基本依据。第67页,共87页。证证

    21、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某一阶段段的病理概括。的病理概括。它包括它包括疾病的疾病的原因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疾病的部位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疾病的性质性质(如寒、热等)(如寒、热等)邪正关系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第68页,共87页。例:风例:风热热表表证证 病位:病位:表浅表浅 表浅表浅 病因:病因:外感风外感风热热邪气邪气 外感风外感风寒寒邪气

    22、邪气 病性:病性:热证热证 寒证寒证邪正关系:邪正关系:邪气亢盛、正气不虚,都属于实证邪气亢盛、正气不虚,都属于实证风风寒寒表证表证第69页,共87页。“病病”、“证证”、“症症”的关系的关系“症症”是是“证证”和和“病病”的辨别和判断的辨别和判断依据依据每一种每一种“病病”和和“证证”都有特定的症状都有特定的症状同一种同一种“病病”可有几种不同的可有几种不同的“证证”同一种同一种“证证”也常出现于不同的也常出现于不同的“病病”中中 第70页,共87页。疾疾 病病证候证候1证候证候2证候证候n症状症状2-1症状症状2-2症状症状2-n症状症状1-1症状症状1-2症状症状1-n症状症状n-1症状

    23、症状n-2症状症状n-n第71页,共87页。所以同一所以同一“证证”(风热证)分别出现于(风热证)分别出现于感冒、头痛、咳嗽感冒、头痛、咳嗽三种病中三种病中而同一种而同一种“感冒感冒”病,有时会表现为病,有时会表现为“风寒证风寒证”,所以,所以“感冒感冒”病则有病则有“风风热证热证”、“风寒证风寒证”的不同的不同病例病例1:恶寒发热,咽痛,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病名:病名:感冒感冒证型:证型:风热证风热证病例病例2:头痛剧烈头痛剧烈伴恶寒发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红,苔黄、脉数病名:病名:头痛头痛 证型:证

    24、型:风热证风热证病例病例3:咳嗽剧烈痰黄咳嗽剧烈痰黄伴恶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病名:咳嗽咳嗽 证型:证型:风热证风热证第72页,共87页。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概括判断证证疾病的疾病的原因原因性质性质部位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邪正之间的关系四诊四诊症状症状体征体征第73页,共87页。辨证是决定治疗的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是根据辨证的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结果 确定相应的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第74页,共87页。感冒感冒风寒风寒风热风热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凉

    25、解表麻黄汤麻黄汤银翘散银翘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恶寒轻发热重,汗多口渴,恶寒轻发热重,汗多口渴,咽痛,鼻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咽痛,鼻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第75页,共87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不同于一般的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对症治疗”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辨病治疗”是是既辨病又辨证既辨病又辨证 重点着眼于重点着眼于 的分辨的分辨证证第76页,共87页。病治异同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 临床治疗时必须理解临床治疗时必须理解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和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第77页,

    26、共87页。同病异治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采用不同治法因而采用不同治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第78页,共87页。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 以感冒为例以感冒为例冬季冬季以风寒表实证为主以风寒表实证为主表现为鼻流清涕,咳嗽痰稀,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表现为鼻流清涕,咳嗽痰稀,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苔薄白,脉浮紧治以治以辛温解表

    27、、宣肺散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为主的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为主夏季夏季感冒则常兼暑湿感冒则常兼暑湿表现为鼻流浊涕,咳嗽痰粘,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表现为鼻流浊涕,咳嗽痰粘,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口渴尿赤,苔黄腻,脉濡数口渴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治须治须清暑祛湿解表清暑祛湿解表,用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之类,用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之类秋季秋季感冒,燥邪居多感冒,燥邪居多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可见到鼻咽干燥,干咳无痰,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可见到鼻咽干燥,干咳无痰,口干舌红等肺燥阴伤之症口干舌红等肺燥阴伤之症治宜治宜疏风清燥,养阴润肺疏风清燥,养阴润肺,用杏苏散、桑杏汤化裁,用杏苏散、桑杏汤

    28、化裁 第79页,共87页。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第80页,共87页。子宫下垂子宫下垂升提中气升提中气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中气下陷中气下陷异病同治异病同治胃下垂胃下垂脱肛脱肛第81页,共87页。中药治病之矛 中药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药学”。第82页,共87页。应当了解的中药之理 四气疗疾:中药有“气”

    29、,寒热温凉。正治:“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热因寒用”,是以热药来治疗真寒假热证,要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才发挥作用;有“寒因热用”,是指用寒凉药治真热假寒证,要佐以少量温热药,或寒药热饮才发挥作用。第83页,共87页。应当了解的中药之理 用药讲“中和”:一是调和,以不同的因素适度配合,使之比例恰当,二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状态,三是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君臣佐使(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麻杏石甘汤-治疗邪热壅肺,麻黄为君,宣肺平喘,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石膏既可清宣肺热,又

    30、可制约麻黄温性,使其去性存用,两者相配,肺郁解,肺热清,咳喘平,疗效可靠。第84页,共87页。草率“补益”害处多 补益有哲理:“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譬如补气、补血、补心、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与之相应的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肾磁石丸、补肺阿胶汤。祛邪就是扶正,邪去正自安,汗吐下三法第85页,共87页。炮制和配伍 炮制即加工方法: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目的是清除杂质,便于制剂和服用,更重要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加强疗效。半夏、人参。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十八反”、“十九畏”第86页,共87页。谢谢 谢谢第87页,共8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687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