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2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2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结构 药理 活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armacologic Activity第1页,共76页。概 述 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想要想跨越这个过程建立药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直接跨越这个过程建立药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直接联系是非常困难的联系是非常困难的.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可分为三个阶段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可分为三个阶段:药剂相药剂相:主要涉及到药物的释放主要涉及到药物的释放.药物动力相药物动力相:主要涉及到药物的吸收、分布、输运和消除主要涉及到药物的吸收、分布、输运和消
2、除.药效相药效相:主要涉及到药物主要涉及到药物-受体在靶组织的相互作用受体在靶组织的相互作用.过程分类过程分类药剂相药剂相药动相药动相药效相药效相发生的过程药物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目的优化处方和给药途径优化生物利用度优化所需的生物效应药物以其化学结构为基础,由此表现一定的理化性质,从而决定药物的药动学行为;药物转运至作用部位,药物作为配体以其药效团与受体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药效。因此,药物化学的研究范畴与药动相及药效相密切相关。第2页,共76页。第一节 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一、药物的分配系数P=CorgCw 是评价药物亲脂性或亲水性大小的标准,即药物在生物非水相
3、中物质的量浓度Corg与在水相中物质浓度Cw之比。常用其对数lgP表示 巴比妥类最适lgP在2左右Corg表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Cw表示药物在水相的浓度第3页,共76页。p是药物对生物相和水相亲合力的度量.分配系数大,药物的脂溶性高,容易进入通过组织和器官的膜进入到作用部位,分配系数小,水溶性高,容易被输运.药物的分配系数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由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可看成各取代基按一定的方式的组合HXxlgP-lgP0,表示取代基具有疏水性,0,表示取代基具有亲水性n1xHilgPlgP值具有加和性,化合物分子的分配系数等于各母体的分配系数与各取代基值之和。(表2-2)第4页,共76
4、页。以布洛芬ibuprofen为例 1苯+6甲基+1羧基+2分支=2.13+3.0+(-1.26)+(-0.40)=3.47第5页,共76页。二、药物的解离度1.酸碱性 官能团一个分子可能有多个官能团,因而具有酸和一个分子可能有多个官能团,因而具有酸和碱的双重性质。碱的双重性质。PkaPka表达了有机官能团的相对酸碱强度,而且还表达了有机官能团的相对酸碱强度,而且还用于计算某给定用于计算某给定pHpH时,药物的分子与离子个数之比。时,药物的分子与离子个数之比。2相对酸性强度 PKa 强酸和强碱能在水中完全的给予或接受强酸和强碱能在水中完全的给予或接受一个质子,并生成相对应的共轭酸和共轭碱。但是
5、,中等的或一个质子,并生成相对应的共轭酸和共轭碱。但是,中等的或弱的酸和碱不能全部给予或接受质子,它们的分子和离子达到弱的酸和碱不能全部给予或接受质子,它们的分子和离子达到某种平衡。某种平衡。以PKa 表示。第6页,共76页。3 药物的解离度 很多药物是弱有机酸和弱有机碱,这些药物在体液中可以以非解离形式脂溶性的和解离形式存在水溶性的.由于消化道上皮细胞具有脂质膜的功能,只允许脂溶性的有机酸或有机碱通过,所以有机酸和有机碱类药物的吸收并不取决于它们的总浓度,而与它们的解离度有关.第7页,共76页。酸性药物的解离HA+H2OA+H3O解离常数Ka,为3KaHAAOH对其进行推导得,pHPKAHA
6、alg所以,对酸性药物而言,环境所以,对酸性药物而言,环境pHpH越小(酸性越强),则未越小(酸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解离药物HAHA浓度越高浓度越高同理,对于碱性药物pKapHBHBlg所以,对碱性药物而言,环境所以,对碱性药物而言,环境pHpH越大(碱性越强),则未越大(碱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解离药物BB浓度越高浓度越高第8页,共76页。药物的解离常数可以决定药物在胃和肠道中的吸收。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的胃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型,易在胃吸收(如巴比妥类和水杨酸类)。弱碱性药物易在肠道中吸收(如奎宁、氨苯砜、地西泮和麻黄碱)碱性极弱的药物(如咖啡因和茶碱)在胃中也易吸收。强碱性药物胍乙啶及完全
7、离子化的季铵盐类和磺酸类药物消化道吸收差。第9页,共76页。三 药物的水溶性1 氢键氢键 羟基和亚胺基团;可生成的氢键越多,分子的水溶性越羟基和亚胺基团;可生成的氢键越多,分子的水溶性越大。大。2 解离解离 离子离子-偶极键偶极键3水溶性的预测水溶性的预测(1)经验法)经验法 有机功能基的有机功能基的碳增溶势碳增溶势(2)分配系数分析法)分配系数分析法 分配系数也能预测药物的水溶性。分配系数也能预测药物的水溶性。药典关于水溶度的定义,药典关于水溶度的定义,溶解度大于溶解度大于3.3%为溶解,相当于为溶解,相当于lgP指指0.5。因此以。因此以0.5为基准,为基准,小于小于0.5的为水溶性,大于
8、的为水溶性,大于0.5的为水不溶性的的为水不溶性的。关于溶解度的预测不应仅看作数学计算,它有助于从中对分子溶解行为的理解关于溶解度的预测不应仅看作数学计算,它有助于从中对分子溶解行为的理解,也有助于理解药物分子在动力相和药效相的行为。在动力相,药物分子的疏,也有助于理解药物分子在动力相和药效相的行为。在动力相,药物分子的疏水性及电离状态影响它通过膜和吸收等方面能力,影响它的血浆蛋白结合;在水性及电离状态影响它通过膜和吸收等方面能力,影响它的血浆蛋白结合;在药效相,影响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效相,影响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第10页,共76页。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动力相的构效关系药物动力相的构效关系
9、一、药物的转运一、药物的转运 除从静脉注射外除从静脉注射外,其他的给药途径都有吸收多少其他的给药途径都有吸收多少的问题的问题.此外此外,药物随血液循环流经各组织器官时药物随血液循环流经各组织器官时,会在血液和各组织器官间达到一个动态分布平衡会在血液和各组织器官间达到一个动态分布平衡;药物随血液流经肾胆时药物随血液流经肾胆时,会有部分药物随胆汁和尿会有部分药物随胆汁和尿排出排出,当然还有一部分药物也可能经肾小管和肝肠当然还有一部分药物也可能经肾小管和肝肠循环重新进入血液循环循环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经过这样的转运过程经过这样的转运过程,最最终只有一部分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终只有一部分药物到达作用部位,与
10、靶组织的受体与靶组织的受体相互作用产生药效相互作用产生药效.因此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因此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对于认识药物的构效关系程对于认识药物的构效关系,进而从各种途径优化进而从各种途径优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满足治疗对药物的各种要求有满足治疗对药物的各种要求有很大的意义很大的意义.第11页,共76页。药药物物血液 药物游离型 结合型组织作用作用部位部位肌肉或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口服肝消化道代谢排泄排泄重吸收重吸收分布 蛋白结合吸收吸收肠胃道、皮下、肠胃道、皮下、肌肉等部位肌肉等部位尿、胆汁尿、胆汁、肺等部、肺等部位位肾小管、肾小管、肝肠循环肝肠循环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第12
11、页,共76页。二、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二、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 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药物分子因素一是药物分子因素,即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由化学结即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由化学结构所决定的理化性质构所决定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分配系数、电离如溶解度、分配系数、电离度、分子间力、氧化还原电位、电子等排、官能度、分子间力、氧化还原电位、电子等排、官能团之间的距离和立体化学团之间的距离和立体化学.二是药物在其中运行的生物学因素二是药物在其中运行的生物学因素,包括药物分子包括药物分子与细胞间及细胞内体液和与生物聚合物等的相互与细胞间及细胞内体液和与生物聚合物等的相互作用作用,
12、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药物的吸收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分布和消除特征除特征,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第13页,共76页。(一)药物吸收1.亲脂性的影响亲脂性的影响2解离度的影响解离度的影响第14页,共76页。(二)药物向生物作用部位的分布 药物进入血液后,必然要找到一条道路到达生物作用部位.身体是由各种各样的组织组成,药物与各种组织的亲合力不同,因此药物的组织分布对其生物活性必然产生巨大影响.药物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常数,药物在血浆和脂肪之间的分布取决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这种分
13、布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药物作用部位与药物的亲合力很强,则很低的血药水平就能满足治疗,相反,如果药物分布的部分离作用部位很远,则作用部位的血药水平就难以达到所需的治疗浓度.第15页,共76页。(三)药物的蛋白结合(三)药物的蛋白结合 药物蛋白结合分为可逆和不可逆。在不可逆反应中,药物通过共价键和蛋白结合。大多数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时可逆过程,药物以氢键氢键,范范德华力,疏水键和离子键德华力,疏水键和离子键与蛋白结合。第16页,共76页。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药理作用强弱取决于游离药物浓度)影响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第17页,共76页。(四)(四)药物从体内的消除药物从体内的消除 1、药物
14、的肾排泄、药物的肾排泄 肾小球过滤:游离药物 肾小管重新吸收:亲脂性药物 肾小管的分泌:极性大的和离子型药物 2.药物的胆汁排泄药物的胆汁排泄 主要为消除一些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 3.药物的肺排泄药物的肺排泄 挥发性和气态的药物 4.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第18页,共76页。三、构效关系三、构效关系 就药物分子因素而言,其化学结构决定理化性质,从而决定其药物动力学行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产生影响,所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可能与药物动力学的某些环节存在构效关系。第19页,共76页。第三节第三节 药效相的构效关系药效相的构效关系 药物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结构非特异性药和结构非特异性药和结构特异性药结
15、构特异性药,前者产生药效并不是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的相互作用,如全身吸入性麻醉药,而后者则相反,是与特定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药效。第20页,共76页。结构特异性药物的生物活性是化学结构的特异性,药物分子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产生药理活性。化学结构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生物活性的强烈改变。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属此类。结构非特异性药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对化学结构无特异性要求。属于此类的药物很少,例如全麻药中的吸入麻醉药。第21页,共76页。一、药物一、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分子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药物分子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1.到达体内受体。到达体
16、内受体。2.与受体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与受体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第22页,共76页。第23页,共76页。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1.药物-受体的亲和力 R+Dk1k2k3EK=k1/k2R为受体,为受体,D为药物,为药物,RD为药物为药物-受体复合物受体复合物k1为复合物缔合速度常数为复合物缔合速度常数K2为复合物解离速度常数为复合物解离速度常数K3为内在活性常数为内在活性常数K为药物为药物-受体的亲和力受体的亲和力 G=-RTlnKRD第24页,共76页。受体为体内的一些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受体为体内的一些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核酸等。如果药物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正好和其
17、特定受核酸等。如果药物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正好和其特定受体相适应,药物与受体通过形成离子键、偶极体相适应,药物与受体通过形成离子键、偶极-偶极相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引力相互吸引,形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引力相互吸引,形成复合物。成复合物。第25页,共76页。衡量二者相互作用强弱的指标。就化学本质而言,可以用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的键的类型来评估亲合力的强弱。主要的相互作用类型包括偶极键偶极键,氢键和疏水作用氢键和疏水作用。偶极作用包括偶极-偶极作用和离子-偶极作用;氢键也是一种偶极作用,由于有方向性,氢键在受体和配体相互识别上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疏水作用是指药物和受体的非极性基团
18、相互靠拢,排开各自界面上的极性液体,发生缔合使总界面变小,释放能量,这种作用就是疏水作用。第26页,共76页。2.药物的内在活性 激动剂 k1k2 k3较大 无活性物 k1k2 拮抗剂 k1k2 k30 部分激动剂 k1k2 k3较小第27页,共76页。3.影响药效强弱的因素分析 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构象诱导,药物使受体的三级结构发生构象变化,激发细胞级连效应,如果药物和受体发生完全结合,则可以产生这种结构改变;另一种刺激受体的方式是构象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受体可以以两种可互变的形式互存,并达到平衡,其中只有一种受体形式能引起生理刺激并产生药效。药效强弱与亲和力并不成正比,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