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学派与学说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温病的学派与学说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派 学说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讲第二讲 温病学学派学说温病学学派学说一、一、四时温病学派四时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与著作代表人物与著作学术贡献与辨治温病的思路学术贡献与辨治温病的思路1、叶天士、叶天士温热论温热论临证临证指南医案指南医案三时伏气外感篇三时伏气外感篇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津老人,清初苏州人。被称为“温热大师”。其温热论被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温热论温热论的主要学术贡献的主要学术贡献(1)创立了辨卫气营血论治体系(2)阐明了温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3)划分了温病的类别:温热类、湿热类(4)发展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舌诊、验齿、辨斑疹白pei(5)确立了温病的治疗大法关于脾瘅关于脾瘅n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
2、涎沫,口必甜味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若舌上苔如碱者,胃中宿滞挟浊秽郁伏,当急急开泄,否则闭结中焦,不能从膜原达出矣。(温热论第22条,70页)邵新甫按n邵新甫按:口甘一证,内经谓之脾瘅,瘅即热之谓也。人之饮食入胃,赖脾真以运之,命阳以腐之,譬犹造酒蒸酿者然,倘以有不和,肥甘之疾顿发。五液清华,失其本来之真味,则淫淫之甜味,上泛不已也,胸脘必痞,口舌必腻,不饥不食之由,从此至矣。内经设一兰草汤,其味辛,足以散结;其气清,足以化浊,除陈解郁,利水和营,为奇方之祖也。(指南)脾瘅第2法n某,无形气伤,热邪蕴结,不饥不食,岂血分腻滞可投
3、。口甘一证内经称为脾瘅,中焦困不转运可知。n川连、淡黄芩、人参、枳实、淡干姜、生白芍(指南脾瘅297页)。华岫云按n临证指南医案脾瘅华岫云按云:“脾瘅证,经言因数食干肥所致。盖甘性缓,肥性腻,使脾气遏郁,致有口甘、内热、中满之患。故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陈气者,即甘肥酿成陈腐之气也。夫兰草即为佩兰,俗名为省头草。今二案中,虽未曾用,然用人参以助正气,余用苦辛寒以开气泄热,枳实以理气滞,亦祖兰之意,即所谓除陈气也。”关于酒毒n若紫而肿大者,乃酒毒冲心(急加黄连清之)。葛花解酲汤n葛花、白蔻、缩砂仁、干生姜、神曲、泽泻、白术、猪苓、白茯苓、橘皮、青皮、人参、木香(内外伤辨惑论 酒客病)论白苔n再
4、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也。初病舌就干,神不昏者,急加养正透邪之药;若神已昏,此内匮矣,不可救药。(温热论第19条,68页)论绛舌之一n再色绛而舌中心干者,乃心胃火燔,劫烁津液,即黄连、石膏亦可加入。若烦渴烦热,舌心干,四边色红,中心或黄或白者,此非血分也,乃上焦气热烁津,急用凉膈散,散其无形之热,再看其后转变可也。慎勿用血药,以滋腻难散。(温热论第15条,66页)2、薛生白
5、、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篇 薛生白,名雪,字生白,号一瓢,晚年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道人。著湿热病篇等。湿热病篇湿热病篇的主要学术贡献的主要学术贡献(1)阐明了湿热病因病机的特殊性。(2)明辨湿热病与伤寒、温热之异。(3)条分缕析的阐述了湿热病的证治。(4)创立了一系列论治湿热的方证。黄连苏叶汤n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湿热病篇17条,114页)n王某某,女,49岁。2005年11月1日初诊。患者因慢性肾炎、尿毒症,已经接受透析治疗,同时用西药常规治疗,病情尚稳定。但近一个月以来频繁呕吐,饮食难进,
6、食入则吐,因此,希望中医解决呕吐问题。但就诊中医多从脾肾两虚考虑,用补脾肾、利尿、和胃等法,呕吐依然。经人介绍,患者来国医堂就诊,诊时见其烦躁不安,两目怒气冲冲,舌红赤,苔薄黄偏腻,脉弦大滑数而劲,胃脘痞满,无食欲,恶心欲吐。脉舌证一派实象,毫无虚证,肝火冲逆犯胃显然,用黄连苏叶汤合小半夏汤为法,处方:苏叶8克、黄连8克、清半夏10克、生姜6克。6付。1付呕吐减,6付呕吐止,能够进食。但食欲不佳,上方加枳实10克、竹茹15克泄肝安胃以善后。n马某某,女,22岁,北京某大学学生。2005年5月10日初诊。素有胃脘痞满不舒,无食欲,晨起恶心,刷牙时恶心欲吐。最近在校外小餐馆吃饭后,频频呕吐,不能进
7、食。急诊去西医医院治疗,呕吐缓解,但仍然呕吐恶心,不想吃饭,进食则吐。诊脉弦滑略数,舌红苔黄略腻。辨为肝郁化火,夹胃中湿热冲逆之黄连苏叶汤证。处方:黄连8克、苏叶10克,灶心土60克,煎汤代水。少量频频服入。3付。一剂吐止,3剂后再未呕吐。四汁四香汤n湿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湿热病篇15条,113页)变通薛氏四汁四香汤n组成为:生地1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玉竹10克、郁金3克、木香2克、香附3克、乌药2克。用水煎服。治疗胃痛,不思食,脘胁痞胀而舌光红无苔者。n瞿
8、某,男,32岁。2005年12月20日初诊。患慢性胃炎,胃痛,从食道至胃脘灼热不适,胃中辣热如火燎,频繁呃逆。同时,脘腹胸胁闷胀不舒。曾四处找中医诊治而无效。舌红赤少苔,根部仅有薄黄苔,脉弦细略数。胃阴损伤则舌赤少苔,郁火冲逆则灼热疼痛,肝胃气滞则胀满,三方面病机错综复杂。仿薛氏法用变通四汁四香汤加减,处方:生地12克、麦冬15克、北沙参12克、生白芍12克、生栀子10克、郁金4克、木香2克、香附3克、台乌药2克。6付。2005年12月27日二诊:此方服1剂胃痛止,6剂后胃脘灼热、胀闷诸症消失。舌仍赤,苔少薄黄,脉弦细略数。用上方加玄参10克。6付以善后。3、吴鞠通、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吴
9、鞠通,名瑭,江苏淮阴人。著温病条辨,其内容多取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参照了伤寒论的有关理论,采用自条自辨、方证对应的形式论述温病的证治。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主要学术贡献主要学术贡献(1)创立了辨三焦论治体系 发挥了叶氏辨卫气营血论治体系(2)创立了温病方证理论与辨方证论治体系(3)系统论述了9种温病概念与证治(4)订温病论治265条立治方208首(5)总结发扬了叶氏的临床经验。采集叶案100余条,90余方。冬地三黄汤方证n温病条辨中焦篇风温温热第29条:“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甘苦合化,冬地三黄汤主之。”本方中的苇根汁可用芦根代替;银花露可用金银花代替。冬地三黄汤方n组
10、成为:麦冬八钱、黄连一钱、苇根汁半酒杯(冲)、元参四钱、黄柏一钱、银花露半酒杯(冲)、细生地四钱、黄芩一钱、生甘草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利为度。吴鞠通称此方为“甘苦合化阴气法”。n吴氏指出:“甘寒十之八九,苦寒仅十之一二”。n慢性前列腺炎:许某某,男,32岁,北京某公司职员。2004年9月11日初诊。患前列腺炎年余,小便时疼痛,尿黄,尿时有热感,心烦异常,情绪低落,口苦,口臭,大便偏干,舌红赤,苔薄黄,脉弦数。前医所用处方有八正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等,效果均不明显。辨为冬地三黄汤证,用甘苦合化法。处方:生地15克、麦冬10克、元参15克、赤芍1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