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脂肪酸与脂类代谢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63963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格式:PPT
  • 页数:74
  • 大小:1.6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脂肪酸与脂类代谢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化学 基础 06 脂肪酸 代谢 课件
    资源描述:

    1、 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 电电 子子 课课 件件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系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系湖湖 北北 省省 黄黄 冈冈 卫卫 生生 学学 校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周剑周剑涛涛第六章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脂肪酸与脂质质代谢代谢 第六章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脂肪酸与脂质质代谢代谢 第一节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重要衍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重要衍生物 第二节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脂质的消化吸收 第三节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血浆脂蛋白 第四节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第五节第五节 磷脂的代谢磷脂的代谢 第六节第六节 胆固醇的代谢胆固

    2、醇的代谢 第七节第七节 脂质与生物膜脂质与生物膜v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s,脂酸脂酸)在体内存在的主在体内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与醇结合成酯:要形式是与醇结合成酯:与甘油形成与甘油形成甘油脂甘油脂 与鞘氨醇形成与鞘氨醇形成鞘脂鞘脂 与胆固醇形成与胆固醇形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v脂肪酸也是体内合成一些重要生理活性物脂肪酸也是体内合成一些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质的前体。v甘油三酯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能与供能。甘油三酯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能与供能。v类脂是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类脂是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三脂酰甘油)(三脂酰甘油)类脂类脂磷脂磷脂糖脂糖脂胆固醇及酯胆固醇及酯脂质脂质(l

    3、ipids)第一节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衍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衍生物一、多不饱和脂肪酸一、多不饱和脂肪酸l根据碳链长短脂肪酸分为:根据碳链长短脂肪酸分为:短链短链 (24 C)脂肪酸)脂肪酸中链中链 (610 C)脂肪酸)脂肪酸长链(长链(1226 C)脂肪酸)脂肪酸l人体内脂肪酸主要为偶数碳原子长链脂肪酸。人体内脂肪酸主要为偶数碳原子长链脂肪酸。l根据脂肪酸碳链有无双键可分为:根据脂肪酸碳链有无双键可分为: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q含含 1 个碳碳双键的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个碳碳双键的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软油酸(软油酸(16:1,9)

    4、油油 酸(酸(18:1,9)q含含2个或个或2 个以上碳碳双键的称为多不饱和脂个以上碳碳双键的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肪酸:亚亚 油油 酸(酸(18:2,9,12)亚亚 麻麻 酸(酸(18:3,9,12,15)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20:4,5,8,11,14)营养必需脂肪酸营养必需脂肪酸n 人体含有人体含有4,5,8,9去饱和酶,在体内去饱和酶,在体内可以合成软油酸和油酸。可以合成软油酸和油酸。n 人体内缺乏人体内缺乏9以上位置的去饱和酶,机体内以上位置的去饱和酶,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亚油酸亚油酸 亚麻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n 因此,亚油酸、亚

    5、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称为因此,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称为营营养必需脂肪酸。养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作用q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是构成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是构成磷脂和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一些重要生和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一些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理活性物质的前体。q二十碳五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脑及精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成分,是脑及精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成分,还有降血脂、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管、抗癌还有降血脂、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管、抗癌等特殊功效。等特殊功效。q深海鱼油含丰富的深海鱼油含丰富的E

    6、PA和和DHA,有预防心脑,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血管疾病的作用。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l花生四烯酸在人体内可转化成:花生四烯酸在人体内可转化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血栓血栓噁噁烷烷(thromboxane,TX)白白 三三 烯烯(leukotrienes,LT)(一)前列腺素(一)前列腺素(PG)vPG以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含五碳环和两条,含五碳环和两条侧链侧链R1、R2。v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双键位置,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双键位置,PG分为分为9类类。按英文字母顺序表示:。按英文字母顺序表示:PGA、

    7、B、C、D、E、F、G、H、I。v侧链取代基团中双键数,在英文字母右下角侧链取代基团中双键数,在英文字母右下角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PGH2、PGI2。vPGI2分子中除五碳环外,还有一个含氧的分子中除五碳环外,还有一个含氧的5元元环,又称为环,又称为前列环素前列环素(prostacyclin)。)。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不饱和双键位置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不饱和双键位置PG分为分为9 种类型种类型PG的生理活性的生理活性PGE2 能诱发炎症,引起红肿热痛等反应。能诱发炎症,引起红肿热痛等反应。PGE2、PGA2 使动脉平滑肌舒张,有降低血使动脉平滑肌舒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8、压的作用。PGE2、PGI2 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卵泡卵泡PGF2能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能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子宫子宫PGF2能使黄体溶解,加快子宫收缩,促能使黄体溶解,加快子宫收缩,促进分娩。进分娩。PGE2(二)血栓(二)血栓噁噁烷烷(TX)nTX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被含氧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被含氧噁噁烷烷取代。取代。n血小板含有血小板含有TXA2合成酶,催化合成酶,催化PGH2合成合成TXA2。血小板合成的。血小板合成的TXA2与与PGE2促进血小促进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板聚集,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及血栓

    9、形成。n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PGI2与与TXA2拮抗。若血拮抗。若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管内皮细胞损伤,PGI2合成与分泌减少,合成与分泌减少,PGA2相对过多可能与冠心病血栓形成有关。相对过多可能与冠心病血栓形成有关。TXA2(三)白三烯(三)白三烯(LT)vLT结构中不含前列腺酸样骨架。结构中不含前列腺酸样骨架。v脂氧合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等酶催化花生四烯等酶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酸生成LTA4,LTA4进一步转变成进一步转变成LTB4、LTC4、LTD4及及LTE4等。等。LTA4vLTB4调节白细胞功能,促进游走及趋化作用,调节白细胞功能,促进游走及趋化作用

    10、,诱发多形核白细胞脱颗粒,溶酶体释放水解诱发多形核白细胞脱颗粒,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促进酶,促进炎症炎症及及过敏反应。过敏反应。vLTC4、LTD4及及LTE4的混合物的混合物是过敏反应的是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引起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剧烈慢反应物质,引起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剧烈收缩。收缩。第二节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脂质的消化吸收一、脂质的消化一、脂质的消化n食物中的脂质主要是甘油三酯,少量的磷脂、食物中的脂质主要是甘油三酯,少量的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n小肠上段小肠上段是脂质消化的主要场所,胆汁含有是脂质消化的主要场所,胆汁含有丰富的胆汁酸盐,丰富的胆汁酸盐,胆汁酸盐胆汁

    11、酸盐把脂类乳化成细把脂类乳化成细小微团,便于消化酶的消化。小微团,便于消化酶的消化。n婴幼儿肝脏合成胆汁酸盐的功能较低,若食婴幼儿肝脏合成胆汁酸盐的功能较低,若食物中脂肪量过多,会引起物中脂肪量过多,会引起脂肪泻脂肪泻。v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脂质的酶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脂质的酶: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H2O 甘油一酯甘油一酯 2脂肪酸脂肪酸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 H2O 胆固醇胆固醇 脂肪酸脂肪酸 甘油磷脂甘油磷脂 H2O 溶血磷脂溶血磷脂 脂肪酸脂肪酸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酶磷脂酶磷脂酶二、脂质的吸收二、脂质的吸收n脂质消化产物主要在脂质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

    12、段吸收段吸收。n脂肪和类脂的消化产物有:甘油一酯、脂肪脂肪和类脂的消化产物有: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和溶血磷脂。酸、胆固醇和溶血磷脂。n这些消化产物在胆汁酸盐的作用下形成更小这些消化产物在胆汁酸盐的作用下形成更小的的混合微团混合微团,易于穿过小肠黏膜细胞表面的,易于穿过小肠黏膜细胞表面的水屏障,为肠黏膜细胞吸收。水屏障,为肠黏膜细胞吸收。n短中链脂肪酸短中链脂肪酸或由短中链脂肪酸与甘油构成或由短中链脂肪酸与甘油构成的甘油三酯,直接被肠黏膜细胞吸收,经的甘油三酯,直接被肠黏膜细胞吸收,经门门静脉静脉入肝。入肝。n甘油一酯、长链脂肪酸、胆固醇及溶血磷酯甘油一酯、长链脂肪酸、胆固醇及溶血磷酯被肠黏

    13、膜细胞吸收后,在细胞内被肠黏膜细胞吸收后,在细胞内再酯化再酯化成甘成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这些重新酯化的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这些重新酯化的物质及少量胆固醇等与载脂蛋白结合成物质及少量胆固醇等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乳糜乳糜微粒(微粒(CM),CM经经淋巴淋巴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第三节第三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一、血一、血 脂脂血浆中脂质称为血浆中脂质称为血脂血脂:甘油三脂、磷脂、胆固:甘油三脂、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血脂来源:血脂来源:外源性外源性食物脂质消化吸收进入血液食物脂质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内源性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

    14、织合成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检验血脂样本:检验血脂样本:受试者正常饮食受试者正常饮食1周,空腹周,空腹1214 h,清晨静脉采集血样,清晨静脉采集血样。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组成组成含量(含量(mmolmmol/L/L)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1.81.8总胆固醇总胆固醇2.82.85.85.8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0.80.81.61.6磷脂磷脂1.61.6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0.50.50.70.7二、血浆脂蛋白二、血浆脂蛋白(LP)v血脂运输形式是血脂运输形式是LP(lipoprotein)。)。v血浆血浆LP基本组成成分:基本组成成分:载脂蛋白(载脂

    15、蛋白(apoprotein,apo)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磷脂磷脂 胆固醇及酯胆固醇及酯(一)载脂蛋白(一)载脂蛋白v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vApo可分为:可分为:apo A、apo B、apo C、apo D、apo E。vApo具有运输脂类、稳定脂蛋白结构,以及具有运输脂类、稳定脂蛋白结构,以及在脂蛋白的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脂蛋白的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v各种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量及脂类不同,各种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量及脂类不同,因此颗粒的大小、密度、表面电荷量、因此颗粒

    16、的大小、密度、表面电荷量、电泳迁移率以及免疫学特性均有差异。电泳迁移率以及免疫学特性均有差异。v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主要有: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电泳分类法电泳分类法密度分类法密度分类法l各种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量不同,表面电荷各种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量不同,表面电荷不等,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不一,可将血浆不等,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不一,可将血浆脂蛋白分成四种:脂蛋白分成四种:-脂蛋白脂蛋白(-LP)前前-脂蛋白脂蛋白(Pre-LP)-脂蛋白脂蛋白(-LP)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类法血浆脂蛋白电泳分类法 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法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法l各种血浆脂蛋白因组成不同,其密度

    17、也不相各种血浆脂蛋白因组成不同,其密度也不相同。把血浆置于一定密度的盐溶液中进行超同。把血浆置于一定密度的盐溶液中进行超速离心(约速离心(约50000转转/分钟),血浆脂蛋白依其分钟),血浆脂蛋白依其密度大小而漂浮或沉降,因此按密度从小到密度大小而漂浮或沉降,因此按密度从小到大将脂蛋白分为:大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三)血浆脂蛋白的性质、组成与功能(三)血浆脂蛋白的性质、组成与功能 分类分类密度法密度法CMCMVLDLVLDLLDL

    18、LDLHDLHDL电泳法电泳法CMCMpre-LPpre-LP-LP-LP-LP-LP性质性质密度密度0.950.950.950.951.0061.0061.0061.0061.0631.0631.0061.0061.2101.210漂浮率(漂浮率(S Sf f)40040020204004000 02020颗粒直径颗粒直径(nmnm)808050050025258080202025257.57.51010组成组成(%)蛋白质蛋白质0.50.52 25 51010202025255050脂类脂类9898999990909595757580805050甘油三酯甘油三酯80809595505070

    19、7010105 5磷酯磷酯5 57 7151520202525总胆固醇总胆固醇4 45 5151519194848505020202323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1 12 25 57 78 85 56 6胆固醇酯胆固醇酯3 3101012124040424215151717生成生成部位部位小肠小肠肝、小肠肝、小肠血浆血浆肝肠、血浆肝肠、血浆功能功能转运外源性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转运内源性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转运胆固醇转运胆固醇到肝外组织到肝外组织转运肝外转运肝外胆固醇回肝胆固醇回肝(四)血浆脂蛋白的结构(四)血浆脂蛋白的结构血浆血浆脂蛋白呈球形,脂蛋白呈球形,以小泡或微粒以小泡或微粒形

    20、式存在形式存在血浆血浆疏水性疏水性较强的甘油三酯、较强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处于胆固醇酯处于脂蛋白内核脂蛋白内核具有具有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则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的疏水则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的疏水基团与内核的疏水基团联系,基团与内核的疏水基团联系,极性或亲水基团则覆盖极性或亲水基团则覆盖在脂蛋白的在脂蛋白的表面表面(五)血浆脂蛋白(五)血浆脂蛋白 代谢代谢 小肠黏小肠黏膜细胞合成膜细胞合成CM,新生,新生CM经淋巴管入血,与经淋巴管入血,与HDL交换交换Apo,成为成熟,成为成熟CM。成熟成熟CM的的apo C激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激

    21、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脂蛋白脂蛋白脂肪酶(脂肪酶(LPL),LPL作用于作用于CM,将甘油三酯水解,将甘油三酯水解,甘油与脂肪酸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甘油与脂肪酸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CM渐变小,最渐变小,最后成为富含胆固醇的后成为富含胆固醇的CM残余颗粒残余颗粒被被肝细胞肝细胞摄取代谢。摄取代谢。CM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CM代谢快,半衰期代谢快,半衰期515min,正常人空腹,正常人空腹1214 h 血浆无血浆无CM。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五)血浆脂蛋白(五)血浆脂蛋白 代谢代谢n肝脏肝脏合成的合成的VLDL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毛细血管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2、表面的内皮细胞表面的 LPL 将将VLDL的甘油三酯水解,的甘油三酯水解,VLDL颗粒逐渐变小,其组成成分不断改变,形成颗粒逐渐变小,其组成成分不断改变,形成中间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最后成为富含胆固醇的,最后成为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nVLDL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VLDL在血浆中的半衰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期为612 h。VLDL(五)血浆脂蛋白(五)血浆脂蛋白 代谢代谢n LDL在在血浆血浆中由中由VLDL转变而来,富含胆固醇,且转变而来,富含胆固醇,且2/3的胆固醇属酯型。的胆固醇属酯型。n 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含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含

    23、LDL受体受体,能识别,能识别LDL并与之结并与之结合,经过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分合,经过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分解,胆固醇供细胞利用。解,胆固醇供细胞利用。n LDL将肝合成的胆固醇运至肝外。将肝合成的胆固醇运至肝外。血血LDL过高,过多过高,过多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而诱发动脉粥样硬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化。n LD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24天。天。LDL(五)血浆脂蛋白(五)血浆脂蛋白 代谢代谢q HDL主要由主要由肝脏肝脏合成,合成,小肠小肠合成少量。合成少量。q 新生新生HDL作为游离作为游离胆固醇接受

    24、体胆固醇接受体。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基转移酶(LCAT)催化新生催化新生HDL中游离胆固醇形成中游离胆固醇形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转入胆固醇酯,胆固醇酯转入HDL核心,胆固醇酯不断增核心,胆固醇酯不断增多,同时与多,同时与CM及及VLDL交换交换Apo成分,最后新生成分,最后新生HDL转变为成熟转变为成熟HDL。q 肝细胞富含肝细胞富含HDL受体受体,肝细胞摄取,肝细胞摄取HDL 将其胆固醇合将其胆固醇合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入肠道。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入肠道。q HDL将肝外胆固醇逆向转运入肝。将肝外胆固醇逆向转运入肝。血浆血浆HDL半衰期为半衰期为35天。天。HD

    25、L请为你的同学讲解图示内容!请为你的同学讲解图示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一、脂一、脂 肪肪 动动 员员v贮存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脂肪酶作用贮存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脂肪酶作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再由其他组织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再由其他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脂肪动员。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q脂肪水解酶:脂肪水解酶: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G)脂肪酶)脂肪酶 甘油二酯(甘油二酯(DG)脂肪酶)脂肪酶 甘油一酯(甘油一酯(MG)脂肪酶)脂肪酶 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

    26、限速酶,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因此称它为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因此称它为激素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敏感性脂肪酶。脂解激素脂解激素激活激活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 甲 肾 腺 素去 甲 肾 腺 素胰 高 血 糖 素胰 高 血 糖 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脂解激素脂解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抗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降低降低甘甘油油三三酯酯脂脂肪肪酶酶甘油的代谢去向甘油的代谢去向v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释放入血,被肝、肾及小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释放入血,被肝、肾及小肠黏膜细胞摄取,主要在肠黏膜细胞摄取,主要在肝甘油激酶肝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的作用下生成生成-磷酸甘油磷酸甘油,再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磷酸

    27、二羟丙酮进入糖氧化分解途径;或通过糖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氧化分解途径;或通过糖异生转化为糖或糖原。异生转化为糖或糖原。二、脂肪酸的氧化二、脂肪酸的氧化v血液中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运输。血液中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运输。v脑、成熟红细胞除外,大多数组织能氧化脑、成熟红细胞除外,大多数组织能氧化脂肪酸。脂肪酸。v脂肪酸氧化分解分三个阶段:脂肪酸氧化分解分三个阶段: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脂肪脂肪酰酰CoACoA的的-氧化氧化乙酰乙酰CoACoA进入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在细在细胞液胞液中中,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催化脂肪酸与合成酶催化脂肪酸与HSCoA生成脂酰生成脂酰CoA的过程称

    28、为的过程称为脂肪酸活化脂肪酸活化。活化活化1分子脂肪酸消耗分子脂肪酸消耗1分子分子ATP的两个高能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磷酸键。脂脂酰酰CoA进入进入线粒体线粒体催化脂酰催化脂酰CoA氧化分解的酶存在于线粒体中,氧化分解的酶存在于线粒体中,脂酰脂酰CoA由线粒体膜中的由线粒体膜中的肉毒碱肉毒碱(carnitine)携带进入线粒体,然后进行氧化分解携带进入线粒体,然后进行氧化分解。肉毒碱携带脂酰进入线粒体肉毒碱携带脂酰进入线粒体-氧化与三羧酸循环氧化与三羧酸循环 v脂酰脂酰CoA在线粒体内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脂肪酸氧化酶复合体的氧化酶复合体的作用下,脂酰基的作用下,脂酰基的碳原子碳原子上发生上发生脱氢、

    29、加水、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化学反应,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化学反应,产生产生1 分子分子乙酰乙酰CoA与与1 分子比原脂酰分子比原脂酰 CoA少少 2 个碳原子个碳原子的脂酰的脂酰 CoA,这一氧化过程称为,这一氧化过程称为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氧化化。v多数组织生成的多数组织生成的乙酰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彻底氧化成底氧化成H2O 和和 CO2,并释放出能量。,并释放出能量。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化氧化 软脂酸氧化生成的软脂酸氧化生成的ATP数数n甘油三酯氧化分解的主要意义是供给能量。甘油三酯氧化分解的主要意义是供给能量。n软脂酸氧化软脂酸氧化生成的生成的ATP数

    30、计算如下:数计算如下:1 分子软脂酸(分子软脂酸(16C)通过)通过7次次氧化(生成氧化(生成7 FADH、7 NADH+H+),),8乙酰乙酰CoA进入三羧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酸循环,彻底氧化成H2O 和和 CO2,共,共产生产生131 ATP。减去脂肪酸活化消耗。减去脂肪酸活化消耗2 ATP,净产净产129 ATP。27+37+128=131三、酮体生成及利用三、酮体生成及利用酮体酮体(ketonebodies)的生成的生成 v酮体是乙酰乙酸、酮体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v酮体生成的前体物质:乙酰酮体生成的前体物质:乙酰CoAv肝细胞生成酮体的酶:肝细胞

    31、生成酮体的酶:乙酰乙酸硫解酶乙酰乙酸硫解酶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合成酶)合成酶 HMGCoA 裂解酶裂解酶-羟丁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酮酮体体的的生生成成酮酮体体的的利利用用丙酮丙酮可随呼吸道可随呼吸道及尿排除,及尿排除,不被人体不被人体利用利用(三)酮体生成的意义(三)酮体生成的意义n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代谢的正常产物,是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代谢的正常产物,是脂脂肪酸供给能量的另一种形式。肪酸供给能量的另一种形式。n 长期饥饿或糖供应不足时,肝脏将脂肪酸转长期饥饿或糖供应不足时,肝脏将脂肪酸转化为酮体,酮体分子小,水溶性强,易透过化为酮体,酮体分子小,水溶性强,

    32、易透过血脑屏障及细胞膜,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血脑屏障及细胞膜,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脑组织组织及肌组织的主要能源。及肌组织的主要能源。n 正常人体血酮体含量正常人体血酮体含量:n 长期饥饿、严重糖尿病时,肝内生成的酮体超长期饥饿、严重糖尿病时,肝内生成的酮体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率,导致血中酮体升高,可致过肝外组织利用率,导致血中酮体升高,可致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0.030.5mmol/L四、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四、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v人体许多组织能合成甘油三酯,以人体许多组织能合成甘油三酯,以肝及脂肝及脂肪组织肪组织的合成能力最强。的合成能力最强。v甘油三酯合成的原料甘油三酯合成的原料:-磷酸甘油磷酸

    33、甘油脂酰脂酰CoA v甘油三酯合成的亚细胞场所甘油三酯合成的亚细胞场所:细胞液细胞液-磷酸甘油的来源磷酸甘油的来源v食物中的甘油三酯经消化吸收的甘油,甘食物中的甘油三酯经消化吸收的甘油,甘油经磷酸化生成油经磷酸化生成-磷酸甘油。磷酸甘油。v糖分解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加氢还原成糖分解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加氢还原成-磷酸甘油,这是磷酸甘油,这是-磷酸甘油的主要来源。磷酸甘油的主要来源。脂酰脂酰CoA的来源的来源v食物食物 经消化吸收的脂肪酸通过活化产生经消化吸收的脂肪酸通过活化产生脂酰脂酰CoA。v自身合成自身合成 由糖氧化分解产生的由糖氧化分解产生的乙酰乙酰CoA提提供碳源、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供

    34、碳源、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NADPH供氢、供氢、ATP供能,经脂酰供能,经脂酰CoA合成酶系催化,乙酰合成酶系催化,乙酰CoA中的乙酰基逐步缩合成长链脂酰中的乙酰基逐步缩合成长链脂酰CoA。甘油三酯的合成反应甘油三酯的合成反应1分子分子-磷酸甘油与磷酸甘油与2分子脂酰分子脂酰CoA在在-磷酸磷酸甘油脂酰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甘油脂酰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磷脂酸磷脂酸,再水,再水解成甘油二酯及磷酸,甘油二酯再与解成甘油二酯及磷酸,甘油二酯再与1分子分子脂酰脂酰CoA生成甘油三酯。生成甘油三酯。五、肥胖的生物化学五、肥胖的生物化学n人体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人体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以上时称为以上时称为肥胖肥

    35、胖。n人体主要供能物质糖和甘油三酯的摄入量人体主要供能物质糖和甘油三酯的摄入量超过生命活动的需要量,会转化成体脂而超过生命活动的需要量,会转化成体脂而贮存在脂肪组织,导致体重增加。贮存在脂肪组织,导致体重增加。肥胖与肥胖基因肥胖与肥胖基因n目前认为,肥胖与肥胖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目前认为,肥胖与肥胖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瘦蛋白瘦蛋白(leptin)有关。瘦蛋白可以调节能量)有关。瘦蛋白可以调节能量代谢,抑制食欲,减少体重增加。代谢,抑制食欲,减少体重增加。n肥胖症可能缺乏瘦蛋白或具有瘦蛋白抗性。肥肥胖症可能缺乏瘦蛋白或具有瘦蛋白抗性。肥胖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胖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36、、糖尿病等疾病。病。第五节第五节 磷脂的代谢磷脂的代谢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脑磷脂)神经鞘脂神经鞘脂葡萄糖脑苷脂葡萄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鞘氨醇是脂肪族(鞘氨醇是脂肪族(1620C)氨基二元醇,具有)氨基二元醇,具有疏水长链脂肪烃尾和疏水长链脂肪烃尾和2个羟基及个羟基及1个氨基的极性头个氨基的极性头。磷脂磷脂甘油磷脂甘油磷脂(含甘油)含甘油)鞘磷脂鞘磷脂(含鞘氨醇)(含鞘氨醇)一、甘油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代谢n甘油磷脂合成甘油磷脂合成的的活跃活跃器官:器官:肝、肾、肠肝、肾、肠。n合成的主要原料:合成的主要原料:甘油二酯、胆碱

    37、、胆胺甘油二酯、胆碱、胆胺甘油二酯来自甘油三酯合成途径;甘油二酯来自甘油三酯合成途径;胆碱、胆胺来自食物,或体内由丝氨酸先脱羧胆碱、胆胺来自食物,或体内由丝氨酸先脱羧生成胆胺,胆胺甲基化生成胆碱。生成胆胺,胆胺甲基化生成胆碱。甘油磷脂的分解甘油磷脂的分解n人体内水解人体内水解甘油磷脂甘油磷脂的酶的酶:磷脂酶磷脂酶A1、A2、C、D、Bn磷脂酶磷脂酶分别作用于甘油磷脂的不同酯键,分别作用于甘油磷脂的不同酯键,水解产物有:水解产物有: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胺)、磷酸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胺)、磷酸n甘油磷脂的水解产物可再利用或氧化分解。甘油磷脂的水解产物可再利用或氧化分解。磷脂酶的作用磷脂酶的

    38、作用 n甘油磷脂在甘油磷脂在磷脂酶磷脂酶A2的作用下生成的溶血的作用下生成的溶血磷脂能使红细胞膜或其他细胞膜破坏,而磷脂能使红细胞膜或其他细胞膜破坏,而致溶血或细胞坏死。某些毒蛇含有磷脂酶致溶血或细胞坏死。某些毒蛇含有磷脂酶A2,毒蛇毒蛇咬伤后产生大量溶血磷脂,而发咬伤后产生大量溶血磷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利用蛇毒的溶血作用治疗生溶血。临床上利用蛇毒的溶血作用治疗血栓。血栓。(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v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式运出肝外,)的形式运出肝外,甘油磷脂甘油磷脂是合是合成成VLDL的主要成分。的主要成分

    39、。?如果食物中缺乏如果食物中缺乏必需脂肪酸、胆必需脂肪酸、胆胺、胆碱及胺、胆碱及S-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氨酸,肝脏合成甘,肝脏合成甘油磷脂就会减少,使油磷脂就会减少,使VLDL合成障碍,造成合成障碍,造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堆积,形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堆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fat liver)。二、鞘磷脂的代谢二、鞘磷脂的代谢v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神经鞘脂神经鞘脂,它由鞘,它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酸胆碱构成。氨醇、脂肪酸和磷酸胆碱构成。v神经鞘磷脂是生物膜及神经髓鞘的重要成分神经鞘磷脂是生物膜及神经髓鞘的重要成分。v全身组织能合成神经鞘磷脂,但脑组织最活跃。全身组织能合

    40、成神经鞘磷脂,但脑组织最活跃。v合成鞘磷脂的原料为软脂酰合成鞘磷脂的原料为软脂酰CoA、丝氨酸、还、丝氨酸、还有磷酸吡哆醛、有磷酸吡哆醛、NADPH+H+及及FAD作为辅酶作为辅酶参与反应。参与反应。第六节第六节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代谢胆固醇胆固醇一、胆固醇的合成一、胆固醇的合成v成人各组织(除脑及红细胞)都能合成胆固成人各组织(除脑及红细胞)都能合成胆固醇,醇,肝肝合成量最多(占合成量最多(占70%80%),其次),其次是小肠(占是小肠(占10%)。)。v胆固醇在胆固醇在细胞液及滑面内质网细胞液及滑面内质网中合成。中合成。v乙酰乙酰CoA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还需要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还

    41、需要NADPH提供氢,提供氢,ATP供能。合成供能。合成 1 分子胆分子胆固醇需要固醇需要18乙酰乙酰CoA,16 NADPH+H+,36ATP。胆固醇合成过程胆固醇合成过程 HMG-CoA还原酶还原酶乙酰乙酰CoA甲基二羟戊酸甲基二羟戊酸(MVA)鲨烯鲨烯胆固醇胆固醇限速酶胆固醇合成过程胆固醇合成过程二、胆固醇的酯化二、胆固醇的酯化v细胞内胆固醇酯化细胞内胆固醇酯化 细胞内胆固醇在细胞内胆固醇在脂酰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的催化下,接受脂的催化下,接受脂酰酰CoA中脂酰基生成胆固醇酯及中脂酰基生成胆固醇酯及HSCoA。v血浆内胆固醇酯化血浆内胆固醇酯化 血浆

    42、脂蛋白的胆固醇,经血浆脂蛋白的胆固醇,经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催化,接受催化,接受磷脂酰胆碱(即卵磷脂)第磷脂酰胆碱(即卵磷脂)第2位碳原子的脂酰基位碳原子的脂酰基(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转移到胆固醇(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转移到胆固醇3位碳上,位碳上,生成胆固醇酯。生成胆固醇酯。胆固醇的酯化胆固醇的酯化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q转化转化 胆汁酸胆汁酸 q胆固醇胆固醇 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 维生素维生素D3 紫外线紫外线胆固醇胆固醇 7-脱氢胆固醇脱氢胆固醇 维生素维生素D3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雌激素雄激素雄激素q排泄排泄 排泄

    43、形式是排泄形式是胆汁酸胆汁酸和和粪固醇粪固醇。胆固醇随。胆固醇随胆汁进入肠道,部分被肠黏膜细胞重吸收,另一胆汁进入肠道,部分被肠黏膜细胞重吸收,另一部分被肠道细菌转变成粪固醇随粪便排出。部分被肠道细菌转变成粪固醇随粪便排出。第七节第七节 脂质与生物膜脂质与生物膜一、生物膜成分与结构模型一、生物膜成分与结构模型生物膜包括细胞质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生物膜包括细胞质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组成生物膜的脂质称为组成生物膜的脂质称为膜脂膜脂。膜脂约占细胞。膜脂约占细胞膜质量的膜质量的50%,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甘,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

    44、(甘油磷酯、鞘磷脂),糖脂及胆固醇次之。油磷酯、鞘磷脂),糖脂及胆固醇次之。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糖脂糖脂脂质脂质双分子双分子层层镶嵌蛋白质镶嵌蛋白质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v由脂质双分子层中间镶嵌蛋白质构成。由脂质双分子层中间镶嵌蛋白质构成。v双分子层主要是双分子层主要是磷脂磷脂,磷脂的疏水尾部相互靠磷脂的疏水尾部相互靠拢形成疏水中间区域,亲水头部分别朝向细胞拢形成疏水中间区域,亲水头部分别朝向细胞内与细胞外。内与细胞外。v膜膜胆固醇胆固醇插入磷脂分子之间,增强膜稳定性。插入磷脂分子之间,增强膜稳定性。v糖脂糖脂存在于脂质双分子层的外层即细胞膜表面。存在于脂

    45、质双分子层的外层即细胞膜表面。v蛋白质蛋白质镶嵌在双分子层中间(称为镶嵌在双分子层中间(称为内在蛋白内在蛋白),),或分布于内外表面(称为或分布于内外表面(称为外周蛋白外周蛋白)。)。二、膜脂筏(二、膜脂筏(lipid rafts)v膜脂质分子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膜脂质分子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v膜脂质在膜中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膜脂质在膜中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微结构微结构域域称为称为膜脂筏膜脂筏。v膜脂筏的主要脂质是胆固醇、鞘磷脂和神经膜脂筏的主要脂质是胆固醇、鞘磷脂和神经节苷脂,而不是甘油磷脂。鞘磷脂与胆固醇节苷脂,而不是甘油磷脂。鞘磷脂与胆固醇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脂质有序相脂质有序相,比周围的细,比周围的细胞膜域具有更高的有序性和稳定性。胞膜域具有更高的有序性和稳定性。v膜脂筏与膜的物质转运、生物信号转导等生膜脂筏与膜的物质转运、生物信号转导等生物功能,以及与临床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物功能,以及与临床许多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脂肪酸与脂类代谢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6396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