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的历史与发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环境法的历史与发展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法 历史 发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LOGOLOGO 站长素材 SC.CHINAZ.COMLOGO 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社会的环境与法一、古代社会的环境与法二、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二、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三、中国环境法的发展三、中国环境法的发展LOGO一、古代社会的环境与法一、古代社会的环境与法(一)古代社会的生态与文明(一)古代社会的生态与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衰则文明衰 LOGO生态对文明的塑造作用超乎想象生态对文明的塑造作用超乎想象 人类的人类的“诞生诞生”本身即是环境变化的产物本身即是环境变化的产物 现代人类的祖先在七百多万年前和非洲古猿进化分离,踏上了独特的进化之旅现
2、代人类的祖先在七百多万年前和非洲古猿进化分离,踏上了独特的进化之旅。推荐阅读:推荐阅读:气候改写人类进化气候改写人类进化 南方周末南方周末2014年年10月月2日日LOGO 生态的差异造就文明的多样性生态的差异造就文明的多样性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马克思LOGO 良好生态是文明的摇篮:良好生态是文明的摇篮:早期文明的大河特征早期文明的大河特征 LOGO生态是文化发展的根基生态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中华文明屹立不倒的地缘因素中华文明屹立不倒的地缘因素
3、大河治理与中央集权大河治理与中央集权(大禹父子)(大禹父子)大国思维大国思维VS岛民心态岛民心态LOGO “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土壤等,和人民的性格和人民的性格,感情有关系感情有关系,法法律应考虑这种因素。律应考虑这种因素。”“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风俗、习惯。先例、风俗、习惯。”“气候的影响是一切影响中最强有力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是一切影响中最强有力的影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LOGO中西文化气质差异:中西文化气质差异:黄色文明黄色文明 VS 蓝绿文明蓝绿文明 农耕农耕 V
4、S 游牧游牧海洋海洋 LOGO国民性:战争与和平国民性:战争与和平 德治与法治的生态基础德治与法治的生态基础LOGO生态对文明的影响:纵向生态对文明的影响:纵向两河流域的环境退化与两河流域的环境退化与 阿拉伯文明变迁阿拉伯文明变迁玛雅文明的覆灭!玛雅文明的覆灭!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500年)资源的资源的“诅咒诅咒”?民富民富国强?国强?LOGO生态对文明的影响:纵向生态对文明的影响:纵向中华文明的诞生与中华文明的诞生与“仰韶温暖期仰韶温暖期”水土流失与中华文明重心的转移水土流失与中华文明重心
5、的转移“乱世乱世”、“盛世盛世”的冷暖基础的冷暖基础(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气候根源(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气候根源宋代以来的南强北弱宋代以来的南强北弱蒙古帝国的崛起与征服蒙古帝国的崛起与征服没有秦桧,岳家军能光复中原吗?没有秦桧,岳家军能光复中原吗?LOGO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生态极限与农业文明的尽头生态极限与农业文明的尽头 洪亮吉洪亮吉(17461809年)治平篇治平篇(1793)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
6、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拥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要
7、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治平之民虑也。LOGO人口在无妨碍时,以人口在无妨碍时,以1、2、4、8、16、32、的几何级数率的几何级数率增长,而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则以则以1、2、3、4、5、6 的算术级数率的算术级数率增长增长
8、。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要限制人口增长,使二者保持平衡。马尔萨斯马尔萨斯(17661834)人口论人口论(1798)3个命题: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显著的抑制。这些抑制全部归纳为道德节制、贫困和罪恶。这3点是支配人类命运的“人口自然规律人口自然规律”的基本内容。4点结论: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经济政治制度的罪过;只有私有制才能消除人口的过快增长;工人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济贫法促使人口增长是恶法。LOGOLOGO推荐阅读:推荐阅读:LOGO几点启示:几点启示:物
9、质财富是文明的基础物质财富是文明的基础 生态环境是文明的源泉生态环境是文明的源泉人与自然的矛盾贯穿于文明发展始终人与自然的矛盾贯穿于文明发展始终生态问题既是文明衰亡的压力,又是文明发展的动力生态问题既是文明衰亡的压力,又是文明发展的动力对生产资料的对生产资料的“追寻追寻”是催生工业革命乃至整个现代文明的动是催生工业革命乃至整个现代文明的动力力LOGO(二)古代(二)古代“环境法环境法”:经济法、资源法:经济法、资源法农业社会珍惜资源、爱护生命、崇拜自然、养生放生的“规定”,不同于今天的环境法前两千多年乌尔纳姆法典关于使用土地的规定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关于土地、森林、牧场的耕种、垦荒和保护的规
10、定前3世纪摩奴法典关于荒地、矿山、湖泊、山川的规定印度皇帝阿什泰克法令:“下列动物不受到捕杀:鹦鹉、八哥和所有可利用和食用的四足动物,决不能放火烧林。”英王爱德华一世:绞死燃放煤烟者俄国彼得大帝:森林、水源保护LOGO(二)古代(二)古代“环境法环境法”:经济法、资源法:经济法、资源法逸周书大聚篇: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西周伐崇令:毋填井,毋伐树,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云梦秦简之田律田律:耕田者不许砍伐山坡上的树木,捕鱼者不许用毒药捕鱼,猎人不许捕杀幼鸟和未成年野生动物,到七月份方解除禁令(体现了古代“以时禁发以时禁发”的原则,被认为中国最
11、早的“环保法”):楼兰古国的环保禁令历代官府,禁杀耕牛,禁食牛肉!明律、清律均沿用唐律。在自然保护方面,除袭用旧时的自然资源政策外,别无其他特别之处。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LOGO(二)古代(二)古代“环境法环境法”:经济法、资源法:经济法、资源法古代环境法的特点:古代环境法的特点:1.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对象2.着眼于资源存续,作为生产活动对待3.无科学、整体的环境观念和系统的生态知识4.规定零散,强制力弱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法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法LOGO二、二、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一)工业革命与(一)工业革命与“现代环
12、境问题现代环境问题”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是伴随着工业革命 所带来的“现代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工业文明基本特征之一 机器大工业生产:技术革命 人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人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LOGO工业文明基本特征之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组织化高度组织化 从庄园、农场、作坊到工厂、公司、“法人”高度的组织化进一步放大了人对环境的影响高度的组织化进一步放大了人对环境的影响 LOGO工业文明基本特征之三:自由主义理性精神自由主义理性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竞争:优胜劣汰 VS 互帮互助理性:个人理性 VS 集体非理性 短期理性 VS 长远非理性环境的经济(交换)价值居于主导甚至唯一地位环境的经济(
13、交换)价值居于主导甚至唯一地位环境资源沦为纯粹的生产资料环境资源沦为纯粹的生产资料LOGOLOGOLOGO从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 人类未来的必然出路?人类未来的必然出路?LOGO(二)现代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阶段:萌芽阶段:18世纪中叶至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纪初,“公共健康与卫生运动公共健康与卫生运动”与环境法产生与环境法产生 (1)环境健康成为法的关注焦点 现代城市人口的大规模聚居使“健康卫生”成为公共问题,基于人体健康原因大规模治理城市环境,为未来环境管理的专业化奠定了基础 英国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济贫法推动卫生改革,1842英国劳工的卫生状况报告催生1848
14、英国公共健康法案,美国美国:1886年纽约市健康法案明确提出建立地方性公共健康行政管理专业机构。1824河流和港口法二、二、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 (2)传统法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一定作用:1820年法国民法典在法、比、荷等国适用,“相邻”条款用于消除和排除工厂散发的浓烟臭气,出现“公共妨害”(public nusiance)环境问题初现端倪,传统法起着主要规制作用,专门立法零星显现环境问题初现端倪,传统法起着主要规制作用,专门立法零星显现LOGO(二)现代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冒险的年代”(Age of Enterprise)二、二、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2)资源保护
15、备受关注美国1850湿地法案、1866矿业法、1878木材开采法日本1898森林法、1919狩猎法(4)污染公害初见端倪,立法仓促应对1873-1891:伦敦三次燃煤毒雾事件,日本别子铜山、足尾铜矿污染英国1863制碱业管理法、1876河流防污法1913煤烟防治法;美国1864煤烟法、1899河流和港口法;日本1896矿业法、河川法,1888大阪煤烟管理条例LOGO(二)现代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2.确立阶段:确立阶段:20世纪初至世纪初至1960年代年代,“八大公害八大公害”与环境法的确与环境法的确立立工业化、都市化飞速发展,污染损害大面积发生,工业化、都市化飞速发展,污染损害大面积发生,针对单
16、一污染、以管制为主的环境立法大量初现针对单一污染、以管制为主的环境立法大量初现二、二、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法八大公害与西方环境危机1 1、马斯河谷事件:、马斯河谷事件:19301930年年1212月月1 15 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2 2、多诺拉事件:、多诺拉事件:19481948年年1010月月262631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3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4 4、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19521952年年1212月月5 58 8日英国伦敦
17、市日英国伦敦市 5 5、四日市哮喘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1961年日本四日市年日本四日市 6 6、米糠油事件:、米糠油事件:19681968年年3 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 7 7、水俣病事件:、水俣病事件:195319531956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8 8、痛痛病事件:、痛痛病事件:195519551972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LOGO花絮之一:西奥多罗斯福领导的美国环境政策与管理倡导的主要理念,是“明智利用明智利用”,即把自然环境看作全社会所共有的资源,力图通过“最长期的合理保护,来为大多数人
18、谋福利”。由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资源保护运动”时期。大转折: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罗斯福与“改良改良的年代”!(Age of Reform)雄鹿与泰迪熊雄鹿与泰迪熊LOGO花絮之二:尘暴Dust Bowl与罗斯福新政 1930 年9 月14 年代大平原受到首次沙尘暴袭击。1934年5月12日,美国东部地区也被“黑风暴”席卷而过。南部平原刮起的沙尘暴,携带了约3亿吨尘土,持续3 天,横扫美国三分之二地区,形成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移动尘土带。1936年底,黑风暴连续出现,覆盖了近2000万公顷土地。遭受尘暴袭击的主要地区有堪萨斯州西部、科罗拉多州西部、
19、怀俄明州、俄克拉何马州西部、得克萨斯州大部和新墨西哥州大部。在那些地方呼吸不但困难,而且还有危险性。儿童患肺尘病的人数急剧增加。在这人称“国之粮仓”的地区,庄稼受损程度令人震惊。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造林法、扩大宅地法等法令鼓励民众向西部移民及对大平原地区进行开发。1917 年,美国参加一战后,威尔逊政府提出“小麦赢得战争”的口号,鼓励多种小麦,更多牧场变为麦田,大草原被农业帝国取代 LOGO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美国尘暴肆虐之时也是经济大萧条之际尘暴与经济危机均为“资本逻辑”疯狂支配的结果新政是现代环境保护史上的一座丰碑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经济社会领域的经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