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全部教案(一共11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全部教案(一共11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南京 力学 小学 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数学 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 全部 教案 一共 11 课时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主备人课时第1单元11-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
2、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可以根据自学提示的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尝试解决。有困难时可以阅读教材。教师梳理出本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互学探疑教学例1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3、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学生根据老师要求认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组内相互研讨和交流
4、,相互启发和帮助。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收集有价值的想法集中研讨,适当个别辅导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共学解疑6、教学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师: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所有特征吗?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学生对照实物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促进学生准确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5、助学释疑完成练习一14题。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学生自主练习。紧扣教学目标进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评学再疑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自我感悟和反思,相互交流和评价,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整理和回顾本节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获得思想方法,积累经验教 后 记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主备人课时第1单元11-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
6、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准备课件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谈话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复习: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学生对着模型再来介绍教师积极营造问题情境,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情。互学探疑学生自己操作(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
7、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合作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学生先在这个正方体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剪时不能沿每一条棱剪。小组里合作,学生再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一组棱(长、宽、高)剪开,展开其图,自主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点拨和补充。教师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说明。共学解疑(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
8、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学生练习后,集体交流,合作探究,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助学释疑1、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现实的思考过程。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动手做”。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让学会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学生独立完成,或集体交流,或根据教师引导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问。评学再疑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
9、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2、作业(1)练习一第5、8、9题。(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生积极思考、感悟、反思。教师适当点拨、提示。教 后 记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主备人课时第1单元11-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基本结构内 容
10、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复习:回忆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可分为几组?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殊性?学生回忆旧知,预习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互学探疑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11、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学生结合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自己思考过程小组里合作通过比较,使学生理解相关算法的内在联系。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共学解疑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
12、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集体交流合作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班交流自主检验指导全班学生大组交流。助学释疑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做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
13、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地(2)题。4、做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学生自主练习说出解题思路、依据。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帮助纠正。评学再疑教 后 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生积极思考、感悟、反思。教师适当点拨、提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主备人课时第1单元11-4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
14、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复习:1、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每人找一个缺一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观察,思考。教师适当引导,补充。互学探疑1、教学例5。小组交流:求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面积的和?可以怎样计算?注意:实际求几个面的面积是解决图形所需材料的关键。启发思考:要求
15、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集体交流订正。小组交流: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对自己所带的小纸盒,小组里合作,讨论一下如何计算这些纸盒的表面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启发,引导。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共学解疑2、出示练一练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明确就是求侧面积。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集体交流,合作探究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助学释疑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5题先填表,再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比较方法。2、完成练习二第6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思考:解答
16、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3、完成练习二第9题4、完成练习二第10题先画出火柴盒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求内盒和外盒至少各用硬纸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分别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式,集体订正。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练一练做法,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评学再疑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生积极思考、感悟、反思。教师对学生所完成的情况进行针对
17、性指导。教 后 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1)主备人课时第1单元11-5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立体图形,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行几个小实验,考考大家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战吗?让我们来试试看。自己预习:认真阅读书第1011页。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互学探疑1、学习例6(
18、1)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引导学生发现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2)教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的水多?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验证。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的水多。进一步明确: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引导学生比较、推想。操作验证。(4)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
19、的体积。板书:体积指名学生回答,再同桌互相举例。小组里合作,学生操作:1、取两个同样大小茶杯,分别装满水。一个杯中放入鸡蛋,一个杯中放入葡萄,观察两个杯,谁溢出的水多?为什么?结合自学书本中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2、调查一下家中冰箱的容积是多大?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追问: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吗?共学解疑2、学习例7(1)出示两盒书引导学生观察,那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学生比较后回答。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容积追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