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世界经济 发展史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专题史专题史 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发展史第1页,共97页。一、古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世纪西欧)一、古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世纪西欧)1、庄园的特征l社会职能: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l经济性质:大体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l阶级关系: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l领主占有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奴,农奴与领主之间人身依附关系明显l耕地类别: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l剥削方式: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最初普遍采用劳役地租第2页,共97页。第3页,共97页。认识:l庄园自给自足的状况是由当时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l中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自给自
2、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农奴制开始瓦解,庄园制渐趋衰落。第4页,共97页。2、城市的自治l背景:中世纪城市兴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司法权和行政权掌握在领主手中,受领主盘剥l目的:为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矛盾不断。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夺取城市司法权和行政权)l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l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权;一些城市取得部分自治权,由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处于各级封建领主控制之下第5页,共97页。城市复兴的影响:l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他们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l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导致欧洲庄园制度的瓦解,使农奴变成了人身自由的佃农。l城市与王权结盟,一方面,王权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市民阶层参与政治,促成了议会制度的产生。l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文化逐渐摆脱教会控制,发展加速,形成了市民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第6页,共97页。二、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一)发展历程l产生(萌芽):15-16世纪 l兴起:17-19世纪初 l发展:蒸汽时代-电力时代l相对稳定发展即电力时代后期 l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 第7页,共97页。1、产生(萌芽)时期:l15-16世纪推动性事件:l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取代
4、等级君主制;l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l文艺复兴运动等特征:l工场手工业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l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l西欧主要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重大影响:l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8页,共97页。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1)时间: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初期(2)方式l在国内剥夺农民的土地,英国的“圈地运动”(15-19世纪)l海外殖民和贸易l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三角贸易”,贩运黑奴(3)后果l给美洲、亚洲、非洲带来灾难、破坏l促成了手工工场在欧洲的广泛建立,也为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准备了条件第9页,共97页。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传统
5、史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传统史学对圈地基本上持负面评价,无论是托马斯学对圈地基本上持负面评价,无论是托马斯莫尔莫尔还是马克思,都猛烈批评圈地对农民的掠夺和剥还是马克思,都猛烈批评圈地对农民的掠夺和剥削。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传统的历史结论削。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传统的历史结论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圈地运动被赋予了新的解释,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圈地运动被赋予了新的解释,获得了新的评价。获得了新的评价。你如何看待圈地运动?你如何看待圈地运动?第10页,共97页。英国圈地运动时间:l15世纪末开始;l“光荣革命”后大规模开展影响:对英国革命:l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推动
6、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同,要求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推动英国革命爆发。对工业革命:l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l引发了农业的革命性变化,农业资本家经营的农场将谷物种植与畜牧业结合,推行多种作物轮作制和耕地、牧场轮换制,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l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l开拓国内市场。结论:l英国在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中存在暴力和不公正现象,侵犯了自耕农的利益;但圈地运动也使经营者、所有者和耕作者的权益分离,奠定了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成为
7、英国社会大变革的先导。第11页,共97页。2、兴起时期:l17-19世纪初推动性事件:l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科学革命特征:l手工工场发展;l资本主义己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重大影响:l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l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得到传播。第12页,共97页。3、发展(1)蒸汽时代时期:19世纪初-1870年推动性事件:l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特征:l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l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北美、东亚扩散。重大影响:l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l东方落后、西方先进
8、的世界面貌形成,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世界体系的形成。l世界历史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兴起: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13页,共97页。时间含义性质政治前提条件进程影响(后果)英国工业革命简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转变,从传统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转变 具有双重性质:生产技术的革命,社会关系的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资金和劳动力条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贩卖黑奴,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18世纪英国科学技术发
9、展;1718世纪时,英国工场手工业相当发达,积累经验和技术。市场条件: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建立最大殖民和贸易体系 地理条件:英国位于大西洋东岸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确立机器生产主导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阶级结构方面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加大殖民扩张。棉纺织业;动力业: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交通运输业 完成: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的出现(“用机器制造机器”)第14页,共97页。(2)电气时代前期时期:
10、l1870年-一战推动性事件:l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l进人电力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影响:l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l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日本也开始崛起。l列强瓜分世界斗争加剧,引发地区冲突,最终导致一战爆发。第15页,共97页。政治基础: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条件: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科学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展,尤其是科学理论对技术创新的推进作用市场条
11、件:德、意、日等国家的统一开辟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劳动力条件:自由劳动力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简表时间背景条件进程影响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核心内容是电机的发明和运用,电力时代;钢铁冶炼技术,钢铁成为新材料;内燃机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内燃机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石油化学工业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生产领域: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经营的模式;社会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侵略方式:殖民侵略进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环境:石油等能源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造成了
12、严重的环境污染。世界格局:欧美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第16页,共97页。4、相对稳定发展即电气时代后期时期:l1924-1929年推动性事件:l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特征:l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日从一战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影响:l“繁荣”表象刺激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孕育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第17页,共97页。5、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1)冷战时代时期:l二战后-20世纪70、80年代原因:l世
13、界经济体系的重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的联合(一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影响:l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l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l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第18页,共97页。(2)后冷战时代时期:l20世纪90年代后原因:l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欧盟的成立与发展等。影响:l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19页,共97页。(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时期及原因期及原因 1、工业革命期间(19世纪上半期)原因:l工业革命
14、在欧洲和美洲的进行;l殖民扩张,海外市场的扩大;l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等国家的确立。第20页,共97页。2、19世纪晚期 原因:l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主要国家的确立(前提)l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l大企业和垄断资本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l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政局相对稳定;l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特点:l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第21页,共97页。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原因:l雅尔塔体制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l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l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广泛
15、发展;l美国资本的援助使西欧各国恢复经济;l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特点:l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第22页,共97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1、前提l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通过革命、改革等)l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英国、美国等)l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例垄断、罗斯福新政)2、条件l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l市场条件: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l资本条件:大量资本的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条件l自由劳动力条件:雇佣劳动力是资本主
16、义发展最基本的生产关系,需要大量的廉价自由劳动力第23页,共97页。(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受挫(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l影响: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最终爆发二战。第24页,共97页。2、世界大战:l1914-1918年 一战;1939-1918年 二战原因:l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和主战场,欧洲各国纷纷参战。影响:l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争耗资巨大,生产遭到战火的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美国本土基本远离战火,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第25页,共97页。(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四)
17、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1)确立确立:l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原因:l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宪政体制的完善,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政局保持长期稳定。l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排挤荷、法,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建立世界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l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第26页,共97页。(2)丧失丧失:l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l一战前夕,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l一战后,英国世界霸权遭到美国挑战,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原因:l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影响设备更新和新技术采用
18、。l世界大战的打击。l殖民体系的瓦解。l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值超过英国。第27页,共97页。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过程:l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l一战后,美国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l二战后,美国最终确立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表现:l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l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l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原因:l内战结束后,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l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经济危机上取得成功。l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战争横财。l其他资本主义
19、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第28页,共97页。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背景:l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教训。l二战极大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大大膨胀。l有识之士主张重建世界,以稳定世界秩序。过程:l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l1944年,44国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制定布雷顿森林协定。l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l1947年,23国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l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
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影响:l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向外扩张经济。l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战后经济恢复,世界贸易发展等)第29页,共97页。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体系演变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体系演变(1)演变过程l18世纪中期-二战: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l二战后-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l欧元的崛起(2)认识l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或联盟的建立取决于各国或集团经济实力,反映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30页,共97页。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l西欧
21、的联合(一体化)、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l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陷入侵越战争泥沼等)。l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l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l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表现:l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l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加速第31页,共97页。认识l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由欧洲中心美国中心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过程。l经济政治的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32页,共97页。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规律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规律l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 l第二: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规律 l第三:世
22、界经济不平衡规律 第33页,共97页。(五)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五)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第34页,共97页。2 2、形成方式(途径)、形成方式(途径)l武力威逼(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l国际贸易的发展l人口和资本的流通第35页,共97页。三次科技革命时间主要标志主要内容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818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用机器大工业代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劳动替手工劳动“蒸汽时代蒸
23、汽时代”推动了世界市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场的初步形成1919世纪最后世纪最后3030年年电机的广泛电机的广泛应用应用电力时代电力时代促进了世界市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场的最终形成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第36页,共97页。3 3、结论、结论l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l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西方列强的扩张过程第37页,共97页。4、形成影响l积极:各地区交往扩大,先进科技广泛传播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亚、非、拉等地区国家原有的落后、封闭的经济体系、社会制度,客观上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资本主义近代文明一些国家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资本
24、主义发展道路 如俄、日通过改革逐渐强盛,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大国l消极:产生国际分工,形成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基础上产生,葡、西、荷、英等国的殖民侵略,使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给亚非拉带来灾难第38页,共97页。开始形成(雏形)开始形成(雏形)l时间:15-16世纪开始l新航路的开辟第39页,共97页。第40页,共97页。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航海家 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 葡萄牙葡萄
25、牙1497向东,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西班牙 1519-1522向西,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第41页,共97页。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l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l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l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42页,共97页。殖民掠夺之路世界发现之路世界文明交流与市场联系之路商业发展之路思想震撼之路社会进步之路新航路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43页,共97页。更深层次的看法:l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角度出发,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