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证类本草讲解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60857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格式:PPT
  • 页数:121
  • 大小:6.2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证类本草讲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证类本草 讲解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证类本草第一节第一节证类证类成书背景成书背景第二节第二节证类证类内容概要内容概要第三节第三节 证类证类选读选读 证类本草,全称证类本草,全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因广辑经史百家有关医药资料,并于各药因广辑经史百家有关医药资料,并于各药之后附列方剂以相印证,故名之后附列方剂以相印证,故名“经史证经史证类类”。该书是以。该书是以嘉祐嘉祐、图经图经为基为基础上编写的,总结了宋代以前的本草学成础上编写的,总结了宋代以前的本草学成就,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高就,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至今仍有原书的影印本的文献价值,至今仍有原书的影印本。第一节证类成书背景新

    2、修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本草拾遗甄权药性论药性论孟诜食疗本草食疗本草李珣 海药本草海药本草韩保升蜀本草蜀本草日华子本草日华子本草证类本草苏颂图经本草嘉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别说1本草拾遗本草拾遗 该书拾取该书拾取新修本草新修本草之遗漏,故以之遗漏,故以“拾遗拾遗”名书,名书,是陈藏器于唐开元是陈藏器于唐开元27年(公元年(公元739年)所编著。原年)所编著。原书早佚。书早佚。嘉祐本草嘉祐本草载曰载曰:陈藏器陈藏器“以以神农本神农本草经草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为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曰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曰本草拾遗本草拾遗,共十卷。

    3、共十卷。”“序例序例”部分,现存有部分,现存有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所引所引9 味药味药(象牙、牡鼠、五加皮、甜瓜、五倍子、竹叶、肉(象牙、牡鼠、五加皮、甜瓜、五倍子、竹叶、肉苁蓉、消石、延胡)下的序言佚文。这些佚文内容苁蓉、消石、延胡)下的序言佚文。这些佚文内容有些与有些与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内容大体词异而义同。如内容大体词异而义同。如证类证类(政和371页)竹叶条竹叶条“墨盖墨盖”下载:下载:“陈藏陈藏器序,久渴心烦,服竹沥器序,久渴心烦,服竹沥”,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则云:则云:“久渴心烦,宜投竹沥久渴心烦,宜投竹沥”。(见纲目2167页)本草拾遗本草拾遗 据考据考著名的著名的“十剂十剂”(原

    4、为十种,宋后引入方剂分(原为十种,宋后引入方剂分类称十剂)及五方之气致病的原因,即出于此类称十剂)及五方之气致病的原因,即出于此“序序例例”,李时珍则认为,李时珍则认为“十剂十剂”出处北齐徐之才,出处北齐徐之才,恐有误。恐有误。嘉祐补注总叙嘉祐补注总叙载有徐之才载有徐之才药对药对、孙思邈孙思邈千金方千金方、陈藏器、陈藏器本草拾遗本草拾遗三家序例三家序例可考可考(证类证类P37)。“拾遗拾遗”部分,专于拾部分,专于拾唐本草唐本草之遗。后之遗。后证类证类引用引用447种,除正文引用外,种,除正文引用外,证类证类各章后有各章后有“种陈藏器馀种陈藏器馀”。纲目纲目引用引用368种。日本种。日本医心方医

    5、心方引用引用76次,药次,药68种。尚志钧据种。尚志钧据证类本证类本草草等文献辑得等文献辑得拾遗拾遗药物药物692种,其分类与种,其分类与唐本草唐本草一致。另据尚氏统计,该书引经史百家一致。另据尚氏统计,该书引经史百家书书116种,与陈氏同代的作品,如种,与陈氏同代的作品,如崔知悌崔知悌t 方方、食疗本草食疗本草也被及时引用。也被及时引用。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本草拾遗“十种十种”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本草拾遗陈藏器余本草拾遗本草拾遗“解纷解纷”部分,为解除旧本草品种纷乱而设。部分,为解除旧本草品种纷乱而设。多是指出多是指出唐本草唐本草的一些错误。除考证的一些错误。除考证品

    6、种外,对性味功能也有辨析,可见姜黄品种外,对性味功能也有辨析,可见姜黄(证证228228)、接骨木等条。、接骨木等条。以一人之力,收集以一人之力,收集唐本草唐本草不载药这么不载药这么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李时珍极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李时珍极赞其功,曰:赞其功,曰:“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缪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核物类,订绳缪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来,一人而已。”本草拾遗本草拾遗 陈藏器曰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加囊荷。松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两番亦有来者。与郁金、蒁药相似。如苏恭所说,即是蒁

    7、药非姜黄,又言姜黄是蒁,郁金是胡蒁。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蒁,则功状当不殊。而今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姜黄味辛温,色黄。蒁 药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别。本草拾遗本草拾遗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曰:姜黄真者,是经种三曰: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囊荷。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囊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西番亦有来者。与郁金、蒁药相似。如苏恭所西番亦有来者。与郁金、蒁药相似。如苏恭所说,即是蒁药非姜黄,又言姜黄是蒁,郁金是说,即是蒁药非姜黄,又言姜黄是蒁,郁金是胡蒁

    8、。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蒁,胡蒁。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蒁,则功状当不殊。则功状当不殊。而今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而今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姜黄味辛温,色黄。蒁热病。姜黄味辛温,色黄。蒁 药味苦,色青。药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别。三物不同,所用各别。本草拾遗本草拾遗2药性论药性论 药性论药性论又名又名药性本草药性本草,以讨论药物性能为主,故,以讨论药物性能为主,故名。名。药性论药性论是我国早期药性本草专论,对后世影响很是我国早期药性本草专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佚文皆为大。现存佚文皆为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所引录。所引录。嘉祐嘉祐“补注所引书传补注所引书传”载:载:“

    9、不著撰人名氏。集众药品不著撰人名氏。集众药品类,分其性味君臣主病之效。凡四卷。类,分其性味君臣主病之效。凡四卷。”李时珍曰:李时珍曰:“药性论,即药性本草,为唐甄权所著也。权药性论,即药性本草,为唐甄权所著也。权扶沟人(今属河南)也。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太宗时,扶沟人(今属河南)也。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太宗时,年百二十岁,帝幸其第,访以药性,因上此书,授朝散大年百二十岁,帝幸其第,访以药性,因上此书,授朝散大夫,其书论主治亦详,夫,其书论主治亦详,详见唐史。详见唐史。”纲目纲目引文注引文注“药性药性”、“甄权甄权”、“权曰权曰”。但近人范行准考证但近人范行准考证药性论药性论为为五代后周孟贯五代

    10、后周孟贯所著。所著。(见精华174页)尚氏也认为有唐代中期药物尚氏也认为有唐代中期药物骨碎补骨碎补(开元(开元713741年间皇帝始命名)、补骨脂(元和十二年始有传入记年间皇帝始命名)、补骨脂(元和十二年始有传入记载),也疑载),也疑非甄权所著,但暂从旧而。非甄权所著,但暂从旧而。药性论药性论 该书药物的内容有正名、性味、君臣佐使、该书药物的内容有正名、性味、君臣佐使、禁忌、功效主治、炮制、制剂及附方等。尤禁忌、功效主治、炮制、制剂及附方等。尤注重君臣佐使及禁注重君臣佐使及禁忌。计标明君药忌。计标明君药76种,臣种,臣药药72种,使药种,使药108种。少数药下有种。少数药下有归经和作归经和作用

    11、部位用部位,如龙胆草归心,蓼实归鼻,蓝实治,如龙胆草归心,蓼实归鼻,蓝实治络中结气,牛蒡达十二经脉等。络中结气,牛蒡达十二经脉等。单味药下多单味药下多列有附方列有附方,如石灰、莨菪、大麻子、苏子、,如石灰、莨菪、大麻子、苏子、蓼实等。这些附方多这李氏蓼实等。这些附方多这李氏纲目纲目所转引。所转引。药性论药性论紫苏药性论云:紫 苏子无毒 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叶可生食,与一切鱼肉作羹良。药性论药性论紫苏药性论药性论药性论云:龙胆君能主小儿惊癎,入心,壮热、骨热,痈疽,治时疾热黄,口疮。药性论药性论3食疗本草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食疗本草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古代营养学和

    12、食物疗法专书,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锦。据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锦。据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所引书传所引书传载:载:“唐同州刺史孟诜撰,鼎又补其不足。唐同州刺史孟诜撰,鼎又补其不足。”孟诜(孟诜(约公元约公元621713年),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汝州梁年),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汝州梁人(今河南临汝人)。曾举士,官光禄大夫。年轻好医,后人(今河南临汝人)。曾举士,官光禄大夫。年轻好医,后长于食疗和养生术。曾师事孙思邈,并传其术。撰长于食疗和养生术。曾师事孙思邈,并传其术。撰补养补养方方、必效方必效方等。等。补养方补养方后经后经张鼎张鼎增订,改名增订,改名食食疗本草疗本草。原书已佚,仅存残卷及佚

    13、文。散见于原书已佚,仅存残卷及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证类本草等书。据等书。据记载原书有条目记载原书有条目138条,张鼎增补条,张鼎增补89条,合计条,合计227条。条。现有谢海州、马继兴等以敦煌残卷现有谢海州、马继兴等以敦煌残卷食疗本草食疗本草(载有榆荚、(载有榆荚、蒲公英、甜瓜、覆盆子等蒲公英、甜瓜、覆盆子等26个药)及个药)及医心方医心方、重修政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书中的佚文为依据,并参考有关方等书中的佚文为依据,并参考有关方文献而成的重辑本。(文献而成的重辑本。(1984年人卫出版)年人卫出版)食疗本草食疗本草 魏晋隋唐时期,有关食疗书很多,仅魏晋隋唐时期,有关食疗

    14、书很多,仅隋书隋书就就记载记载40余种,如刘休余种,如刘休食方食方、崔氏食经崔氏食经等。等。唐孙思邈唐孙思邈千金方食治千金方食治已经总结五脏所宜已经总结五脏所宜食疗法,提出了用含碘的食疗法,提出了用含碘的海藻海藻、昆布昆布及及羊靥羊靥y治治瘿瘤(缺碘性甲状腺肿),用瘿瘤(缺碘性甲状腺肿),用动物肝藏治夜盲动物肝藏治夜盲,用用谷皮熬粥治脚气病等谷皮熬粥治脚气病等。孟诜正是总结前人经验。孟诜正是总结前人经验写成的不朽食疗专著。写成的不朽食疗专著。书成后,即为陈藏器书成后,即为陈藏器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所引用。公元所引用。公元934年,年,南唐陈士良南唐陈士良又将又将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新新修本草修本

    15、草、本草拾遗本草拾遗等书中有关饮食的药物等书中有关饮食的药物加以整理,加之自已的经验及食疗诸方,四时调加以整理,加之自已的经验及食疗诸方,四时调养脏府之术,养脏府之术,著成著成食性本草食性本草十卷,对后世饮十卷,对后世饮食疗法的发展亦有很大贡献。食疗法的发展亦有很大贡献。食疗本草食疗本草4海药本草海药本草 本书所载药物,多来自海外,故名本书所载药物,多来自海外,故名海药本草海药本草,为唐李,为唐李珣著。珣著。李珣李珣,字德润,约五代时期,生于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字德润,约五代时期,生于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先祖波斯人。家庭经营香药,主要自海外输入。其人善作小先祖波斯人。家庭经营香药,主要

    16、自海外输入。其人善作小辞,颇具文学修养。曾到过岭南(今江苏、浙江、广州)一辞,颇具文学修养。曾到过岭南(今江苏、浙江、广州)一带,对那里乡土风物很熟悉,家庭又贩卖香药,所以对外来带,对那里乡土风物很熟悉,家庭又贩卖香药,所以对外来香药性质、功用了解深刻,写成了香药性质、功用了解深刻,写成了海药本草海药本草。海药本草海药本草原书六卷,至南宋末年已亡佚,没有刻本流传。原书六卷,至南宋末年已亡佚,没有刻本流传。椐今人范行准辑录,得椐今人范行准辑录,得124种。种。(范行准李珣及海药本草研究广东中医1959,78)从佚文看从佚文看40种见于种见于唐本草唐本草,54种见于种见于本草拾遗本草拾遗,15种见

    17、于种见于药性论药性论食疗本草食疗本草本草等,本草等,16种新增,后为种新增,后为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收入收入“海药余海药余”。原书中载有。原书中载有安息香、降真香、艾纳香、红豆蔻、肉豆蔻、荜拔、缩砂蜜、安息香、降真香、艾纳香、红豆蔻、肉豆蔻、荜拔、缩砂蜜、丁香等丁香等50余种香药。其引用资料约余种香药。其引用资料约50余种,除本草外,多为余种,除本草外,多为地方志。地方志。另外,唐代还有另外,唐代还有胡虔胡虔胡本草胡本草七卷,亦载外来药。七卷,亦载外来药。海药本草海药本草海药本草海药本草海药本草海药本草附:南海药谱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载:载:“禹锡曰:禹锡曰:南海药谱二卷,不著撰人南海药谱二卷,不著

    18、撰人名氏,杂记南方药物所产郡县及疗疾之功,颇无伦次。名氏,杂记南方药物所产郡县及疗疾之功,颇无伦次。时珍曰:时珍曰:此即海药本草也,凡六卷,唐人李珣所撰此即海药本草也,凡六卷,唐人李珣所撰。”范行准认为范行准认为这是两本书这是两本书,南宋以后均不见。自郑樵,南宋以后均不见。自郑樵草木草木略略开始冠李戴,李时珍合而为一。开始冠李戴,李时珍合而为一。凡凡纲目纲目所引所引南南海药谱海药谱即改为即改为“李珣曰李珣曰”,或,或“海药海药”,或,或“李珣南海李珣南海药谱药谱”字样,并对两书原文互相改易。自此许多人沼袭李字样,并对两书原文互相改易。自此许多人沼袭李氏之误。氏之误。今今证类本草证类本草存佚文存

    19、佚文6条,在阳起石、桃花石、芦荟、槟条,在阳起石、桃花石、芦荟、槟榔、龙脑、象牙条下。如榔、龙脑、象牙条下。如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槟榔条下槟榔条下,载,载嘉嘉祐祐禹锡引文禹锡引文“南海药谱南海药谱云,槟榔人,赤者味苦,杀云,槟榔人,赤者味苦,杀虫,兼补,虫,兼补,”墨盖下引墨盖下引“海药海药谨按广志云,生东海诸谨按广志云,生东海诸国,国,味涩,温,无毒,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味涩,温,无毒,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脚气论云,以沙牛尿一盏,磨一枚空心暖服,宿食不消。脚气论云,以沙牛尿一盏,磨一枚空心暖服,治脚气壅毒水肿浮气。秦医云,槟榔两枚,捣末酒煎服之,治脚气壅毒水肿浮气。秦医

    20、云,槟榔两枚,捣末酒煎服之,治膀胱诸气。治膀胱诸气。”海药本草海药本草5蜀本草蜀本草 原名原名重广英公本草重广英公本草或或蜀重广英公本草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简称蜀蜀本草本草。“嘉祐补注总叙嘉祐补注总叙”云:云:“伪蜀孟昶亦尝命学士韩保升等,伪蜀孟昶亦尝命学士韩保升等,经经唐本唐本、图经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蜀本草”。嘉祐嘉祐“补注所引书传补注所引书传”载:载:“伪蜀翰林伪蜀翰林学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工取学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工取唐本草唐本草并并图经图经相参校,相参校,更加删定,稍增注释。孟昶更加删定,稍增注释。孟昶chng自为序,凡二十卷,今谓自为序,凡二

    21、十卷,今谓之之蜀本草蜀本草。”故故蜀本草蜀本草成书在孟昶在位广政年间成书在孟昶在位广政年间(936964年)。年)。蜀本草蜀本草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包括三部分,唐本草唐本草全文、唐本全文、唐本图图经经部分及部分及蜀本草蜀本草新增药物新增药物,如铛如铛dng墨、续随子、墨、续随子、威灵仙、金樱子、丁香、蝎、马齿苋等威灵仙、金樱子、丁香、蝎、马齿苋等。李时珍言。李时珍言蜀本蜀本草草“别为别为图经图经”,恐有误,恐有误,蜀本草蜀本草新增药,无一新增药,无一条引有条引有图经图经。蜀本草蜀本草 蜀本草蜀本草新增注文,被掌禹锡收入新增注文,被掌禹锡收入嘉祐本草嘉祐本草,并以并以“蜀本(蜀本(66种药)种药

    22、)”、“蜀本注(蜀本注(35种药)种药)”、“蜀本图经(蜀本图经(159种药)种药)”作标识。有作标识。有15种药既引种药既引“蜀本蜀本”又引又引“图经图经”。韩保升注韩保升注本经本经序例曰序例曰:“凡三百六十五种,单凡三百六十五种,单行者七十一种,相须者十三种,相使者九十种,相行者七十一种,相须者十三种,相使者九十种,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相杀者三十六种。凡此七情,合和视之。杀者三十六种。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后世后世“十十八反八反”,数字盖源于此。,数字盖源于此。蜀本草蜀本草新增药新增药14种,种,嘉祐嘉祐引引6种,种,证类

    23、证类引引7种。种。证类证类所引冠以所引冠以“唐本余唐本余”即辟虺雷、地即辟虺雷、地不容、胡黄连、留军待、独用将军、山胡椒、灯笼不容、胡黄连、留军待、独用将军、山胡椒、灯笼草。草。蜀本草蜀本草原书早佚,其部分内容保留在原书早佚,其部分内容保留在证证类本草类本草中。中。据尚志钧等考证,据尚志钧等考证,证类本草证类本草中中“唐本余唐本余”为为蜀本草蜀本草内容。内容。蜀本草蜀本草 此外,唐代等比较的影响本草著作尚有此外,唐代等比较的影响本草著作尚有:肖炳肖炳四声本草四声本草 杨损之杨损之删繁本草删繁本草 李含光李含光本草音义本草音义(甄立言、殷子严皆有音义)(甄立言、殷子严皆有音义)杜善方杜善方本草性

    24、事类本草性事类6日华子本草日华子本草 嘉祐本草嘉祐本草云:云:“国初开宝四明人撰。不著姓氏,但云国初开宝四明人撰。不著姓氏,但云日华子大明序。日华子大明序。”即本书作者是四明(今浙江鄞即本书作者是四明(今浙江鄞yn县)人,县)人,姓氏不明。日华子大明撰序。北宋开宝年间(姓氏不明。日华子大明撰序。北宋开宝年间(968755),),四明属吴越国(四明属吴越国(895978)辖下,因此,范行准认为日华)辖下,因此,范行准认为日华子是五代吴越人。然李时珍子是五代吴越人。然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曰:曰:“按千家姓,按千家姓,大姓出东莱,日华子盖姓大名明也,或云其姓四田,未审大姓出东莱,日华子盖姓大名明也

    25、,或云其姓四田,未审然否。然否。”亦是推测。但其书则有亦是推测。但其书则有日华子诸家本草日华子诸家本草、大明本草大明本草等别称。等别称。嘉祐本草嘉祐本草介绍介绍:“集诸家本草,近世所用药,各以寒温集诸家本草,近世所用药,各以寒温性味,华性味,华(花花)实虫兽为类。其言近用功状甚悉。凡二十卷。实虫兽为类。其言近用功状甚悉。凡二十卷。”日华子本草日华子本草总结了唐末及五代时期的某些药物的成就。总结了唐末及五代时期的某些药物的成就。它收载很多药物不见于前代本草著录。宋它收载很多药物不见于前代本草著录。宋开宝本草开宝本草中中的延胡索、自然铜、仙茅、谷精草的延胡索、自然铜、仙茅、谷精草 盐肤子等均先见于

    26、该书。盐肤子等均先见于该书。嘉祐本草嘉祐本草也将此书的绿矾、蓬砂等收为正品。其内容也将此书的绿矾、蓬砂等收为正品。其内容广泛而实用,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对临床更有重要的广泛而实用,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对临床更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参考意义。原书早佚,药数不明。近志均辑得该书药物原书早佚,药数不明。近志均辑得该书药物618味。味。7开宝本草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开宝本草 以纂书年号命名。实际包括以纂书年号命名。实际包括开宝新详定本开宝新详定本草草和和开宝重定本草二书开宝重定本草二书。一般指后者。一般指后者。自自唐本草唐本草问世后,不但原有药物继续发现新疗效,且问世后,不但原有药物继续发现新疗效,且不

    27、断发现新药物,于是开宝六年(公元不断发现新药物,于是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命年),宋太祖命刘翰、道士马志及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王光祐刘翰、道士马志及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王光祐等九人,等九人,详校详校唐本草唐本草、蜀本草蜀本草诸本,仍取陈藏器诸本,仍取陈藏器拾遗拾遗诸书相参诸书相参,由扈蒙、卢多逊刊定,纂成,由扈蒙、卢多逊刊定,纂成开宝新开宝新详定本草详定本草20卷。增加药物如使君子、威灵仙、何首乌等,卷。增加药物如使君子、威灵仙、何首乌等,并由皇帝写序文,由国子监制版印行。并由皇帝写序文,由国子监制版印行。次年,即公元次年,即公元974年,以发现该书有不妥之处,又下诏

    28、刘翰、年,以发现该书有不妥之处,又下诏刘翰、马志、李昉马志、李昉、扈蒙等重加校定,共增定常用药、扈蒙等重加校定,共增定常用药134种,种,凡凡神农所说为白字,名医所传为墨字,神农所说为白字,名医所传为墨字,并目录为二十一卷。并目录为二十一卷。定名定名开宝重定本草开宝重定本草,即今称为,即今称为开宝本草开宝本草者。者。开宝本草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开宝本草是在是在唐本草唐本草的基础上进行校定增补的基础上进行校定增补而成,其卷次分类皆与而成,其卷次分类皆与唐本草唐本草同,其主要贡献有同,其主要贡献有三:三:首先,完成了对首先,完成了对新修本草新修本草的校定。的校定。如如开宝本草开宝本草序中曰:序中曰:

    29、“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如笔头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如笔头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头骨之下移附兔头骨之下。”此外,对此外,对“诸病通用药诸病通用药”药性予以校药性予以校补,补,“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多有差互。今于诸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多有差互。今于诸药之下,依药之下,依本经本经、别录别录而注焉而注焉。”从而使从而使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历时历时400年之后,有了补注刊本。年之后,有了补注刊本。其次,制定了保存古本草原貌的体例。其次,制定了保存古本草原貌的体例。首用白(阴文)、黑字首用白(阴文)、黑字代替朱墨杂书,以适应雕板印刷保存古本草原貌,并以

    30、简称标代替朱墨杂书,以适应雕板印刷保存古本草原貌,并以简称标明出处。明出处。“开宝重定序开宝重定序”曰:曰:“乃以白字为神农所说,墨字为乃以白字为神农所说,墨字为名医所传,唐附今附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证其谬名医所传,唐附今附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证其谬误而辨之者,署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以为今按误而辨之者,署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以为今按”。这就。这就是说,是说,本经本经药用白字,药用白字,别录别录药用墨字。药用墨字。“唐附唐附”系系唐本草唐本草所增药,所增药,“今附今附”为为开宝开宝新增药。新增药。“今注今注”、“今按今按”为为开宝开宝注文。注文。开宝本草开宝本草 其三

    31、,增附药品及注文其三,增附药品及注文。开宝开宝新增药品新增药品134种,近百种转引于前代本草,如蛤蚧种,近百种转引于前代本草,如蛤蚧(雷公炮炙雷公炮炙论论)、莪术、莪术(药性论药性论)、郁金香、郁金香(本草拾遗本草拾遗)、仙、仙茅茅(海药本草海药本草)等,可以说是对北宋初期前诸家等,可以说是对北宋初期前诸家本草进行的一次筛选。新增药物如使君子、白本草进行的一次筛选。新增药物如使君子、白豆蔻、山豆根等豆蔻、山豆根等30余种。余种。开宝开宝原书已不存,保留于原书已不存,保留于证类证类中中。开宝本草开宝本草8嘉祐本草嘉祐本草 该书是以该书是以开宝本草开宝本草为蓝本,采拾诸家汇萃补注为蓝本,采拾诸家汇

    32、萃补注而成,因成书于嘉祐年间,故宋仁宗赐名而成,因成书于嘉祐年间,故宋仁宗赐名嘉祐补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注神农本草,简称,简称嘉祐本草嘉祐本草。宋嘉祐二年(公元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宋仁宗命太常少卿直年),宋仁宗命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等重修本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等重修本草。他们以草。他们以开宝本草开宝本草为基础,并附以为基础,并附以蜀本蜀本草草、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日华子日华子、药性论药性论等等各家之说,还收罗其它医药书籍及经史百家中有关各家之说,还收罗其它医药书籍及经史百家中有关药物知识内容,编写成书。全书药物知识内容,编写成书。全书“立例无所刊削

    33、立例无所刊削”,仍如仍如开宝本草开宝本草为为21卷(含目录一卷)。载药卷(含目录一卷)。载药1082种,其中补入药物种,其中补入药物82种,新定药物种,新定药物17种。种。嘉祐本草嘉祐本草 该书体例严谨,标记明晰。引文广博,取材精该书体例严谨,标记明晰。引文广博,取材精审。并首列简介审。并首列简介“引用书传引用书传”内容。其序列有内容。其序列有严谨严谨凡例凡例15则则。详见。详见“嘉祐补注总叙嘉祐补注总叙”。嘉祐本草嘉祐本草问世后,于嘉祐问世后,于嘉祐7年(年(1062年)年)和宋元祐和宋元祐7年(年(1092年)两次修订,使内容更年)两次修订,使内容更加完善。本书虽已亡佚,但其内容均保存在加

    34、完善。本书虽已亡佚,但其内容均保存在证类本草证类本草中。因其学术及文献价值极高,中。因其学术及文献价值极高,故为后世研究本草提供了重要参考故为后世研究本草提供了重要参考。嘉祐本草嘉祐本草9图经本草图经本草 自唐显庆以后,诸本草多与自唐显庆以后,诸本草多与“图经图经”相辅而行,宋相辅而行,宋嘉祐三年(嘉祐三年(1058年)掌禹锡、苏颂、张洞在编写年)掌禹锡、苏颂、张洞在编写嘉祐本草嘉祐本草的同时提议编写的同时提议编写本草图经本草图经。诏命诏命“诸路州县应系产药去处,并令识别人仔细辨诸路州县应系产药去处,并令识别人仔细辨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堪入药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

    35、玉石堪入药者,逐件画图,并一一开说著花结实、收采时月、者,逐件画图,并一一开说著花结实、收采时月、所用功效,其番夷所产药,即令询问榷场市舶客商,所用功效,其番夷所产药,即令询问榷场市舶客商,亦依此供析,并取逐味各一二两,或一二枚,封角,亦依此供析,并取逐味各一二两,或一二枚,封角,因入京人差赍因入京人差赍j,送当所纳,经凭照证,画成本草,送当所纳,经凭照证,画成本草图,并别撰图经。图,并别撰图经。”嘉祐六年(嘉祐六年(1061年)由苏颂编成年)由苏颂编成图经本草图经本草,亦,亦称称本草图经本草图经。次年。次年12月镂版颁行。月镂版颁行。图经本草图经本草 苏颂(10191101),字子容,泉州南

    36、安(今福建同安)人。少好学,博能经史百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除对医药外,对内政、外交、军事、天文、水利等者有很大贡献。编修图经本草时年仅39岁。曾在所不惜0861092年间创制浑天仪,在宋哲宗时官居丞相。图经本草图经本草 该书总该书总20卷,另目录卷,另目录1卷。卷。118卷大致与卷大致与嘉祐嘉祐320卷相对应。卷相对应。19、20卷为外草类、外木蔓类。卷为外草类、外木蔓类。编写时采编写时采“用天宝(唐用天宝(唐天宝单方药图天宝单方药图)之)之例例”,合辨药与用药于一书,合辨药与用药于一书,“叙物真滥,使人叙物真滥,使人易知,原诊外方,有所依据易知,原诊外方,有所依据”。这对辨析药物名

    37、。这对辨析药物名实及本源、产地、采集等有重要意义,并将实地实及本源、产地、采集等有重要意义,并将实地考查与文献考证相结合,使医、药紧密结合,引考查与文献考证相结合,使医、药紧密结合,引方书方书51部,间或在附方中解释方义,又使之成为部,间或在附方中解释方义,又使之成为重要的临床参考书。重要的临床参考书。该书以本草史上第二次全国药物普查的资料为基该书以本草史上第二次全国药物普查的资料为基础,加之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反映了北宋时础,加之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反映了北宋时期本草的发展水平。期本草的发展水平。其附图是现存最早的版刻药其附图是现存最早的版刻药物图谱。物图谱。其书虽佚,但药图与图经现存于

    38、不同版其书虽佚,但药图与图经现存于不同版本的本的证类本草证类本草中。现有胡乃长、王致谱辑注中。现有胡乃长、王致谱辑注的的图经本草图经本草(福建科技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1988年出版)年出版)图经本草图经本草 附:本草别说本草别说 嘉祐本草嘉祐本草与与图经本草图经本草编写于同一时编写于同一时代,而各自刊行,医者往往不能兼备,因此,代,而各自刊行,医者往往不能兼备,因此,宋元祐七年(宋元祐七年(1092年),由陈承(四川阆中年),由陈承(四川阆中人)把两书合并,人)把两书合并,“又附以古今论说,与已又附以古今论说,与已所见闻所见闻”,成成23卷,名卷,名重广补注神农本草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并

    39、图经。正因该书附以古今论说,与已所。正因该书附以古今论说,与已所见闻,故李时珍称为见闻,故李时珍称为本草别说本草别说,为后世,为后世认可。该书已佚,现散存于认可。该书已佚,现散存于证类本草证类本草中,中,艾晟引入艾晟引入大观本草大观本草,均冠以,均冠以“别说云别说云”,共共44条。条。10本草衍义本草衍义 该书旨在推衍该书旨在推衍嘉祐嘉祐、图经图经二书未尽之义,原名二书未尽之义,原名本草广义本草广义,柯逢时影刻,柯逢时影刻本草衍义本草衍义跋云:跋云:“疑宣和疑宣和所刊,当名广义,迨庆元(所刊,当名广义,迨庆元(1195年)时,避宁宗讳,乃年)时,避宁宗讳,乃改广为衍。改广为衍。”本草衍义本草衍

    40、义凡二十卷,政和六年(凡二十卷,政和六年(1116年)书成后,年)书成后,转奏皇帝,转奏皇帝,“奉圣旨,寇宗奭特与转一官,依条施行,添奉圣旨,寇宗奭特与转一官,依条施行,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检药材(约相当于今天药检机构官差充收买药材所辨检药材(约相当于今天药检机构官员)员)”。该书未新增药物,着重在原有药品的考证论述上,该书未新增药物,着重在原有药品的考证论述上,共辨证药品共辨证药品472种,对一般常用药的性味、功能、鉴别、种,对一般常用药的性味、功能、鉴别、炮制、用量、服法等者做了重研究。后人认为炮制、用量、服法等者做了重研究。后人认为“发明良多,发明良多,盖翻性味之说,而立气味之论,东垣、丹

    41、溪之徒多尊奉之,盖翻性味之说,而立气味之论,东垣、丹溪之徒多尊奉之,本草之学,自此一变。本草之学,自此一变。”后朱丹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而后朱丹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而衍之,为衍之,为本草衍义补遗本草衍义补遗。后被张存惠合编入后被张存惠合编入政和本草政和本草中。中。第二节证类本草内容概要【作者】【作者】唐慎微,字审元,四川人,约生于嘉祐年间唐慎微,字审元,四川人,约生于嘉祐年间(公元(公元10561063年),其生卒年月失考。至元祐哲宗朝年),其生卒年月失考。至元祐哲宗朝(10861093)在成都行医多年,遂称为华阳人(成都东)在成都行医多年,遂称为华阳人(成都东南郊)。他为人朴实,医德高尚,医

    42、术高明。南郊)。他为人朴实,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宇文虚中在宇文虚中在重修政和重修政和书后跋中说:书后跋中说:“唐慎微,字审元,唐慎微,字审元,成都华阳人,貌寝陋,举措语言朴纳,而中极明敏,其治成都华阳人,貌寝陋,举措语言朴纳,而中极明敏,其治病百不失一。病百不失一。其于人,不以贵贱,有所召必往,寒暑其于人,不以贵贱,有所召必往,寒暑雨雪不避也。其为士人疗病,不取一钱,但以名方秘录为雨雪不避也。其为士人疗病,不取一钱,但以名方秘录为请,以此士人尤喜之,每于经史诸书,得一药名,一方论,请,以此士人尤喜之,每于经史诸书,得一药名,一方论,必录以告,遂集为此书。必录以告,遂集为此书。”政和新修本草政和

    43、新修本草曹孝忠序亦曰:曹孝忠序亦曰:“蜀人唐慎微近以医术蜀人唐慎微近以医术称,因本草旧经衍以证类,医方之外,旁摭称,因本草旧经衍以证类,医方之外,旁摭zh 经史,至经史,至仙经道书,下逮仙经道书,下逮di百家之说,兼收并录,其义明,其理百家之说,兼收并录,其义明,其理博,览之者可以洞达。博,览之者可以洞达。”【成书】【成书】成书年代,众说不一。一般认为成书于绍成书年代,众说不一。一般认为成书于绍圣四年至大观二年(圣四年至大观二年(10981108)。马继兴认为书)。马继兴认为书稿于元丰五年(稿于元丰五年(1082)已完成,经陆续增补,约于)已完成,经陆续增补,约于10981108年之间定稿。年

    44、之间定稿。【内容】【内容】证类本草证类本草以以嘉祐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图经本草草为基础,复拾为基础,复拾唐本草唐本草,陈藏器,陈藏器本草拾本草拾遗遗、孟诜、孟诜食疗本草食疗本草、等所遗者、等所遗者500余种,附入余种,附入各部,并增药各部,并增药5种,仍采种,仍采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及唐本、食及唐本、食疗、陈藏器诸说收未尽者,附于各条之后,又采古疗、陈藏器诸说收未尽者,附于各条之后,又采古今单方,并经史百家之书有关药物内容者,亦附之,今单方,并经史百家之书有关药物内容者,亦附之,共三十一卷,名共三十一卷,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证类本草大体由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组成。其中

    45、药图与。其中药图与“图经曰图经曰”以以下小字为下小字为图经本草图经本草内容。这两者之间的文字为内容。这两者之间的文字为嘉祐本嘉祐本草草原文。原文。“墨盖墨盖”下为唐慎微下为唐慎微证类本草证类本草续添内容。唐续添内容。唐氏引文均大字标明出外,经小字书其文于下。氏引文均大字标明出外,经小字书其文于下。唐慎微增补内容主要是唐慎微增补内容主要是,序例中,卷一增序例中,卷一增雷公炮炙论序雷公炮炙论序,卷二增加了卷二增加了“诸病通用药诸病通用药”药物和病名,以墨盖做标志。药物和病名,以墨盖做标志。证类证类唐氏新增药唐氏新增药5种种,亦以墨盖标识。续添前代遗余药,亦以墨盖标识。续添前代遗余药品附各卷之末,前

    46、有品附各卷之末,前有“种种余余”,如,如“26种陈藏器余种陈藏器余”等。其中有陈藏器余等。其中有陈藏器余488种,唐本余种,唐本余7种,海药余种,海药余6种,食疗余种,食疗余8种,图经余种,图经余5种。此外,还有种。此外,还有图经图经“外草类外草类”、“外木蔓外木蔓类类”,共,共98种,缀于书后,自成一卷。种,缀于书后,自成一卷。证类本草证类本草资料丰富,内容广泛,体例严谨,出外明确。资料丰富,内容广泛,体例严谨,出外明确。“所出经史方书所出经史方书”247种,宋代以前大多本草文献均以亡佚,种,宋代以前大多本草文献均以亡佚,有赖此书的转载得以保存下来。所以,李时珍高度评价说:有赖此书的转载得以

    47、保存下来。所以,李时珍高度评价说:“使诸家本草及诸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伦没,皆其功使诸家本草及诸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伦没,皆其功也。也。”【流传】【流传】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成书后,唐氏本人无法刊刻,故其书成书后,唐氏本人无法刊刻,故其书不传。其书首刊于大观二年,名为不传。其书首刊于大观二年,名为经史证类大观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简称,简称大观本草大观本草,属地方官刊本,书前,属地方官刊本,书前有艾晟序。有艾晟序。艾晟拾取陈承议论艾晟拾取陈承议论44条,冠以条,冠以“别说别说”(见丹砂、细辛等条),入于相应诸药之末。(见丹砂、细辛等条),入于相应诸药之末。还增还增补了自家注说单方,附于墨盖下引

    48、文最末补了自家注说单方,附于墨盖下引文最末(如络石(如络石条)。条)。大观本草大观本草出版出版8年后,即宋政和六年(年后,即宋政和六年(1116年),政府命医官曹存忠等,重修校定年),政府命医官曹存忠等,重修校定大观本大观本草草,删繁缉紊,纠定缪误,并改名为,删繁缉紊,纠定缪误,并改名为政和新修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为,简称为政和本草政和本草。并由。并由曹孝忠为之作序。曹孝忠为之作序。政和本草政和本草刊行刊行10年,即年,即1126年,宋室南迁,年,宋室南迁,其书落入金人之手。故在其书落入金人之手。故在大观本草大观本草的基础上,的基础上,再度校定重修,在医官王继先等参与

    49、下,于绍兴再度校定重修,在医官王继先等参与下,于绍兴29年刊行,名曰年刊行,名曰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简称绍兴本草绍兴本草。证类本草证类本草的传本,主要是经上三个版本。具的传本,主要是经上三个版本。具体见马继兴体见马继兴文献学文献学。宋淳宋淳祐九年(祐九年(1249年),平阳张存惠得庞氏刊年),平阳张存惠得庞氏刊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并以寇宗奭,并以寇宗奭本草衍义本草衍义随文附入,合编刊行,更名随文附入,合编刊行,更名重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简称政和重修本政和重修本草草,共载药,共载药1746种。该刻本

    50、字迹及绘图均极清种。该刻本字迹及绘图均极清晰,明代文学家王世珍曾推为晰,明代文学家王世珍曾推为“古本之精刻者古本之精刻者”,现存有金代晦明轩本。现存有金代晦明轩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此影印,广为流传。据此影印,广为流传。证类流传唐慎微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于绍圣四年至大观二年(10981108年)艾晟艾晟大观大观经史证类备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大观二年(1108年)陈承“别说”44条曹存忠曹存忠政和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政和六年(1116年)绍兴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王继先王继先绍兴29年(1126年)张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证类本草讲解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608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