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学教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60785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格式:PPT
  • 页数:66
  • 大小:1.9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学教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学 教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 中中 医医 学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梁晓春第1页,共66页。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的中医药文化,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经络文化、百草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在内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第一章第一章 中医学总论中医学总论 第2页,共66页。第一章第一章 中医学总论中医学总论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华民族的繁衍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

    2、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为人类医疗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医疗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于理性实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于理性实践。践。第3页,共66页。第一章第一章 中医学总论中医学总论中医学是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中医学是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法思想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传统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医学。中医学的特征:中医学的特征:以综合的方法为主以综合的方法为主从宏观的角度从宏观的角度 动态地研究人体各种内在联

    3、系动态地研究人体各种内在联系祥于机能祥于机能 略于结构略于结构现代医学的特征:现代医学的特征:以分析的方法为主以分析的方法为主从微观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 研究人体病理生理的变化研究人体病理生理的变化祥于结构祥于结构 略于机能略于机能第4页,共66页。中医学发展简史中医学发展简史第一节第一节(分为六个主要阶段)(分为六个主要阶段)第5页,共66页。1.远古时代远古时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中医学的萌芽阶段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 伏羲制九针伏羲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 伊尹治汤液伊尹治汤液 商代:商代:甲骨

    4、文出现医用文字如:疾、医、疥等 周代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食医、疡医、疾医、兽医等第6页,共66页。2.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体系的奠基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元气论自然观元气论自然观 “人之生,气之聚也人之生,气之聚也.散则为死散则为死”阴阳五行学说已具雏型。阴阳五行学说已具雏型。儒家儒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 阴阳家阴阳家杂家杂家第7页,共66页。2.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体系的奠基阶段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使中经典著作,使中医学从原始经验

    5、医学从原始经验阶段步入抽象概阶段步入抽象概念的理论阶段。念的理论阶段。第8页,共66页。2.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体系的奠基阶段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著名的医家著名的医家 扁鹊扁鹊(秦越人秦越人)难经难经原名原名黄帝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 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法法 分析了病例。分析了病例。补充了补充了内经内经的不足。的不足。第9页,共66页。2.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体系的奠基阶段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全书收载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按味中药,按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

    6、录药物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书中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书中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该书的问世,说,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该书的问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第10页,共66页。2.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体系的奠基阶段东汉医家东汉医家 张仲景张仲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写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写了了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该书后。该书后被分为被分为伤寒论伤寒论和和金匮金匮要略要略两本,分别讨论

    7、外感两本,分别讨论外感病和内伤杂病,创造出理法病和内伤杂病,创造出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方药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系。著名医家著名医家张仲景张仲景第11页,共66页。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体系的奠基阶段 东汉东汉医家医家华佗华佗“麻沸散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破腹的外科手术。运动养生创编了运动养生创编了“五禽戏五禽戏”华佗说:华佗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

    8、,兼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利蹄足。第12页,共66页。3晋至隋唐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中医学分化、融合融合和发展阶段和发展阶段 晋至隋唐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晋至隋唐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三个特点:三个特点:(1)学科分支日趋成熟:如脉学、病因病机学、学科分支日趋成熟:如脉学、病因病机学、针灸学、妇科学、儿科学、外伤科学都出现了专针灸学、妇科学、儿科学、外伤科学都出现了专著。著。(2)临床各科蓬勃发展:专著如临床各科蓬勃发展:专著如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干金要方备急干金要方、干金翼方干金翼方、外台秘要外台秘要等所录诊治经验和良方佳药甚多,外科手术发展亦至等所录诊治经

    9、验和良方佳药甚多,外科手术发展亦至鼎盛鼎盛.第13页,共66页。3晋至隋唐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中医学分化、融合融合和发展阶段和发展阶段(3)中医学融合来自印度、中医学融合来自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制定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制定颁布的官方药典颁布的官方药典新修新修本草本草问世。问世。第14页,共66页。4宋至金元宋至金元-学派涌现、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理论突破阶段 宋代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宋代活版印刷术的发明 学术争鸣学术争鸣 学派涌现学派涌现 在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确立了中确立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10、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分类说。的病因分类说。出现了出现了古方今病不相能古方今病不相能的思潮,涌现了许多的思潮,涌现了许多学派学派。第15页,共66页。4宋至金元宋至金元-学派涌现、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理论突破阶段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寒凉派 认为认为“百病多因于百病多因于 火火”,主张以寒凉为主治疗。主张以寒凉为主治疗。攻下派攻下派 认为认为“邪去则正安邪去则正安”主张以祛邪为主。主张以祛邪为主。补土派补土派 认为认为“内伤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由生”,主张以补益脾胃为主。主张以补益脾胃为主。养阴派养阴派 认为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以补益阴津为主。主张

    11、以补益阴津为主。第16页,共66页。4宋至金元宋至金元-学派涌现、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理论突破阶段 中医药学在各方面获得重大进展中医药学在各方面获得重大进展 宋元宋元 人痘术人痘术已在中国出现,开已在中国出现,开创了免疫学的先河。创了免疫学的先河。宋末宋末 的的洗冤集录洗冤集录一一书,达到了古代法医学的顶峰。书,达到了古代法医学的顶峰。宋朝出现了官办药局的配方宋朝出现了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17页,共66页。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有二: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有二:一是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一是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总结归纳进

    12、展总结归纳,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二形成了著名的二形成了著名的 “温病学派温病学派”;代表人物有温病;代表人物有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温热论温热论湿热条辨湿热条辨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温热经纬 5 明、清明、清-综合集成综合集成 和深化阶段和深化阶段 第18页,共66页。5 明、清明、清-综合集成综合集成 和深化阶段和深化阶段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证治准绳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 医林改错医林改错 王王清清任任李时珍李时珍第19页,共66页。6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低谷中孕育

    13、着新的飞越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 中医学的发展处于低谷。西中医学的发展处于低谷。西方医学迅速传播,国民党政府试图扼杀中方医学迅速传播,国民党政府试图扼杀中医,中医学面临着生存危机。由于中医学医,中医学面临着生存危机。由于中医学自身不容忽视的医疗价值和大批仁人志士自身不容忽视的医疗价值和大批仁人志士的奋力抗争,她得以顽强生存下来。的奋力抗争,她得以顽强生存下来。第20页,共66页。6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 中西医汇通:中西医汇通:在抗争在抗争“废止中医废止中医”的同时,学的同时,学习西医,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

    14、派。习西医,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东西文化,应相互容纳,科学东西文化,应相互容纳,科学得哲学以深造,哲学赖科学以证实,将来道得哲学以深造,哲学赖科学以证实,将来道器合一,为物不二,冶古今中外于一炉器合一,为物不二,冶古今中外于一炉”。第21页,共66页。6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唐宗海唐宗海中西汇通中西汇通 医经精义医经精义 施今墨施今墨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医案 张锡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医学衷中参西录西录第22页,共66页。6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低谷

    15、中孕育着新的飞越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卫生部门国家卫生部门对于中医给予高度的重视,使其在对于中医给予高度的重视,使其在理论、临床和科研都有长足进步,理论、临床和科研都有长足进步,中医学出现了一次新的飞跃。中医学出现了一次新的飞跃。第23页,共66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 针刺镇痛原理与针刺麻醉的应用针刺镇痛原理与针刺麻醉的应用 砷制剂治疗白血病砷制剂治疗白血病 青蒿素治疗疟疾青蒿素治疗疟疾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第24页,共66页。医医 德德 修修 养养 为医者必须

    16、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中华医学源渊流长,产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中华医学源渊流长,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大师:神医扁鹊、外科华佗、医圣张机、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大师:神医扁鹊、外科华佗、医圣张机、颇受后人尊崇的医学大家孙思邈、药学家李时珍等,皆是颇受后人尊崇的医学大家孙思邈、药学家李时珍等,皆是“大大医精诚医精诚”的典范。杏林春暖悬壶济世等成语均出自中医的典范。杏林春暖悬壶济世等成语均出自中医 做苍生大医要具备:千金一命的仁爱之心,无欲无求的恒心素志,一心赴救的忘我精神。第25页,共66页。医医 德德 修修 养养 唐唐 孙思邈孙思邈大医精诚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17、先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友、华夷智愚,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巘、昼夜、饥饿、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巘、昼夜、饥饿、寒暑,一心赴救,无做功夫形迹之心寒暑,一心赴救,无做功夫形迹之心”。第26页,共66页。第二节第二节中医学中医学基本特点基本特点第27页,共

    18、66页。中医学基本特点中医学基本特点 人是有机的整体人是有机的整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天人相应天人相应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根据证候确定治疗原则根据证候确定治疗原则第28页,共66页。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大方面: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大方面:就形体结构而言就形体结构而言: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整体在形成结构上有着密切关联。分,与整体在形成结构上有着密切关联。就基本物质而言:就基本物质而言:组成各脏腑器官并维持其机能活组成各脏腑器官并维持其机能活动的物质是同一的,即精、气、血、津、液,这些动的物质是同

    19、一的,即精、气、血、津、液,这些物质共同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物质共同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就机能活动而言:就机能活动而言:各种不同机能活动之间密切的各种不同机能活动之间密切的联系性。它们互根互用,协调制约,相互影响。古人联系性。它们互根互用,协调制约,相互影响。古人强调:强调:“形与神俱、形神合一形与神俱、形神合一”。第29页,共66页。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20、。第30页,共66页。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生理性适应:如生理性适应:如灵枢灵枢五癃津液五癃津液篇篇:“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温不行,水下溜于膀寒则腠理闭,气温不行,水下溜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胱,则为溺与气”。病理性特征:春病多温、夏病多暑等。病理性特征:春病多温、夏病多暑等。第31页,共66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 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 第32页,共66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法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法收集病史、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收集病史、症状和体

    21、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存真,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全面判断的过程。全面判断的过程。第33页,共66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疗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实施治疗的过程。第34页,共66页。:辨证辨

    22、证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原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原 则、选择治疗的手段和方法。则、选择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治疗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治疗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 与否的依据。与否的依据。辨证论治的关系辨证论治的关系第35页,共66页。中医学总论教学目标中医学总论教学目标 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 了解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异同了解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异同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36页,共66页。中医学总论复习思考题中医学总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学和西医学有何不同?中医学和西医学有何不同?中医学的基

    23、本特点是什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37页,共66页。第二章第二章第38页,共66页。第39页,共66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它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它萌生于商周,成熟于战国与秦汉之际。萌生于商周,成熟于战国与秦汉之际。是用来解释宇宙和自然的理性知识,包是用来解释宇宙和自然的理性知识,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的内容。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的内容。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着的;古代思想家认为阴阳者,展和变化着的;

    24、古代思想家认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万物之能始也”。“天地合而万物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阴阳接而变化起”。第40页,共66页。二、阴阳的属性特征二、阴阳的属性特征 从事物运动变化看从事物运动变化看 阴阳学说是阴阳学说是对自然界相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象对立双方的概括。的概括。从事物属性看从事物属性看 天 火 男 地 水 女第41页,共66页。三、阴阳的变化规律三、阴阳的变化规律 1相互对立相互对立 是指阴阳双方是对立和矛盾的。如上是指阴阳双方是对立和矛盾的。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男与女等与下、天与地、动与静、男与女等 2相互依存相互依存 是指

    25、阴阳双方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是指阴阳双方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男的也就无所在。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男的也就无所谓女。谓女。3相互消长相互消长 是指阴阳双方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如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只是量的变化之中,如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只是量的变化 4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各自对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如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是质的变化。立面转化。如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是质的变化。第42页,共66页。阴阳互根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转化阴阳消长阴阳消长阴阳变化规律阴阳变化规律第

    26、43页,共66页。四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用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临床实践。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临床实践。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曰曰:“善诊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第44页,共66页。四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组织结构说明组织结构 内经内经“人生有形,不离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阳”。如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五脏为阴六腑为。如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阳。2概括生理功能概括

    27、生理功能 物质是属于阴,功能属于阳;物质是属于阴,功能属于阳;气为阳,血为阴气为阳,血为阴 3阐明病理变化阐明病理变化 阴阳的偏盛和偏衰阴阳的偏盛和偏衰 4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诊断 表、热、实属于阳;里、虚、表、热、实属于阳;里、虚、寒属于阴寒属于阴 5指导疾病治疗指导疾病治疗 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第45页,共66页。第46页,共66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五种物质的不同配比,组成了万物。五种物质的不同配比,组成了万物。第47页,共66页

    28、。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尚书尚书.洪范洪范曰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是为人用”。战国晚期,先哲们还根据五行的特点,将自然界战国晚期,先哲们还根据五行的特点,将自然界的许多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为五大类。并认为的许多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为五大类。并认为五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遂建构起一整五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遂建构起一整体关联的世界图景。这一学说渗透进入中医学,体关联的世界图景。这一学说渗透进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一大方法。成为中医学

    29、家认识生命的一大方法。第48页,共66页。木木土土金金水水相生相生相克相克金金土土水水木木火火第49页,共66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五”是指是指 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五种基五种基本物质;本物质;“行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可将“五行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就性质而言,五行学说的联系和变化。就性质而言,五行学说也是古贤用以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也是古贤用以

    30、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第50页,共66页。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木曰曲直”。所谓。所谓“曲直曲直”,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事物及现象。凡具发、条达、舒畅等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木”。第51页,共66页。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 火的特性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火曰炎上”。所谓。所谓“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是指火具

    31、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征。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 的 事 物 或 现 象,均 可 归 属 于性 的 事 物 或 现 象,均 可 归 属 于“火火”。第52页,共66页。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 土的特性土的特性:土性生化、受纳。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均可土性生化、受纳。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均可归属于归属于“土土”。由于农耕生产方式影响,故有。由于农耕生产方式影响,故有“土载四行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以及以及“土为万物之母土为万物之母”等说法。等说法。第53页,共66页。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 金的特性金的特性:金性清

    32、肃、收敛。凡具有这类金性清肃、收敛。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皆可归属于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皆可归属于“金金”。第54页,共66页。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 水的特性水的特性:“水性润下水性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或现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象,均可归属于“水水”。第55页,共66页。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 “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五行相生的规具有

    33、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水、水生木。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 “相克相克”,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的规律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金克木。第56页,共66页。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3.相生相克的关系(生理)相生相克的关系(生理)张介宾说张介宾说:“造化之机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不可无生

    34、,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根据生克次序,对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根据生克次序,对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在着“生我生我”、“我生我生”和和“克我克我”、“我克我克”方方面的联系。面的联系。第57页,共66页。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3.相生相克的关系(生理)相生相克的关系(生理)以木为例:木之以木为例:木之“生我生我”者为水,者为水,“我生我生”者为火;者为火;“克我克我”者为金者为金,“我克我克”者为土。者为土。在在难经难经中被中被喻为喻为“母母”和和“子子”。“生我生我”者为者为“母母”,“我生我生”者为者为

    35、“子子”;“克我克我”和和“我克我克”在在内经内经中又称中又称作作“所不胜所不胜”和和“所胜所胜”。第58页,共66页。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心心脾脾肺肺肾肾肝肝第59页,共66页。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4.相乘相侮的关系(病理)相乘相侮的关系(病理)相乘相乘 是指乘虚侵袭是指乘虚侵袭相侮相侮 是指以强凌弱是指以强凌弱如:金本克木,木本克土,但当木气太盛,土气虚如:金本克木,木本克土,但当木气太盛,土气虚衰,金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克制时,过盛的木不衰,金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克制时,过盛的木不仅要乘土之虚而制之,同时还会反过来侮金。仅要乘土之虚而制之,同时还会反过来侮金。第60

    36、页,共66页。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心心脾脾肺肺肾肾肝肝相乘相乘相侮相侮木火刑金木火刑金木旺乘土木旺乘土第61页,共66页。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1.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如:肝属于木,其禀性也喜条达如:肝属于木,其禀性也喜条达 如:木克土如:木克土 肝对脾的功能有影响。肝对脾的功能有影响。2.2.解释脏腑的病理变化解释脏腑的病理变化 如:相乘如:相乘 相侮相侮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 子病累母子病累母第62页,共66页。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3.指导诊断疾病指导诊断疾病如如:“:“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4.4.指导临床治疗指导临床治疗 如:滋水涵木如:滋水涵木 培土生金培土生金 益火补土益火补土第63页,共66页。阴阳五行学说教学目标阴阳五行学说教学目标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 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用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变化规律及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第64页,共66页。阴阳五行学说复习思考题阴阳五行学说复习思考题 简述阴阳变化规律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简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简述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中医学的应用第65页,共66页。第66页,共66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学教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6078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