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沂水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沂水县 2019 _2020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山东省沂水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客观题(60分)(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3人,以孙立者2人,不明嫡庶者1人,以长子继位者仅2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B导致王位争夺激烈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有利于社会的变革2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B强化宗法制度C促进民族交融D加强文化交流3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害
2、姬猛,自立为王,并号召鲁国、晋国等国“奖顺天法,无助狡猾”,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A诸侯尊崇大宗B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C霸权交替频繁D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4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B“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C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D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
3、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体现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依靠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政权B借助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C利用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控制D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6“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宗法制B皇帝制C世官制D察举制7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4、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A以民为本的思想B家国同构的观念C分封及宗法意识D君舟民水的理想8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A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9孔子在纵观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
5、道,则庶人不议。”材料反映了()A孔子对当时时代发展特征的理解B诸侯有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C春秋战国是一个霸权迭兴的时代D周王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和权力10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国人会议()A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C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11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A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B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6、C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12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13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这种天命观()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14周朝时,士
7、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D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15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这一规定()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16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
8、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由此可见,秦朝()A铲除了贵族等级制的基础B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地域关系形态C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D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民主平等色彩17唐代,应试者为增加及第可能,将自己诗文编辑成卷轴,在考前呈送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称为“行卷”。唐代“行卷”之风()A推动了贵族政治的发展B有利于经世人才的选拔C促进了文化的开放包容D不利于科举制良性发展18汉文帝设立孝经博士,魏晋皇帝多标榜“以孝治天下”,唐代孝经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典。这反映出()A道德教化日益受到重视B儒学教育走向神秘化C民间信仰与朝廷的互动D孝道推动了儒学复兴1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
9、:“(唐)太宗鉴前世之弊,深抑宦官无得过四品。明皇始随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高力士(宦官)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封建君主专制相对孱弱B内阁诸臣听命于司礼监C唐初中枢体制渐被破坏D宦官专权因废相而出现20钱穆提到: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公卷通榜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给能文章有学问的政府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前,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这一做法()A完善了察举制度B反映了社会舆论决定考官选择C扩大了统治基础D可能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21国史异纂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
10、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弥封(指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参考人员日趋多元B考试程序趋向公正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22唐赵暇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本人也曾在洛阳登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科举制()A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B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C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D提高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23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提案,因而士人特别关心国事;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做了数十篇的
11、策论,而后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A具有匡时济世的功能B体现近代民主议政的特点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助推注重教育的风气形成24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C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25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C注重
12、选拔的公正合理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26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举措()A推行于“推恩令”颁布后B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C直接导致“七国之乱”D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27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28以下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有叛将而无
13、叛吏 B有官无吏,人员精干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D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29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 年一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据此推断()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30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