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论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559487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93.0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论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2023 年高 语文 专题 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论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请填写出原文空白处正确的语句: 。2请翻译加点的词的意义。巧言令( )色诲女( )知之乎当( )仁3成语大都来自古文,成语的意义也因此与古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各项中,每项都例举了一个原文的语句和一个成语,其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巧言令色,鲜矣仁数见不

    2、鲜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古非今C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为已甚D当仁,不让于师让枣推梨4请翻译划横线的语句。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x)、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x)、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3、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n)。”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春者,春服既成,冠(gu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风乎舞雩(y),咏而归。”夫子喟(ku)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

    4、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_书易礼乐春秋)。他是_ 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6曾皙的“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毋吾以也D鼓瑟希,铿尔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宗庙之事,如会同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5、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

    6、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节选自论语先进篇)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帽然叹曰/吾

    7、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陪侍,陪站在尊长身边。论语中单用“侍”,指孔子坐着,弟子站着;“侍坐”指孔子和弟子都坐着。B饥馑:泛指灾荒年。遇到谷物不能成熟的称为“馑”,遇到蔬菜歉收的称为“饥”。荐饥就是连年歉收。C会同:泛指古代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古代两诸侯相见叫“会”,古代诸侯共同朝见天子叫“同”。D端,玄端,古代礼服名。章甫,指成年男子戴的一种礼帽。端章甫,在上文中指穿着礼服,戴着礼帽。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8、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本文记述孔子与四位学生朋友式的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可谓“因材施教”的典型。B孔子兼容并蓄,鼓励个性。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的想法并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孔子都是宽容接纳全面肯定。C孔子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交流,孔子自己不多说话,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进步。D孔子主张“为国以礼”,以礼治理国家。文中孔子“哂之”,就是孔子对子路“以勇治国”的一种批评态度。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9、。【甲】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敕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萧颖胄移居民入城,民惊恐,欲席卷南渡。颖胄以魏寇尚远,不即施行,魏兵竟不至。上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及还,魏主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乃黜为民。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贱,莫相统壹。我选精卒并攻一营,彼必

    10、不相救;若克一营,四营皆走矣。”乃引兵急攻一营,拔之,四营俱溃,生擒梁季群,斩三千余级,俘七百余人,乘胜长驱,进逼南郑。懿别军继至,将士皆已疲,不意其至,大惧,欲走。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禁将士毋得侵暴,远近悦附,争供租运。懿婴城自守,围城数十日,城中恂惧。录事参军新野庾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固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英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二日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懿兵不敢逼。英入斜谷,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先是,懿遣人诱说仇

    11、池诸氐,使起兵断英运道及归路。英勒兵奋击,矢中英颊,卒全军还仇池,讨叛氐,平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节选自论语先进)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B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

    12、英/追击/遂围南郑/C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D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后职能扩大,从隋唐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B建康,南京古称,六朝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誉为“六朝古都”。C黜,罢免官职。我国古代的罢、免、夺之意均与此同。D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时,

    13、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指小的国家。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帝要来攻打,广陵太守萧颖胄认为魏军离得很远,没有把居民都移入城内,结果魏军没有攻打广陵。B拓跋英富有预见性,他认为南齐主帅出身低贱,不能统一协调作战,攻其一处,其他必定溃逃,后来事实果真如此。C拓跋英破敌获胜,围困了南郑。威名赫赫,当地百姓害怕,所以周围的老百姓纷纷投附,争着纳供粮草。D南郑城被围数十日,人心很恐慌,庾域把几十个空粮仓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些粮食够用两年,坚定其固守信心。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

    14、,据险,立五栅以拒之。(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15、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7选出与“夫子哂之”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加之以师旅B由也为之C子犯请击之D臣固知王之不忍也18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C“夫

    16、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19对选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他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喟然”就形象表现了孔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B孔子对子路评志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而“由其言不让”,态度不够谦虚。C冉求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并表明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国,说明他既有抱负,又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D文中写了师生在谈话时,曾皙却在一旁鼓瑟,曾皙提

    17、出疑问时,孔子又耐心给予解答,说明曾皙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写了孔子的宽容。20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1简答题: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

    18、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有删改)注 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费(b):季氏的私邑,在今山东费县。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19、与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蒙主,指的是祭祀东蒙山的主持者。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里代指国家。C各诸侯封地称为“国”,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D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这里代指国家。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

    20、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B第一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C第三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出来。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26结合全文,说说孔子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

    21、文字,回答问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注】武城:鲁之小邑。子游:姓言,名偃。时为武城宰。(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主张。(2)孔子常用打比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结合第一则材料内容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22、,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28下列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29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理解,正确的是()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30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23、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己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各题。材料一子击磬于卫,有荷蒉

    24、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材料二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材料三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左传桓公)31“深则厉,浅则揭”比喻做事情要 ,请举一例说说孔子的哪些言行在论语中体现了这一思想。32结合上述材料,试分

    25、析孔子“道不行”的原因。3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注:壮:礼记曲礼:“三十曰壮。”(1)请解释“后生可畏”的含义。(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可畏的后生。3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

    26、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论语子张)(1)下列对以上语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把向贤大夫和仁士学习比喻为“善其事”。B孔子不提倡跟没有真诚、不走正道的人交朋友。C“友”在语境中或表“结交”,或指“朋友”。D子游认为子张已经做得

    27、不错了,但还未具仁德。(2)请简述子夏和子张的交友之道,并结合论语与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3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1)请解释“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看法。3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注】。”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

    28、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注】齐桓公与公子纠争位,公子纠被杀,他的师傅召忽自杀殉主,另一个师傅管仲却做了桓公的宰相。子路和子贡对“仁”的理解,与孔子有何不同?结合以上材料中他们对管仲的评价,简要分析。3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1)解释这则语录。(2)论语中的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这则语录中比喻的妙处。38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小题。子路曰:“桓公

    29、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子夏曰:“大德不逾闲注,小德出入可也。” 子张【注】闲:界限对于子夏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前两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完成与论语相关的各题。【材料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则言

    30、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材料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材料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39材料一横线处应补出的句子分别是_、_;材料三横线处应补出的句子是_、_。40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孔子的为政理念。4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

    31、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注释:执鞭之士:市场的守门卒。 疏食:粗粮。(1)请解释: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2)以上材料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4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请解释“小人穷斯滥矣”。(2)综合以上材料,请概括孔子面对困苦环境的态度

    32、,选择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4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华【1】使于齐,冉子【2】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3】。”请益。曰:“与之庾【4】。”冉子与之粟五秉【5】。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6】急不继富。”(雍也)注释:【1】子华: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2】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3】釜:古代量器,六斗四升为一釜。【4】庾(y):古代量器,二斗四升为一庾。【5】秉:古代量器,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6】周:救济。(1)请解释选文中加点词“适”和“衣”的意思。(2)此则材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33、。4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请概括上述两则材料中孔子所讲述的道理,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根据选读所学,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45(1

    34、)从行事的风格来看,论语先进材料中的求与由分别对应论语子路中的 与 ;(2)上述材料都体现了中庸思想,试从论语中再找一个能体现中庸思想的语句。46作为儒家重要思想的中庸,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观念。请依据上述材料,简述该如何做到中庸?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子曰:“

    35、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47材料一和材料二,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分别体现了_和_的教学原则。48(1)结合前三则材料,概括颜回学习的特点。(2)第四则材料,有人认为对颜回是似贬实褒,有人认为是明褒暗贬,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49阅读论语中的两则语录,然后回答问题。(1)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50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材料二:子贡曰:

    36、“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2)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盂子梁惠

    37、王上)51在对待父母过错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_(不超过4个字)的原则,可见他反对_(不超过4个字)。5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儒家所提倡的“孝”的含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2)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注释】韶:舜时古乐曲名。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倩:笑得好看。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素:白底。商:子夏名商。53

    38、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乐舞不单是娱乐问题,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应注意形式美和内容的善。B孔子说能够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C孔子认为:外表礼节仪式同内心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D孔子认为:一个人质朴多了,就会像个粗俗品质低下的人,文采多了,就像个虚伪浮夸的人。54简要分析“尽善尽美”、“绘事后素”、“文质彬彬”分别阐述了怎样的观点?阅读下面论语章句,完成下面小题。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

    39、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5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行”,与“先行其言”的“行”意思相同的是()A言寡尤,行寡悔B父没,观其行C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D多见阙殆,慎行其余56根据选文,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到季子然询问仲由、冉求的任职情况,孔子感到吃惊。B“具臣”不能做到“以道事君”,但是也不会弑父与君。C孔子认为仲由与冉求有底线,他们的境界高于“大臣”。D从选文可以认识到,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主张适可而止。57根据语境,简要谈谈你对

    40、选文中两处“不可则止”的理解参考答案:1任重而道远2 令:美好的 女:通“汝”,你 当:面对/遇到3D4士人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当作自己的责任,不重大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任”。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第一句句意:满口花言巧语,满脸堆起讨好的笑。令:美好的。第二句句意: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智慧吧!女:通“汝”,你。第三句句意:遇到行仁的事。当:面对/遇到。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前句,少。句意:满口花言巧语,满脸堆起讨好的笑,(这种人)讲仁德的实在少了!后句

    41、,新宰的禽畜。句意:原指经常来就不用新鲜味美的菜肴招待。引申为常到人家去使人讨厌。后用来指经常见到,并不新奇。B.前句,指示代词,这。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后句,认为是正确的。句意:肯定古代,否定现在。C.前句,停止。句意:直到死才可停歇,不遥远吗?后句,厉害,过分。句意: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不过分。D.都是谦让的意思。前句句意:遇到行仁的事,也不向老师谦让。后句句意:谦让、推辞枣子和梨子,比喻兄弟友爱。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弘”,刚强;“任重”,责任重大;“以为”,把当作。参考译文孔子说:“满口花言巧语,满脸堆起讨好的笑,(这

    42、种人)讲仁德的实在少了!”孔子说:“子路,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智慧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曾子说:“士人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当作自己的责任,不重大吗?直到死才可停歇,不遥远吗?”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也不向老师谦让。”5 仲尼 诗 儒家6“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7A8B【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在“伯仲叔季”的排行中占第二个,所以民间有称“孔老二”之说。“六经”之首,就是相传孔子删订的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总共305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的学说

    43、。儒家思想经由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深远。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原文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看出曾皙(曾点)的志向就是:回归自然,崇尚自由和心灵的充盈。当然考生作答直接引用原文“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可。7本题考查学生通假字的掌握能力。A.无通假字。句意: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B. “莫”通“暮”,晚;句意: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C. “以”通“已”,停止;句意:(你们)不要不敢讲(停下来)。D. “希”通“稀”

    44、,稀疏;句意:(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能力。A.“一日”,古义:一两天,引申为“一点”“一些”;今义:一天。句意: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B.“饥馑”,古今同义:饥荒。句意: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C.“会同”,古义: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今义:宗庙祭祀的工作,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句意:或者是诸侯会盟。D.“童子”,古义:少年,不到20岁的人;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句意:(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故选B。参考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论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594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