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环境化学第七章-气候变化的大气化学原理-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气的环境化学第七章-气候变化的大气化学原理-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环境 化学 第七 气候变化 原理 ppt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 气候变化的大气化学原理 气候:气候:研究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长期(如研究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长期(如100年)平均规律,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年)平均规律,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冰冻圈共同组成,气候是这些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岩石圈和冰冻圈共同组成,气候是这些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
2、尺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尺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年际、季际、月际。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年际、季际、月际。气候异常:气候异常:指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导指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适应,影响人类社会及生产活动,危机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适应,影响人类社会及生产活动,危机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可能导致飓风、热浪、暴风雪等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可能导致飓风、热浪、暴风雪等灾害性时间。灾害性时间。大气辐射以及各个圈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物理、化学和大气辐射以及各个圈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气候变化。生物过程的相
3、互作用决定了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气溶胶:阳伞效应气溶胶:阳伞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大气辐射传输过程一、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一、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吸收:吸收:空气分子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时,一部分电磁空气分子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时,一部分电磁场的能量转化为分子或原子内部的能量。被吸收的能量可场的能量转化为分子或原子内部的能量。被吸收的能量可使温度增加,也可变化为化学能或导致光化学反应。一般使温度增加,也可变化为化学能或导致光化学反应。一般吸收都伴随着分子内部的能级跃迁,具有波长选择性。吸收都伴随着分子内部的能级跃迁,具有波长选择性。散射:散射:当电磁波照射到折射不均匀
4、的地区时,会发生传当电磁波照射到折射不均匀的地区时,会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称为散射。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滴、气播方向的改变,称为散射。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滴、气溶胶粒子、冰晶等颗粒物会造成散射,由于温度不均匀导溶胶粒子、冰晶等颗粒物会造成散射,由于温度不均匀导致的湍流块也会造成散射。散射过程特点是将波传播的方致的湍流块也会造成散射。散射过程特点是将波传播的方向改变。向改变。弹性散射弹性散射 非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 一次散射一次散射 多次散射多次散射 /r2x X1 瑞利散射;瑞利散射;0.1x50 几何光学方法几何光学方法lLNdaleII 00 大气散射参数的观测研究大气散射参数的观测研究消光
5、系数消光系数Kex:测量光(测量光(I0)通过一段距离()通过一段距离(L)的)的衰减衰减光学厚度是一段路径大气消光系数的总和:光学厚度是一段路径大气消光系数的总和:垂直路径的大气光学厚度为:垂直路径的大气光学厚度为:整层大气垂直光学厚度为:整层大气垂直光学厚度为:太阳光度计测量大气光学厚度:太阳光度计测量大气光学厚度:lexkeII 0dlkex dzkzzex )(dzkex 0)0()sec-exp000 (SS 地面、大气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地面、大气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4)1(44)1(04220ASTTRARSe 44g0414a0)1)(1(4)1()1(4gLSLgTATAA
6、SATATAS 地球大气系统接受地球大气系统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的太阳短波辐射地气系统向宇宙空间的地气系统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太阳常数:太阳常数:S0=1367 W/m2;行星反照率:行星反照率:A=0.3;斯蒂芬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玻尔兹曼常数=5.669610-8 Wm-2K-4计算结果:计算结果:Te=255K(约(约-18),为地气系统平衡时的有效温度),为地气系统平衡时的有效温度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实际上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实际上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 当大气层对长波辐射吸收率当大气层对长波辐射吸收率AL增大时,地面温度也将升高增大时,地面温度也将升高地面辐射
7、收入总是大于支出,多余能量用于水分蒸发,以潜热地面辐射收入总是大于支出,多余能量用于水分蒸发,以潜热和热对流方式给予大气;整层大气辐射平衡为负,通过地面显热和潜热补偿和热对流方式给予大气;整层大气辐射平衡为负,通过地面显热和潜热补偿 )2()(1(4)2()2)(1(40404LLLSLSaLSgAAAAAAASTAAAST 实际辐射平衡状况在不同纬度和季节都会有所变化实际辐射平衡状况在不同纬度和季节都会有所变化第二节第二节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来自地面、大气和云层的部分红外辐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来自地面、大气和云层的部分红外辐射,并向外发射红
8、外辐射,由于这些微量气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是朝向射,并向外发射红外辐射,由于这些微量气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是朝向各个方向的,其中一部分辐射返回地面净的结果是将能量阻截在低层各个方向的,其中一部分辐射返回地面净的结果是将能量阻截在低层大气中,使地面温度升高,这种作用机制被称为天然温室效应;能够大气中,使地面温度升高,这种作用机制被称为天然温室效应;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就称为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就称为温室气体。“大气窗大气窗口口”713m地面长波辐射很强,地面长波辐射很强,CO2和和H2O吸收很小吸收很小但但O3,CFCs吸收很大吸收很大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三个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温
9、室气体,主要有三个方面:方面:1.该气体必须有足够宽的红外吸收带,在大气中浓度足够高,该气体必须有足够宽的红外吸收带,在大气中浓度足够高,能显著吸收红外辐射;能显著吸收红外辐射;2.该气体如果在该气体如果在713 m的大气辐射窗口有吸的大气辐射窗口有吸收,对温室效应的增强最有效;收,对温室效应的增强最有效;3.大气寿命长。大气寿命长。气体分子的红外辐射气体分子的红外辐射基态(基态(E0)碰撞活化碰撞活化、吸收光子、吸收光子 激发态激发态(E1)激发态激发态(E1)自发发射自发发射、受激发射、受激发射、碰撞失活碰撞失活 基态(基态(E0)对流层由于气体浓度高,碰撞活化和碰撞失活是主导因素对流层由
10、于气体浓度高,碰撞活化和碰撞失活是主导因素 kTEEeggNN/)01(0101 玻尔兹曼分布: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随着玻尔兹曼分布: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辐射能量也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温度降低而减少,辐射能量也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激发态分子数基态分子数 温室气体的净效应不只取决与它对地球长波辐射的温室气体的净效应不只取决与它对地球长波辐射的吸收,还取决于它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吸收,还取决于它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CO2进入平流层,由于浓度很低,吸收的红外辐射进入平流层,由于浓度很低,吸收的红外辐射很小,但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激发态分子很小,但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激
11、发态分子比例也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净结果是更多的辐射能比例也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净结果是更多的辐射能量进入到宇宙空间,与对流层相反,平流层量进入到宇宙空间,与对流层相反,平流层CO2起降起降温作用,温作用,H2O也一样。也一样。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大气中温室气体分为两类:一种能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大气中温室气体分为两类:一种能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称为称为辐射活性气体辐射活性气体,包括,包括CO2,CH4,N2O和卤代烃等寿命较长,和卤代烃等寿命较长,在对流层大气中混合均匀的气体,也包括时空分布差异很大在对流层大气中混合均匀的气体,也包括时空分布差异很大的的O3;另一种不能
12、或只能微弱地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但可;另一种不能或只能微弱地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但可以通过化学转化来影响辐射活性气体的浓度水平,称为以通过化学转化来影响辐射活性气体的浓度水平,称为反应反应活性气体活性气体,包括,包括NOX,CO和和VOCS.平流层平流层O3损耗,降低平流层温度,降低向下的红外辐射;损耗,降低平流层温度,降低向下的红外辐射;增加进入对流层紫外辐射,使对流层光化学过程活跃,增加进入对流层紫外辐射,使对流层光化学过程活跃,OH浓浓度增加,加速度增加,加速CH4和和HFCs的去去除,起到降温作用的去去除,起到降温作用 NOX 升高会使升高会使CH4和和HFCs浓度降低,浓度降低,O3
13、浓度升高,另外浓度升高,另外作为作为N肥,沉降到地面和海洋,促进植物生长,降低肥,沉降到地面和海洋,促进植物生长,降低CO2浓度,浓度,对辐射平衡的影响很难量化。对辐射平衡的影响很难量化。三、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三、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 辐射强迫:辐射强迫:考虑某一扰动作用于气候系统,当平流层温度考虑某一扰动作用于气候系统,当平流层温度已调至辐射平衡状态,而地表和对流层仍保持未扰动状态已调至辐射平衡状态,而地表和对流层仍保持未扰动状态时,这一扰动所产生的对流层顶平均净辐照度的变化(包时,这一扰动所产生的对流层顶平均净辐照度的变化(包括太阳辐射和红外辐射),称为辐射强迫,单位是括太阳辐射和红外辐射)
14、,称为辐射强迫,单位是W/m2,能够打破地气系统平衡的扰动,被称为能够打破地气系统平衡的扰动,被称为辐射强迫因子。辐射强迫因子。能够简单、准确反映某一辐射强迫因子对气候系统的影能够简单、准确反映某一辐射强迫因子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响。FT。气气候候敏敏感感度度参参数数,;辐辐射射强强迫迫,;变变化化量量,全全球球平平均均地地表表温温度度的的WCWFCT/m/2o2o 直接辐射强迫直接辐射强迫:辐射活性气体通过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对辐:辐射活性气体通过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对辐射平衡产生影响。射平衡产生影响。间接辐射强迫间接辐射强迫:反映活性温室气体通过影响化学转化过程和:反映活性温室气体通过影响化学转
15、化过程和大气中反映活性物种(例如大气中反映活性物种(例如OH)的分布对辐射平衡产生间)的分布对辐射平衡产生间接的影响。接的影响。新增温室气体产生的辐射强迫会新增温室气体产生的辐射强迫会随着其本底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随着其本底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存在饱和现象。存在饱和现象。四、全球变暖潜势四、全球变暖潜势全球变暖潜势(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定义为单位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某一温室气体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于参考气体的累积辐射能力。质量的某一温室气体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于参考气体的累积辐射能力。第三节第三节 气溶胶的辐射强迫气溶胶的
16、辐射强迫气溶胶的辐射强迫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一方面导致大气对太阳光散射作用增强,:一方面导致大气对太阳光散射作用增强,反照率增加,产生负的辐射强迫;一方面吸收太阳辐射,产反照率增加,产生负的辐射强迫;一方面吸收太阳辐射,产生正的辐射强迫。生正的辐射强迫。(Hansen et al.,PNAS,2001)Linkages of Air Pollution to Climate ChangeO3(0.3+0.1)Black (0.8)CarbonThe importance of black carbon has only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一、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一、
17、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 气溶胶的消光作用:散射和吸收,以散射为主气溶胶的消光作用:散射和吸收,以散射为主 Dp0.05m,爱恨核模爱恨核模 瑞利散射瑞利散射 主要对紫外光散射大主要对紫外光散射大 0.1 Dp 10 m,消光佯谬消光佯谬 米散射消光系数理论计算公式:米散射消光系数理论计算公式:粒径粒径:积聚模态气溶胶粒径与太阳短波辐射波长相近,具有:积聚模态气溶胶粒径与太阳短波辐射波长相近,具有最大的质量消光系数,又易悬浮在大气中,大气寿命长,最大的质量消光系数,又易悬浮在大气中,大气寿命长,是辐射强迫的主要贡献者。是辐射强迫的主要贡献者。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外混合外混合:不同成分以独立个体存在
18、:不同成分以独立个体存在 内混合内混合:单个颗粒物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单个颗粒物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ppemPDPedDDnmQD)(),(4)(102 全球平均辐射强迫清单全球平均辐射强迫清单气溶胶种类气溶胶种类全球平均直接辐射强迫全球平均直接辐射强迫/(Wm-2)不确定因子不确定因子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比例比例IPCC,Second Assessment ReportIPCC,2019IPCC,2019SO42-0.402X-0.42X1不确定因子: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最可能值的比值不确定因子: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最可能值的比值气溶胶种类气溶胶种类全球平均直接辐射强迫全球平均直接辐射强
19、迫/(Wm-2)不确定因子不确定因子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比例比例IPCC,Second Assessment ReportIPCC,2019IPCC,2019化石燃料化石燃料BC+0.103X+0.202X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OC-0.103X1沙尘气溶胶沙尘气溶胶-0.60-+0.40二、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作用二、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作用 当气溶胶浓度大幅度上升,当气溶胶浓度大幅度上升,CCN(cloud condensationNuclei)数目增加,云中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云滴的数浓数目增加,云中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云滴的数浓度增加,粒径减小,云对太阳辐射的反照率升高,造成负的度增
20、加,粒径减小,云对太阳辐射的反照率升高,造成负的辐射强迫(第一种);云滴粒径减小,使降水效率降低,云辐射强迫(第一种);云滴粒径减小,使降水效率降低,云的寿命增长、云厚度以及云量增加,产生负的间接强迫效应的寿命增长、云厚度以及云量增加,产生负的间接强迫效应(第二种)。(第二种)。冰晶。冰核;云滴数浓度;云的凝结核;云的生命周期增加)辐射强迫(云的光学厚度增加云的反照率增加二次生成一次排放浓度增大,粒径变小气溶胶浓度升高IPIN,ionconcentratnumberdropletcloudCDNCCCNFIPINCDNCCCN气溶胶对于成云的影响气溶胶对于成云的影响1.第一种辐射强迫作用第一种
21、辐射强迫作用 只有含有可溶性物质的气溶胶才能成为只有含有可溶性物质的气溶胶才能成为CNN,包括硫酸,包括硫酸盐气溶胶、海盐气溶胶、硝酸盐气溶胶以及表面含有亲水基盐气溶胶、海盐气溶胶、硝酸盐气溶胶以及表面含有亲水基团的有机气溶胶。目前,主要对团的有机气溶胶。目前,主要对0.11m之间的硫酸盐气之间的硫酸盐气溶胶研究较多溶胶研究较多。参数参数中心值中心值2/32/3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北半球海洋地区背景北半球海洋地区背景N/(N/(个个cm)cm)14014066-21466-214北半球海洋地区人为干扰北半球海洋地区人为干扰N/(N/(个个cm)cm)217217124-310124-310云中液态
22、水(云中液态水(LWCLWC)的含量)的含量/(gm)/(gm)0.2250.2250.125-0.3250.125-0.325硫酸盐颗粒背景浓度硫酸盐颗粒背景浓度/(mmmm)1.51.50.85-2.150.85-2.15云层厚度云层厚度200200100-300100-300硫酸盐扰动量硫酸盐扰动量3.63.62.4-4.82.4-4.8f f0.240.240.19-0.290.19-0.29T T0.920.920.78-1.000.78-1.00平均表面反照率平均表面反照率0.060.060.03-0.090.03-0.09结果:如果辐射强迫的中心值是结果:如果辐射强迫的中心值是1
23、.4W/m,2/31.4W/m,2/3置信区间为置信区间为002.8W/m2.8W/m北半球海洋地区第一种间接辐射强迫不确定性分析北半球海洋地区第一种间接辐射强迫不确定性分析2.第二种间接辐射强迫作用第二种间接辐射强迫作用 CNN增加,降低云滴大小,降低云滴碰撞合并的速率,增加,降低云滴大小,降低云滴碰撞合并的速率,导致降水效率的降低,云寿命增长,进而影响大气中水和导致降水效率的降低,云寿命增长,进而影响大气中水和热的垂直分配、全球水循环、对全球天气变化的作用不可忽热的垂直分配、全球水循环、对全球天气变化的作用不可忽略,但由于影响因素很多,测定非常困难略,但由于影响因素很多,测定非常困难3.冰
24、云与气溶胶间接辐射强迫冰云与气溶胶间接辐射强迫 地面排放气溶胶传输到对流层的上空,成为冰的凝结核地面排放气溶胶传输到对流层的上空,成为冰的凝结核有利于冰晶的形成。有利于冰晶的形成。飞机排放的颗粒物在高空形成冰核,称为在高空形成了飞机排放的颗粒物在高空形成冰核,称为在高空形成了凝结尾迹,有利于冰晶沉降,降低了高层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凝结尾迹,有利于冰晶沉降,降低了高层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从而影响卷云的形成和大气湿度垂直廓线,进而产生间接的从而影响卷云的形成和大气湿度垂直廓线,进而产生间接的辐射强迫。辐射强迫。4.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清单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清单 除硫酸盐气溶胶外,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