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1-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历史 课件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A组 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19山东青岛,1,1分)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 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答案 C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作的;干栏式建筑是河 姆渡居民建造的房屋;骨耜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故A、B、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C。,2.(2019广东深圳,1,2分)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
2、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答案 B 我国原始农业主要种植粟和水稻等,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我国 原始农业在这里出现,所以B正确。北京人采集狩猎体现了原始农业出现之前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A排 除。半坡人制作陶器是原始手工业的体现,所以C排除。相传黄帝造船只是手工技艺的体现,所以D排除。,审题方法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主要知识点是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在 审题时紧紧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即“农业”,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与农业相关的史实即可。,3.(2019福建,1,2分)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
3、其遗址上发现的 ( ) A.木器 B.彩色陶器 C.石器 D.炭化稻谷,答案 D 本题以河姆渡人的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河姆渡居 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遗址上发现的炭化稻谷说明当地居 民已经种植水稻,故D项符合题意;木器、彩色陶器、石器不能证明“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排 除A、B、C三项。,4.(2019广东,1,3分)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 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
4、的船形彩陶壶,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注意关键信息“舟楫之利”。舟楫泛指船只,只有“船形彩陶 壶”能够印证“舟楫”,故选D项。,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19江西,1,2分)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 “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 征的王朝是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 A 题干中“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即“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变化始于夏朝,禹 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5、,2.(2019广东深圳,2,2分)“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 是 (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答案 D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材料中的“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正是分封制下各个等级的名称,所以选项D正确。,规律总结 本题考查的是周朝的分封制。我国古代各个朝代不同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可以采取 分类整理的方法来明确各个朝代的制度。,3.(2019重庆,1,1分)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 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 A.
6、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答案 A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 是商朝时期铸造的著名的青铜器,故正确答案选择A。,4.(2019山西,1,2分)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 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答案 B 题干信息说明答案源自图示内容。图示内容是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造字方法,从中只可以得到 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
7、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的信息,所以B选项正确。A、C两个选项叙述的是甲 骨文的历史价值和记载内容,D选项所述内容是甲骨文的地位,都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所以A、C、D三个选 项都是错误的。,审题方法 此类考题需要在审题时关注题干要求,答案来源只能是题干提供的材料或者图表,即使其他选 项本身表述是正确的,但是和题干提供的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也应当排除。,5.(2019河南,1,1分)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 A.华夏音韵,源远流长 B.丝竹之音,绵绵不绝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D.钟磬之声,悠悠千年,答案 A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
8、最早的乐器;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编钟兴起于西周,是古代大型打击乐器。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华夏古老的音韵,A项正确。“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一般是指弦乐和管乐,埙和编钟不属于丝竹之音,排除B项。西周铜编钟出土于西安,西安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钟、磬是古代两种重要的打击乐器,骨笛和埙不属于打击乐器,排除D项。,6.(2019山东青岛,4,1分)“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 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 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
9、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是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引发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 变革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引发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排除。,7.(2019广东,2,3分)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度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答案 A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读图可知,公元前4世纪中期,秦国取得对韩、 魏两国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胜利,这反映出秦国
10、商鞅变法成效显著,故A项符合题意。,8.(2019广东深圳,3,2分)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 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答案 C 材料中提到了各家学派的交流与论辩,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以选项C正确。,知识拓展 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探寻治国的理论,开设了“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 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 “百家争鸣”的典型。,9.(2019安徽,1,2分)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
11、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 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 A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能够充分展示“仁”的就是“礼”和 “乐”。“仁”是礼乐的精神实质,礼乐是“仁”的表现形式。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 理念,所以题目中提到的主张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故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故D项错误。,审题方法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审题时,一定要看到“仁”和“礼”这两 个关键字,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
12、子提出的主张正是以此为核心,儒家学派的后继者也主张实行“仁政”, 由此可得出正确选项。,10.(2019内蒙古包头,1,2分)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派 别是 (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答案 D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就出现的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其中法家提出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所以选项D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所以 选项A错误。儒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实行仁政,所以选项B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所以 选项C错误。,B组 2015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13、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17广东深圳,1,2分)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 A. B. C. D.,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处是北京,故选A。,2.(2018福建,1,2分)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使用青铜器,答案 B 半坡远古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使用的生产工具有骨器、角器等。故选B。,3.(2017福建,1,2分)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
14、A.建造干栏式房屋 B.种植粟 C.铸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答案 A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7 000年左右的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能够建造干栏式房屋,故 A 项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司母戊鼎铸造于商朝,是世界上现存最重 的青铜器;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排除 B、C、D三项。,4.(2017云南昆明,1,2分)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 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答案 D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传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
15、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 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故选D。,解题技巧 本题以史记中的记载为情境,考查中国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夏本纪”“传说中的治水英雄”等信息即可作出正确判断。,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17山东潍坊,1,2分)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 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所指的朝代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桀失其 国,无人复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夏桀
16、实行暴政,被商汤所灭,故正确答案为A。,2.(2017江苏南京,2,1分)“(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武王)封功 臣谋士”,结合所学可知,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实行分封制,故正确答案选择A。,3.(2018安徽,1,2分)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17、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答案 D 据题干“自周之衰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联系 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各家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 或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解题技巧 本题以史学大家的论述设置情境,考查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要求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准确的 解读和概括。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解答就很容易了。,4.(2017重庆A,1,1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右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 于 ( ) A.商朝 B.西周
18、 C.春秋 D.战国,答案 A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证 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A。,知识归纳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商周时期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被称为“铭文”或“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日久,字形差异越来越大。秦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以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5.(2018江苏南京,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
19、普遍使用,粮 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 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 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 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 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
20、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 活”得到了发展。(3分)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1分),答案 (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3分)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3分)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3分)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1分),解析
21、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列举表现,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小问抓住“精神生活”,回顾所学直接 作答。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归纳作答。如:具体数字青铜器数量多;有礼器、乐器、生产工 具和兵器等青铜器品种多;铸有精美的纹饰青铜工艺高超;族徽文字已有文字。第(3)问,第一 小问“变化”应答出“从什么到什么”,依据材料三很容易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三中“分地则速, 无所匿迟”可知,土地私有化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4)问,三则材料依次反映了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的史实,据此概括即可。,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19云南,1,2分)化
22、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所示为 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知识辨别能力。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的头骨, 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经过识图可判断图片所示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故选A 项。,2.(2019江苏苏州,1,1分)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 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 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 A.天然火
23、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答案 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许倬云认为新、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 计的方式为分界线”。其中,“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即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D。,3.(2017山东青岛,1,1分)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道: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 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 会制造石器 会种植粟 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B. C
24、. D.,答案 A 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题干材料中“10万多件石器”对应的是“会制造石器”; “大量灰烬”对应的是“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答案为A。,4.(2017江苏盐城,1,1分)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答案 B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会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 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 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图片B。故选B。,5.(2018辽宁沈阳,1,2分)“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古老而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