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生物 第六 单元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初中生物资料_生物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生物学八年级第一学期北师大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2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3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三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4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四节性别和性别决定5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五节遗传与环境6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六节遗传病和人类健康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的价值追求,要求生物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聚焦大概
2、念”,引导学生以认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为基础主动建构概念,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调查、综合实践等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证据。本单 元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核心思想,教材章节内容设计由现象到本质,紧 紧围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中“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等展开,基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培 养科学思维,形成积极的态度责任。“新课标”把本单元内容归于 7 个学习主题中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遗传信息 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以及遗传信息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逐渐形成生物进化的
3、 观点,能够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的生命价值,尊重、热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尝试利 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学科价值。2依据“新课标”课程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概念:学业要求和活动建议如下:学业要求活动建议(1)能够解释遗传信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了传递,并控制新个体的生长发育。(2)借助图像或模型阐明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3)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阐明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4)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推动作
4、用。(5)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收集和交流近亲结婚危害的资料。观察某种生物(如金鱼)的变异现象。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3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单元章节内容综合考虑学生发展需要、社会和生物科学发展需求,以学科 内在的知识逻辑为主线,从宏观到微观、从生物个体到生态系统、从生物多样性到结构统一性构建课程结构框架。从内容结构分析,本单元属于“遗传与进化”学习主题,内容设置上以大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和“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概念体系呈现,每个
5、大概念又提炼出几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又提炼出几个次位概念,建立三级概念体系。从单元内容结构上看,将探究实践活动以及 PBL 融入到相应的课程内容之中,构成完整的单元内容体系。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观察自然界俯首皆是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出发,通过现象认识到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理解遗传信息与生物 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遗传的变 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等重要概念,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进化等4生物学观点。(三)学情分析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中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学活动互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学
6、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 的智能是多元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确定 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八年级学生仍长于形象思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 活跃,创造性思维具有深度和广度。但心智、情感、能力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 塑性和易变性。通过以上学情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内容设计是否与学生具备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概念,并充分预见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运用作业设计加以引导纠正,使课堂教学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高效性。同时,在“双减”政
7、策背景下,要兼顾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完成周 期过长,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真正让单元作业促进课堂“减负提质”。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大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在遵循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大单元学 习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设计,要突出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倡导素养 立意,聚焦大主题、大概念,增强单元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问题 聚焦,将知识结构化。具体作业目标如下:1.关注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调查和统计人体的常见性状,理解“遗传和 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性状”、“相对性
8、状”、“遗传和变异”等重要概念,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通过“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科学史的探究和学习,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核、染色体、基因、DNA 的从属关系”、DNA 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等重要概念,加深对生命观念中“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3.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理解性状由特定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生物5性状的遗传遵循一定的规律、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配子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等重要概念,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科学思维。4.交流分析“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理解性别是生物的一种性状、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
9、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等重要概念,能针对生物学相关社会议题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决策。5.列举说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影响”的真实例证,理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在作物育种上有广泛的应用,逐渐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同时,开展“走进 育种工作者”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我国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崇尚科学精神。6.开展“社区遗传病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近 亲结婚的危害、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遗传病对社会发展和家庭产生的影响,与他人交流讨论,尝试提出预防遗传病的方法。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新课标”对作业评价作了具体说明:精心
10、设计课时和单元作业,发挥作业的诊断评价功能,作业类型要注重多样性,注重评价的连续性和过程性,提升作 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双减”政策要求,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应体现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 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在整体把握“新 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单元知识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单元作业设计首先应追求单元作业的整体性,创作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大概 念、兼顾创新型、考虑分层次和开放性、注重应用型的多样化作业,努力把学科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中去。
11、作业的整体设计首先应 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其次关注学科知识本身,提 高作业与课程目标的融合相关度,使单元作业充分发挥建构重要概念、形成知识 体系、发展思维品质、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强化单元作业的育人导向。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作业内容6(1)基础判断题:“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对豌豆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其中,豌豆种子的黄粒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2)基础填空题:先秦儒家之大成吕氏春秋 中有“夫种麦而得麦,夫 种稷而得稷”的记载,这句话反映了遗传学中生物的现象。集道家之大成的 淮南子 中有“黑生白犊”的记载,这句话反映了遗传学中生物的现象。(3)
12、跨学科交叉(选做题):在日常生活或阅读史书典籍的过程中,你还注 意到哪些与“遗传和变异现象”有关的记载,如古文、谚语、民间俗语等,请收 集整理下来,小组交流分享,加深对本课时重要概念的理解。(4)综合实践活动:请自主设计性状调查表格(表格可参考教材课后“思 考与练习”第 3 题),选择合适的性状,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并用图示 的方法表示每一种性状的调查结果。调查完成后,各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与分享。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2)遗传、变异。(3)开放性试题,答案科学合 理即可。如谚语“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之子有愚有贤”等,古文“桂
13、实生桂桐实生桐”、“橘生淮南则为橘”等。(4)设计表格参考如下:性状子代本人兄妹父辈父亲母亲祖辈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卷舌能卷舌不能卷舌前额发际“一”字形“V”字形耳垂有耳垂无耳垂眼睑双眼皮单眼皮.实施建议: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阅读积累,体会中 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深邃魅力,加深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由于要兼顾学 生的各学科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本题列为选做题,不要求每个学生 都要按时完成,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加以提炼和整理、归纳和交流。第(4)小题则属于相对开放性的自主实践调查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调查方法、7调查表格、调查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经历科学调查
14、的过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建议要求,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任务,作业设计突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作业的设计力求创设“新情境 新问题”,尽量避免“旧情境旧问题”,使问题和情境深度融合,让评价发生在学 生知识的生成或应用知识的真实情境之中。一颗小小的豌豆种子是打开遗传学 密码的钥匙,豌豆可以说是遗传学的明星植物,通过豌豆的多种性状对比让学生 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既巩固了重要概念,又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遗传学的发 展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大量的史书典籍中早有对遗传 和变异现象的记载和思考,通
15、过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 记载,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观点的理解,同时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和收 集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新课标”要求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引导学生用表格、曲线图、示意图等呈现报告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评价。“调查各家庭成员性状”属于小范围的调查,主要在于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表格,自主实施,并培养与家 庭成员、小组同伴和小组间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与家庭成员间性状 的对比,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观点的理解,答案不唯一
16、,有利于 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二课时1.作业内容(1)情境创新 单选题:“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特有物种,随着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江豚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锐减,据 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仅存一千头左右,保护长江江豚刻不容缓。科研人员利用“环境 DNA 技术”研究江豚,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 DNA 技术”用于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种生物,只要某种生物在某一水域出现过,它也会如人的皮屑脱落、排泄物一样,在水中留下痕迹。只要检测某一水域是否 有江豚的 DNA,就可确定其在某一水域是否出现过。据以上信息判断,“环境 DNA8技术”的理论依据
17、是()A.不同种生物含有相同的 DNAB.染色体是 DNA 的载体C.不同种类的生物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D.基因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2)跨学科提升题:古典名著晏子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如何从遗传学的角度理解这段话?请结合本课时知识加以分析。(3)思维创新题:请描述生物体(如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结构层次关系,并说说你用了哪些知识归纳的方法和策略,并交流分享。(4)合作拓展题(选做题):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历史,在遗传 学科学史上,有很多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伟大科学家和伟大科学发现。现代遗
18、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倾其一生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并发现了重要的遗传学基本规律,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在 1909 年被遗传学家约翰逊命名为“基因”。1903 年,遗传学家萨顿在论文 遗传中的染色体 一文中坚持认为:“染色 体带有基因,每一个性细胞只具有每一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具有哪一个是随机决 定的”。1933 年,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从此遗传学结束了空想时代,并成为 20 世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摩尔根也被称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并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19、学奖。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于 1962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中国成为参与这一划时代科学创举中唯一 的发展中国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中国遗传学的泰斗和奠基人谈家桢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9传变异研究领域有着开创性的成就,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遗传学界巨大反响,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请以生物学综合实践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好学习任务,各组员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时重要概念相关联的遗传学科学史,小组汇总整理后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班级展示,加深对本
20、课时重要概念的理解。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C(2)翻译: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 淮河以北就是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从遗传学的角 度理解是:橘子不管生长在淮河以南还是淮河以北,“叶徒相似”是因为其遗传 物质相同,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其实味不同”是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 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意思合理即可。(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利用思维导图、绘图等方式完成。参考答案示例:10思维导图评价量表维度评价指标自评互评师评科学性(30 分)1.全面反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内容2.概念表述科学
21、、准确、清晰、完整3.概念之间关系层次明了、合理、恰当规范性(30 分)1.核心主题清晰、突出、关键词明确2.层次合理、图文并茂3.色彩搭配合理、布局美观逻辑性(20 分)1.逻辑关系正确、思路清晰、结构性强2.主题与各次级主题关系密切创新性(20 分)1 创新、形象化2.设计简洁实施建议: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可利用 课后服务时间参与指导评价、生物学兴趣小组协作完成、小组间互评自评、班级 内交流展示。(4)此题为信息搜集题,鼓励学生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参与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延时服务或课余时间进行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展示、交流。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
22、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概念有“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随配子由亲代传给子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双减”是 2021 年度教育领域热词,真正使“双减”落地在于课堂上“减负增效”,提升课堂育人水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体学生在现有水平上 全面发展。作业的设计既要基于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标,还要具有真实地生 活化和社会化的生物学问题情境,指向课堂上无法达成的教学需要,并指向高阶 目标: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基于此,设计以上 4 题。第(1)题11以长江生态保护为问题情境,结合“环境 DNA 技术”,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理 解“不同生物具有
23、不同的遗传信息”的重要概念。第(2)题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考察“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要概念,让学生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第(3)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表达形式,学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思维导图、思维导引、概念图、插图等表达,让学 生充分发挥科学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意性的去表达自己的观 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 互关系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 图书、报刊、音像和网络等多种媒体主动了解更多信息,深化对科学、技术、社 会紧密联系的认识。据此,第(4)题则更注重
24、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经历遗传学的科学史,鼓励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 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自主合作探 究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展示才华,发展个性,同时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 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还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三课时1.作业内容(1)理解 单选题: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豌 豆的高茎(D)和矮茎(d)是一对相对性状。则一株高茎豌豆的
25、基因型可能是()ddA.或B.或C.或D.(2)应用 单选题:在进行家庭成员性状调查时,调查者发现:一对有耳 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针对这一调查现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生下无耳垂的孩子属于遗传现象DDdD12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无耳垂C.控制无耳垂的基因是显性基因D.假如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的概率为 75%(3)应用 单选题:安徽省砀山酥梨驰名中外,已有千年栽培历史,被称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用基因型为 Dd 的砀山酥梨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型为 dd 的砀山酥梨砧木上,所结酥梨果肉细胞的基因型为 dd 的概率为()A.0B.25%C.50%D.100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5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