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认识法律 与法同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认识法律 与法同行.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认识法律 与法同行 2020 河北 中考 道德 法治 复习 课件 第一 单元 认识 法律 同行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复习_道德与法治_初中
- 资源描述:
-
1、A组 20152019年河北中考题组,1.(2018河北,3,2分)某地执勤民警发现一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 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 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 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A. B. C. D.,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相关知识。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应该为公民做榜 样。题干中警车没有放置灭火器,警车驾驶员与被罚驾驶员一样受到处罚,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
2、等。 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民警是依法办事,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非法侵犯,排除。表述错误,排 除。故选B。,核心素养 本题选用执法者违法也要受罚角度来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以往的考题中,为考查这一知 识点通常会选用官员或明星等地位和身份特殊的人物做例子,如今试题往往从学生极其熟悉的执法者角度 来出题,体现出中考试题的生活化。力求学生用所学法律知识,理解、分析、判断生活中涉及法律的问题, 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使法治意识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2.(2017河北,23,3分)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
3、 ( ) 有利于形成尊崇英雄的社会风尚 表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明刑法是维护英雄烈士声誉的武器 A. B. C. D.,答案 A 本题考查法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可用排除法选出答案。材料强调的是侵害英 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等权利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与我国公民是否享有广泛的权利无关,故不 选。的说法与材料中“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说法不符,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A。,3.(2016河北,7,2分)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 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
4、的是 ( )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律具有强制性 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 B. C. D.,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特征和相关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的知识。材料中所长的说法未能认清我国 法律的本质,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长的 话与此相违背,故当选。与材料无关。作为所长的张某应该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法律的尊严,不能任性 执法,故选。本题应选B。,方法技巧 法律有三个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具有强制性;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中张某的言论说明他没有正确认识法
5、律赋予他的职权,将个人凌驾于法律之 上。其言论有损法律尊严,但与法律具有强制性无关。,4.(2016河北,4,2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考试作弊从违规违纪上升到违法层面 ( ) 使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法律保障 体现了法治建设的要求 能更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公正 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A. B. C. D.,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法治、社会诚信建设的知识。考试作弊行为违背诚信,考试作弊入刑则是用法律 手段来保障诚信,维护社会公正,故选。并不是考试作弊入刑使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法律保障,公民 的受教育权本来就有法律
6、保障,故排除。本题应选D。,知识拓展 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5.2016河北,25(1),2分评析生活事件。 一名快递员驾驶的三轮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便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虽然当地警 方迅速展开调查,对打人者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但这一打人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还是引起网友持续的 关注。众多网友纷纷谴责打人者,一些“义愤”的网友为了给快递员出气,轮番污辱和恐吓打人者,甚至直 接上门骚扰。 陕西咸阳一快递员蹭伤路边轿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浙江乐清一儿童开
7、门碰到相邻车辆,家长留纸条致 歉。这两起“剐蹭”事件的当事人得到车主的谅解,受损车主均未要求赔偿。 从法律角度看,打人者应有的反思是什么?(2分),答案 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2分) (评分说明:共2分。若考生答出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就 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 本题设问限定信息为“从法律角度”,要求考生对出租车司机辱骂并抽打快递员耳光的行为进行法 律反思,警示打人者应该自觉尊法守法。,规律总结 近年来在河北中考中常出现“反思”的试题,大家要正确理解“反思”一词的含义。反思 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
8、验教训,并非简单地“想一想错在哪里”,一定要答出正确的做法或接下 来如何做。,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学科教育的应有之义,责无旁贷,快递小哥近几年 随着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大量出现的从业者,学生们非常熟悉,与之相关的热点话题近几年频频出现,习主席 在新年贺词中也向他们致谢。出租车司机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从业者。本题选取发生在学生最熟悉 不过的两类从业者之间的矛盾的素材,考查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如何自觉尊法守法。选材亲切,贴近 生活,问法灵活,学生熟悉。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试题设问由原来过于死板生硬向灵活多变转变,更加考验学 生的理解能力。,6.(2015河北,25,9分)品评法治
9、生活。 张建民是一名退休干部,他坚持在农村义务普法20多年,为26万多人次免费上过法律课。 一天,有母女俩找到张建民评理。 女儿:“张老师,你今天要先给我妈妈上上课,她侵犯了我的人身自由,还打我骂我。” 妈妈:“她只有17岁,却跟一个20岁的小伙子谈恋爱。她不听劝,我只能把她关在家里,她还打110报警说我 软禁她,您看怎么办?” (1)从法律角度考虑,张老师会对“女儿”做出哪些肯定评价和真诚劝告?(4分),(2)张老师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2分) (3)从上图张建民的话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3分),答案 (1)评价: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强,知道依法解决问题。(2分) (评分说明:2分。
10、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劝告: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听妈妈的劝(正确引导),妈妈对你有监护(教育)职责。(2分) (评分说明: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注意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权利。(2分) (评分说明:2分。如果考生答出“你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懂法(学法知法)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懂法(学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我们的生 活离不开法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普法。(3分) (评分说明:3分。答出一层意思给1分,答出两层给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 第(1)问,审设问,把握“法律角度”“肯定评价”“
11、真诚劝告”这些设问的条件,从而把握答案的层 次和方向。首先,女儿因妈妈限制其人身自由,选择打110报警,这是法律意识强的表现,懂得通过法律途径 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这是值得肯定的方面。其次,女儿只有17岁,还属于未成年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 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女儿应听从妈妈的教育,这是对女儿的劝告。第(2)问,妈妈把女儿关在家里的行 为虽然是出于对女儿的爱护,但属于侵权行为。因此,应从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以及尊重孩子的权 利两个方面回答。妈妈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可采用谈话等方式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不能采用 违法的方式教育孩子。第(3)问,审设问,要求从图中张建民的话中谈启示
12、和感悟。因不懂法而吃了哑巴亏 说明懂法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不懂法而走上犯罪道路说明只有学法懂法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 为,做到不违法。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普法,提高人们的法治 意识和法律观念,从而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等。,审题技巧 第(1)问,首先,必须从法律角度答,从道德角度答不得分;其次,从法律角度看“女儿”的哪些做 法正确,给出肯定评价;最后,从法律角度谈对“女儿”的劝告。第(2)问,对妈妈所说的话,一定要结合妈妈 存在的问题把“女儿”关家里,打骂孩子来谈,不难得出,要注意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权利。第(3)问, 设问中虽没有出现“请概括材料”之类
13、的字眼,但“明白了哪些道理”说明必须对材料进行概括后才 能谈认识到的道理。,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认识法律,1.(2019北京,9,2分)下图给我们的警示是 ( ) A.违反法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B.面对冲突,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 C.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要防微杜渐,D.遇到问题,要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答案 C 本题考查做守法的公民的知识。这是一幅四联漫画,仔细审读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可知,漫 画中的未成年人从无意中打破别人家的玻璃到弄坏他人的汽车,从有意地偷拿他人的财物到抢劫,这是一 个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过程,C是漫画给我们的警示。违反的法律不同,
14、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只有 违反了刑法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A说法错误。B、D和题意无关。故选C。,2.(2019湖北武汉,8,1分)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 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答案 D 本题考查刑事处罚的相关知识。A选项“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B选项表述错误,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选项“赔偿经济损失”属于民事责任。分析
15、题干材料,刘某贩毒、抢劫 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D符合题意。故选D。,3.(2019浙江杭州,29,2分)图示有利于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答案 B 本题考查道德与法治中重要概念的关系。社会规则是由权威部门颁布或社会习俗中包含的关 于人们行为的准则、标准、规定等,道德与法律是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规则包含了道德,正确;人格尊严 权具体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人格尊严权包含名誉权,正确;行政制裁是 指国家对行政违法者依其所应负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类,错误;法 律是一个总
16、的范畴,其中包含宪法、刑法、民法等,错误。故选B。,4.(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2,1分)法律通常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下列内容属于法律作用的是 ( ) A.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 B.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C.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 D.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答案 C 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和“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 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都是对法律内容的表述,A、B不符合题意。D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排除。C是法律的作用,正确。故选C。,5.(2018广西南宁,1,2分)201
17、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该 法自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表明 (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特征之一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十三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可以得出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结论,A正确且 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故选A。,6.(2018福建,10,2分)父亲:“宝贝,临近中考,天气炎热,记得多喝水,以免中暑。” 女儿:“好的,谢谢爸爸的提醒。” 以
18、上对话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判断四种保护的关键是看保护的实施主体。题干所给的情 境材料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属于家庭保护,故选A。,规律总结 家庭保护实施的主体为家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校保护实施的主体为学校,司法保护实施的 主体为司法机关且针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实施的主体为全社会。分清每种特殊保护实 施的主体,就能对具体的保护进行准确归类。,核心素养 本题巧妙运用父女的对话来考查对四种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涉及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本题 所设置的情境是每个中考学生都经历过的
19、,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现象,进而指导自己的生活。,7.(2018浙江杭州,22,2分)据统计,在我国吸毒人群中,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吸毒人群低龄化正在成 为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这警示我们应该 ( ) 树立禁毒防毒风尚,实施社会保护 认清毒品危害,学会自我保护 开展校园禁毒教育,加强学校保护 加强警校合作,实施家庭保护 A. B. C. D.,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吸毒人群低龄化的社会问题,警示我们要加强对未成 年人的教育与保护,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警校合作属于社会保护,不属于家庭保护(也不属于司法 保护),应排除。故选A。,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
20、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王某巨款 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据此回答下题。 8.(2017安徽,5,2分)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 ( )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 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答案 A 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的知识。法律具有保护、规范作用。题干中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 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A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应排除。C、D不符合题意。故选 A。,9.(2018云南昆明,28,7分)【远离犯罪,健康成长】阅读材料,回
21、答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明显的不良行为倾向(如图1) 图1 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调查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如图2) 图2,(1)写出图1反映的最突出问题: (2分) (2)综合图1、图2信息,请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5分),答案 (1)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的不良行为倾向中占比最多的是“沉迷网络暴力游戏或浏览不良信 息”。这种不良行为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有损身心健康,若不纠正,任其发展,会导致违法犯罪。(2分) (2)未成年人要树立规则意识,增强法治观念,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纠正不良行为,防微 杜
22、渐。(2分) 加强家庭保护,家长应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以及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 成年人的不良行为。(2分) 加强社会保护,强化监管,净化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分),解析 本题考查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的因素、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本题是图表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 于看懂图中的内容,结合图中的内容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准确作答。 第(1)问,在看懂图的前提下,还要审设问中的限定词语“最突出”。学生围绕“沉迷网络暴力游戏或浏览 不良信息”及其带来的消极作用作答即可。 第(2)问考查“怎样做”,要求综合图1、图2信息,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未成年人
23、远离违 法犯罪,健康成长。解答本问的关键在于分清主体,结合图中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个人角度涉及不良行 为、交友不慎、缺乏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内容。家庭角度涉及家庭暴力、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要尽 到监管责任等内容。通过对第(1)问的分析,可见社会对网络的监管有待加强,所以从社会角度讲要强化对 网络的监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考点二 善用法律 读图,回答下题。,1.(2019浙江温州,5,2分)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 ) 被告人郑某某侵犯了他人的物质帮助权 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 A. B. C. D.,
24、答案 C 本题考查犯罪行为及做守法公民的相关知识。郑某某窃取他人物品,侵犯的是他人的财产权, 错误;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法院判决郑某某犯盗窃罪,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正确;拘役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错误。故选C。,2.(2019江苏南京,12,2分)田某(16周岁)在与同学姜某的冲突中,造成姜某重伤死亡。人民法院鉴于田某是未 成年人,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其有期徒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未成年人犯罪也应承担责任 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学会珍惜 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受到刑罚处罚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