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6-专题十六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山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6-专题十六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19山东临沂,29,8分)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 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1)定性实验:,A组 2019年山东中考题组,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 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 却。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 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装置是用于吸 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 。 A.NaOH溶液
2、B.稀盐酸 C.水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 。 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 g。 则m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1)无明显现象 Fe2O3+6HCl 2FeCl3+3H2O (2)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 发生爆炸 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A 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8 gm4 g,解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2O。 (2)为了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
3、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先通一氧化碳,排净空气再加热。 CO可将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NaOH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被排到装置C中,进而收集到CO;一氧化 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假设4 g粉末全部都是氧化铁,设4 g氧化铁完全反应生成铁的质 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4 g x = ,x=2.8 g 因为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则m的取值范围是2.8 gm4 g。,知识归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主要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先通后点,先撤后停;先点后通会爆炸,先停后 撤被氧化。,2.(2019山东潍坊,26,10分)小苏打和食盐是
4、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 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步骤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他碱溶液代替,如 ;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 。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
5、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 完全进行。,(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 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 。 (三)拓展交流 经查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2NaOH+ CO2 Na2CO3+H2O Na2CO3+CO2+H2O 2NaHC
6、O3 小明同学将5 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 g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答案 (10分,除特别说明2分外,其余每空1分) (一)定性分析 (1)(2分)NaHCO3+HCl NaCl+H2O+CO2 (2)Ba(OH)2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3)将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二)定量分析 (1)(2分)bacba (2)偏大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和水蒸气(H2O)进入丙,影响实验结果 (三)拓展交流 (2分,只写一个不得分)Na2CO3、NaHCO3,解析 (一)定性分析 (1)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
7、HCO3+HCl 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变浑浊,可以代替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3)加入的稀盐酸中有Cl-,影响 了原物质中Cl-的检验,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定量分析 (1)为了准确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造成影响),关闭弹簧夹;称量装置丙的质量;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 通入足量的氮气(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到装置丙中去),关闭弹簧夹;称量装置丙的质量,故顺序为b acba;(2)如果没有装置乙干燥,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一并被装置丙
8、吸收,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造成 测定结果偏大;(3)装置丁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和水蒸气(H2O)进入丙,影响实验结果。 (三)拓展交流 设5 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 2NaOH + CO2 Na2CO3+H2O,80 44 106 5 g x y = ,x=2.75 g = ,y=6.625 g 根据计算可知,二氧化碳剩余5 g-2.75 g=2.25 g,故发生第二个反应。设2.25 g二氧化碳反应需碳酸钠的质量 为z。 Na2CO3+CO2+ H2O 2NaHCO3 106 44 z 2.25 g = ,z5.42 g 根据计算可知
9、,碳酸钠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3.(2019山东威海,15,7分)实验测成分 小伟同学在实验室中对某品牌除锈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1)定性检验: 小伟同学使用 、 分别与除锈剂反应,通过实验现象确定除锈剂的主要成分是硫 酸。 (2)定量测定: 小伟同学利用碳酸钠溶液测定除锈剂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向烧杯中加入50 g除锈剂; 向除锈剂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至不再有气泡放出,共消耗碳酸钠溶液40 g; 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87.8 g。 (除锈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碳酸钠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除锈剂
10、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答案 (1)紫色石蕊试液(合理即可) 硝酸钡溶液(合理即可) (2)二氧化碳的质量=50 g+40 g-87.8 g=2.2 g(1分) 解:设除锈剂中硫酸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1分) 98 44 x 2.2 g = (1分) x=4.9 g(1分) 100%=9.8%(1分) 答:除锈剂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解析 (1)要想证明除锈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除锈剂显酸性,再用硝酸钡溶液检验 除锈剂中有硫酸根离子。 (2)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50 g+40 g-87.8 g=2.2 g,
11、然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出硫 酸的质量,进而求出硫酸的质量分数。,4.(2019山东济宁,16,11分)(1)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反应方 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潜水艇中密闭舱室的氧气再生技术,可同时完 成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双重功能。 课外研究小组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过氧化钠和饱和石灰水等设计并进行以下 实验(见图1): 图1,图2 A是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 (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B装置的作用是 ;,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进入D装
12、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 ; 检验E装置集气瓶中气体的方法是 ; 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 。 (2)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长相”类似的物质,如家庭制作食品用到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区分二者,比较 简单的方法就是溶解度法(溶解度曲线见下图)。,小亮同学利用这种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设计了下面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现有碳酸钠(2 g)、碳酸氢钠(2 g)和足量蒸馏水。请仿照上述中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在室温条件下,调整 变量、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区分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答案 (1)b或c CaCO3+2HCl CaCl2+H2O+CO2 除去CO2中的杂质HCl 浓硫酸 将带火 星
13、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为氧气 D中CO2未完全反应 (2)NaHCO3 Na2CO3 ,解析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用b或c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装置B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 HCl;装置C用来干燥二氧化碳,选用的试剂是浓硫酸;D中二氧化碳如果没有完全反应,会和E中的石灰 水反应出现浑浊。 (2)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所以溶解少的是NaHCO3,溶解多的是Na2CO3;等质量的碳 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室温下完全溶解时,用水多的是碳酸氢钠,
14、用水少的是碳酸钠。,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1.(2019山东临沂,12,2分)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答案 B 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A正确;铝在空气中能与氧 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刷、沙等擦洗,会破坏铝制炊具 表面的氧化膜,故B错误;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C正确;合金的硬 度比组
15、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故D正确。,2.(2019山东德州,15,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C 木炭粉和稀硫酸不反应,铁粉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棉线一点即着,火焰 呈黄色,燃烧的气味和烧纸一样,会留下很少的深灰色灰烬;合成纤维在靠近火焰的高温区时会先收缩然后 熔化,冒黑色浓烟,发出一种刺鼻芳香剂的气味,灰烬为黑褐色硬块,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锌与氯化亚铁和 氯化铜都能反应,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氧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故D能达到实 验目的。,3.(2019山东泰安,17,1分)控制变
16、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A 两个实验中用的酸不同,无法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二氧化碳不能 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碘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红墨水在冷水中扩散慢,在热水中扩散快,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法总结 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安全性、简约性、经济性、环保性。,4.(2019山东青岛,27,8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用图B所示装置在空
17、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 (3)图C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实验所用铜片形 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的实验 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4)甲同学用图D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 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 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乙同学利用图D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
18、甲同学实验中的 换成 ,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答案 (1)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2H2+O2 2H2O 验纯 (3)铜生锈需要有氧气的参与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发生反应,使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 氢氧化钠溶液 水,解析 (1)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2)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 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3)实验的不同点在于 中没有氧气,中有氧气,中铜未生锈,中的铜生锈说明铜生锈需要有氧气参与;(4)利用图D装
19、置实验不 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也可溶解二氧化碳并能和二氧化碳反 应,使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要想得出正确结论,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若软塑料 瓶变瘪的程度小,可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B组 2015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1.(2018山东聊城,14,3分)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 ),答案 B 粗盐中的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 泥沙,故A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
20、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从混有少量 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应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B错误;氯化钡与氯化镁不反应,能与硫 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可用适量的BaCl2溶液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故C正确;碳 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会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 乎不变,所以可用加水,观察的方法加以鉴别,故D正确。,方法总结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题型,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难点,在 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理解透彻,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易错警示
21、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 质,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2.(2018山东德州,16,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的 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把原物 质除去了,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Fe和氯化镁不反应,与氯化铜反应,证明活动性:MgFeCu,故D能达到实 验目的。,3.(2017山东聊城,13,3分)下列有关物质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水区分
22、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用氢氧化钙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铵 C.实验室用品尝的方法区分食盐和蔗糖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绒线和棉线,答案 C 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A正确;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 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氯化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故B正确;在实验室不能用品尝药品的方法区分药 品,故C错误;羊绒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灼烧棉线没有这种气味,可以区分,故D 正确,4.(2016山东泰安,11,2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 A.Cu CuCl2 Cu(OH)2 B.H2O O2
23、 MgO C.CaCO3 CaO Ca(OH)2 NaOH溶液 D.MgCl2 Mg(OH)2 Mg,答案 C 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案理 论上正确,但水通电分解制取氧气的成本较高,经济上不合理,故B错误;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 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该方案理论 上正确,操作较为简便,经济上也合理,故C正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钠 不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镁,故D错误。,方法总结 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简约性的原则。
24、,易错警示 铜排在H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5.(2017山东泰安,27,6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将250 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5 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 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按下图连接实验装置。取50 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 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 g。 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