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5381
  • 上传时间:2020-03-11
  • 格式:PPTX
  • 页数:48
  • 大小:787.7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化学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1.(2019陕西A,22,7分)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 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 内溶液进行探究。,.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做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2 假设二:只有CO2 假设三: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不成

    2、立。 丁中出现 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乙的作用是 。 .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 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 。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答案 (1)CaO+H2O Ca(OH)2(化学式错误扣2分) (2).一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吸收CO2 .盐酸或HCl或氯化氢 c,解析

    3、(1)加热包的成分中有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 (OH)2。 (2).当气体通过甲中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CO2,故假设一不成立;假设三成立, 说明气体中还含有H2,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氢 氧化钠反应,所以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CO2。 .取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 物质消耗氢氧化钠,根据反应过程可知,原反应过程中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故原因是锥形瓶 内的溶液中存在盐酸。 加热包中含有CaO,能与水反应,

    4、所以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故a正确;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 的稀盐酸,熟石灰、铝粉、铁粉、碳酸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氯化钙和硫酸镁易溶于水,所 以加入过量的盐酸后过滤,滤渣为活性炭,故b正确;作为加热包的材料,除了要求物质与水混合放热外,还要 考虑携带是否方便、是否易于保存和环保等因素,故c不正确。,解题关键 探究实验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思路分析 对于实验中气体成分的探究,根据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气体中含有CO2;根据假设三成立 说明气体中含有H2,联想氢气具有还原性得出丁中的反应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2.(2019甘肃兰州A,34,7分

    5、)“鱼浮灵”是常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 水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鱼苗及活鱼运输成活率。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鱼浮灵”的化学性质、增氧 原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水溶液中含有Na+、OH-、C 、H2O2。,2.Na+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3.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溶液,OH-的浓度也相同。 探究一 过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探究二 “鱼浮灵”增氧原理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猜想假设】猜想一:C 猜想二:OH- 猜想三: 【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进行H2O2

    6、溶液以及H2O2溶液中分别加Na2CO3、NaOH的实验,测定相同时间内溶 液的pH、溶解氧含量(mg/L),数据如下:,【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数据,证明猜想 正确。 【反思交流】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答案 氯化镁(或氯化钙或其他合理答案) 有气泡产生 2H2O2 2H2O + O2 H2O 二 排除猜 想一C 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解析 过氧碳酸钠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含钙离子、镁离子的化合物溶液都可以和这两种 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故会有气泡产生;过氧化氢在MnO2作催 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7、 + O2。,解题关键 探究实验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疑难突破 对于实验目的中的关键字要重视,如探究一是探究过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实验。其中“化学性 质”就是关键的字眼,因此要注意提取资料里涉及跟过氧碳酸钠化学性质有关的信息,如过氧碳酸钠具有 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水溶液中含有Na+、OH-、C 、H2O2。进一步推理分析很自然就会想 到现象中出现白色沉淀和OH-、C 有关,常见的一些含OH-、C 的白色沉淀有氢氧化镁、碳酸钙、碳 酸钡等。,3.(2019辽宁锦州,20,6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8、某 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初步探究: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一定没有BaCl2。 【交流讨论】小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 质中是否含有NaOH。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 【

    9、探究与结论】,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实验探究活动。,答案 【初步结论】 (1)BaCl2、Na2CO3(或氯化钡、碳酸钠)(多答、少答或答错均不给分) (2)NaCl(或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Na2CO3(或碳酸钠) 【探究与结论】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试液 检验并除去Na2CO3,解析 .初步探究: 【初步结论】(1)根据题意可知,该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结合初步研究的流程及现象,加水后有沉淀生成,且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白色沉淀应是氯化钡与碳酸钠反 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

    10、,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 (2)M溶液呈碱性,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则M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钡,一定含有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 生成的氯化钠。 .继续研究: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M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氢氧化钠与碳 酸钠都有,也可能只含碳酸钠。 【探究与结论】题目中明确猜想一正确,即溶液M中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向溶液M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 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碳酸钠反应完,既可以检验碳酸钠又可 以除去碳酸钠。除去碳酸钠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11、4.(2018吉林,19,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 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实验与探究】,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 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 的溶质是 。 【拓展与应用】 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 化学方程式 。,答案 有气泡产生(1分) 酚酞(1分)

    12、 S (或硫酸根离子或硫酸根均可)(1分) 水(或H2O)(1分) HNO3和Ba(NO3)2(或硝酸和硝酸钡)(1分) Ca(OH)2+Na2CO3 CaCO3+2NaOH(2分),解析 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 使酚酞变红,滴入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 色。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没发生变化。综合实验一、二、三 可得出结论,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水或有沉淀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实验三中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

    13、含有反应后剩余的硝酸钡或硫酸,加入碳酸钾溶液, 先与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HNO3和Ba(NO3)2。四种溶 液中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方法技巧 两种溶液反应,情况有两种,一是恰好完全反应,二是反应物有一者剩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 质一定含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可能含有剩余的反应物。,5.(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5,7分)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 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

    14、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 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 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为了 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2+。整个实验 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

    15、Cl-。他设计的方案为 (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答案 (1)H+(1分) S (1分) (2)还可能是反应后硫酸有剩余(1分) NaOH(或KOH)(1分) 先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1 分,答出全部带点部分给分) 向盛有少量混合液的试管内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静置),再向滤 液(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2分,答出过量的Ba(NO3)2溶液给1分,答出滴加AgNO3溶液,有 白色沉淀产生给1分,解析 (1)向混合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故溶液中含有H+;

    16、向混合液中滴加氯化钡 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S 。 (2)根据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可知,若稀硫酸与氯化镁 溶液发生了反应且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故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为了进一步 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含有氯化镁,即检验含有Mg2+和Cl-。检验Mg2+的方法: 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混合液中含有Mg2+。 由于溶液中含有S ,因此在检验混合液中含有Cl-之前,先除去溶液中的S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AgNO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Cl-。,6.(2017山西,

    17、29,9分)经过监测和治理,我省的土壤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个别地区仍然存在盐碱 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采集了本地的土样,并对土样围绕两个问题进 行探究。 查阅资料: 枸杞和合欢等植物均可在轻度盐碱地中生存。 盐碱地显碱性。 该土样中的可溶性物质只含NaCl、CaCl2和Na2CO3。 探究过程: (1)甲组探究土样的酸碱度 具体操作是 ,由此得出,该土样pH7。,向土样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同学们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很感兴趣,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只含NaCl 猜想:含NaCl、CaCl2 猜想:含NaCl、Na2CO3,(2)乙组

    18、探究土样的成分(如图所示),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反思与评价: 通过交流,甲组认为乙组的方案一不太严谨,理由是 。 同学们对沉淀中CaCO3的来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CaCO3也可能来自土样本身。请解释土 样中存在CaCO3的原因 。,总结与提升: 改良我省的盐碱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造福山西人民,我们任重而道远。以下建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轻度盐碱地可以种植枸杞 b.可以用熟石灰改良盐碱地 c.盐碱地应避免施用碱性化肥,答案 (1)取适量土样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静置,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放一条pH试纸,用玻璃棒蘸 取上层清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19、,读出pH (2)CaCl2+Na2CO3 2NaCl+CaCO3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 答案1:稀盐酸(或稀硫酸);答案2:CaCl 2溶液/BaCl2溶液/Ca(NO3)2溶液/Ba(NO3)2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答案3:酚酞溶液 答案1:有气泡产 生;答案2: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3: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若溶液中含CaCl2,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灌溉(或雨水或潮湿)的条件下,该 土壤中的CaCl2和Na2CO3反应也生成CaCO3 a、c,解析 (2)土样中的可溶性物质有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加入水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

    20、成碳酸钙沉 淀和氯化钠,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未反应完的氯化钙或未反应完的碳酸钠。根据氯化钙、碳酸 钠的性质,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填写所用试剂。枸杞可在轻度盐碱地中生存,故a正确;熟石灰显碱性, 不可以用来改良盐碱地,故b错误;盐碱地应施用酸性化肥,避免用碱性化肥,故c正确。,7.(2017重庆A,2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 (1)小组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 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

    21、根离子 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 猜想三:生成物质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 不正确。 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 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 正确。 (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 。,答案 (6分)(1)Zn+2HCl ZnCl2+H2(1分) (2)一(1分) 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1分) Zn+CuSO4

    22、ZnSO4+Cu(1分) 三 (1分) (3)稀盐酸具有挥发性(1分),解析 (1)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 ZnCl2+H2。(2)小明将硫酸 铜换成硫酸钠,结果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猜想一不正确;加入CuSO4后,Zn与CuSO4发生置换 反应生成Cu和ZnSO4,因此会观察到锌片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反应方程式为Zn+Cu- SO4 ZnSO4+Cu;该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说明猜想三正确。(3)稀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 来的氯化氢气体混入氢气中会使制取的氢气不纯净;稀硫酸没有挥发性,不会使氢气中混入其他气体,因此

    23、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8.(2017陕西A,22,7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 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 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取洁净的烧

    24、杯,另配制 溶液,测得溶液pH=7。 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 色。但小亮认为实验 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 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

    25、成立。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 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 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答案 【实验探究一】(1)酸 (2)氯化钙或CaCl2 红 【实验探究二】CaCO3+2HCl CaCl2+H2O+CO2(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 【反思交流】,解析 【实验探究一】(1)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

    26、 (2)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需分别探究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 【实验探究二】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中仍存在碳酸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CaCl2+CO2+H2O。 【得出结论】根据两个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浓度大小。,9.(2016江西南昌,21,8分)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 实验过程示意图:,【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 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

    27、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 3Na2SO4+ 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填“”“”或“=”)7,硫酸铜溶液呈酸 性,猜想成立。 实验: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填“酸” “中”或“碱”)性,猜想不成立。 【交流与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

    28、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不成立,理由 是 ;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其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例 (写出反应 物即可)。,答案 (8分)【甲组】CuSO4+2NaOH Cu(OH)2+Na2SO4(2分) 【乙组】 【实验与结论】实验:(1分) 实验:中(1分) 【交流与反思】(1)甲组实验中也有硫酸钠生成等(2分) (2)木炭和氧气(或C和O2等合理答案均可)(2分),解析 【甲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 N Na2SO4+Cu(OH)2。 【乙组】【实验与结论】实验:实验结论为硫酸铜溶液呈

    29、酸性,因此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 得出其pH7;实验: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1)若硫酸钠溶液呈酸性,则甲组实验中不会得到蓝色沉淀;(2)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教师专用题组 1.(2019安徽,14,7分)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 成表中实验:,(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 (填“

    30、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 集50 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解释原因: 。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 间内 。,答案 (7分)(1)对照实验 (2)MnO2 (3)2KClO3 2KCl+3O2 (4)有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催化剂KCl越来越多(合理即可) (5)收集的氧气体积(合理即可),解析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与其他组实验进行对照。(2)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剂的催化 效果越佳,由表中数据可知MnO2的催化效果最佳。(3)KCl

    31、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3O2。(4)由表中数据可知,收集50 mL O2,加入0.5 g KCl比不加时所需时间短,说明KCl有催化作用。维持 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了KCl,KCl有催 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5)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O2所需时 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体积。,2.(2019山东青岛,27,8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用图B所

    32、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 (3)图C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实验所用铜片形 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的实验 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4)甲同学用图D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 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 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乙同学利用图D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

    33、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 换成 ,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答案 (1)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2H2+O2 2H2O 验纯 (3)铜生锈需要有氧气的参与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发生反应,使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 氢氧化钠溶液 水,解析 (1)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2)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 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3)实验的不同点在于 中没有氧气,中有氧气,中铜未生锈,中的铜生锈说明铜生锈需要有氧气参与;(4)

    34、利用图D装置实验不 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也可溶解二氧化碳并能和二氧化碳反 应,使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要想得出正确结论,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若软塑料 瓶变瘪的程度小,可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3.(2017新疆乌鲁木齐,16,12分)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用锌粒与右图硫酸溶液(试剂瓶标签部分被腐蚀)反 应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他们对此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该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SO2有刺激

    35、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气体可能是H2; 乙同学认为:气体可能是SO2; 丙同学认为:气体还可能是 。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 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图中D处气体发生装置可选图的 (填字母序号)。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E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 (3)H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F装置的作用是 。,(5)G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 ;加热一段时间后, 观

    36、察到 ,证明气体中含有H2。 【实验结论】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交流】 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 。 锌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 (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答案 (每空1分,共12分) 【猜想与假设】H2、SO2 【实验探究】(1)长颈漏斗 B或C (2)SO2 (3)吸收SO2 SO2+2NaOH Na2SO3+H2O (4)吸收水蒸气 (5)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黑色固体变红 【实验结论】丙 【反思与交流】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 只产生氢气或无污染(合

    37、理答案均可得分),解析 【猜想与假设】气体还可能是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由题图知a是长颈漏斗;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知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或C。(2) 由资料知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观察到E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 硫。(3)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 硫酸钠和水。(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F装置中的浓硫酸可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5)氢气与空气 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加热前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把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出;氢气能与氧 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

    38、成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 【实验结论】由以上分析得出气体中既有氢气,也有二氧化硫,故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交流】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锌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会污染空气。,4.(2016广西南宁,29,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进 行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 。,(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 型气体发生装置。 (3)若进入装置D中的氯气是纯净干燥的,则装置B的作用是

    39、,装置C中盛有的 溶液是 。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装置D中“石蕊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同)无明显变化,E 中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溶解性不大),并能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次氯酸)。 .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称为氯水,氯水除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物质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H2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2:氯水中的HCl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3: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

    40、 猜想4:氯水中的Cl2具有漂白作用。,【实验探究】,【反思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不用再做实验对猜想4进行探究,理由是:进行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时,装 置 (填装置序号)的现象已证明了Cl2不具有漂白作用。 钱程同学认为,由于氯气在水中溶解性不大,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馏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 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 。,答案 (1)浓盐酸 (2)固液加热 (3)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浓硫酸 (4)【实验探究】无明显变化 盐酸 将石蕊纸花放入次氯酸溶液中 成立 【反思交流】D 氯化钠(NaCl)、次氯酸钠(NaClO),解析 (1)从分

    41、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浓盐酸。(2)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氯气,从反 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3)制备的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 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所以装置C中盛有 的溶液是浓硫酸。(4)【实验探究】水显中性,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由实验结论可知该实验的目 的是证明HCl是否具有漂白作用,所以应将石蕊纸花放入盐酸中;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HClO是否具有漂 白作用,所以应将石蕊纸花放入次氯酸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可推出猜想3成立。【反思交流】D中石蕊溶 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说明Cl2不具有漂白作用;Cl2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则最终反应 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次氯酸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538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