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心理学电子档-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51829
  • 上传时间:2022-09-16
  • 格式:PPT
  • 页数:109
  • 大小:27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心理学电子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心理学 电子 课件
    资源描述:

    1、心理学整理资料Herr黄导言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1903 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

    2、理学”命名的专著,因此他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 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1)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域感觉器官的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务的整体属性的反应。(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2)社会知觉的几种偏差:社会刻板印象:概括群体的特征并用于每个人中。轮晕效应(光环效应):有某种特征就会对其他特征作出相似判断。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投射效应:自己怎样也认为别人怎样。(自私的人总以为别

    3、人也很自私。)(3)知觉的规律:知觉的选择性:挂图和黑板上的字;知觉的理解性:设计图纸,专业人员能看懂内容和意义知觉的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知觉的恒常性:无论何时都觉得红旗是红色的(颜色、形状、大小、亮度恒常)根据刺激的来源,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皮肤觉 UND 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4)应用:(一)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就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有: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

    4、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2、教具直观(模象直观)通过模型、仪器、图片、图表、幻灯等手段。摸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材料。3、言语直观: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三者配合使用,把语言和形象合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完好的效果。(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结果。1、根据感知对刺激度依有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2、根据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对比规律,在绘图、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显著。在教学中,凡要学生重点感知的对象都必须突出强调,使它们从其内容中突出出来。3、根据

    5、相对静止背景上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应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如活动卡片,活动模型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视听工具。4、根据知觉的整体性,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晰地感知。5、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要求在直观教学中,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三)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视察力。既能巩固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阀限1 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阀限: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2 绝对感受阀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

    6、受能力3 差别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4 感受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2)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暗适应:由明暗视觉的感受性的提高;“如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与暗适应相反,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继时对比3)感觉后效:

    7、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如视觉后像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如盲人的听觉更灵敏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的暖觉知觉1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由此引发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要理解似动知觉的四种形式: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PS1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

    8、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PS2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就属于诱发运动。PS3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PS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4社会知觉:第一印象、刻板印象、近因效应5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

    9、.知觉的恒常性本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感知规律在在直观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观

    10、察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等,用动画形式表现植物生长、原子与电子结构等都属于模像直观。言语直观指在生动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涵义:观察是人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称“思维的知觉”观察的品质主要包括,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全面性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前提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具体的观察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观察

    11、结束后,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6)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1)记忆的品质:敏捷性(速度和效率)、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时间0.251秒 容量920bit(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两种: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其中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有,时间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1min内7组块

    12、-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主要是听觉编码。(米勒提出了组块的概念。所谓组块是指若干个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容量是以组块来计算的。);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办法。(3)长时记忆1min无限容量无限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有意编码中的语义编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意义编码为主。信息的双重编码(或意义编码的两种形式)包括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非言语对象VS 言语对象)附录2、按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划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3、按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程序性知识

    13、记忆 4、按有无意识参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人们游览过“万里长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形象,这就是形象记忆。我们对法则、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这就是逻辑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在头脑中保留的体操动作、舞蹈动作等都属于动作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精确特征(最重要)4.记忆的准

    14、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or 编码-存储-提取识记(首要环节):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识记的分类:按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有意识记是具有明确目的,在识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按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的方法,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所尽心的识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

    15、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保持与遗忘 1、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2、遗忘概念: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的恢复或提取都叫做遗忘。3、遗忘规律: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学习完马上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在遗忘了。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校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5、遗忘的原因:1

    16、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对后学习的影响)、倒摄抑制(后学习对先学习的影响)2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知道某件事,却不能回忆出来3同化说:奥苏伯尔,用高级概念代替低级概念4动机说:弗洛伊德,动机压抑 5消退说:桑代克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中间和结尾的记忆好于中间部分。过渡学习:达到学习150%时,效果最好。1、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从新呈现出来的过程。根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

    17、回忆。2、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他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1、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 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度,过度学习达到50%第一部分

    18、认知发展与教育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校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7、掌握复习的度,过度学习达到50%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根据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想起舞蹈动作)。根据表象

    19、的创造程度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保持客观形象VS 改造为新形象)表象的特征主要有,直观性、概括性(事物的主要轮廓)、可操作性。想象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分类(1)按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意:目的;意志)(2)按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理想、空想(3)按内容是否新颖,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主要有:预见功能、补充功能、调节功能、替代功能。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再造想象概念:根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的产生条件:1、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

    20、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创造想象的概念: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务叫做原型)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7、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想象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

    21、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6、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言语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其中,口头言语又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个体内部言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思维时期。刚入学的小学生处于出声

    22、思维时期。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的特征-间接性:医生通过体温、尿液、心电图等可以确诊病因-借助媒介来认识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规律概括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枣树、梨树称为“果树”);看到“月晕”就知道“刮风”思维的类型:(1)按照思维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灵感现象)(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常规思维(运用已学公式解答)、

    23、创造思维 思维的类型:(1)按照思维发展水平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灵感现象)(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常规思维(运用已学公式解答)、创造思维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人类知识最基本的成分)、判断、推理 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和程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构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

    24、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充分利用“变式”,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 思维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多角度思考)与深刻性(深入、抓住事物本质)(2)思维的独立性(不盲从他人伽利略)与批判性(不受自己情绪、偏爱影响)(3)思维的灵活性(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与敏捷性(思维迅速且正确)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基本过

    25、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经验概括与科学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是:运用概念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1)流畅性。观念多 (2)灵活性(变通性)。多角度,如报纸可以拿来折飞机 (3)独创性。不寻常不常规,如曹冲称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措施: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2、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组织创

    26、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6、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提供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头脑风暴法(2)直觉思维训练(3)发散思维训练(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27、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2、问题解决: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3、问题解决的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和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和动机;6)另外,个体认知结构、个性特征、问题的特点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检验假设 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第一部分

    28、认知发展与教育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人的知觉特点)。-人的知觉的整体性有时会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1定势(即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在定势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下的影响下,人会对刺激情景以某种方式进行反应,定势对于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2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的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被突破。3、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

    29、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4、个体的情绪与动机。-情绪因素对解决问题有的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肯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解决。相反的,否定的、消极的情绪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因素对解决问题也可产生影响。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认识的兴趣等,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动机,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效果,动机水平或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相同。总体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成正比。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5、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具体事务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

    30、起了启发作用的事务叫原型。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6、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等个体因素对于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能力强者,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强的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表现出优势。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注意及其规律的运用1)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意志)三种。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3)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的稳定

    31、性:如上课要听教师讲,要做笔记,又要看演示,但这些行为都服从于听课,因此,是稳定的。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被无关事物所吸引,分心)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知觉对象的数目(简单任务下能注意59个项目)注意的分配:如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注意的转移: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防止外部干扰,如保持教室的安静(2)讲究教学艺术,如声音抑扬顿挫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集中(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3)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

    32、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如上课初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课本上,形成有意注意;讲授新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有意注意等等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环境和有机体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

    33、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集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有机体和环境的平衡。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物体恒存、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思维不可逆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具体逻辑推理、去自我中心、守恒(标志)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思维成熟标志第一部分 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认知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首先,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

    34、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其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同化和顺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图式: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本能反射行为,如吸吮反射、定向反射)同化: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不能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

    35、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冲动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沉思型(或慎思型)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第二部分 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一)情绪与情感概述情绪情感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情绪情感的组成: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表情)、生理唤醒情绪的分类1根据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

    36、怒、恐惧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心境: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带有弥漫性,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忧者见之则优(2)激情: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恐惧、悲痛(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极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急中生智情感的分类:按社会性需要的内容划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求知欲、好奇心等)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感染功能(共鸣和移情“爱屋及乌”)还有强化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

    37、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等。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退行、幻想(“灰姑娘”型)、置换(转移,“迁怒”)、文饰(合理化)、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和升华等。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是升华。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调控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

    38、、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1、情绪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2、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3、对异性的情感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座右铭等)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上台紧张程度的过度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如对挫折的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合理宣泄、自我暗示等)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创设情境)意志概念: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为,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是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意志是人的心理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意志对行动的支配

    39、和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的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与之相反:受暗示性(盲从)和独断性)2意志的果断性(与之相反:优柔寡断和草率武断)3意志的自制性(与之相反:任性和怯懦)4意志的坚韧性(与之相反:动摇性和执拗性)意志行动过程 1、准备阶段(1)动机斗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2)确定目标(3)确定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附注(趋利避害)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学生既想学文学专业(利)又想学物理专业(利)。这体现为双趋冲突。品学均差的学生怕学习(害)又怕受处分(害),这两者对他都是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这体现为双避冲突。有些学生想当班干部

    40、为同学服务(利),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害)。这体现为趋避冲突。大学生毕业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的冲突,是多重趋避冲突的典型实例。执行阶段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基本条件)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2)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盲从的启发自觉性、责任感,怯懦的多鼓励和增强其信心)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座右铭的督促,良好竞争,坚持写日记等)5、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

    41、作用。需要概念:需要是有机体感到缺乏或不平衡而力求满足的的心理倾向(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前四个是缺失需要,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个是成长需要,非生存必需,但对适应社会有积极的作用,只有较低级的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才会出现对较高需要的追 马斯洛理论的启示 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来分析学生的行为 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

    42、需要 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并创设教育条件和氛围使之逐渐满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机: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1)种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2)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调节功能 兴趣: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情绪的积极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识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种类 1、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2、根据兴趣的内容,分为物质兴趣、精神兴趣 3、根据持续的时间,分为个体兴趣、情境兴趣个体兴趣是指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如美术是某人一生的爱好。情境

    43、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如某人最近突然对游泳感兴趣。兴趣的品质主要表现在: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1、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2、兴趣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生的兴趣与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办法)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

    44、事某种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才能: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能天才:才能的高度发展。能力的分类(1)按能力适应活动的范围,可分为一般能力(从事一切活动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思维力)特殊能力(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一般能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2)按能力的创造性的程度,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1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2再造能力是指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3创造能力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45、(3)按能力的功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4)按能力是否获得,可分为实际能力、潜在能力能力的测量 1、智力测验的标准:信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智力测验的信度系数一般为0.90效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程度。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在0.30.6之间。标准化-标准化是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包括难度和区分度。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常用的能力测量表(1)1905,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用智龄表示智力水平(2)斯坦福比纳量表(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智商=智龄实龄100;比率智商=

    46、智龄实龄(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用用离差智商衡量智力水平;IQ=100+15(X-B)SD,SD是标准差,B为X的平均数。SD/X-X能力的结构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即G因素(,一般因素主要是推理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瑟斯顿的群因素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5种)、操作(5种)和成果(6种)。(智力因素共种)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

    47、、识别图形关系的能力等。2、晶体智力则是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积累有关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斯滕伯格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成功智力的概念。成功智力具有三种基本成分,即: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能力的差异: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

    48、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2635岁保持高原水平,35岁开始有下降趋势。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呈正态分布(常态分布);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超过130为智力超常,低于70为智力落后。影响能力形成的发展因素 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能力的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分布基本上呈正太分布:两头小、中间大(140以上超常120以上优秀,70以下智障)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4)能力的性别差异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积极

    49、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最先提出了内向外向人格类型学说。(1)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整合性 3社会性 4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2)人格的结构:气质、性格、自我调控(3)认知风格: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具体型和抽象型 4 发散型和辐合型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

    50、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它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气质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可塑性、动力性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人的体内有四种不同的体液,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既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的强度、平衡性、灵活度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1)气质的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不可遏制型:强、不平衡)-代表人物:张飞直截了当的教育方式;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活泼型: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心理学电子档-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5182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