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专题三 光现象.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专题三 光现象.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专题三 光现象 2020 年中 物理 复习 课件 专题 现象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一 光的传播,A组 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9内蒙古包头,1,3分)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答案 C “立竿见影”现象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湖边倒影现象的原理为光的反射,故A错误;小溪清 澈见底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树荫下光斑点点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雨后彩虹是光的折 射形成的,故D错误。,2.(2019湖南长沙,17,3分)“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
2、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 D 焰火属于人造光源,故A错误;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 光速大于声速,故C错误;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解题关键 本题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本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3.(2019福建,6,2分)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 A.0 B.40 C.50 D.100,答案 B 依题意作图分析,入
3、射角为50,根据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反射角也是50,法线垂直于水面,从图中 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所以选B。,解题技巧 遇到与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有关的题目,都可以通过作图进行解析,这样更直观,不易错。,4.(2019河北,24,3分)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虚像。,答案 (1)光沿直线传播 (2)浅 (3)反射,解析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沿直
4、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像”;(2) 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偏浅的虚像;(3)湖中孔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知识拓展 树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线通过树叶间的缝隙,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所 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易错警示 湖水中游动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偏离 法线并进入了我们的眼中,我们按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鱼的位置,实际上看到的是鱼偏浅的虚像。,5.(2019天津,16,4分)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立竿见影 潭清疑水浅 一叶障目。其 中 (填序号
5、)与另外两个所描述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 解释。,答案 折射,解析 立竿见影和一叶障目属于光沿直线传播,潭清疑水浅属于光的折射。,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1,3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 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 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表中。,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6、离 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 m处移动至3 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m,当他远离镜子 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答案 (1)对称 (2)4 不变,解析 (1)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说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2)小明距镜面1 m时,像与小明相距2 m,小明距镜面3 m时,像与小明相距6 m,故改变了4 m。像和物大小始 终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考点二 透镜成像,1.(2019四川成都,B2,2分)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
7、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答案 A 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桥上的灯光照射到水面,反射到人眼形成了桥的倒影,A项错误;近 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B项正确;桥在二倍焦距外,通过凸透镜可 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项正确;方框离眼睛越远
8、,光线透过方框沿直线传播到眼睛的范围越小,D项正 确。,易错警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u=f,不成像。 (5)uf,物像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2019浙江杭州,15,3分)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答案 A 由图可知,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故A正确,C错误;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故B、D错误。,3.(2019湖北黄冈,8,2分)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
9、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靠近摄像 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答案 人脸 缩小,解析 记录考勤时需给人脸拍照,为了拍照清晰,需要把人脸照亮,摄像头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4.(2019内蒙古包头,9,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 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
10、时 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A.10.0 cm B.20.0 cm C.30.0 cm D.35.0 cm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答案 (1)15.0 (2)变大 B(或20.0 cm) (3)平面镜成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解析 (1)由题图可知,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50.0 cm-20.0 cm=30.0 cm)等于2f,则凸透镜焦距为15.0 cm。(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另一凸透镜后,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小于像 距,即f2f,成放大的实像,比移动前像变大了;同时可知,更
11、换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变弱了,即焦 距变大,又因为凸透镜右侧光具座长度仅有50 cm,即50 cm2f,f25 cm,故应选B。(3)将凸透镜换成玻璃板, 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5.(2019湖南长沙,35,6分)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f=10 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 列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 (选填“u2f”)时,凸透镜会成一 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 镜的这个成像规律;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 cm变为22 cm时,
12、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 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答案 (1)fu2f 投影仪 (2)靠近,解析 (1)依表中数据可知,第35次实验中,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u在1216 cm范围内,f=10 cm,第6 次实验中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u=20 cm,可判断得出当fu2f时,凸透镜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应 用有投影仪、幻灯机等。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 cm变为22 cm时,物距u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一 倍焦距以外,物远像近像变小,u变大,则v相应变小,成的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v, 将光屏靠近凸
13、透镜。,解题关键 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考点一 光的传播,B组 2015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8北京,2,2分)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B 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选项错误;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选项正确;人透 过水球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选项错误;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选项错 误。,2.(2018重庆A,3,3分)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 B.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 C.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
14、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答案 A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A正确;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列车是实际的物 体,B项错误;夜空中的光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项错误;手机拍摄照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D项错误。,3.(2016天津,8,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数字 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答案 B 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按要求先画出竖直射入井中的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可知
15、,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位置,故作图 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B。,思路分析 “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指出了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先画出法线,再画 出平面镜位置。,易错警示 本题中先画平面镜位置,再画法线的顺序是错误的,画光路图的每个步骤都是有“因果”关系 的。法线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法线与镜面是垂直关系。,4.(2016天津,15,4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m/s;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答案 3108 2,解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由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
16、虚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可知,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 m处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 m。,5.(2018湖北黄冈,11,2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如 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 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 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 。,答案 红 大,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红光的偏折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都小,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不同颜色的光偏折 程度不同,偏折程度小的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考点二 透镜成像,1.(2018四川成都,B2,2分)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 A.近视
17、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答案 D 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A错误;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 来自物体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所以B错误;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C错误;雨后彩 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D正确。,2.(2017湖北武汉,12,3分)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 开了讨论: 甲:将
18、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答案 C 要照全身像,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 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变小,由此可知,甲错,乙对;像是人反射的光进入镜头折射形成的,为了让像更亮,应 该让人反射更多的光,则应该在两位照相人的前面进行补光,丙错;现
19、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 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这样便于观察,丁对。综合分析本题乙和丁说法正确,故选C。,3.(2018吉林长春,11,2分)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 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答案 缩小 凹,解析 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是由于远处 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故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4.(2015河北,25,3分)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
20、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 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答案 放大 会聚 靠近,解析 物距为18 cm时,物距大于f小于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矫正远视 眼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所成像的像距变小了,所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 近凸透镜。,5.(2017吉林长春,22,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实验时,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
2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30 cm刻线处,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 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一个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答案 (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线) (2)投影仪(或幻灯机) (3)近视,解析 (1)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题中所给凸透镜的焦 距为10 cm,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为15 cm,所以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为f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 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
22、3)将凸透镜移到30 cm刻线处,物 距变为20 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为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对应的像距应为v=2f=20 cm,若光屏的位 置不动,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25 cm,此时的距离大于2f。应当使光发散才能使实像成在光屏上,所以应选 对光有发散作用的近视眼镜。,1.(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2,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例如光现象,墨经中就曾经记载了影子的形成、 平面镜反射等光学问题。下面四图中,光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考点一 光的传播,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B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鹦鹉照镜是光的反射现象;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看到 水
23、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择B。,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3,2分)“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以下现象中与“坐井观天,所见甚 小”的原理相同的是 ( ) A.小孔成像 B.眼睛看到远处的物体 C.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D.利用放大镜观看邮票,答案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A项相同; 眼睛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利用光的折射,B项不同;演员照镜子是利用光的反射,C项不同;用放大镜观看邮票 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D项不同。故选A。,3.(2019湖北武汉,9,3分)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
24、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将在东湖绿道上 进行。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 B 平静的水面可以看作平面镜,倒影是景物经水面反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C、D错 误,B正确。,4.(2019重庆A,2,3分)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