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气温的变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3550822
  • 上传时间:2022-09-16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901.4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气温的变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地理 第三 气温 变化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_地理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三章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3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气温的分布4第三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5第三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6第三章 第四节 第二课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全球”中“地球的表层”部分的“自然环境”,内容要求如下: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2、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 气温分布特点。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4.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5.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6.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多变的天气多变的天气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指数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日变化年变

    3、化气温的水平分布气温的垂直分布降水的年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的水平分布世界的气候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内在逻辑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中的“认识全球”部分,将地球整体作为学习对象,认识地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天气 与气候”属于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在“气候的地区差异”中,联系已经学过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的知识,从现象出发,概括出世界上各地有冷热、干湿不同的组合,定性说明有多种气候类型。气候在存在差异的同时,某些地区的气候又具有相似性,即世界气候可以分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在“世界

    4、气候类型的分布”中,主要讲气候分布的一些大的规律。为什么气候类型有这样的分布规律,教材选择对气候影响最大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个因素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中选取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学以致用。“气候与人类活动”中,不仅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影响,人类活动也会反作用于气候,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虽然刚接触地理这门课,对于气温降水却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小学也接触了部分地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很容易和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感 悟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初步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应让学生有话可说,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

    5、生好 动、好奇心强、好表现,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多采用形象生动的方法使学生主 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4.通过读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各地降水的差异。5.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6.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地区。7.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8.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

    6、和生活的影响。B.乙-开窗通风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天气与气候”,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 准(2022 年版)“认识全球”中“地球的表层”部分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并结合教材和学情,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再通过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测试 作业加以巩固。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以基础题为主,重在考查 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用图能力。课时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时间控制 在15分钟左右。在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整体设计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

    7、设定问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五、课时作业一、作业内容1.下列哪句不是反映天气的()A.昆明四季如春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东边日出西边雨D.明天大风降雨2.天气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天气情况人们活动安排最合适的是()A.甲-晾晒衣被C.丙-组织户外运动D.丁-减少御寒衣物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 810 摄氏度,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A.交通B.人们生活C.农业生产D.旅游4.读我国东部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1)武汉的天气状况是_、_。(2)东海的风向是_,风力是_级。(3)哈尔滨出现的天气状况会对城市_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8、。(4)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_,这种灾害性天气会_(增加、减少)空气的污染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_(升高、降低)。(5)模拟播报该图天气预报。二、时间要求:14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差别识别卫星云图会在天气预报图上判读天气现象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天气所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风雨、阴晴、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 经常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题2考察天气符号,甲为晴 天;乙为雷阵雨;丙为沙尘暴;丁为中雪。题 3 读图可知,武汉的天气状况是阴、1020;东海的风向分别是东北风,风力是 6 级;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雾,对 该

    9、城市交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沙尘暴,这种灾害性天气会 增加空气的污染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降低。此节题目循序渐进的考察了卫星云 图和天气预报、空气质量及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让 学生模拟电视上天气预报员播报城市天气状况,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 天气符号,又能较快地理解天气与人类的关系,还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一、作业内容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 时左右B.12 时左右C.14 时左右D.20 时左右2.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测得一日的气温如下表,该地当天日平均气温是()A 10B 13C 15D 203.读某地各月

    10、气温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_。(2)该地最高月气温出现在_月,最低月气温出现在_月,所以该地位于_半球(南,北)。(3)请在图中画出该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二、时间要求:14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知道气温的日较差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世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4 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题 2 中,日平均气温等于一天中所测气温的和除以所测次数,所以该地的日 平均气温为:(10+13+20+17)4=15。此节题目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辨析,另外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

    11、的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读图往往存在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全面获取有效信息并运 用信息的问题,通过实际动手绘图,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绘图,能从 中分析出某地的气温状况。一、作业内容1.某校举办登山活动,出发时测得山脚处气温是 28,登上山顶后测得山顶的气温是 22,根据所学知识,此次活动登高了()A1000米B 800米C600米D 100米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B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C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高D气温从低纬地区向两极递减3.读下面的等温线图,回答问题。(1)A 点的气温为_ 以下,B 点的气温数值范围

    12、是_。(2)C 处的气温比 B 处_(高、低);A 点与 B 点的气温相差 _。(3)A 处的地形为_(山顶、洼地)。(4)A 点与 B 点的相对高度至少是_。A.2000 米B.2667 米C.3000 米D.4000 米4.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上图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_(填温度带名称)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_以上。(3)世界上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_。(4)由图可以看出,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A地势低平B平原面积广阔C海洋广阔D受太阳光热均匀二、时间要求:14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掌握气温

    13、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了解等温线的特点,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能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题 1计算得出此次活动登高了:(28-22)0.6100=1000 米。此节重点是世 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学生要从学会阅读等温线入手,判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归纳出气温的分布规律,还要认识到世界气温的分 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此节需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 的记忆,掌握地理学习规律,对相关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一、作业内容1.读图,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月A.3、4、5B.

    14、6、7、8、9C.10、11、12D.1、2、32.全年多雨区主要集中在()A.赤道附近B.两极地区C.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D.中纬度地区的大陆内陆3.结合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方法,补充绘制完成安徽合肥降水柱状图,并在 绘制过程中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_季降水多,_ 季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_(均匀/不均匀)4.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在_(纬线)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_洲。(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

    15、_;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大陆西岸降水_;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降水_,沿海降水_;山地迎风坡降水_,背风坡降水_。二、时间要求:15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阅读降水数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节需掌握读图技巧:判读降水量柱状图时,应看每个月降水量柱的高低,降水量柱高,降水多,反之降水少。其次需明确图中涉及的内容:根据各月降水 量柱的高度,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降水量柱的约数,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情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哪个季节多雨,哪个季节少雨,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 较集中。通过阅读世界年

    16、平均降水量柱状图,掌握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一、作业内容“环游世界”(一)活动步骤:1.对全班进行分组,选出主持人,选出记录员,PPT 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主持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线上旅游,看看 世界上不同气候不同地区风景怎么样呢?3.学生按座位分成了左、中、右三组,分别位于北温带亚欧大陆的西岸、内部和东岸,各组说说所在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同学们想去哪种气候类型的 地方旅游呢?小组派代表发言,记录员进行记录,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 1 中。4.有国内外三位朋友 A、B、C 邀请去他们家旅游,给你们寄来了三幅他们家 乡的景观照片,并介绍了当地气候特点中的气温和降水,

    17、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 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 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你想去哪位朋友家旅游呢?同学们举手回答,记录员进行记录,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 2 中。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天天下雨。我们这里一年到头也很热,却极少下雨。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 冷,很干燥。5.教师总结,让学生集体和个人回答相结合,说出所指气候类型的名称及 分布。(二)、活动记录表格 1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大陆西岸表格 2分布地区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ABC二、时间要求:15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说出温带亚欧大陆

    18、西岸、内部和东岸的气候类型说出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来创设情境,世界气候类 型繁多,游戏法和创设情境法的设置,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 旅游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 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通过两组“旅游”进行,作业以活动记录完成。通过学习世界气候分布,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一、作业内容1.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2.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被誉为“鱼米之乡”

    19、,相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却“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导致两地气候出现 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3.造成下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人工改造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起伏4.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使气候恶化的是()A修建水库B植树造林C修灌溉工程D砍伐森林5.读地理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出汗了”是指_现象,又称_效应。(2)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_含量增加而产生的。二、时间要求:10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知道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节题目较基础,运用实例综合分析

    20、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气候 的影响。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注重知识的迁移。通过理解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会和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气候与人类活动之 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仅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影响,而且人类活动也会反作用于 气候。1.有关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和气候一样,都是时刻变化的B.天气和气候一样,一般变化不大C.天气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D.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2.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3.下列关于全球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B等温线

    21、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C无论 1月、7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D同一纬度,海洋气温均比大陆高4.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B.中纬度地区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D.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5.以下四幅图中属于终年多雨的是()气温降水量 mm 气温降水量 mmA.B.C.D.3060030600155001550004000400-15300-15300-30200-30200-45100-4510010 月0份10 月0份6.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激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B.人

    22、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C.全球气候变暖D.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7.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8.下图中三地降水存在显著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纬度位置不同B海陆位置不同C地形条件不同D植被状况不同9.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A 地的气候类型是_,该种气候主要分布在_,气候特点是_。(2)下面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与 B 地的气候相吻合的是图_(填序号)(3)上图中地的气候特征是_,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_。10.根据本章所学习的知识,尝试设计“世界的气候”思维导图,并在班级 交流与展示。1序

    23、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了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易选编30 分钟2选择题2易改编3选择题4易选编4选择题4中原创5选择题6中选编6选择题3中选编7选择题4,7中选编8选择题7中改编9综合题5,6,7中原创10综合题1,2,3,4,5,6,7,8难原创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包括地理国情和地理乡情两方面。地理国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临海、人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几方面。地理乡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家乡的地理位置、发展规划等。三级指标“家国

    24、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这些描述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例如: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现了我国的资源优势。例如:通过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分布及特点的学习,可以充分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例如:关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位量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蕴含着我国对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坚定不移

    25、的信念。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之一,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理解他国、他人,首先要理解自己,只有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尊重他人,这就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国际主义的前提。三级指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二个是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些描述,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都是“地

    26、球村”的一员,只有对地球整体状况的深刻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人之间,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三级指标“区域经济差异”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特定国家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这些描述,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区域经济差异。由于国及各国内部各区域间发展经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区别,导致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差异明显,经济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同地位。经济差异的存在,更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逐步缩

    27、小世界经济的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在这方面,对树立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的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三级指标“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全球化的缘起,就是经济在外。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加强区际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三级指标“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地理

    28、学的角度看,“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只有了解各民族的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才能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三级指标“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仅有 2 条: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遗产,而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1972 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明确了世界遗

    29、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以上的研究,是基于本研究设计的“中学地理学科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体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描述进行了数量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中,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描述共计有59条。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下面对这四大部分中出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以把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部分内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现程度。世界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

    30、:世界各民族平等、全球资源分布不均、人类命运共同体 4区域经济差异 3世界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尊重文化多样性、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2世界粮食安全、全球经济一体化 1移民和难民、全球资源短缺、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自然灾害、家国情怀 0。中国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家国情怀 10全球资源分布不均 5全球经济一体化 3全球资源短缺、全球自然灾害、尊重文化多样性 2世界各民族平等、世界人口增长、区域经济差异 1移民和难民、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粮食安全、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0。乡土地理部分。家国情怀 2世界人口增长、全球自然灾

    31、害 1,其余皆为 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四大部分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的总占比分别是:地球与地图(1.70%,11.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少于课程标准占比 9.30%;世界地理(45.76%,43.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2.76%;中国地理(45.76%,40.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5.76%;乡土地理(6.78%,6.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 0.78%。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总占比差距从大到小的排序:地球与地图 9.30%中国地理 5.76%世界地理 2.76%乡土地理 0.78%。可见,只有“地球与地图”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占比差距较大,达到了9.30%,“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三部分差距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气温的变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5082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