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配套课件:环境法(第二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配套课件:环境法(第二版).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配套 课件 环境法 第二
- 资源描述:
-
1、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重点问题】不同学科意义上环境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 人类不同的环境观 环境保护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1一般意义上的环境 2环境科学上的环境 3生态学上的环境 4法律上的环境 5环境资源的概念 (二)在法律上对环境进行定义的方式 抽象定义方式 列举定义方式 结合定义方式 间接定义方式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亦称环境资源问题或生态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2、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提出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重点问题】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环境法的体系第一节 环境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环境法的概念 二、环境法的特征 1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 2环境法是社会法 3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 4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 第二节 环境法体系比较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基本法模式 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整合化模式 三、以法国为代表的复合法模式 四、以日本为代表的法典化模式 第三节 我国环境法的体系 一、宪法性规定 1国家环境保护职责 2公民环境权利义务 3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 1规定了环
3、境法的基本任务 2规定环境保护的对象 3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4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法律义务 5规定了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任务以及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和法 律责任 三、环境保护单行法 1污染防治法 2自然资源保护法 3土地利用规划法 4环境管理行政法规 四、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而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和规范的总称,是环境保护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我国环境法的体系 五、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1民法中的相关规范 2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3行政法中的相关规定 4经济法、劳动
4、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的相关规定 六、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第三节 我国环境法的体系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重点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实施 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我国环境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实施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二)全球水资源问题 (三)全球健康问题 (四)全球贫困问题 (五)全球人口问题(六)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实施 第二
5、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1污染者付费 2利用者补偿 3开发者保护 4破坏者恢复 四、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任何公民和社会组织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我国目前实施公众参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和强化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法律对公民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权予以保障,规范公众参与的各种途径和程序 第二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重点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 环境标准
6、与市场准入 清洁生产的实施要求、激励机制及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许可证制度与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关系 排污费的使用和管理 限期治理制度的作用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作用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概述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2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3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评价形式筛选 2评价报告编写 3公众参与及报告审批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二节 “三同时”制度 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7、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 三、“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 四、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 环境标准制度 一、环境标准概述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 (二)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沿革 (三)环境标准分类 1依据职权范围 2依据内容 3依据是否具有强制性 4依据标准的法域属性(四)环境标准与市场准入 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一)ISO14000概况 1ISO14000的主要内容 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二)ISO14000系列标准与贸易的关系 (三)ISO14000与国内环境标准 (四)我国ISO14000的推行情况 第三节 环境标准制度 第四节 清洁
8、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 一、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概述 1清洁生产的概念 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二)国外清洁生产立法 (三)我国清洁生产立法 (四)我国清洁生产的主要法律规定 1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基本措施和管理体制 4推行责任 5实施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 6激励机制 第四节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 二、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 (二)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三)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四)国外循环经济立法 (五)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情况 第四节 清洁生产与
9、循环经济制度 一、环境许可证的概念、种类 许可证包括各种执照、特许证、批准书等,是政府颁发的允许特定主体从事特定行为的凭证。环境许可证制度是指环境法所确认的,对从事可能造成环境不良影响活动的开发、建设或经营者,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第五节 环境许可证制度 第五节 环境许可证制度 二、环境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三、环境许可证的管理程序 1申请 2审查 3决定 4监督 5处理 四、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权交易 第六节 排污收费制度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排污收费制度又称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排放污染物者征
10、收一定费用的法律制度 二、排污费的征收 1征收对象 2征收范围和标准 3计算方法 4加收、减收、免收和缓收 5征收程序 第六节 排污收费制度 三、排污费的管理和使用 四、排污费征收公告和稽查 五、违反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后果 第七节 限期治理制度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国家法定机关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作出决定,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环境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环境法律制度 二、限期治理的内容和对象 三、限期治理的决定权 四、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 第八节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一、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的内容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
11、故的报告 2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处理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重点问题】环境法律责任的特征 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条件、责任方式 环境行政执法 环境责任的形式 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 环境法律责任概述 与其他法律责任相比,环境法律责任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 责任要件不同 2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化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民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作为现代社会特有的权益侵害现象,同传统的民事侵权相比,环境侵权具有以下特征:主体方面的特征 客体方面的特征 内容方面的特征 二
12、、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过错责任原则及其调整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法中的适用 三、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 (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环境损害的事实 2因果关系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1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2受害人的过错 3第三人的过错 4战争行为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四、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方式(一)排除危害 (二)赔偿损失 1直接损失 2间接损失 五、环境民事惩罚性损害赔偿 (一)环境民事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概念和历史源流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特点和作用 (三)环境民事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1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生态资源破坏的案件 2 因
13、环境民事侵权行为所导致的受害人精神损害的案件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第三节 环境行政责任 (一)环境行政执法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环境行政执法具有单方性 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具有多部门性 环境行政执法手段具有多样性 环境行政执法往往具有超前性 (二)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和相对人 1环境行政执法主体 2关于环境行政执法相对人 (三)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和效力 1环境行政执法行为 2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效力 (四)环境行政执法方式 1环境行政处理和环境行政处罚 2环境行政许可 3环境行政强制执行 4环境行政监督检查 第三节 环境行政责任 (五)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力度问题 1环境行政执法的有法可依问题 2环境行政执法
14、体制的问题 3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问题 4环境行政执法观念的转变问题 第三节 环境行政责任 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一)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责任主体 (三)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客观方面 (四)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2环境行政责任的选择条件 (五)环境行政责任形式 1环境行政处分 2环境行政处罚 3环境行政赔偿 第三节 环境行政责任 第四节 环境刑事责任 一、环境刑事责任的概念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在因实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而与国家形成的刑法关系中,依法应当向国家担负刑事后果的义务 二、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积极要件 1危害环境罪的主体 2危害环
15、境罪的主观方面 3危害环境罪的客体 4危害环境罪的客观方面 (二)消极要件 1刑事责任年龄 2刑事责任能力 3意外事件 4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5追诉时效 第四节 环境刑事责任 三、我国危害环境犯罪的主要罪名及其处罚 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3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4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5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6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7非法狩猎罪 8非法占用农地罪 9非法采矿罪 10破坏性采矿罪 第四节 环境刑事责任 11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12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
16、物制品罪 13盗伐林木罪 14滥伐林木罪 15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16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17走私珍贵植物、珍贵植物制品罪 18走私废物罪 19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20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21环境监管失职罪 22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23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 第四节 环境刑事责任 四、危害环境罪的刑事责任(一)概述 (二)追究危害环境罪刑事责任的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罪刑相适应原则 3罪责自负原则 4及时性原则 5有效性原则 第四节 环境刑事责任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二编 环境污染防治法 【重点问题】环境要素污染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防治环
17、境污染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环境污染的概念及防治 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 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环境污染(包括其他公害)和生态破坏,因而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事业的两大任务之一 二、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产生及类型 三、我国防治污染的对象和目标 第二节 环境要素污染及其防治立法 一、环境要素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1环境污染物一般是低浓度、长时间而且是多种物质同时存在 2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要素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发生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环境要素的原有性质、状态或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环境污染物可通过环境要素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受影响的对象多,危及的
18、范围广,造成的后果严重 4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 二、我国防治环境要素污染的立法现状 三、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的特点 1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是针对某一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所进行的综合立法 2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与环境要素保护法之间应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 3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 第二节 环境要素污染及其防治立法 第三节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及其防治立法 一、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的特点 三、我国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 第四节 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制度 1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2现场检查制度 3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4严重
19、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5防止污染转嫁制度 6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制度 7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制度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二编 环境污染防治法 【重点问题】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立法 人民政府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职责 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一、大气和大气污染的概念 1大气的概念 2大气污染的概念 3大气污染的类型 4大气污染物的概念和种类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 3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4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 5大气污染对天气、气候自然生态的影响 三、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 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第二节 防治大
20、气污染立法概述 一、西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简介 二、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立法 第三节 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总职责 二、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体制 三、排污单位防治大气污染的义务 四、关于奖励的规定 五、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机关及其权限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机关及其权限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机关及其权限 六、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制度 七、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一)燃煤污染的一般防治 1锅炉产品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2新建企业设备不得超标排放烟尘 3发展集中供热 4改进城市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推广成型煤的生产
21、和使用 第三节 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 (二)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的特殊防治 1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2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限制高硫分和高灰分煤炭开采 八、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1严格限制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的排放 2防止可燃性气体污染大气 3配备脱硫装置 4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大气 5防治饮食服务业排放油烟污染 6防治恶臭气体和有毒有害烟尘污染 7防治消耗臭气层物质破坏大气环境 第三节 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 九、防治机动车船污染 1排放管理 2燃料管理 3检测管理 第三节 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二编 环境污染防治法 【重
22、点问题】我国防治水污染的主要立法 水污染防治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 水污染环境问题 一、水污染的概念 污染防治法中的水污染是指陆地水污染,即由于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将物质或能量排入陆地水体,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水污染的类型 1 病原体污染。2 悬浮物及沉积物污染。3 需氧物质污染。4 植物营养物质污染。5 石油污染。即由排入、6 酸、碱、盐污染。7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8 放射性污染。9 热污染。第一节 水污染环境问题 三、水污染的危害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 对渔业的危害 3 对工农业
23、生产的危害 四、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水污染现状 第一节 水污染环境问题 一、西方国家水污染防治立法简介 二、我国有关防治水污染的立法 第二节 防治水污染立法概述 一、各级人民政府在水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三、关于水环境保护标准制度 1 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 2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 第三节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四、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 1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原则 2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原则 3 水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改造相结合原则 五、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 1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 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3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 4
24、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三节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六、防止地表水污染 1 在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 2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有毒有害物质 3 其他污染物的排入必须符合标准 4 禁止新建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小企业 七、防止地下水污染 1 防止地面渗漏污染地下水 2 防止开发、回灌活动污染地下水 第三节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环 境 法 (第二版)第二编 环境污染防治法 【重点问题】海洋环境污染及其特点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和国内立法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一、海洋环境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念 1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 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对海水水质的
25、危害 4 其他方面的危害 三、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 1 污染源广 2 扩散迁移范围大 3 污染物质没有转移的场所 第二节 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 一、国外防治海洋污染立法概述和防治海洋污染国际公约的签订 二、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前我国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规 三、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及以后我国防治海洋污染的法规 第三节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立法目的 二、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的规定 1 法的适用范围 2 法的适用对象 三、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 (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法律制度 1总量控制制度 2海洋污染事故应急报告制度 3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