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学配套课件:民事诉讼法.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46395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PPT
  • 页数:199
  • 大小:1.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配套课件:民事诉讼法.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学 配套 课件 民事诉讼法
    资源描述:

    1、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一)自力救济 (二)社会救济 (三)公力救济 (四)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第二节 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二)民事诉讼的特点 二、民事诉讼的目的(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二)国外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 1.私权保护说 2.维护私法秩序说 3.纠纷解决说 4.程序保障说 5.权利保障说 6.多元说 (三)我国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 1.多元说 2.纠纷解决说 3.程序保障说 4.利益保障说 三、民事诉讼模式(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含

    2、义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1.当事人主义的含义和成因 2.职权主义的含义和成因(三)案件审理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部门法 基本法 程序法 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一)对事的效力(二)对人的效力(三)空间效力(四)时间效力 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一)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二)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三)与破产法的关系(四)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 1.与公证法的关系 2.与人民调解法的关系 3.与仲裁法的关系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

    3、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 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体现了法院审判权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二章 诉与诉权第一节 民事之诉 一、诉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民事之诉的含义(二)诉的构成要素 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一)诉讼标的(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1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2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一)诉的类型 1给付之诉 2确认之诉 3形成之诉(二)诉的识别 1根据诉的主体来识别

    4、诉 2根据诉讼标的来识别诉 3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来识别诉 四、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一)起诉要件(二)诉讼要件(三)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的调查 五、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一)诉的合并 1诉的合并含义 2诉的客观合并要件 3诉的客观合并种类(1)单纯合并(又称普通合并、并列合并)(2)预备合并(又称顺位合并、假定合并)(3)选择合并(又称择一合并)(二)诉的变更 1诉的变更含义 2请求权竞合与诉的变更、合并 3诉的客观变更要件和程序第二节 反诉 一、反诉的含义 二、反诉的要件 三、反诉的程序 四、反诉与诉讼抵销第三节 民事诉权 一、民事诉权的含义 1当事人向法院行使的请求权 2当事人平等享有的宪法基本

    5、权 3具有程序内涵和实体内涵 4诉权与诉讼权利 二、民事诉权的要件(一)民事诉权的要件(二)民事诉权的消灭 三、民事诉权的保护(一)在制度层面保护民事诉权(二)在实务层面保护民事诉权 四、滥用诉权的规制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 一、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基本原则的功能(一)立法准则的功能(二)行为准则的功能(三)引导创造性司法的功能 三、基本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一)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二)人民法院应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三、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法理根据(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6、等的宪法性原则在民事诉讼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二)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三)民事实体法平等原则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的必然延伸第三节 辩论原则 一、辩论原则的含义 二、辩论原则的内容(一)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二)辩论的范围包括程序与实体两方面的内容(三)辩论可以采用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四)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 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辩论主义 第四节 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 二、处分原则的内容(一)处分权的主体是当事人(二)处分权的对象是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三)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四)处分权的行使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三、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一)处分权

    7、制约审判权(二)审判权监督处分权(三)审判权应保障处分权的行使第五节 诚信原则一、诚信原则的含义及本质二、诚信原则确立的根据三、诚信原则的适用(一)诚信原则对当事人的适用1禁止恶意制造诉讼状态2禁止矛盾行为3禁止滥用诉讼权利4真实义务5诉讼上的权利失效(二)诚信原则对法院的适用1禁止滥用自由裁量权2禁止突袭裁判(三)诚信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适用第六节 检察监督原则 一、检察监督原则的含义 二、检察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四章 基本制度第一节 合议制度 一、合议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一)合议制度的概念(二)合议制度的意义 二、合议庭的组成(一)第一审合议庭的组成(二)第二审合议庭的

    8、组成(三)重审、再审案件合议庭的组成 三、合议庭的活动规则 四、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的关系第二节 回避制度 一、回避制度的含义 二、回避的法定原因与适用对象(一)回避的法定原因(二)回避的适用对象 三、回避的方式和程序(一)回避的方式 1.自行回避 2.申请回避 3.指令回避 (二)回避的程序第三节 公开审判制度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三、公开审理的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4.在法院调解程序中,当事人申请不公开进行调解的 5、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第四

    9、节 两审终审制度 一、两审终审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的理由 三、两审终审制的缺陷及其完善第五节 陪审制度 一、陪审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二、陪审制度的意义 三、我国陪审制度的内容 公民担任陪审员的条件 公民担任陪审员的程序 公民担任陪审员的权利 由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 的人数要求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五章 受案范围第一节 受案范围概述 意义 一、有助于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与实现 二、有助于审判权功能的发挥 三、有助于诉讼与非诉讼机制的协调发展 四、有助于实现诉权与审判权的协调 第二节 法院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规定 二、问题与评析 1、无限扩大法院民事受案范围 2、完

    10、全以制定法为依据确定案件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3、完全从法院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将“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绝对化,滥用司法解释权,对法院受案范围予以任意克减,严重侵犯当事人诉权第三节 法院受案范围的界定 一、确定法院受案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一)法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二)法院司法权的本质属性(三)司法干预社会生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四)司法政策的调整 二、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界定(一)界定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时应遵循的原则 1.保障当事人接近司法救济的原则 3.实定法依据为主,衡平正义观念为辅原则(二)界定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时应遵行的标准 1.诉讼主体地位平等 2.具有诉的利益 三、受案范围争议的解决机制

    11、 (一)审判权作用范围(法院主管)异议制度(二)违反法院受案范围规定所作裁判效力否定制度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六章 管辖第一节 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二、确定管辖的原则 三、管辖恒定 四、管辖的分类(一)管辖在法律上的分类(二)管辖在理论上的分类 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 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 3.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 第二节 级别管辖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 二、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一)案件的性质(二)案件的繁简程度(三)案件的影响范围(四)案件争议标的金额的大小 三、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一)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二)中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1、重大的涉外案

    12、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三)高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四)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第三节 地域管辖 一、地域管辖的概念 二、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 三、一般地域管辖(一)原则规定“原告就被告”(二)例外规定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特殊地域管辖(一)一般合同纠纷诉讼(二)保险合同纠纷诉讼(三)票据纠纷诉讼(四)运输合同纠纷(五)侵权纠纷(六)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七)海损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八)海难救助费用纠纷(九)共同海损分担纠纷 五、专属管辖(一)不动产纠纷诉讼(二)港口作业纠纷诉讼(三)继承纠纷诉讼 六、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

    13、管辖与专属管辖的关系 七、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八、协议管辖第四节 裁定管辖 一、移送管辖 二、指定管辖 三、管辖权转移(一)上调性转移(二)下放性转移第五节 管辖权异议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二、管辖权异议的条件(一)提出异议的主体必须是本案的当事人(二)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间须在提交答辩状期间 三、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七章 诉讼参加人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 一、当事人的概念(一)利害关系当事人概念(二)权利保护当事人概念(三)程序当事人概念 二、当事人的结构 三、当事人的确定(一)意思说(二)行为说(三)表示说第二节 当事

    14、人能力与诉讼能力 一、当事人能力 (一)当事人能力的概念(二)当事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一致性(三)当事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离性 1.自然人 2.法人(四)需要明确的几种特殊情形 二、诉讼能力(一)诉讼能力的概念(二)诉讼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对应性(三)诉讼能力与辩论能力的关系(四)欠缺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所为的诉讼行为的后果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二)当事人的诉讼义务第三节 当事人适格 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 二、当事人适格的理论基础之一:诉讼实施权(一)管理权或处分权(二)诉的利益 1.诉的利益的概念和功能 2.不同种类诉讼的诉的利益 (1)给付之诉的

    15、利益(2)确认之诉的利益(3)形成之诉的利益 三、当事人适格的理论基础之二:诉讼担当 (一)诉讼担当的概念(二)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担当(三)诉讼担当与诉讼承担 四、非正当当事人的更换(一)非正当当事人的含义(二)非正当当事人更换的法理根据第四节 诉讼辅佐人 一、诉讼辅佐人的概念和特点 二、我国的规定及其评价(一)对证据规定第61条的解释 证据规定第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二)自行出庭与许可出庭 三、诉讼辅佐人的权限及其行为的效力第五节 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的概念 二、普通共同诉讼 (一)普通共同诉讼的含义 (二)普通共同

    16、诉讼人的独立性和牵连性 三、必要共同诉讼 (一)必要共同诉讼的含义和分类(二)必要共同诉讼人的牵连性和独立性 1.必要共同诉讼人的牵连性 2.必要共同诉讼人地位的独立性第六节 代表人诉讼 一、群体诉讼制度概述(一)群体性诉讼的类型(二)群体性诉讼的意义 1.扩大了司法解决纠纷的功能 2.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并与民法制度协调 二、代表人诉讼的要件和程序(一)代表人诉讼的要件 (二)代表人诉讼的程序 (三)人民法院判决效力的扩张方式第七节 实验性诉讼 一、实验性诉讼的概念和外国立法(一)实验性诉讼的概念(二)实验性诉讼的外国立法 二、我国的实验性诉讼制度(一)我国的分案处理制度(二)实验性诉讼在我国

    17、的确立第八节 团体诉讼 一、团体诉讼的概念和功能(一)团体诉讼的概念(二)团体诉讼的功能 二、我国团体诉讼的类型(一)宣告婚姻无效诉讼中的基层组织(二)工会(三)业主委员会 三、我国团体诉讼范围的扩大第九节 诉讼第三人 一、第三人的概念和分类 (一)第三人的概念 (二)第三人的分类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一)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二)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形成的诉讼构造 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概念辨析 1.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请求权”的分歧 2.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的分歧(二)准独立第三人 1.准独立第三人的概念 2.准独立第三

    18、人参加诉讼形成的诉讼结构 3.准独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 (三)辅助参加的第三人(四)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司法解释第十节 诉讼代理人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二)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一)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三)对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指定(四)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变更和消灭(五)委托诉讼代理中的转委托(六)离婚案件委托诉讼代理人的特殊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

    19、三版)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第一节 证据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一)客观性(二)关联性(三)合法性第二节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一、证据能力(一)证据能力概述(二)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能力的规则 1.证人资格规则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证据须经过质证的规则 4.限期举证规则 5.调解或和解中对事实的认可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的规则 6.证据能力受限制的规则 二、证明力(一)证明力概述(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定 1.涉及证明力有无的规则 2.涉及证明力大小的规则 3.涉及证明力优先顺序的规则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 一、本证和反证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0、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四、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第四节 证据的种类 一、书证(一)书证的概念与特点(二)书证的分类 1.公文书和私文书 2.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 3.普通书证与特别书证 二、物证(一)物证的概念与特点(二)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三、视听资料(一)视听资料的概念与特点(二)视听资料与书证的区别 四、证人证言(一)证人证言的概念与特点(二)证人的范围(三)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一)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二)鉴定人与证人的区别(三)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区别(四)鉴定的程序 七、勘验笔录第五节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一、证据的收集 二、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一)举证时限

    21、 1.举证时限的确定 2.举证时限的延长与重新指定 3.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4.关于“新的证据”(二)证据交换 三、证据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明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与特征(一)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二)民事诉讼证明的特征 二、证明与释明的区别 三、民事诉讼证明与刑事诉讼证明、行政诉讼证明的区别 四、诉讼证明的要素 1.证明主体 2.证明对象 3.证明方法 4.证明责任 5.证明标准 6.证明程序 第二节 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一)实体法律事实 1.主要事实 2.间接事实 3.辅助事实 (二)程序法律事实(三)法院所不知

    22、的地方性法规、习惯、外国法律(四)经验法则 三、无须证明的事实(一)诉讼上自认的事实 1.诉讼上自认的构成要件 2.诉讼上自认的分类 3.诉讼上自认的效力 4.自认的撤回(二)众所周知的事实(三)自然规律及定理(四)推定的事实(五)预决的事实(六)公证证明的事实第三节 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与特征(一)证明责任的含义(二)证明责任的特征 二、两种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关系(一)两种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联系(二)两种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区别 三、证明责任与主张责任的关系 四、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 五、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定 1.“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与证明责任的分配

    23、 2.证据规定对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定(二)某些侵权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的特别规定(三)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特别规定(四)法院对证明责任分配的裁量性规定第四节 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二、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的比较(一)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的区别(二)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中确立不同的证明标准的理由 1.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案件的性质不同 2.对案件事实是否可以适用推定规则不同 3.诉讼上的自认(自白)能否成为免于证明的理由不同 4.收集证据的手段、设备、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 5.错误时能否补救不同 四、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民

    24、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章 法院调解 第一节 法院调解概述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 二、法院调解的性质 三、法院调解与相关制度的关系(一)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二)法院调解与其他国家、地区相关制度的比较 四、法院调解的作用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原则 一、自愿原则 (一)程序上的自愿 (二)实体上的自愿 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三、合法原则(一)程序上的合法(二)实体上的合法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程序 一、调解的开始 1法院调解的适用范围 2法院调解的阶段 3主持调解的人员 4当事人本人参加 二、调解的进行 三、调解的结束 第四节 法院调解的效力 一、调解协议的内容 二、调解协议的形式(一)调解书(二)调

    25、解笔录(三)调解协议 三、法院调解的效力(一)法院调解生效的时间 1调解书生效的时间 2调解笔录生效的时间 3调解协议生效的时间 (二)法院调解的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一章 临时性救济第一节 财产保全 一、保全程序的性质、类型一、保全程序的性质、类型(一)保全程序的性质(一)保全程序的性质 1实现本案权利的目的指向性实现本案权利的目的指向性 2形式上的独立性与实质上的附属性形式上的独立性与实质上的附属性 3紧急性紧急性 4预防性和暂定性预防性和暂定性(二)保全程序的类型(二)保全程序的类型 二、财产保全的类型和适用条件二、财产保全的类型和适用条件(一)诉讼财产保全(一)诉讼财产保全(二

    26、)诉前财产保全(二)诉前财产保全(三)执行前财产保全(三)执行前财产保全(四)仲裁财产保全(四)仲裁财产保全 三、财产保全的范围、措施及其解除三、财产保全的范围、措施及其解除 四、财产保全程序中的审执分立四、财产保全程序中的审执分立第二节 行为保全 一、行为保全的一般理论一、行为保全的一般理论(一)行为保全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二)行为保全方法(三)行为保全的解除或免除 二、诉前禁令二、诉前禁令(一)诉前禁令的含义(一)诉前禁令的含义(二)诉前禁令的适用条件(二)诉前禁令的适用条件(三)诉前禁令的程序(三)诉前禁令的程序第三节 先予执行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一、先予执行的概念 二、先予执行的条件二、

    27、先予执行的条件 三、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三、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四、先予执行的程序四、先予执行的程序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二章 诉讼保障制度第一节 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一)期间的概念(二)期间的意义 二、期间的种类(一)法定期间、指定期间和约定期间(二)不变期间和可变期间 三、期间的计算与剔除(一)期间的计算(二)期间的剔除 四、期间的耽误及其补救第二节 送达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一)送达的概念(二)送达的意义 二、送达的方式(一)直接送达(二)留置送达(三)委托送达(四)邮寄送达(五)转交送达(六)公告送达 二、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第三节 强制措施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一)

    28、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二)保障人民法院顺利完成审判和执行任务(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和法院的权威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 1已经实施并在客观上妨害了民事诉讼的行为 2在诉讼过程中实施的行为 3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 三、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一)拘传及其适用(二)训诫及其适用(三)责令退出法庭及其适用(四)罚款及其适用(五)拘留及其适用第四节 诉讼费用与司法救助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与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一)诉讼费用的概念(二)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和征收标准(一

    29、)案件受理费及其征收标准 1非财产案件受理费 2财产案件受理费 3案件受理费征收的特殊规定(二)申请费及其征收标准(三)其他诉讼费用及其征收标准 三、诉讼费用的预交 1案件受理费的预交 2申请费的预交 3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四、诉讼费用的负担(一)一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 1败诉人负担 2撤诉人负担 3协商负担 4自行负担 5申请人负担(二)二审案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三)再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 五、诉讼费用的管理和监督 六、司法救助(一)司法救助的概念(二)司法救助的形式 1免交诉讼费用 2减交诉讼费用 3缓交诉讼费用(三)司法救助的适用程序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三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30、 普通程序概述 一、普通程序的概念 二、普通程序的特点(一)普通程序具有程序的完整性(二)普通程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一、起诉(一)起诉的概念(二)起诉的条件(三)起诉的方式 二、受理(一)受理的概念与程序(二)受理的法律效力 1程序法上的效力 2实体法上的效力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 一、审理前准备的概念 二、审理前准备的内容(一)在法定期间内送达诉讼文书(二)告知诉讼权利义务与合议庭组成人员(三)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四)追加当事人(五)在举证时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六)组织交换证据 第四节 开庭审理 一、开庭审理的概念和形式(一)开庭审理的概念(

    31、二)开庭审理的形式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一)开庭准备(二)法庭调查(三)法庭辩论(四)合议庭评议(五)宣告判决 三、审结期限第五节 撤诉与延期审理 一、撤诉(一)撤诉的概念(二)撤诉的分类(三)申请撤诉的条件和方式(四)按撤诉处理的法定情形(五)撤诉的法律效力 二、延期审理第六节 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 一、诉讼中止(一)诉讼中止的概念(二)诉讼中止适用的法定情形和方式 二、诉讼终结(一)诉讼终结的概念(二)诉讼终结适用的法定情形和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四章 简易程序第一节 简易程序总论 一、简易程序的含义 二、简易程序的价值取向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二、简易

    32、程序的适用(一)法院依法适用和当事人合意适用 1法院依法适用 2当事人合意适用(二)异议与处理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 一、起诉与答辩 二、送达诉讼文书 三、审前准备 四、先行调解 五、开庭审理 六、判决(一)判决的做出(二)判决的宣告和送达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第一节 裁判概述 一、裁判的涵义与特征(一)裁判的涵义(二)民事裁判的特征 二、裁判的分类 三、裁判文书的格式 四、命令第二节 裁定与决定 一、裁定(一)裁定的涵义(二)裁定与判决的区别(三)裁定的适用范围 二、决定第三节 判决 一、判决概说(一)判决的概念(二)判决的种类 1.诉讼判决和非诉讼判决 2.给

    33、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变更判决 3.全部判决和部分判决 4.对席判决和缺席判决 5.一审判决、二审判决 6.生效判决和未生效判决(三)判决的内容 二、判决的效力(一)拘束力(二)执行力(三)形成力(四)确定力 三、既判力(一)既判力的涵义与功能 1.既判力的消极功能 2.既判力的积极功能 3.既判力的宏观功能(二)既判力的性质 1.实体法说 2.程序法说 3.权利实在说 4.新程序法说 5.折衷说 6.我们的观点(三)既判力的基准时点(四)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1.判决理由中的判断 2.关于部分判决 3.关于当事人的抵销抗辩(五)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全国普通高

    34、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推荐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主 编 江伟 副主编 肖建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六章 上诉程序第一节 上诉程序概述 一、上诉程序的概念与模式(一)上诉程序的概念(二)上诉程序的模式 1.事实审与法律审 2.复审制、事后审制与续审制 3.我国第二审程序的模式 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联系与区别(一)联系(二)区别 三、上诉程序的意义三、上诉程序的意义(一)通过多次审理可以有效避免裁判瑕(一)通过多次审理

    35、可以有效避免裁判瑕疵疵(二)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二)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三)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司法活动(三)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司法活动的监督的监督(四)保障法律的统一适用(四)保障法律的统一适用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一、上诉概说(一)上诉的涵义(二)上诉的分类 二、上诉的提起(一)提起上诉的条件 1上诉的实质要件 2上诉的形式要件(二)关于上诉利益(三)关于附带上诉 三、上诉的受理(一)诉讼文书的接收与送达(二)诉讼案卷和证据的报送(三)立案 四、上诉的撤回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一、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三、上诉案件的审判组织和审理地点 四、上诉

    36、案件的调解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 一、上诉案件的裁判概说 二、上诉案件的裁判种类(一)对第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的裁判 1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发回重审(二)对第一审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的裁定 三、第二审裁判的效力 四、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七章 再审程序第一节 再审程序概述 一、再审程序的涵义 二、再审程序的分类(一)立法对再审程序的分类(二)理论上对再审程序的分类 三、再审程序的特点 四、再审程序的意义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概念 二、申请再审的条件(一)申请再审的主体必须合法(二)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限于法律规定的范围(三)申请再审必须在

    37、法定期限内提出(四)申请再审必须具有法定的事实和理由 三、申请再审的方式和程序 四、当前我国申请再审的缺陷与完善的思考第三节 法院决定再审 一、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条件 二、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程序(一)本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提起再审(二)最高法院提起再审和上级法院决定再审 三、关于取消法院决定再审的思考第四节 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 一、抗诉的概念 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条件 三、抗诉的程序 四、关于限制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的思考(一)公益案件(二)特定非公益案件(三)同级人民代表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决定由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一、再审立案与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一)再审立案(二

    38、)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二、组成合议庭 三、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一)由原审法院进行的再审审理程序(二)最高法院或上级法院提审案件的审理程序(三)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再审的案件检察院的出庭 四、再审审理的次数 五、再审审判应注意的问题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八章 特殊程序第一节 特殊程序总论 一、特殊程序的概念和构成(一)非讼程序(二)特殊争讼程序 1海事争讼程序 2.人事争讼程序 二、特殊程序的共同规则 三、非讼程序基本原理 1非讼程序以职权主义为主 2非讼程序以书面审理主义为主 3非讼程序以不公开审理主义为主 4非讼案件采取自由证明和释明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规定的特殊程序 一、选民资格

    39、案件程序(一)选举诉讼与选民资格案件(二)选民资格案件审判程序 二、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程序(一)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案件(二)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程序 1申请和受理 2公告 3判决(三)判决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1判决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2判决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四)救济途径:请求法院撤销原判决 三、认定公民无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程序(一)认定公民无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二)认定公民无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程序 1申请和受理 2审理 3判决(三)救济途径:请求法院撤销原判决(四)确定监护人程序及有关争议的解决 四、认定财产无主程序(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二)认定财产无主程序 1申请和受理 2公

    40、告 3判决(三)救济途径:请求法院撤销原判决第三节 督促程序 一、督促程序总论(一)督促程序的含义(二)督促程序的性质(三)督促程序与简易程序 二、督促程序的开始(一)债权人申请 1须符合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 2须具备督促程序的适用条件 3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4依法交纳申请费(二)法院受理 三、督促程序的续行(一)审理(二)法院发出支付令(三)支付令异议 1支付令异议的含义 2支付令异议的成立要件 3法院审查 4支付令异议成立的效果 四、督促程序的终结第四节 公示催告程序 一、公示催告程序总论(一)公示催告程序的含义(二)公示催告程序的性质(三)公示催告程序与相关制度和做法 二、公示

    41、催告(一)申请与受理(二)法院通知止付和发出公告(三)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 三、除权判决(一)除权判决的含义和申请(二)法院审理和作出除权判决(三)除权判决的效力 四、撤销除权判决之诉(一)撤销除权判决之诉(二)撤销除权判决之诉的要件(三)审理和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十九章 强制执行通则第一节 民事执行概述 一、民事执行的概念 二、民事执行的分类 (一)终局执行与保全执行 (二)金钱执行与非金钱执行 (三)直接执行、间接执行与替代执行 (四)对人执行与对物执行 (五)一般执行与个别执行 三、民事执行行为 (一)民事执行行为的含义 (二)民事执行行为的性质 (三)有瑕疵的执行行为 四、民事执

    42、行的基本原则(一)目前国内学者的观点及评价(二)民事执行基本原则的内容 五、民事执行法(一)民事执行法的概念、沿革(二)民事执行法的性质(三)民事执行法的立法体例第二节 执行主体与执行标的 一、执行主体 (一)执行主体概述(二)执行机关 1.执行机关的设置 2.执行机关的组成人员 3.执行争议的协调 4.执行监督 (三)执行当事人 1.执行当事人的含义 2.执行承担 (四)执行参与人 二、执行标的二、执行标的 (一)执行标的概念 (二)财产执行的标的 1.有体物 2.无形财产权 3.豁免执行的财产(三)行为执行的标的 (四)人身执行的标的 1.人的身体 2.人的自由第三节 执行依据与执行管辖

    43、一、执行依据 (一)执行依据的概念和特征 (二)执行依据的种类 1.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 2、法律规定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二、执行管辖(一)级别管辖(二)地域管辖 第四节 执行和解与执行担保 一、执行和解 (一)执行和解的概念 (二)执行和解的性质 (三)执行和解的内容和效力 (四)适用执行和解应注意的问题 二、执行担保 (一)执行担保及其适用条件 (二)执行担保的法律性质(三)执行担保的法律效力第五节 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 一、委托执行(一)委托执行的概念和条件(二)委托执行的案件范围 1.禁止委托的事由 2.可不委托执行的情形(三)委托执行中委托法院和受托法院各自的权限 1.委托法院的权

    44、限 2.受托法院的权限 二、协助执行 (一)协助执行的概念 (二)人民法院之间的协助执行 1.特征 2.协助执行的方式、要求(三)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协助执行 1.协助行为的类型 2.协助执行的程序 3.对拒不协助执行的处理 4.协助执行的法律效力 第六节 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 一、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的意义 二、妨害执行行为的种类(一)拒不到场行为(二)一般妨害执行行为(三)不协助执行行为(四)非法索债行为 三、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一)拘传(二)拘留和罚款 (三)限制出境 1.限制出境的概念和意义 2.限制出境的条件 3.限制出境的方法 四、妨害执行的刑事责任 (一)妨害

    45、执行构成犯罪的条件(二)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序第七节 执行竞合与执行救济 一、执行竞合(一)执行竞合的概念和类型(二)民事执行之间的竞合 1.民事执行竞合的条件和类型 2.民事执行竞合的具体形态 (三)民事执行与行政处罚的竞合 (四)民事执行与财产刑执行的竞合 二、执行救济(一)执行救济概述(二)执行异议 1.执行异议的概念 2.执行异议的主体 3.执行异议的事由 4.执行异议的程序 5.执行异议的效力(三)异议之诉 1.异议之诉的概念 2.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 3.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要件 4.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程序 5.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效力(四)执行回转 1.执行回转的概念 2.执行回转的条件 3.

    46、执行回转的程序第八节 执行的开始、进行和终结 一、执行开始(一)申请执行(二)移送执行 二、案件受理与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明(一)执行案件的受理(二)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明 1.财产调查的重要性 2.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的方法 三、暂缓执行三、暂缓执行(一)暂缓执行适用的情形(一)暂缓执行适用的情形(二)暂缓执行的效力(二)暂缓执行的效力(三)暂缓执行的期限(三)暂缓执行的期限 四、不予执行四、不予执行 (一一)不予执行的概念不予执行的概念 (二二)不予执行裁定的适用不予执行裁定的适用 1.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2.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 3.不予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裁定不予

    47、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裁定 (三三)不予执行的法律效果不予执行的法律效果 五、执行中止 六、执行终结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第二十章 强制执行措施 第一节 给付金钱的执行():查封、扣押、冻结 一、给付金钱执行的意义 二、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查封、扣押(一)查封、扣押的概念和特点(二)查封、扣押的一般原则 1.公示原则 2.价值相当原则 3.禁止重复查封、扣押原则 4.查封、扣押财产豁免原则(三)查封、扣押的方法(四)查封、扣押时在场人员(五)对债务人财产的搜查 1.民事搜查的概念 2.民事搜查的条件(六)查封、扣押笔录及财产清单(七)查封、扣押物的保管和使用(八)查封、扣押的解除 三、对于其他财产

    48、权的执行(一)对其他财产权执行的概念和意义(二)对被执行人存款的执行 (三)对被执行人收入的执行(四)就被执行人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 1.到期债权的执行之概念 2.执行到期债权的条件 3.履行通知的内容和效力 4.第三人的异议 5.第三人未提出异议的效果(五)对于其他特殊财产权的执行 1.对知识产权的执行 2.对股息红利等收益的执行 3.对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执行 4.对股权或投资权益的执行 四、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一)查封、扣押、冻结对人的效力(二)查封、扣押对财产的效力(三)查封、扣押、冻结的时间效力(四)预查封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第二节 给付金钱的执行():拍卖、变卖、以物抵债

    49、 一、强制拍卖(一)强制拍卖的概念和原则(二)强制拍卖的性质 1.私法说的强制拍卖理论 2.公法说的强制拍卖理论(三)强制拍卖的程序 1.委托评估 2.委托拍卖 3.法院确定保留价 4.发布拍卖公告 5.竞买人预交保证金 6.调查笔录 7.法院撤回拍卖委托 8.法院停止拍卖 9.拍卖成交 10.重新拍卖 11.流拍后再行拍卖 12.拍卖佣金、拍卖费用负担 二、强制变卖(一)强制变卖的概念和程序特点(二)强制拍卖、变卖的效力 三、以物抵债 四、强制管理 (一)强制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二)强制管理的适用范围(三)强制管理的程序第三节 给付金钱的执行():参与分配 一、参与分配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二、参

    50、与分配的适用条件(一)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的资格(二)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的性质(三)多个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为执行 (四)参与分配的时间要件(五)债务人仅限于公民和其他组织 (六)被执行人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 三、参与分配的顺序 四、参与分配的程序(一)参与分配的申请(二)主持分配的法院(三)优先权人优先受偿(四)普通债权人按比例分配(五)债权人可以申请继续执行(六)企业法人应参照办理的情形 五、被执行人不能履行的责任第四节 交付物和完成行为的执行 一、交付物的执行(一)交付物的执行的概念 (二)交付动产的执行(三)交付不动产的执行 二、完成行为的执行 (一)概念 (二)对可替代行为的执行 (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学配套课件:民事诉讼法.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63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