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学课件:国际贸易.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46362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PPT
  • 页数:484
  • 大小:2.0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课件:国际贸易.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学 课件 国际贸易
    资源描述:

    1、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系列国际贸易目录第一章第一章导论导论第二章第二章当代国际贸易当代国际贸易第三章第三章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第四章第四章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第五章第五章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第六章第六章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第七章第七章国际资本移动国际资本移动第八章第八章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第九章第九章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第十章第十章关税措施关税措施第十一章第十一章非关税壁垒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出口促进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出口促进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第十四章第十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十五章第十五章世界贸易

    2、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第一节第一节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第二节第二节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目的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目的第三节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本章要点提示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目的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一、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二)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国际贸易课程是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规律和特点

    3、的学科。二、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马克思把国际贸易看做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等著作中,对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世界货币、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都作出了精辟的分析。此后,列宁等又论述了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国外市场等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也一直注意研究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问题与规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学派研究了对外贸易如何带来财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探讨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和分工的依据,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20世纪以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4、了按照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对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二)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和组织国际贸易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各国都制定了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对外贸易政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在帝国主义时期,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贸易自由化。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取代了1947年

    5、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其目标是实现贸易自由化。为执行对外贸易政策,各国采取了各种对外贸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可概括为四个字:奖出限入。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奖励出口的措施,如出口退税等;另一方面是限制进口的措施,如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等。国际贸易组织在国际上主要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后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在各个国家、集团还建立有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三)当代世界和主要贸易国家、集团的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也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它们的跨国公司垄

    6、断着国际贸易的大部分,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影响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以独立国家身份出现在世界贸易舞台上,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与国际经济合作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二节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目的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谋求经济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利润

    7、,在国际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所实行的生产、贸易、投资、融资、消费等活动的全球化,是各国市场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关系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跨国公司作用的加强和各国之间的经济高层对话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的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共同体,其表现是各

    8、种形式的地区性的经贸集团。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扩大开放的新途径。当前,WTO的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难以推进,因为世贸组织无法满足一些国家的开放需求,许多国家开始转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前经济合作的一种带有潮流特点的发展模式。二、改革开放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主要是要促进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大力扩展对外贸易。要尽可能多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国资金进行建设,要积极引进一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以促进我国的生产建设事业。由此可见,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

    9、政策的最主要内容。其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二

    10、)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需要我国已是一个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大大高于其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的速度增长着。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0.75%上升到2006年的8%,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已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3位,仅名列美国和德国之后。(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充分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具体表现在:我国充分

    11、行使成员权利,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承诺,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全球排名由2001年的第六位分别跃居第四位和第三位。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亦称“国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产生,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前者是

    12、从国家(地区)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货物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称为广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如不把服务贸易包括在内,则称为狭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二、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

    13、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的用国际上习惯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的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FOB价格(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CIF价格(即成本加保险费、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

    14、于世界进口总额。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对外贸易值,原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来表示进出口商品的多少和变化的实际情况。然而,世界各个国家进出口商品成千上万,计量单位也各不一样,无法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表示世界或某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实际贸易量。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一个国家(地区)记录和编制进出口货物统计的一种方法。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亦称一般贸易体系,它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

    15、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既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又包括未经加工的进口货物的出口。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列入专门进口货物的渠道一般有三种:(1)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口的进口货物;(2)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3)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从海关保税仓库中提出的货物以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列入专门出口货物的来源一般有三种:(1)本国生产的出口产品;(2)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3)本国化出口商品,即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出口商品。四、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

    16、e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情况下,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五、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如2004年,世界贸易总额为112 23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额为91 23

    17、5亿美元,所占比重为812%;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1 000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88%。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对外货物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Goods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六、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世界贸易地位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从而表示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某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或进口贸

    18、易额对世界出口或进口贸易额100%对外贸易地位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地位=对世界出口或进口(货物或服务)整个世界贸易额(货物或服务)100%七、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Trade)也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可分为对外贸易额(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依存度、货物贸易依存度和服务贸易依存度三种形式。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货物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对外贸易

    19、系数可以分为出口系数和进口系数,国际上多以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美国1970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2005年升为24%。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很快,货物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13%提高到2005年的63%。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主要有: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加工贸易的层次、汇率的变化等。八、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贸易、净出口与净进口贸易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不属于外销的货物则

    20、不算,例如,运出国境供驻外使领馆使用的货物、旅客个人使用带出国境的货物均不列入出口贸易。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购进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列入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同样,不属于内销的货物不算,例如,外国使领馆运进供自用的货物、旅客带入供自用的货物均不列入进口贸易。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称为过境贸易。有些内陆国家同非邻国的贸易,其货物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时,称为复出口(Reexport Trade)。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时

    21、,称为复进口(Reimport Trade)。例如,出口后退货、未售掉的寄售货物的退回等。净出口(Net Export)与净进口(Net Import)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出口;反之,进口量和值大于出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某项商品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的国家,称为该项货物贸易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在该种货物整体贸易中居于优势;反之,某项货物进口量和值大于出口量和值的国家,称为该项货物贸易的净进口国,表明该国在该项货物整体贸易中居于劣势地位。九、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

    22、买货物的行为。货物从生产国直接卖给消费国,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这种行为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角度来看,即是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即使货物直接从生产国、供给国运往消费国、需求国,由于它们之间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仍属于转口贸易的范畴。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值对外贸易量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23、与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练习题1何谓国际贸易?2国际贸易课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3国际贸易常用的基本概念有哪些?返回目录书页返回目录书页第二章第二章 当代国际贸易当代国际贸易第一节第一节对外贸易的产生对外贸易的产生第二节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地位与作用对外贸易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本章要点提示对外贸易的产生对外贸易的地位与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一节对外贸易的产生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条件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出现了政

    24、治实体,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状态,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仅能维持本身生存的需要。因此,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也就没有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产生与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对外贸易(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是在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是微不足道的,因而进入交换领域中的商品是

    25、有限的。同时,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交通运输工具简陋,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在奴隶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奴隶和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前者为奴隶主阶级提供劳动力,后者为满足奴隶主的享乐欲望。当时欧洲兴起的主要贸易民族是腓尼基、希腊、罗马等。我国在夏商时代已进入奴隶社会,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封建社会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农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生产仍处于从属地位,因而当时国际贸易的规模仍十分有限,但比奴隶社会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社会早期,封建地租采取劳役和实物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不多。到了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封建地租

    26、转变为货币地租的形式,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商品。西方国家以呢绒、酒等换取东方国家的丝绸、香料、珠宝等。在封建社会时期,西方的贸易中心曾发生多次转移。起初,国际贸易中心在地中海东部。到公元78世纪时,阿拉伯成为主要的贸易民族。11世纪以后,随着意大利北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兴起,国际贸易的范围便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沿岸。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地位与作用一、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在西欧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因素扩大的情况下,对外贸易

    27、推动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对外贸易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资本家占有财富和资本的积累。对外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与市场。而它们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本条件。(二)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1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国外市场3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4对外贸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对外贸易与社会主义制度(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2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3社

    28、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4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5参加国际分工的需要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但不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受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的影响以及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冲击,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不稳定。对此,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到1973年,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之快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战后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从1948年到1973年,

    29、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为78%,而战前,从1913年到1938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7%。第二,战后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战后,从1948年到197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为61%,低于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第三,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1953年起一直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在这一阶段,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与科技革命、生产增长、国际分工和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及经济一体化等因素所发生的作用密切相关。(二)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5年,是国际贸易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30、,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从1973年到1985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4%,较1948年到1973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下降2/3以上,其中,有的年份表现得更为突出。198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增长停滞,1982年世界出口贸易量不仅没有增长,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估计,反而下降2%。第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从1973年到1985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为29%,高于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率。第三,出口贸易值增长起伏较大。世界出口贸易值在1973年以后仍有较大的增长,并于1980年达到最高点20 014亿美元。但在该年以后世界出口贸易值便

    31、逐年下降,1983年降到最低点,为18 066亿美元。1983年以后,随着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世界出口贸易值又开始回升,但一直到1985年仍然没有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三)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现在,是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的回升阶段。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第二,出口贸易值增长迅速。第三,这一阶段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居主体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8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65.9%,在世界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76.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2、这两个比重经短期的下降以后即逐步上升。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两个数字均达到最高峰,1970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70.9%,在世界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为71.6%。1973年以后,世界贸易的格局发生了与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不同的变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直到1983年才见回升。1991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72.4%,在世界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为72.9%,2003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为64.5%,在世界货物进口中所占比重为67.3%,均占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3左右。三、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产品、服务业发展

    33、(一)在世界货物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级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工业制成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并于1953年超过初级产品,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二)在制成品贸易中,机械产品在各大类商品中增长最快,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1953年,机械产品(包括运输设备)在世界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为17.4%,1975年上升到27.9%。1994年世界机械产品贸易额已突破1.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37%,是世界贸易的第一大类商品。汽车、计算机、半导体和电信设备等4种产品的出口额约占世界机械产品的出口总额的50

    34、%以上。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 494.4亿美元,增长28.8%,比当年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6.7%。(三)制成品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货物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制成品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中的比重1980年为19.5%,1990年上升到53.6%,2000年达到69.2%。中国在货物出口贸易中,制成品所占比重占绝对主导地位,1980年为46.6%,1990年上升到74.4%,2004年高达93.2%。(四)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发展迅速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使得国际货物贸易的传统产品结构发生转变,高新技术产品,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

    35、备、办公用机器、电信设备、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等的出口迅速增长。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 814.9亿美元,增长29%,比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占我国全年出口总值的2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从1992年的30%提高到2000年的40%。(五)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空前加大。从1980年到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 650亿美元扩大到24 147亿美元,25年间增长了约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7上升到近1/5。四、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力量(一)跨国公司数量剧增(

    36、二)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贸易和投资中占主要地位(三)技术贸易所占比重大五、贸易集团化的趋势加强(一)贸易集团化的进程加快(二)贸易集团化的规模日益扩大1集团的成员不断增加2集团联合形成更大规模的一体化市场(三)经贸集团数量增加(四)经贸集团的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五)经贸集团形成的基础发生变化六、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7年建立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通过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关税不断削减,非关税壁垒受到约束,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多边贸易体制加强,1995年建立

    37、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使多边贸易体制更加稳定和完善,使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表现在第一,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到2007年1月达到150个,其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额的90%以上;第二,世界贸易组织是个永久性的正式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人地位;第三,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从货物延伸到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把货物、服务、投资与知识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成员的约束力和贸易争端解决能力均超过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五,世界贸易组织更为关注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发展问题。七、国际电子商务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发挥着重要

    38、作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和流通等活动,它不仅指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问题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以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际合作的开展,扩大并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促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和快捷,并会由此形成一套全新的贸易活动框架。关键词资本原始积累利润率经济危机能源危机货币制度危机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练习题1对

    39、外贸易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怎样理解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3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返回目录书页返回目录书页第三章第三章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第一节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国际分工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四节第四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五节第五节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本章要点提示国际分工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特点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理论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是指世界

    40、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各国货物、服务等的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是其表现形式。二、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社会分工是指社会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分工,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而国际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建立以后才形成的。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是通过国内贸易进行的;而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则是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的。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受国内价值规律的制约;而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则受国际价值规律的制约。国内的商品交换受到的限制比较少,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而国际

    41、分工之间的商品交换则受到种种限制,如:对外贸易政策、各国的货币政策、贸易壁垒、限制性商品惯例等。三、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至18世纪中叶)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市场的产生和世界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也促进了在工场手工业生产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时期,西欧殖民主义者一方面加强了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另一方面用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掠夺。他们开矿山、建立种植园,发展了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世界市场而生产的农场主制度,从而建立了早期的资

    42、本主义国际专业化生产。当时盛行一时的三角贸易是宗主国与殖民地间分工的典型表现形式。(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到形成阶段。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以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二战)这个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中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械、电气工业发展迅速,石油、汽车、电力、电器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特别是

    43、苏伊士运河(1869年)和巴拿马运河(1913年)的建成,电报、海底电缆的出现,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过去,亚、非、拉美国家只被卷入国际商品流通,而现在则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从而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国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一、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战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44、改变了战前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分工从经济结构和技术基础不同的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发展为经济结构相似、技术水平接近的工业国家之间的分工。二、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工业国之间的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各个国家的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如钢铁、冶金、化学、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纺织等工业部门间的分工。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工业部门内部不同产品之间交换增长的趋势。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在越来越多的生产领域中,以国内市场为界限的生产已经不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因此,在一国国内部门之间的分工向部门内部分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

    45、的部门跨越国界,形成为国际间的部门内的分工。(一)同一产品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一般来说,同样的产品往往具有不同的型号和规格,不同国家对同一类产品按不同型号或规格进行分工,从事专业化生产,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例如,大体上美国着重发展大功率的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英国发展中型轮式拖拉机;德国生产小功率的轮式拖拉机。(二)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由于各国科技和工艺水平的差异,一国对某一种零配件或部件的生产具有优势,另一国对另一种零配件或部件的生产具有优势,因此就产生了零配件或部件的专业化生产。战后,这种形式的专业化生产在许多产品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例如,在喷气式飞机、原子能

    46、发电站设备、电子计算机、汽车、拖拉机、收音机、电视机等大批量生产时所需的各种零配件或部件往往在不同国家中进行专业化生产。(三)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对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例如,在化学工业方面,某国某些工厂专门生产半成品,然后出口这些半成品供给设在其他国家的化工厂去生产各种化学制成品。举世闻名的德国“拜耳”公司以它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提供给世界各地上万家化工厂,制造各种化学成品,就属于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首先,发达国家高、精、尖的复杂加工工业与发展中国家简单的加工工业(如食品工业、胶合板工业、工艺品工业、农矿原料的初步加工

    47、工业等)的分工。其次,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的分工。还有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之间的分工。四、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主要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国际分工,一种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为主形成的国际分工,它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另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随着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后者已不复存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与其他国家分工的进程

    48、。五、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并存,在世界性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区域性经济集团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一般来说,这些经济集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向性和排他性,对内逐步降低和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促进集团内成员国之间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对外继续采取关税与非关税等排他性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经济集团与非成员国之间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其结果导致了经济集团内成员国之间分工和贸易发展趋势的加强。六、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一)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

    49、bour)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19世纪形成的传统国际分工就属于垂直型分工。当时少数欧美国家是工业国,而绝大多数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农矿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类型的分工有所削弱,但仍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重要分工类型。(二)水平型国际分工(Horizont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从历史上看,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技术水平

    50、存在着差异,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因而形成了这种类型的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与工业迅速发展,这种类型的分工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混合型国际分工(Mixe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例如,德国是典型的混合型国际分工的代表,它对发展中国家是垂直型,而对其他发达国家是水平型。七、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出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居于国际服务业分工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学课件:国际贸易.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63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