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三 单元 入微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水”能告诉我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 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团重组单元课题信息序号课题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管”中窥水3.1 (第 48 页-第 49 页)2入微识水3.1 (第 50 页) ;3.2 (第 53 页-第 56 页) ;4.3 (第 80 页)3见微知水3.1 (第 50 页) ;3.3 (第 59 页-第 63 页)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知道物质是由分子、
2、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该元素的名称、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其应用;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 视角之间的关联。(二) 教材分析物质构成
3、的奥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由分子和原子原 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组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 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 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的?不同的原子有什么区别?只有进一步研究原子的结构,才能解释这 些问题。当我们从分子和原子这一微观层次看待物质世界时,纷繁复杂的变化就变得有据可 依、有律可循。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来研究物质时,元素可以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起1桥梁,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可以更加直观地表征物质的不同层面,同时便于信息的交流和 传递。因此,以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物质是
4、化学特有的视角。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这些基本概念都会在本单元出现,而这些基本概念正是学生形 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的起点。科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更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无数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设计出的巧妙实验神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最好的素材。所以,本单元内容是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落实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最好的情境,他们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和潜心研究的奉献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关键的节点,在化学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 1 第三单元内容分析(三)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观察和前面两个单元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认识了不 少奇妙
5、变化,对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判断能力,并具备了 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为什么会闻到花香?给气球打气为什 么会鼓起?木炭燃烧为什么会生成二氧化碳?物质世界的千变万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些 问题正是本单元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初中生习惯用形象思维理解所学知识。分子和原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这些微观粒 子的特征难以理解,在他们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有的学生通过死记硬 背记住了一些知识点,但不能从微观视角认识宏观表象的本质,也不能够将微观本质和宏观 表象建立联系,更难以形成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科学
6、思维。长此以2往,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对他们后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元 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造成障碍。因此,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水岭”。(四) 重组单元设计思路为了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效突破难点,笔者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设计,重组 单元的主题为 “水”能告诉我物质构成的奥秘,具体规划框架如图 2 所示。图 2 重组单元规划框架重组单元设计调整了教材顺序,将电解水实验提前至课题 2 第 1 课时,为学生理解“分 子可以分为原子”提供真实的实验依据,从而为分子、原子概念的提出作铺垫;将分子和原 子的概念推后到课题 3 第 2 课时,便于学生在认识到“原子可
7、以继续分割”之后,理解“原 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后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环环相扣。教学流程以学生熟悉的水为主线,创设真实情境,将陌生、复杂的知识点串连为一个整 体。利用玻璃管探究几个水的相关实验,引导学生从宏观的水出发初步进入微观世界,认识 构成水的微粒及其特征 “管”中窥水;逐步构建微观视角加深对水的认识入 微识水;用符号联接宏微观,再从微观回归到宏观,理解宏观的水和其他物质是如何形成 的以及物质变化的本质,最终实现对水乃至物质世界的认知进阶见微知水。重组之 后主线明确、层层递进、进阶有效。3三、单元作业分析(一) 单元作业学习目标(1) 以“水”为例
8、,结合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总结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能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解释物质及其变化,初步形成微粒观;(2) 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结合元素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元素观和分类观;(3) 能够使用元素符号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进行表征,初步构建宏-微-符三重 表征的思维模式;(4) 结合化学史,能够意识到科学探索的不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物质的微观构成。(二)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师生沟通交流的纽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依 照重组单元的课时安排和学习目标,单元作业分为三个课题,包含五个课时,每课时的作业 框架规划如图 3 所示。其中实线
9、部分为必做内容,虚线部分为选做内容。图 3 单元作业框架规划整个课时作业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个模块,作业中包含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满 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4课前作业:本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课前我知道”以问题的形式先明确本节课 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把握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课前我动手 (调查) ”是针对 难点设计的实践作业, 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难点。课中作业:学生从画出印象中的水开始,课上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根据每个课时学习的 内容依次画出对“水”的新认知,引导学生用模型的方法对微粒进行表征。学生通过有趣的 “画水”活动将新知识同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在自
10、评、互评的过程里也能更大程度地参 与进课堂。同时,教师还可以据此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达到的层次,以便开展针对指导。课后作业: “课后我掌握”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包含的题目类型有识 记型、方法型、价值型,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分层思想。其中,价值型题目开放性较强,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知识的理解从碎片化、点状式走 向了整体化和结构化。“课后我困惑”对学生学完本课之后还有哪些困惑进行调查,可以对 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后期制定教学计划;最主要的是, 能够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发扬质疑精神,发展创新意识。课外作
11、业: “课外我拓展”根据不同课时的内容进行相关科普, 以学生喜爱的漫画形式 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针对漫画内容设置新颖多样的实践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活动参 与度。作为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再学习,本作业不再拘泥于纸上作答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 视野和思维,深化了学科素养的发展。整个作业设计层层递进,与课堂内容环环相扣,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和趣味性,其中还 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作业,如图4 所示。图 4 特色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量子”进行科普,并鼓励学生走进安徽科技馆量子 科学展区参观主题展览,学生从中能感受到量子世界的神奇以及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领域所作5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提升民族自
12、信心,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 学习的责任感;学完元素这一课后,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的事迹进行科普, 并布置课外作业观看科普片门捷列夫很忙并和老师同学分享收获,学生从中能体会 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探究的不易。不拘一格的特色作业能够吸引学生主 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是其 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最好体现。6四、课时作业课题 1 “管”中窥水课时目标:能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够通过宏观现象推测分子具有的特 征;能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课前作业课前我知道课前作业 1:
13、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能不能看到分子呢?分子是静止不动还是不停运动的呢?分子之间有间隔吗?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5min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评价内容自评了解程度 (1-5 )预习后了解的内容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能不能看到分子呢? 分子是静止不动还是不停运动的呢? 分子之间有间隔吗? 预习后发现的问题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前我知道”以问题的形式先明确本节课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 习,能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把握重点。一方面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我动手课前作业 2:生活中,水无处不见。你
14、印象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在下方空白处把它画 出来吗?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2min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7学生说明知道液态是水最常见的状态学生说明知道水有不同状态学生说明知道水可以分成小水滴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前以画水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水”的认识,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作为学情分析以 及教学设计的依据,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前作业 3: 自制温度计准备一个带有橡胶塞的小药瓶,并插入吸管装满水,滴几滴红墨水并搅拌均匀塞上橡胶塞,注意不要漏气把小药瓶放入热水里,观察吸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5min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观察到液柱变化说明实验成功
15、无法观察到液柱变化,分析原因并对实验进行调整后成功观察 到相应现象说明能发现实验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的宏观体积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锻炼 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课堂上学习温度对分子间间隔的影响奠定基础。8课中作业课上我会画课中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水还可以是什么样的?结合新知识,请大胆发挥想 象,画出你心目中的水。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2min评价设计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说明不清楚宏观的水是由无数个 水分子构成的,也不清楚水分子 非常小学生说明不清楚构成水的水分子之间 有间隔学生说明知道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16、,且 知道分子之间有间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上以画水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物质微粒性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用模型的方法来 描述分子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教师即时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达到的层次, 以便开展针对指导。9课后作业课后我掌握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 R.布朗观察到花粉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一步实验证实, 不仅是花粉颗粒,其他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也表现出这种无规则运动,如悬浮在空气中的尘 埃。后人把这种小颗粒的运动称之为布朗运动。人们通过“布朗运动”架起“宏观”与“微 观”之间的桥梁,证实了分子的存在。分子间有间隔、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的间隔和 运动受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17、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还可 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改变分子的间隔或运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加压储存气体。人们 甚至在想,能否可以操控单个分子进行定向运动?2007 年科学家“组装”出了一个特殊的生 物分子,它能像机器人一样根据人们的指令做出规定动作,人们把它叫做“分子机器人” 。 分子机器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整个宏伟蓝图中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部分,它具有不可限 量的应用前景。如在医疗方面,可以清除病毒、癌细胞,定点输送药物,提高药效,减少副 作用;甚至还可以利用分子存储信息,进而制造出“分子电脑”等。1.我们看到的花粉运动_ (填“是”或“不是”) 分子的运动。 2.
18、分子的性质有_、_、_。 3.我们周围的很多物质都是由它们的分子构成的,比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以下两个问题,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1) 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例子:_; (2) 能说明温度对分子间隔有影响的例子:_。 4.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能制造出分子机器人,你会将它应用到哪些领域?解决什么样的问 题?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6min参考答案1.不是; 2.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3. (1) 湿衣服晾干 (2) 烧水将烧水壶壶盖顶开 (合理即可) ; 4.捕捉并消灭特定病毒 (合理即可) 。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1.错写成“是” ,说明无法区分
19、花粉颗粒与分子的不同;2.错写或少写,说明对分子的性质不清楚;3.举例不当,说明不清楚生活中的宏观现象与分子特征的联系;4.空白不写,说明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道花粉 在运动知道花粉和分 子都在不停地 运动知道花粉运 动 和 分 子 运 动的区别知道构成物质 的微观粒子在 运动着2无 意 义知道分子知道分子的部认 识物 质的运用微粒的观1034或 空 白 答案的个别性 质分性质多种性质点解释常见现 象运用微粒的观 点解释各种现 象能 发 挥 想 象 将 分子机器人应 用到多个领域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道分子 的个
20、别性 质知道生活中常 见的物质运动 的例子知道影响分 子 性 质的 因 素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道分子 机器人了解分子机器 人知道分子机 器人及其个 别应用领域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紧扣材料设置相关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入手,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发 现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例。题目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给思维留下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情境资料再学习了分子的 发现史和前沿科技中分子的应用,一方面能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另一方面还能拓 宽学科视野、发展学科素养。家庭小实验 (选做)准备材料:紫甘蓝叶子一片、 白醋、透明的一次性杯子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