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六 单元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历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 单元教材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六单元第 18 课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六单元第 19 课3正面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 20 课4敌后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 21 课5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第 22 课二、 单元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标题是“中 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 要求如下: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 义;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1 / 49全面侵华无条件投降局部侵华九 一 八事变国共两党第 二 次 合作初步实现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局部抗战中国4.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 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5.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 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
3、义。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 1931 年至 1945 年这 14 年间的抗战历史。 学生需要知 道抗日战争的相关人物和史实,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 义;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理解中国共产 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并且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 义,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三、单元内容分析1.知识框架日本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全民族抗战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 1931 年至 1945 年这 14 年间的抗战历史。 1931 年, 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
4、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占据中国东北,并威胁 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中国共产 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 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2 / 49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 织多次战役,英勇杀敌。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 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胜利作出了 重要贡献。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派别求同存异, 共同抗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
5、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经历了 14 年 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 8 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 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点。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和 历史意义,培养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抗 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爱国主义 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四、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相关影视作品或者课外阅读中
6、已经了解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基本 史实,这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但这仅通过平时碎片化了解, 学生对 这些事件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较浅层次的“事”上,而对较深层次的“理”还缺 乏全面认识。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 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 科学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透过历史现象看待历史本质 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历史意义等内容还需要加 以点拨。 针对八年级学生性格差异较大的情况,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因此 八年级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情景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性分析
7、。五、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 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影响。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3 / 49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丛史出的基本观点。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 本质。4.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为例,体会中国军 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理解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标 志性意义。5.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6.了解
8、日本投降的史实;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 培养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六、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分析课标、教 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5个课 时教学中,再通过 5个“主题式”课时巩固作业和 1 个 “主题式”单元检测作业加 以巩固和检测。1.通过对历史人物访谈纪录片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主题探究,知道九一 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史实,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影响;通过编写历 史课本剧兵谏西
9、安,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2.通过“双微助我学历史”主题探究活动,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理解国 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国家公祭日微博热点和微信公众 号推文留言精选活动,掌握南京大屠杀罪恶铁证,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 的侵略本质,激起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3.通过“光影记忆,历史永恒”主题探究,借几部经典的影片考察台儿庄 战役、武汉会战、淞沪会战等史实,以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 并使学生理解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的标志性意义。4.通过 “血铸山河,爱我中华”研学旅游主题探究,掌握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
10、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4 / 49精神;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5.通过“诵诗赏歌,我辈爱国”主题探究,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日 本投降的史实,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培养依据史实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6.通过“山河无恙,英烈长存”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 族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达致立德树人。七、单元作业设计原则1. 优化作业, 减负增效,科学育人。全面优化作业
11、,压缩总量和时长,规避题海战术,提升作业效益,切实做 到减负增效、科学育人。2.基于课标,注重基础,培养能力。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是作业设 计的着力点,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出发点。3.主题探究,开放创新, 提升素养。联系时代与生活,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跨学科作业,进行主题探 究, 树立“作业即课程”的理念, 力主灵活创新,注重立德树人。4.着眼整体,形成体系,评价多元。有效利用思维导图,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和 不同作业类型的差异, 视角多变, 评价多元,注重差异,延续热情。八、课时作业第 18 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预
12、备篇】(一) 课标导航明确方向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5 / 49决西安事变的意义。(二)思维导图架构体系自行梳理教材, 预习本课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并对本课知识体系架构有初步掌握。有兴趣的同学,推荐使用微信扫描右边的二维码,观看数字故事后,完成思维导图。【作业篇】作业时间: 10 分钟繁杂的历史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历史人物访谈纪录片张学 良口述历史一经播出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毕竟,近代百年历史中,张学 良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集荣辱功过于一身的传奇人物。现在,就让我们走近 历史纪录片, 共同来一场历史人物访谈主题探究之旅吧。一、 单项选择题
13、1. 张学良曾经直言不讳地说, “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 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 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过去我们对日本办事 情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东北那么大的事 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6 / 49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 ”据此材料,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是 (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核心方法和素养蒋介石国民政府对东北沦陷无须承担责任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对形势判断失误是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之一A. B. C. D. 【评价实施主
14、体】 教师【评价标准】 C【作业分析】 题目所示材料出自张学良晚年自白,属于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 证”方面,故对的。 材料中没有提及,故不对。 根据题目材料所 知,从张学良的角度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的原因,是“对这件事情,事前 未料到,情报也不够”,由此可以判断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之一是对形势判断失 误,故对的。【设计意图】此题通过史料的呈现,既紧扣课标考察了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 实,突出了本课重点,又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史料实证和 历史解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属性】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团史料实证团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对应学习水平了解 团理解 运用难度指数容易 团中等 偏难
15、作业来源选编 改编 团原创【用时统计】预计用时 1 分钟,实际用时_分钟。【反思提升】 _2. 东北大学在张学良父子的资助之下,曾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也是近代 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东北大学的师生于颠簸流离中弦歌 不辍,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此历史纪录片第三集中,记载了东北大学校长 张学良为东北大学西安分校题写的校碑: “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7 / 49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 ”那么,以下历史事 件跟上面碑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 九运动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评价实施主体】 教师【评价
16、标准】 D【作业分析】 根据碑文“自九一八,惨遭摧残”可以联系史实九一八事变,东 三省沦陷;碑文“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可以联系日本 侵华后,一批爱国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为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联系史实一 二 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题目中的碑文没有直接提及,故选 D。【设计意图】此题通过张学良为东北大学西安分校题写的校碑碑文这一史料的 呈现,贯穿涵盖本课三大历史知识点,体现这三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落实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属性】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团史料实证团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对应学习水平了解 团理解 运用难度
17、指数容易 团中等 偏难作业来源选编 改编 团原创【用时统计】预计用时 1 分钟,实际用时_分钟。【反思提升】 _3. 张学良在此历史纪录片中曾坦率地说,西安事变的“秘密就是四个字蒋 先生(蒋介石)说是安内攘外,我是攘外安内,就是倒过来。所以我在 蒋先生去世以后,我写有(一副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 若仇雠。”关于张、蒋二人因“政见之争”而爆发的重要历史事件,表述最准 确的选项是( )A. 双方争夺的对象是党和国家军政大权B. 民族矛盾上升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 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起点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8 / 49【评价实施主体】 教师【评价标准】 B【作业
18、分析】 根据题目材料所知, 蒋介石“安内攘外”,张学良“攘外安内”, 由于双方对联共抗日方面意见不同,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 A 项材料未涉 及,也不符合史实; B 项随着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 盾,中共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故 B 对的。中华民族十四年抗 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故 C 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 D 不对。【设计意图】此题通过相关史料的呈现,以张、杨二人的“政见之争”为切入 点,考察了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使学生知道西安事变、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 决的意义,使其认识到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解都是由中国国情决定,都是
19、服从 于整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需要下的产物,既突出了课程标准里的历史基干知 识,又落实了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属性】学科核心素养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团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对应学习水平了解 团理解 运用难度指数团容易 中等 偏难作业来源选编 改编 团原创【用时统计】预计用时 1 分钟,实际用时_分钟。【反思提升】 _二、活动探究题4. 网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上联, “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引起网友们的极 大兴趣。请查阅资料,编写历史课本剧兵谏西安,让我们直接感受一下张学 良的“无所顾忌”和杨虎城的“无怨无悔”。要求: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围绕主题,基于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553.html